书城休闲爱好低碳执行手册
5797300000014

第14章 把“低碳”意识贯穿到工作中 (2)

作为一名优秀员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每一名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为“低碳”企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没有哪个老板不欣赏负责的员工,因为任何一个老板都知道,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使企业避免浪费,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提升工作责任心,其实就在我们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上。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就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就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如果你是一名邮差,也许你会按照包裹上不准确的地址找到准确的收件人。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就等于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非常忙碌,总结人们的生存状态,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忙!然而,在这忙碌的背后,存在着两种状态:一种忙碌,是已经学会应对与取舍,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了更多的工作;另一种忙碌,是处于一种无效率的忙乱状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工作上,不仅意味着浪费时间资源,同时也意味着浪费各种能源。

在工作中,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所能掌控的时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一般而言,一个“低碳型”员工会懂得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效率、作出业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成果来。关于这一点,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有另外一种理解:“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确保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接下来要“成事”,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正如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钥匙一样,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个员工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我们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更使我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占尽先机,处于领先地位。

“低碳型”员工不仅能正确地做事,更懂得做正确的事。他们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张弛有度。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善于安排时间、控制节奏,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从而达到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试想,在一个工业企业里,员工在生产线上,按照要求生产产品,其质量、操作行为都达到了标准,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根本就没有买主,没有用户,这就不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时无论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么正确,其结果都是徒劳无益的。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把“正确的问题”做到正确的一些快速高效的工作方法:

1.改进原来不合理的工作方式

原有的工作方法未必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对原有的方法加以认真分析,找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使之与实现目标要求相适应。也可在明确的目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目的的各种设想,从中选择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2.统筹安排

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没有工作顺序,就开始埋头于工作之中,势必会把工作弄得一团糟,连原有的能力也无从发挥。这样,就更谈不上高效能地工作了。

木工师傅的箱子里,各种工具排列有序,不同长度的钉子分别放好,使用起来随手可得。每次收工时把工具放回固定的位置同把工具胡乱丢进箱子里所费时间相差无几,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3.合并处理,分类解决

如果有两项或几项工作,它们既互不相同,又有类似之处,互有联系,实质上又是服务于同一目的的,就可以把这两项或几项工作结合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关的特点,一起研究解决。这样自然就能够省去重复劳动的时间。

4.适当给予休息

尽可能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劳战,如写报告需要几个小时,中间可以找人谈谈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办公室开会,下午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

5.经常性问题,统一处理

即用相同的方法来安排那些必须时常进行的工作。例如,记录时使用通用的记号,这样一来就简单了。对于经常性的询问,事先可准备好标准答复。

对工作精益求精,让工作零缺陷

对于员工来说,零缺陷就是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99+1=0,即99个产品零件,99道工序,99项服务,99项工作都是优良,仅仅有一项没有做好,那就等于白做。作为一名优秀员工应该让自己的工作“零缺陷”,这样才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利润。

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容忍工作中的任何缺陷,那么企业的资源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也就有了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说,在工作中追求“零缺陷”,就是员工对工作高度认真的表现,对企业来说,是对低碳的另一种表达。

张瑞敏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确立质量方面的一种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零缺陷的产品是最经济的产品,也是实现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企业中,海尔的“零缺陷”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1985年,海尔的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觉得问题很严重,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有76台。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手段”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拉近他们与海尔的关系。但是张瑞敏却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76台冰箱全部砸掉。

张瑞敏召开全厂各部门人员参加的现场会,确认了每台冰箱的生产人员后,提出一把重磅大锤,由事故责任人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嘭嘭的锤声,砸跑了当时全厂员工3个月的工资。亲眼目睹砸冰箱的场景,全厂员工不禁潸然泪下。那时海尔还在负债,当时冰箱也很贵,并且这些冰箱也没有多少毛病,有的冰箱只是在外观上有一道划痕。张瑞敏的这一举动在当时令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正是这一锤砸碎了过去的陈旧意识,让全厂员工明白了:没有严格的立厂之道,就没有海尔的前途。在海尔,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

“零缺陷”很快成了海尔全体员工的信念。员工们一改往日马马虎虎、将就凑合的态度,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生产细节都精心操作。正是因为秉持着让工作“零缺陷”的理念,海尔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

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2010年3月1日,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他就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了说明,并就丰田车质量问题而带给中国消费者不安的事实表示道歉。丰田油门踏板事件涉及中国的市场主要是丰田RAV4车大约75000辆。

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1月21日,丰田汽车美国公司宣布召回230万辆汽车,一周之后,丰田宣布继续追加召回110万辆汽车。召回原因是这些汽车的油门踏板因设计问题在踩下去之后可能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召回的车辆包括RAV4、Matrix、 Avalon等8款车型。

之所以会出现汽车召回事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和员工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没有追求“零缺陷”品质。对于企业来说,召回产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更严重的是,如果由于产品质量的缺陷造成消费者的伤亡事故,将会使企业的形象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如果在工作中每个人在每个环节都能追求“零缺陷”,那么就不会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只有追求“零缺陷”,才能使企业免于浪费,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工作中的“零缺陷”呢?对于员工而言,其关键就是要求员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著名的马尔斯糖果公司的员工就是靠着近乎完美的零缺陷品质,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糖果市场立于不败之地。马尔斯的员工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目标顶到100%,竭尽所能追求完美;否则就是在放纵自己,就是在浪费,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

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要想让自己实现质的飞跃,就要敢于用“零缺陷”来要求自己,引导自己向高难度的工作进发。这种“零缺陷”的思想能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完善专业技能,不断寻求最佳的利用资源的方法,从而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不仅会省钱,而且会花钱

有人认为省钱就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实际上省钱并不一定就代表低碳。比如说有些老人家守旧的生活方式,也许恰恰是高碳的生活方式,如烧煤、使用高龄的家电产品。省钱不是不花钱,不花钱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低碳”的要领是: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

低碳不仅仅在于省钱,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明白,只有更好地为公司使用好每一分资金,才是低碳的最好表现形式。企业员工应当深入思考省钱与花钱的辩证关系,不仅为企业省钱,还应该更有效益的为企业花钱。英国航空公司的实践就深刻体现了“花钱即为省钱”的成本效益观念。

自1987年私有化以来,经过3年调研,英航近年陆续投入了6亿英镑,推出“21世纪航空旅行”的理念和最具革命性的产品——配有平躺式睡床的英航公务舱(世界上唯一在公务舱中推出平躺式睡床的国际航空公司),与超级经济舱一起(首次打破三级客舱的传统,为乘坐长途航班经济舱旅客独创的全新舱位,业界称其为“第四舱”),构成英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品改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为空中旅行的舒适度和技术创新设定了新的起点,而且成为“9·11”事件之后,英航与其他航空公司竞争并重新赢回利润的独门利器。

在上海推行的英航机票电子化也是个典型的佐证。通过电子机票,英航从每张机票上可减少25英镑的成本,乘客可以自助办理登机手续、选择座位。“在家里电脑上网完成这些后,提上你的行李直接去机场就行了。不仅省了乘客的时间,也为我们省去人员开销。”

一边大手笔投入,一边开源节流,英航引以为傲的利润其实很好地诠释了最简单的道理:把钱用在刀刃上。节约并不是不花钱,关键是确定花在何处、如何花,如何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有很多企业视节约为首要原则,但一旦遇到经营困难,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企业还是会很快倒闭。这些企业失败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把资金用在应该用的地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换,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价值。

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降低了,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得到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的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