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高效执行的员工(典藏版)
57706100000005

第5章 做自己的事,不与人攀比

好面子、爱嫉妒、讲虚荣,这三点都是攀比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攀比心越重,其心态就会越失衡,从而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烦恼、焦躁的状态,久而久之,就陷入斤斤计较、无利不起早、讲好条件才做事的“泥沼”之中。

每个人都有人性中的劣根性,而攀比心是劣根性中最难以克服的,也是一种最不健康的心态。科学定义攀比心理,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具体如下:

(1)“面子”问题。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爱面子”。“爱面子”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处理得好,“爱面子”还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于是,保护“面子”成了很重要的事。但许多人认为“丢面子”是难堪的事,是“大事”,他们喜欢与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认为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损害。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无法正确对待“面子”问题,不仅自己会身心受损,而且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使“面子”成为自己人生发展的阻力。

小唐与同学小孙一起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起初他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但自从小孙当上主管,成为小唐的上司后,小唐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我真的不如小孙吗?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要远远好过他,而且这份工作还是我介绍给他的!”小唐觉得,自己丢了“面子”,而且觉得周围同事似乎都对自己“指指点点”,于是,他的心理失衡了。他认为自己应该换份工作,因为他受不了“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感觉。

此后,小唐换了很多次工作,每次他只要觉得“丢面子”就“跳槽”,到了35岁时仍无大的成就。

小唐是被“面子”害了。小唐刻意为自己增加对比目标,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入了心理误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2)嫉妒心理。

莎士比亚曾说:“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妖怪!”嫉妒心是攀比的一种表现,具体指的是: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敌视的心理。

嫉妒是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不但不会帮助人

辨识美丑、正误,同时还会让人分不清方向,越来越偏离“正轨”。

有三个人竞争一家公司销售经理的位置:甲出口成章,有很好的人脉;乙动手能力强;丙不爱说话,沉默寡言。

甲乙两人竞争激烈,并且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主考官似乎更欣赏乙,乙成了销售经理的热门人选。当甲四处打听,以为自己即将被淘汰时,为扭转不利局面,就用非正当手段搜集了对乙不利的证据,向主考官举报,主考官听了甲的话,上报领导。

最终,原先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丙当上了销售经理。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嫉妒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自我的发展。有些人出于嫉妒,总有“我上不去,你也不能上;我干不成,你也不能干”的心理。这些人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是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毒瘤”。

(3)仇富心理。

仇富心理,在今天已演化成一种极为不良的心态。

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见不得人好”的心理,更是人心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婷婷初入职场当了出纳,薪水不高,仅能维持日常所需。

她看到同龄人中有的比她衣着漂亮,有的比她出手阔绰,于是产生了“仇富心理”,陷入攀比的恶性循环中。为了能穿名牌、用最新数码产品,向众人展示其“富有”的一面,她大肆透支信用卡,后来因还不上透支金额铤而走险,挪用了公款,最终被公司开除。

同时进入公司的小王懂得“富人也是从穷人过来的,穷并不可耻,只要努力即可成功”的道理,不做无谓的攀比,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最终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进入了管理层。

人如果心态失衡,不但会因仇富心理心生自卑,同时也会因“仇富”而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

成功人士这样总结成功之道: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自制力+有一点智慧=成功。可以说积极的心态是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攀比、“爱面子”、嫉妒、仇富都不是成功的正确心态。人只有努力、勤奋,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用双手去创造财富,才能离成功的梦想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