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代人的心事:名家文集(套装共9册)
57495800000005

第5章 时代精神的记载

我是服膺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社会学在教育学上占有的教育思想的。有人认为涂尔干的社会学在教育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教育学的贡献相埒”(Maurice Debesse)。

涂尔干教育思想的要旨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成年人对年轻一代施加的一种行为,其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更加适应他们将要生存的社会环境。因此,教育就是使年轻一代社会化的行动。教育起源于社会的需要,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教育,教育制度是由社会环境、政治、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决定的。

涂尔干并且认为,教育学家的工作,并不是模仿性的劳动,而是“时代精神的记载”。涂尔干把教育工作许为“时代精神的记载”,是十分剀切的。反观香港的教育工作,是否能与时代相适应呢?—成为“时代精神的记载”?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过去一直缺乏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长远规划及足够的重视,可以说与时代基本是脱节的。香港专上教育,远没有台湾、南韩普及,香港适龄青年只有百分之八能升读专上院校,台湾是百分之二十五,而韩国是百分之三十三以上。美国比较教育及高等教育家欧帕教授在接受本刊访问时指出:“香港的高等教育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

香港政府近年大抵已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因而最近提出大幅度扩展大专学位课程,把八十年代的百分之二点五的适龄学生纳入读学位的课程,在五年内扩展到百分之十七点四的幅度。这个扩展的幅度,是南韩和日本在七十年代用十年时间才达到的水平。香港政府在这里,表现得有点临时抱佛脚的狼狈相。所谓亡羊补牢,也未可厚非。但,香港政府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却缺乏通盘计划和全局的观念。譬如,在急剧发展专上教育的同时,对中小学老师流失和不足未及时做出反应,对中小学师资的培训也没给予应有的重视。欧帕教授认为:“香港应该增加整体教育经费的投资,例如应占‘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四至四点五或以上。这样,便不会出现专上教育与基础教育在资源分配上的争议。”欧帕教授的意见,很值得港府当局参考。

办好香港的高等教育,是香港的百年大计,与过渡期及成为特区政府后的香港的长远发展,血肉相关。职是之故,本刊不惜拨出较大篇幅,推出“香港专上教育大检讨”特辑,对香港高等教育做鸟瞰式的检视和论述,三期“特辑”将包括访问九家专上学院的校长、本港及海外的知名教育家,及由本刊举办的一次“检讨香港大专教育”的座谈会等。《特辑》的规模、完整性及资料之丰富,如同时访问九家专上学院的校长,即使不是创举,也是过去所罕见的。

一九九一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吸引了不少港台的商家竞往投资,去年港商在内地投资额达一百六十亿港元,增幅为历年之冠。最近香港多个大财团不惜注巨资入大陆房地产(“新鸿基”单是在惠阳淡水镇便投入三十亿港元之巨),从而掀起一股波涛汹涌的“大陆地产投资热潮”,影响所及,连香港的小市民也纷纷被卷入这股热潮。本刊为了帮助读者对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架构、现状及前景有较全面了解,特邀请大陆房地产研究专家周治平教授及邹自杰先生分别以《中国房地产市场架构》《中国房地产业的前瞻》为题,做了较深入的评介。

美国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于六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在斯坦福大学举办了“中华经济圈”的学术研讨会,郑竹园教授在大会上提出“大中华共同市场”的构想,引发热烈的讨论。郑教授将把发言稿交本刊发表。郑教授拟议中的中华共市四个成员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他指出:“如果这四个以中国人为主体的经济区,能仿照西欧体制,建立一共同市场,对内可互相调剂,对外可结集力量,合组跨国公司,向国际市场进军。”值得一读。

(原载1992年8月号《明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