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礼仪的概念
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反映出护士职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体现出对他人的尊敬、友好,表现出护士良好的个人修养。
二、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此概念增加了道德健康,把道德修养提升到健康的水平。人们对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引致医学模式的再次变革,对疾病的认识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卫生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医院内服务扩大者到医院外服务;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护理”及“护理模式”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护理中心从“疾病”转向“患者”再转向“人”。护士的角色功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疾病照顾者”转变为多功能的“健康促进者”、“疾病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病人权益维护者”、“平等合作者”等等。
对护理意义的重新认识,使护理的服务对象从“患者”扩大到“人”,护理工作者的言谈举业、一颦一笑都会给服务对象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护理人员得体的举止、恰当的言谈等良好的礼仪行为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医药所能及的效果。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促进护患沟通,了解病人需求。可协调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可维护社会稳定。可塑造护士良好职业形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三、护理礼仪修养的培养
(一)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礼仪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礼仪修养与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礼仪修养水平的高低,是受其道德修养水平制约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本身就是一种魅力。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礼,修礼必先修德,大力加强道德对于提高礼仪修养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行风的根本好转起重要作用。因此,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护理职业道德规范,注重礼仪,自觉维护“白衣天使”的崇高声望。
(二)注重个性修养
个性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加强礼仪修养,必须注重个性的自我完善。礼仪修养应建在健康、良好的个性的基础上。个性主要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真正魅力之所在。气质的完美通过一个人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表现出来。这种美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生硬地模仿。没有良好的气质,礼仪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礼仪修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气质做起。
2.性格:在待人接物时要做到大方得体,礼仪有加,必须有健康的性格。健康的性格是完美个性形成的基础,健康的性格应具备以下特征:开朗、耐心、宽容、沉着、勇敢、顽强、富有幽默感。
3.能力:交往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的能力。能力主要包括应变能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等。在与人交往中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时,要做到不失礼,就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讲究礼仪,就必须能够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注重礼仪,就应注意多用敬语,委婉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忠言也能“顺耳”,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
个性修养需经过长期的努力,是一个逐步熏陶、潜移转化过程。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培养出一种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完美个性。
(三)提高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者自身应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病人提供礼貌的服务。
(四)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护理工作者必需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法全面地的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做到“知书识礼”。
总之,学习礼仪,不单是动作的表演、姿态的训练及语言的规范化,礼仪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惠于中才能秀于外,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才能塑造护士良好职业形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