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可言传
57737800000002

第2章 序

陈子君

1994年5月底,我应邀参加了在胡景方同志的故乡辽宁省凌源市(县级市)举行的胡景芳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四十五周年庆祝会暨“胡景芳儿童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活动给我的突出印象和新鲜感觉是:我们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整体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往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其他一些省一级的大城市,在地县以下不仅儿童文学作家很少,儿童读物的推广发行也是很难下得去。在县市一级成立“儿童文学研究会”这样的组织更还是第一次。“胡景芳儿童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几乎包括了地县两级所有各行业的代表人物,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本身确实就是作家、诗人和文艺工作者,并不是只挂空名。我还看到,在市文化局举办的地方文史资料展览会上,不仅有胡景芳和其他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竟然还有一本河北少儿出版社年出版的由我主编的理论著作《儿童文学探讨》。这确是大出我的意料。这表明,这个原本比较穷困、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生活已经逐步改善的辽西丘陵山区,文化教育工作确实已经开始更加受到重视,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从联欢会上那些极其普通的业余歌手们所表演的接近专业水平的歌唱中进一步得到了证明。更为可喜的是,这次活动自始至终我所感受到的气氛都是热情、朴实和高雅,虽有时代气息却无一点由于“一切向钱看”所带来的铜臭味。我想,这正是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应当迫求的远大目标。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真正接近农村基层生活的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就是在朝阳市(地级市)委宣传部工作的董恒波同志。他前几年毕业于北大作家班,几年来在全国各专业儿童文学刊物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上发表过不少儿帝小说。他拿出一本即将出版的儿童小说集《不可言传》的校样给我,要求我看一看,作为序言写几句话。这是一本接近二十余篇作品的集子,是从他近年所发表的众多作品中选出来的。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觉得确实耳目一新。这本集子的内容涉猎很广,有写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有写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的,有写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有写在改革开放中各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的。大都以农村生活或进了小城市的农村孩子的生活为素材,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映出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的前进步伐,着力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对假、丑、恶的东西进行鞭挞,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的倾向性,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可以看出,作者有较为扎实的生活基础,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并重在形象的描绘和以情感人,并绝无生硬说教的意味,而且取材新颍,构思奇巧,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这正是近些年来我们不少儿童文学作品所缺少的。为此,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敢断走,董恒波同志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我祝愿他能够较快地幸出更有分量的作品。

我们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囯,却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仍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仍然很大。广大农村孩子对儿童文学的要求确实存在不少不同的特点。而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以城市题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确实不大适合农村儿童的口味,因而也就不能满足农村儿童读者要求的。我想,不可否认,这也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存在“写者难,卖者难,买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较好地开辟了地县以下的农村儿童图书市场,这步所谓“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多年以来我们就设想要举办农村儿童读物创作研讨会和农村儿童文学作者培训班,并进而建立农村儿童读物发行体系,总而言之,把儿童文学发展的重点适当地转移到农村。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步想法都一时难以实现。这次辽宁省凌源市“胡景芳儿童文学研究会”的建立和董恒波同志的创作成绩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加强农村儿童文学工作的条件可能已经逐步成熟了。愿辽宁省凌源市和青年作家董恒波同志能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一九九四年六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