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语录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
“谷园解读”
追求成功,必须要有这三种品质:有志、有识、有恒。第一要有志气和志向,这样就不甘于平庸;第二要有见识和智慧,这样才具备做事的本领;第三要有恒心和毅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天干总会干成。
与此相应的,儒家有著名的“三达德”之说,即智、仁、勇。孔子这样来阐述它们: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好学进乎智。有的人可能天生的智商并不高,而且生于社会的底层,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这样的人就不能“智”了吗?不是的,“智”强调的是一种品质,你这人好学就是“智”,就是聪明,就会不断提高见识与智慧。
力行近乎仁。仁这个概念在儒家思想里太宽泛了,总的来讲,是一种修养的极高境界。孔子这里强调,你坚持努力去做,这就是一种实在的修养,就是仁。
知耻近乎勇。大丈夫应当知道,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是一种羞耻。不甘于这种羞耻就得奋斗,就得上进,这就是勇。
孔子的这种解释多么智慧而且务实啊!
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曾国藩强调的“有志”,其实就是“勇”;“有识”就是“智”;“有恒”就是“仁”。
有这三种品质,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