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代人的心事:名家文集(套装共9册)
57495800000008

第8章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春到人间万物鲜”,是摘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句。

“人间万物鲜”的词意,别有一派生气、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时人所憧憬的前景。

新气象本来就不是无根的,它是脱胎于旧的窠臼,旧的渐去,新的油然衍生。

“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革》),在自然界,四季的形成,是因“天地革”(革:改革、变化)。在人类社会,何尝不如此?近三年来,因时局起了翻腾的变化,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刚过去的猴年,时局如猕猴的性格,喧哗好闹,弄得人人忐忑不安,但社会经济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有了新发展,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诡异。总之,只要不是停滞不前,有革新,有变化,社会便会进步。

今年十二生肖属狗,狗的禀性,既有忠勇的一面,又有凶悍好斗的一面。狗在十二生肖中,是最具争议的。在汉语中,狗如神台猫屎,受到诅咒多过褒奖,几乎世间所有坏处,都一古脑儿往狗的身上扣,如狗官、狗口、狗命、狗腿子、狗爪牙……不一而足。连以爱心著称的冰心,一见到狗,也给吓得走不动(冰心:《山中杂记》)。

汉人这种心态,与乎中国少数民族和洋人对狗的亲昵,大相径庭!后者把狗揄扬为忠信护主、有情有义的良伴。中国的满族有一个“义犬救主”的传说,相传少年的努尔哈赤被明军追杀,行将被烧死之际,幸得随身狗伴沾水扑火。在西方人士眼中,狗又更是可以日夕相处的忠实侣伴。

若上溯自中国古代,狗非但不是不祥之物,反而被视为禳灾祛鬼的禽畜。古人称狗是“金畜”,春时所生,用以守门护府,可见,狗之被痛贬为千夫所指的恶物,是后来的事。首先见诸中国文人笔下的狗品、多如哈巴狗、丧家犬或鲁迅笔下的落水狗之流,人见人厌。“文化大革命”,不知有多少正义之士、文化人被红卫兵当成狗头砸烂,还被踩上一脚!

屠格涅夫《散文诗》中有一篇狗的文章,描写人狗在暴风雨中互为依偎,患难中的温馨,倍添亲切感。换着中国文人,笔下的人狗相处,也许会被渲染成人狗对峙的怵怖气氛。

中国人对狗的认识,从社会发展来说,是陌生了,倒退了;少数民族、西方却是熟稔了、亲近了。文革把中国人对狗的仇恨,发挥到极致,以致人狗不分,可谓中国“狗文化”史无前例的大倒退。

有道是眼下中国大都市蔚为风气的养狗风,动辄以几万元、几十万元购一只狗为宠物,是否意味着中国人的“狗文化”的提高?这种过犹不及的举措,旨在炫耀财富,相信也非人狗之福,在未来的日子,“我们希望让人狗都得到改善,让人狗共生的世界回到中国。”

单是从国人对狗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便使人对中国文化层次中的“狗意识”产生兴趣,本期“狗年文化”专题也许可以提供一点答案。名学者、“中国危机问题”研究专家何博传先生的《给狗看全相》,是他多年对狗观察、研究的心得。文章以丰富的知识,把中国人的“恨狗情意结”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带出国人的“狗忧患意识”,令人深省。

(原载1994年2月号《明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