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吃透曾国藩
5755200000049

第49章 做一个好人

文正语录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到处人皆敬重。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与诸弟书

“谷园解读”

这种句式很有意思,这“三不”本来是可以直接用其反义词,比如似乎可以用廉、信、谦来代替,但效果不一样,曾国藩用“不……”这样的句式,是要从反面强调“不”后面这个要否定、要摒弃的东西。

不幸的是,贪财小气、一句实话也没有、牛气哄哄这三种品性经常地被一些人汇集于一身,放眼望去,几乎还比比皆是,让人感慨世道人心怎么成这样了。

守财奴、吝啬鬼、小气鬼,单从这些词就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这种品性的厌恶。贪财是一种天性,贪吃也是一种天性,长期生活在较贫穷的环境中的人,节俭过头了,可能就吝啬。这一点上似乎还带有区域民俗的特点,有的地方的人就小气、贪心大,有的地方的人就相对好一些。

有的人说得比唱得好听,可一件人事也不办。有的人把承诺就当放屁。有的人没有时间观念,说好三点会面,到五点也没音信。这都是失信。古人把这个信字,看得比命都重要。我母亲都经常说:“失江山,不失约定。”《庄子》里有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桥柱而死。还有一个现代小故事,有个富豪临终时嘱托儿子:有两件事,你一定要记住,第一是承诺的事一定办到;第二是永远都不要承诺。

曾国藩讲“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有人是真有些本事,这样的人牛气一点一般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有的人是真没什么能耐,不吹牛皮不说话,这就要命了。

当然,人是趋利避害的,长期以来,很多人的人生经验是:贪财得利、失信无害,吹牛唬人。我是流氓我怕谁,坏得心安理得,这样的人就没救了。

我们谈修养,先从“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这三点上下些功夫,得被人提及时说:哦,这人还行,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