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淡:“立德 立言 立行”的人生课
57704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备受世人推崇的弘一法师(1880~1942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高僧、艺术家、音乐家、书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新家。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就蜚声海内外,是集绘画、书法、音乐、金石、篆刻以至诗、戏剧等多种才华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艺术史和艺术教育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卓越人物。

弘一法师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后改名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亦称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868~1940年)。后留学日本,学习美术,旁及音乐、戏剧。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春柳社,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的女主角,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10年回国后,任编辑及音乐、美术教员。

1918年弘一法师入空门,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对弘扬南山律宗尤其不遗余力,被佛教界人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抗战开始后,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国”的主张,在佛教界深入人心。1942年秋,逝世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弘一法师出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佛学的研究上,主要佛学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律学要略》、《地藏法门》、《弘一法师晚晴集》等。

弘一法师的伟大成就,不仅仅在于他对文化艺术、佛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开拓与贡献,他还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为世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与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对于他这样一位文化名人、高僧,人们敬佩他、景仰他,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敬重大师的高尚人格却是共识。换言之,弘一法师凭其为人的高尚品德、处世的严于律己,以及行事的特立独行,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各种遗著,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珍视;他所走过的地方,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瞻仰;他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乐道。

弘一法师主张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严律自己。他专注地精勤用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想”。他注重内心的开发和自身潜力的挖掘,强调回归本色,正确审视自我。在做人方面他豁达忍让,不计较得失,常反省自我,不抱怨别人,心地清净平和,不烦恼,不生气,通过反思,修正自己所走的“道路”,化解抱怨和不满。弘一法师是处身立世的典范和榜样。

让我们来学习和借鉴一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吧,如果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启迪,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愉快,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