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5797100000073

第73章 心安理得,贫富皆福

【大师开示】

人生的前途,荣华富贵并不一定就永久快乐,贩夫走卒也不是一辈子劳苦,一个人只要心安理得,恰如其分的地做其“本分”事,即是幸福。

安贫乐道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而是让人以贫困来磨炼自我,懂得勤劳耕耘才能收获;安守本分并不是让人处处退让,而是让人认清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再接再厉的奋斗。恰如其分地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富有秘诀。

为人处世,穷而不乏,实属难能可贵的精神。毕竟荣华富贵常使人飘飘欲仙,而那些每天奔波劳碌的贩夫走卒,风餐露宿,看起来异常凄苦。但有了钱财和权利,未必总能给人带来快乐,烦恼也会随着名利袭上心头。反而是那些本本分分活着的人,每天做着恰如其分的事情,反而获得了幸福,因为他们或许物质上未能达到极大丰富,但精神却不匮乏。

《庄子·山木》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处于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这种情况比干遭剖心刑戮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庄子物质生活很贫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并不贫穷。安贫乐道是庄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忠告。但正如庄子所说,贫穷并非疲惫,安贫乐道的人也并非没有精神内涵,不思进取。一个人物质上贫穷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心理贫穷,心理贫穷才是真正的可悲。庄子生活困苦,但是庄子的精神力量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深谙快乐生活的道理,心与物游,天真烂漫,这种贫穷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富有。

春秋时的名士原宪住在鲁国,拥有一丈见方的房子,屋顶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那里弹琴。子贡骑着大马,穿着白大衣,里面是紫色的里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应答,子贡说:“呵!先生患了什么病?”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做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子贡因而进退两难,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子贡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名士对于贫穷的看法,他自己的脸上也露出了羞愧的表情。因为他自己实际上有了心病,不能从高层次看待贫困的问题,也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更不理解那些善于忍受贫困,而心怀大志的人。

不同的人对于贫穷的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忍受贫穷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贫穷有些人是不得不居于贫困,苦熬贫困,所以觉得贫困是可怕的,这是着眼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有一些人是甘居贫困,是借贫困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是自觉地忍受贫困。不仅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还看重自己的精神修养,这才是积极地忍受贫困。

贫穷毕竟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急于求成或是用歪门邪道去脱贫,不是真正的忍贫,而不过是贪恋富贵罢了。那些贩夫走卒,奔波劳苦,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们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和精神的充实,每一步地向幸福生活在迈进;那些满腹经纶的人,虽然积累学识非常辛苦,但他们可以用知识来创造财富,一样能飞黄腾达。相反,许多人心灵空虚,贪欲满腹,即使家财万贯,也未必能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知足常乐,不懂得心安理得,也就注定了他们得不到快乐,只能在欲望和痛苦的泥淖中苦苦挣扎。只有当他们舍弃对外物的欲望,懂得贫富皆是福,也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命的自在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