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口才课
57439100000006

第6章 回应口才:不管喜不喜欢,态度要认真

敬即是上海话所谓“当心”,我们做事,必须全神贯注,“当心”去做。做大事如此,做小事亦须如此。

——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和对方使用同样的五感语言

一般来说,人们在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至少会使用五感中的一种(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在不同的表达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不同的感觉运用。比如对于“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啊”这一问题。有的人会回答“他看上去很漂亮”,做出这一回答的人在表达中主要运用了视觉;有的人会回答“他给人的感觉特别舒服”,做出这一回答的人在表达中比较注重身心感受,也就是触觉;还有人会说“他的声音很好听”,这样回答的人则在表达中运用了听觉……

在谈话中对他人做出回应的时候,如果你能注意对方所用的语言,找出对方用哪种感觉表达最多,然后配合使用同样感觉的词语。就会让对方在无意识中感到“与你很投缘”,你与他的谈话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比起普通话,说家乡话更有亲切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不久前,老张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个先他入住的人悠闲地躺在床上欣赏电视节目。老张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冲了一杯浓茶,对那位先他而来的人说:“师傅来了多久了?”“没多大一会儿呢。”那人回答道。

“听口音是北京人吧?”老张问。

“哦,保定的!”那人答道。

一听那人是保定的,老张顿时兴奋了起来,因为工作原因,老张曾在保定待过几年,也能把保定话说得差不多,于是,老张马上用保定话和那人聊起来:“啊,保定是个好地方啊!我在读小学时就在《平原枪声》的连环画上知道了。我还在保定工作过几年呢,白洋淀的雁翔队的故事我可喜欢看了!”

听了这话,那位保定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两人从白洋淀和雁翔队谈开了,那亲热劲儿,不知底细的人恐怕会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

他们从相识、交谈到最终的熟悉,就在于老张聊到了对方的身心感受,和对方使用了同样的听觉语言——听家乡的方言更加亲切。

和对方使用同样的五感语言,在你面对让自己一见倾心的人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对方使用同样的五感语言,有意识地配合对方的感受,会让对方觉得你们投缘。

毛鑫和余英在某个培训班上相识,在一次课堂讨论上,毛鑫被余英优雅的气质和聪颖的观点深深吸引住了。

下课后,毛鑫走到余英桌子旁,说:“你好,刚才你的演说非常精彩。我很赞成你其中的……”

余英饶有兴趣地和毛鑫讨论了一会儿,这时,毛鑫突然问道:“你是哪里人?”

“南京市的,我南京晓庄师范毕业的。”

“是吗!太巧了,我也是晓庄师范毕业的。你是哪一届的?记得,那时学校里……”

于是,双方的共性找着了,毛鑫就从学校生活开始回忆,和余英愉快地交谈起来了。

在回应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因为只有五感到位,你才能通过巧妙的应答把别人引向你所需要的方向或层次,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轻松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了。事实上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你用心观察和寻找,终究是可以和对方使用同样的五感语言的。剩下的就是鼓足勇气,自己说出得体的话来,这样一来,相信对方一定会被你打动的。

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听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叫作什么呢?叫作重要感。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你是一直不断地在讲还是认真地在听他讲话呢?如果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听别人讲话,就会让说话的人感觉自己很重要。

说话有说话的方法,倾听也有倾听的技巧。要想使他人对你不反感,能够有意愿与你交谈,不仅要善于倾听,比起你是否在倾听别人的话,更重要的是,是否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听。尽管我们并不主张心不在焉地敷衍对方,如果你能恰当地应和说:“我在认真听着呢。”就能让你们的谈话进行的更加顺利。也就是说,你听的同时,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内心的潜台词,“我觉得你的话很有意思”、“再和我多聊会儿”。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们提倡在听别人说话时,要不时地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是的”等话语,这样既让说者知道你在听他说,又让他感觉你在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将“啊”、“哦”、“嗯”、“哎”、“哇”这些语气词适当地加到对话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将“自己在认真听”的信息传达给对方,还可以使整个对话过程更有节感,从而让对方感觉容易开口。如果觉得对话一开始就不太顺利,不妨试着用一下这个方法。

不过,如果只是重复使用这个方法的话,不免会让人觉得像机器一样。而一旦你们之间的对话不能互相理解、形成共鸣的话,你将失去作为谈话对象的必要性。那么,结束谈话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因此,你必须要懂得适时回应对方才行。

奥罗隆·西格曼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为了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将48名女大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这项调查中,女大学生要分别进行两个阶段的面试,而面试官中的男性,则分别表现出回应和不作回应两种反应,以观察对话的变化情况。最后,由女大学生分别作出评价,并选出“自己喜欢的有亲和力的面试官”。

调查结果表明,当在第一阶段进行了回应,在第二阶段不回应时,评价就会有下降的趋势;当在对话开始时回应,但对话后期不再回应时,就会让人感觉到随便、冷漠。

不管对话有多么无聊,不管自己多么不情愿,对话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有没有将回应坚持到底。如果不这样做,就连最基本的评价也会打个折扣。

合时合宜的回应不仅表示了你对说话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暗含着对他的鼓励之意。当你对某人的谈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你说得太棒了!”“非常正确!”“这确实让人气愤!”虽然只是简洁的回应,但却能让说话者为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也表达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一位老教授跟自己的几个学生闲聊时,说起自己当年读研时候的事,他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可真丰富,校园内有体育馆,校园外有游乐园。当年,我在你们这个阶段,生活的世界里只有课堂、图书馆和宿舍。”

学生们都笑了,教授继续说道:“不过,那个时候精力都用在读书上也好,搞科研嘛,基础知识不扎实根本无法谈及创新。还记得我做了一个关于青藏高原地质变迁的课题,除了要查自然地理方面的书,还要查一些地质演变与生物演化方面的书。那时候,科学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哪里有什么计算机、文献电子稿啊,完全依靠图书馆里纸质的资料,跟你们现在做项目比要难多喽!”说着,教授停顿了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这时,其中一个学生恭敬地问道:“老师,您当年的研究方向是青藏高原的地质变迁问题,可参考资料却涉及区域内的生物演化,当时是不是很少有人将这两个角度结合考虑?”

听完,教授会心地笑了,看了看这位“好问”的学生,他说:“很多时候,别人没想到的地方你想到了,才会有意外的收获,才能够创新。不信,我们来举个现在的例子,就说说你正在进行的课题吧!”接下来,教授在得意于自己的创意之余,顺便给了那名巧妙提问的学生一些很有创意的课题指导。至于其他只知道倾听的学生,只能继续做听众。

回应是一项最基本的倾听技巧,就算仅能做到回应别人的程度,对方就会产生“这个人是在认真听我讲话”的感觉。当然,如果对方提出的是一些尖锐的话题,那还是不插嘴为好,否则很容易导致言语冲突。

但是,万事都要把握分寸。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仅容易弄错对方说话的意图,还有失礼貌。当然,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若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还有不少人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表现得唯唯诺诺的样子,好像什么都听进去了,可等到别人说完,他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什么?”这种态度,对于说话者来说是有失礼节的事。所以说,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显然,对你的印象就没那么好了。

尽管在谈话中,要确切了解对方的真正意思并不容易,但只要能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并且适当地回应“嗯”、“是的”、“我了解”,将你在专心地倾听传达给对方,对方就会觉得你是理解他的进而愿意和你交流下去。

要做到这一点你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适时地重复对方说的句子。

(2)重整对方表达的内容。即把别人的字句意思用新的字句说出来,但必须忠于原意。

(3)反映感受,受伤、痛苦、挫败、快乐、宽慰,你只是用心和眼睛来倾听,重视运用肢体语言,你需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

(4)注重肢体语言。有资料显示,在良好的沟通中,话语只占7%,音调占38%,而非言语的讯号占55%。眼睛注视对方,不时点头称是,身体前倾,微笑或痛苦的脸部表情等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

(5)及时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是一个沉闷不起反应的人,所以你和别人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入语和感叹词。要随时加以反应。有时点头,有时微笑,有时说“是的,我也这样觉得”,有时说“这一点,我不大同意”,有时说“据我所知,这件事是这样的”,有时说“你说的这点对我很有用处”。听了别人的妙语警句,不妨大大表示赞赏。

(6)适时适度地提问

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是一种倾听的方法,它能够给讲话者以鼓励,有助于双方的相互沟通。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人谈论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记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一切,比对你的问题要感兴趣得多。

安慰人也有逻辑顺序

你可以做下面这个实验:

准备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还有一杯温水。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你会感到温水很热;但是如果你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伸入温水中,就会感到温水很凉。

同一杯温水,温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却怎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呢?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冷热水效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随着心理的变化,秤砣也在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这种冷热水效应同样也存在于说话中,在与人交谈时,也许很多人都不太注意说话顺序,可事实上,不同的说话顺序,对别人的心理影响大不相同,这就是冷热水效应。所以,说话并不是简单地表达而已,必须注意话语间的逻辑顺序,正如北大教授陈平原所说:“好话可不好说,既要有教育意义,又不能讨人嫌。”

说话需要有逻辑性,如果一个人的说话没有什么逻辑,那他说的话就显得混乱不堪,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这就告诉我们,在说话前要认真考虑清楚,要言之有序。安排顺序,要以听者是否方便为准。我们在安慰他人的时候也是这样,只有安排好所说话的顺序,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一次,一架客机即将着陆时,机上乘客倏忽被通知,因为机场拥挤,无法下降,估计到达时刻要推迟1小时。马上,机舱里一片埋怨之声。几分钟后,乘务员通知说,再过30分钟,飞机就会平安降落,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5分钟,广播里说,此刻飞机就要降落了。虽然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却喜出望外,纷纷拍手相庆。

在这个事例中,机组人员无意之中运用了冷热水效应,首先使乘客心中的“秤砣”变小,当飞机降落时,对晚点这个事实,乘客们不但不厌恶,反而异常兴奋了。化妆品女皇玫琳·凯年轻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天,她在海边看到了一位女孩,脸上写满了忧郁与哀愁,还挂着泪痕。玫琳·凯微笑着走上前去,问她:“你好,我叫玫琳,能跟你说几句话吗?”

女孩并不愿意理她,依然在那里感受着落寞。玫琳·凯继续温柔地说:“虽然你心情非常糟糕,显得有些忧愁,但你依然很美。你有什么伤心痛苦的事情,可以跟我说说吗?”

她想了一会儿,就跟玫琳·凯倾诉了起来。当她说得动情时,还流下了眼泪。而玫琳·凯给她的一直是真诚的眼神、用心的倾听和适当的点头。玫琳·凯的聚精会神,让女孩感觉到了一种关注和理解。最后,女孩还说,自己今天来海边,就是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因为自己爱上的那个人,事业有成后就把她抛弃了。

玫琳·凯听了后,先是为女孩感到唏嘘、忧伤,还气愤地大骂那个男人有眼无珠。然后安慰女孩说:“吃一堑,长一智。”最后,她真诚地鼓励女孩:“你放心吧,天底下好男人多的是,你一定会找到一位责任心强且很有爱心的男人的。你看你长得多漂亮,连我这样的女人都喜欢,更何况是男人呢。所以,你一定要振作起来。”

最后,女孩用极其感激的语气对玫琳·凯说:“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过这么多话,我感觉自己到今天才算是真正地发现了自己。我现在才相信,活下去会是很美好的。”

如果玫琳·凯在安慰女孩的时候开口就说:“不用在这种事上纠结”想必很难让女孩得到真正的安慰,甚至还会被女孩反驳,但她用“吃一堑,长一智”说到了女孩的心坎上,最后用真诚和赞美让女孩重拾希望。由此可见,安慰别人的确要讲究语言顺序。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的人向你倾诉时,你最好仔细想一想该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安慰他,同时,安慰一个人的时候尽量不要语无伦次。最好能先营造一种“我希望你能打起精神来”的氛围。这样在安慰人的时候你说出的安慰的话就能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了。比如,有同事跟你开诚布公地说:“上星期,我和女朋友分手了。”这时,如果只重复感情用语的话,你只需要重复“分手了”这三个字即可。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关于重复对方说话效果的实验。

随机选取90多名女大学生,让她们与事先雇用的“情绪低落者”进行对话聊天。对话过程中,50%的女大学生在安慰他人时都先表示了“希望你过得好”或“希望你能振作起来”,而另外50%的女大学生则仅仅是“用简单的语言安慰着”。

结果表明,跟后半部分的女大学生相比,前半部分女大学生的聊天的时间要比后半部分长出27%,而“情绪低落者”对于其好感度也要高出11%。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安慰人的过程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语言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安慰他人的谈话中。

人的情绪总会有陷入低落的时候,心烦意乱、胡思乱想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能够在一个人低落的时候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安慰,他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并对你表示感激。但是,若要真正做到在安慰他人的时候讲究好语言的逻辑顺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谈话技巧。

例如,有一个人患了较长时间的慢性病,由于病休时间较长,这个病人产生了放弃思想。对此,首先,你可以对这位多介绍一些别人得了同类的病而经过治疗得到痊愈的事例,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忧虑。然后再多给他讲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劝慰患者在医院安心治疗,不要有头无尾,功亏一篑。另外,对于有较多的考虑经济负担等实际问题的患者,对此则应该劝他们着眼于健康,注意调养,并建议与单位联系争取适当补助。

总之,安慰他人是为了帮助他人走出情绪低落的阴霾,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因此,在与安慰他人时要做全盘细致、周密的考虑,懂得什么样的话该放在前面说、什么样的话应该放到后面说。

不要草率地为别人出主意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当他人在谈话中讲到自己的烦心事或者让他们给自己办一些已经决定了的事的时候,他们总喜欢无节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别人出主意。这样的家伙其实很让人头疼。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王倩马上就要结婚了,这天她去做婚礼的定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她叫上了自己的好姐妹小李。化妆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画完妆后的王倩真的美丽极了。化妆师精心“调制”的妆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王倩也开心得不得了,可就在这时,小李却说:“化妆师用假发刘海掩盖了新娘美丽的真发,有点画蛇添足吧。”王倩觉得小李说得有道理,就让化妆师将假刘海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李又说:“腮好像有点红,都赶上猴屁股了,画淡点吧。”尽管与小李的关系亲密无间但是在这种场合听到小李这样说自己,王倩心中还是生出了一丝不悦。可小李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还是自顾自地为王倩的妆容出主意,说:“头上再加点花吧,口红的颜色可以再重些……”

本来心情大好的王倩再也没有心情欣赏自己的新娘妆了。

说话是一项艺术,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和见识,大到一言可以兴邦,小到会把周围的人得罪。说话的时候诚意与文饰并重才不至于太野或太假,才称得上文质彬彬。个中道理,须仔细斟酌。

或许,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对你愤愤不平地发牢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你发牢骚的人是想让你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想寻求理解或者发泄一下而已,并不是想请你帮忙解决问题。草率地为满腔不满的人随便出主意往往会起反作用。

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女人对你哭泣,向你诉苦,你该会怎么办?是给她递上纸巾让她擦掉眼泪安慰她,还是“热心肠”地帮助她给她出个解决困难的主意?聪明的人都明白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要给她擦掉眼泪的纸巾就可以了,自己的嘴巴一定要管住,草率地为别人出主意是要不得的。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李是公司出了名的“热心肠”,因此办公室的同事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都愿意上她那儿“倾诉”,可最近她却在无意中听到了下面这番对话——

“那个小李啊,真是居心不良,上次居然劝我跟老公离婚!”

“就是就是,上次我跟男朋友吵架,信任她才告诉她的,结果她却劝我趁早分手。”

“她对我不一样。我跟她讲我老公跟前任女友又腻上了,她劝我能忍就忍吧,还说如果真离了婚,以我的条件再也找不到比现在老公更好的男人了!”

“真是乱出主意!”

“这个人太自以为是了!”

随便给人出主意,本来就不妥,而且,更何况还是生活上的琐碎小事。故事中的小李就是因为草率地给别人出主意,让其他的同时个个都觉得自己碰上了不良同事,倒霉透顶!实际上,真正倒霉的是那个小李,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就只能怪小李没有搞清楚一个人抱怨的时候他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也就是抱怨的人究竟在都在想些什么。

其实,人们在向身边的人倾诉的时候,并一定都是抱着要得到建议的目的去的,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想听对方一些理解和支持的话。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特别是那种控制不住自己嘴巴的人,每当面对喋喋不休的诉苦人时,他们总是喜欢不明就里地胡乱出主意:“跟他分手算了”、“必须让他道歉”、“居然犯这样的错误,坚决不能容忍”……

很多时候,不管对你倾诉的那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抱怨再严重,在他的心里自己对那个人、那件事还是存在着美好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出什么样的主意,无论好坏,与你关系紧密的人都不会太在意,更不会往心里去。可如果你给他出主意的那个人跟你只是不太熟悉的人,你草率地给他出主意就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他只是找不到诉苦的对象时才选择了跟你交流,等他诉苦的情绪过去后,你出的主意可能就成了“馊主意”。

林语堂说:“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任何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他人向你诉苦并不一定是为了让你帮他解决问题,更不是为了听你的建议和主意,所以,这时候最好做个旁观者。事实上,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诉苦时,更多的只是想让你成为他的“同盟”而不是“老师”。换句话说,当有人向你诉苦时你只需认真听着并适时地符合几声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草率地为别人出主意,多余的话说多了最终无益。

即使批评,也要用心聆听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的人总是刚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评;有些人当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当面硬不认错,死要面子,其实心里也清楚自己做错了。

面对批评,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既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会给他人留下“固执”、“傲慢”的坏印象。

对待批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特别是严厉的批评;应该把朋友的批评看作改进自我、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

乔治·罗纳住在瑞典的艾普苏那。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需要找一份工作。因为他懂好几国的语言,所以希望能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一类的人,但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不过有一个人在写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那个瑞典人写信说他不懂瑞典文是什么意思?那个瑞典人自己写的信就是错误百出。

乔治·罗纳当时就写了一封信,目的是使那个人大发脾气。后来,他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这并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自己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继续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么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的那封骂人的信。

乔治·罗纳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自己的信上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没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找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的确如此,我们都应该接受来自他人的善意批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往往错的时候比对的时候多。爱因斯坦就说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他的结论都是错的!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他人指出你的缺点,就是要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他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不要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想象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他人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

请不要怀着敌意来看待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他人的批评是否具有建设性。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批评,既能保持情面,又对加深友谊具有积极的效益。固然有些批评是尖酸刻薄的,你也要淡化处理,这样他人才会越来越喜欢给你以忠言和卓见。

在他人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

所以,要学会把他人的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以下这些方法将指导你更好地对待批评:

(1)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朋友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

(2)不要寻找替罪羊。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

(3)要合作,不要对抗。即使因为并不相干的事情受到了批评,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对抗性的做法,不要给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多一些容人之量,和对方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学会简洁有力地回应傲慢的人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傲慢的人,他们往往居高自傲、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甚至在言谈中常常露出颐指气使的态度,仿佛其他人天生就是该给仰视他们的人;他们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姿态,不容许他人说一句质疑他们的话。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掌握一个交谈的撒手锏——以简洁有力回敬傲慢无礼。当傲慢的人说出几句他的高谈阔论时,我们只需回答一句,但务求言之有物、一语中的;他们语调高昂、虚张声势,我们就回以言简意赅、沉着冷静,绝不给傲慢的人一丝傲慢的机会。

高菲这天早上做了足足半个小时的心理准备。因为她听朋友说自己今天要面试的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十分傲慢,不禁有些紧张。她不停地告诉自己,要不卑不亢、沉着应对、展现自信。

今天一共有12名面试者,高菲手中的号码牌是最后一张,12号。当等得口干舌燥的高菲走进面试室的时候,发现面试官正在喝水,而面试的这一侧没有人。更过分的是,面试官明明看见她敲门进来,没有一声应答,也没有停下喝水,只是抬眼瞟了高菲一眼。

面试官露出一种面试完11名候选人的疲惫和不耐烦的神情,终于放下了矿泉水瓶,用懒洋洋的声音说道:“做个自我介绍吧。”他的语调中充满了优越感和傲慢。

高菲一下子被激怒了,她与很多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面对面谈过话,面试经验也算丰富了,可此刻她感觉自己一股热血冲上头脑,这么傲慢的领导自己还是第一次遇到。高菲此时有一肚子的话要指责这位面试官,有一连串的诘问可以用来回击。

此时,她让自己冷静下来,说道:“我想作为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坐直了与面试者说话是起码的尊重和礼貌。”此话一出,虽然觉得自己面试无望了,但还是冷静地直视着面试官。

没想到面试官不但放下了手中的矿泉水瓶,坐直了身体,而且忽然微笑着向高菲点头:“恭喜你,高菲小姐,你是我们今天第一个通过面试的候选人。”

原来,这家公司正在试验“压力面试法”,设计出傲慢无礼的这一幕,来考察面试者能否突破心理压力,敢于指出面试官的无理傲慢。

结果高菲用她的简洁有力的话语回应对方,向面试官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沉着,最后轻松通过了面试,如愿以偿地成为这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一员。

高菲用简洁有力的话回应对方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很多情况下,要想让对方更加认同你说的话,最好少和他啰嗦,所谓“多说无益”正是如此。

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都喜欢采用“一分钟录像”的办法来选择人才。所谓一分钟录像,就是只给应聘者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来介绍自己,同时录像,然后拿给招聘者观看。这种自我介绍比较难,因为没有任何问题作为你谈话的引导和提示。如果招聘单位使用“一分钟录像”的方法录用人员,那么求职者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如何充分地表现,如何更多、更好地让对方了解自己便成了求职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要求应聘者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或某一瞬间,最有效、最充分而又最简洁地表现自己,从而成功求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叙述一件事情,为了卖弄才华,极力地修饰他们的语句,用重复的形容词,或用西方语言独有的倒装句法,或穿插些歇后语、俏皮话,甚至引用经典、名人语录,使别人往往摸不清其在说些什么。还有些人在说话时,喜欢东拉西扯,缺少组织和系统,也使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只要在说话时说得简洁扼要就行了。在话未说出口时,先打好一个腹稿,然后再按照秩序一一说出来。

具有影响力的幽默大师林语堂曾戏称:演讲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不仅演讲如此,说话也是一样,简洁的话语常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冗长而又索然无味的说话,不但无趣,还会让人觉得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啰啰嗦嗦,使听者昏昏欲睡。

正所谓少即是多,短即是美。简洁为上策!如果你花很长的时间才说到重点,更有甚者,讲到不知所云,即使听众尽力保持礼貌,眼神也会开始涣散。我们应该从伟大的沟通者身上多多学习。少说一点,听众就会多了解一点。当你真正做到简洁扼要,你的讯息就会显得意味深长。简单,让你所讲的内容更显珍贵,更加能够提升你的个人魅力,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更受欢迎。

用谦虚的态度回应他人

矛盾说:“只有竹子那样虚心,牛皮那样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真正不朽的艺术。”谦虚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美德,因为不谦虚的人是很难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我们即便十分自信,还是要谦虚一些,尤其是要用谦虚的态度和人说话。

人们都喜欢说话态度谦虚和善的人,讨厌态度傲慢、高人一等的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喜欢,说话态度谦虚必不可少。不目空一切、居功自傲,适当使用敬语,请人评判自己的意见,这是态度谦虚的主要方面也是基本要求,做到了,也就讨得了别人的喜欢。

在职场中,当你明显比同事强时,你在感情上还是要和大家在一起,千万不能与他们拉开距离,同事们也就不会再嫉妒你了,同事也会在心里承认你的“优位”是靠自己努力换来的。当你处于优位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忌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消除对你的嫉妒。

“小姜毕业一年多就提了业务经理,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叶十分钦佩地说。

“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小姜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小吴在办公室里,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小吴虽然也嫉妒小姜的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与小姜的朋友小叶打招呼:“来玩了?请坐啊!”

不难想象,小姜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那么小吴不妒忌才怪,进而与小姜难以相处!身在职场处于优位时,自然是可喜可贺之事。如果别人一奉承,你就马上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在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嫉妒。所以,面对同事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不仅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同事对你的嫉妒,而且能博得同事对你的好感。

要做到谦虚地回应他人,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不目空一切、居功自傲。

有的人做出一点成绩、取得一点进步就飘飘然起来,跟谁说话都趾高气扬,到处夸耀自己,搞得大家都为之侧目。

杨志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设计的一件平面广告作品得了一项大奖,经理在员工大会上大肆表扬了他一番,并让他升任主管。杨志认为自己是个人物了,从此以“专家”自居。

一次,经理接到一个平面设计任务,请杨志来评价评价。杨志唾沫飞溅地说了半个小时,批得体无完肤,最后结论是:应该返工重来。经理对这个设计本来比较满意了,听了杨志的话极不高兴,从此疏远了他。

又过了两年,公司里另一个职员石谦也得了广告大奖。他吸取了杨志的教训,说话非常谦虚,态度和善,很得大家喜欢。

其次,适当使用敬语。

敬语能表现说话者对对方的态度,因此,对听话者来说,可以根据对话是否使用敬语,了解到对话人把自己置于什么地位。例如,科长想请新职员去喝酒,叫道:“你也来吧!”如果职员回答“好,去”会怎样呢?科长会认为新职员不理解对上司应使用的语言,看低了自己,内心是不会平静的。这样一来,科长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他。由于没有使用敬语,招致对方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日后两人的关系将会变得微妙。

常常听到有人发出类似这样的感慨:“近年来,年轻人连敬语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气。”这就是虽然一些年轻人没有恶意,却由于没有使用适当、确切的敬语,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风波的明证。

与其相反,使用适当的敬语,双方不仅能正常地保持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别人对你的评价。特别是对女职员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敬语对女性来说是语言之美的至高境界。”的确这样。想想看,与前述相同的场面,如果对于“你来!”回答说:“好,一定参加。”就会使人多少有些美感。心目中对上司抱着什么态度,从语言中可以大体看出来。这种语言的运用,可以协调上级与部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关系,使听的人感到甜美。因为那种语言会使人感觉到有教养,感情丰富,教育得好。

最后,要请人评判自己的意见。

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真正伟大的人物,总是很谦虚地请别人评判自己的意见,因而获得别人的赞同。以谦虚的态度表示独断的见解,对使别人信任我们的意见及计划都很有效用;我们知道多数成功的领袖,常常应用这个策略。

有的时候也需要争辩。比如两个喜欢辩论的朋友,经过一次的辩论,也许对于双方都是有益而愉快的。

美国威尔逊总统曾经对鲍克接连问了一小时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拥护在他自己看来绝对相反的意见。但到了最后,威尔逊使鲍克感到吃惊的是,他告诉鲍克,他已经改变了主意,他已经醒悟了,而从另外一个观点去观察这个问题。鲍克非常吃惊,从此对威尔逊更加敬重了。

这种策略,可以当作能够引起友爱的一种方式,但不可不说是常例。其实,别人可能在种种方面与我们意见不一致,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如果和对方争辩之后,还能请他来评判一下自己的意见,他就会认为你是个谦虚的人,而对你的印象更加好。

咄咄逼人的话怎么回应

在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咄咄逼人的谈话场景,谈话者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你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

对付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加以选择。

1.以退为攻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进行反击。

2.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最为有效:

(1)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光芒收敛,想喘息、补充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2)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候对方已经进攻完毕,而你发现,他的锋芒所指,只不过是你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错误,或者他打击的部位并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

3.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让,不拖沓也不拖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寻、无懈可击。

4.把问题还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将对方一军。

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5.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当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的谈话内容中的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6.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方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使你有时间考虑更好的应付办法。

不要轻易否定对方

话为心声,也为情声。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沟通感情的基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谈话,一定不要轻易使用否定的语言回应对方,每个人都渴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认可和肯定的回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瑟拉博士曾经颇富成效地帮助过许多人,使他们走出低谷,步入佳境。有人问道:“卡瑟拉博士,你帮助别人,你最倚重的是什么?”卡瑟拉博士毫无遮掩地公开了她的秘诀:“我使用一种奇妙无比的方法,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让哑巴讲出话来,让灰心失望的人展露笑容,让婚姻遭遇不幸的夫妻重新和睦。接受我诊治的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正常人,这种力量都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力量中最富效果的。这种力量就是——在回应对方的时候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否定对方。”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有些人会不自觉地伤害到对方。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没有做出什么无礼的举动,也没有谈论到不愉快的事情,但只要交谈的时间一长,就会让人感到疲惫,只想快点结束谈话。原来,这种人与交谈者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让人愉快、影响对方情绪的交谈方式,并不单纯是指口才水平。有时,口才好的人反而更让人厌恶,因为在交谈中,他们喜欢否定对方的观点。

张欣:“今天的天气真热啊!”

王琳:“是啊!可是昨天的天气比今天还热。”

张欣:“这么热,最好是吃凉面!”

王琳:“难道你不知道吗?凉面是冬天吃的东西哦!在酷热的夏天,吃冰凉的食物对身体不好。除了凉面还有没有更好的东西呢?”

张欣:“你觉得鸡汤怎么样?”

王琳:“这么热的天,吃那种东西会出一身汗啊!还是吃凉菜和米饭吧!”

上面的谈话中,乍一看王琳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会影响张欣情绪的内容,但如果这番对话持续下去,张欣必然会感到极度疲劳。那是因为,无论张欣说出多么平常的话题,王琳都会持否定的态度去否定对方的话,即使她同意张欣对天气的看法也会绕个弯予以否定。

事实上,像上面的这种对话方式,会让张欣很快就会发觉王琳不但不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停地反驳,说出的话都一一反弹回来,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压抑,甚至会产生对方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如果跟王琳这类人谈话,为了得到她的认可,而忙于挑选顺应对方的话题,就会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可想而知,这种交谈无论如何都让人愉快不起来。

每个人都应牢记这样一个回应对方的原则,那就是不要轻易否定对方,因为你的一句否定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创伤,甚至会留下很深的伤痕。这是因为人类大脑中管理情感的区域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因此你永远都无法抹去创伤所烙下的疤痕,而且每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伤痛就会死灰复燃。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说出否定别人的话。这一点我们都该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学习。

有一次,洛克菲勒的一个合伙人爱德华·贝德福特,在南美的一次生意中使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然后,贝德福特丧气地回来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本可以指责他的过失,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他知道贝德福特已经尽力了,更何况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因此就把贝德福特的功劳全部抹杀。于是,他极力寻找一些话题来安慰贝德福特。他把贝德福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这太好了,你不仅节省了60%的资金,而且也为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我们一直都努力,并且取得了几乎所有的成功,可还没有尝到失败的滋味。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争取更大的胜利。更何况,我们也并不能总是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几句话下来,说得贝德福特心里暖洋洋的,并下决心准备东山再起。

洛克菲勒在爱德华·贝德福特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没有否定对方,反而给了其温和的赞美和鼓励,这正是爱德华·贝德福特需要的,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做法极其正确,爱德华·贝德福特在后来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用否定的话轻易否定一个人,人都是脆弱的,有时候你的一些否定的话,可能会给他人带来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在办公室,有年轻的女同事美容回来了,问一男同事怎么样。一般应该说,“不错,很好”。而他却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他曾经指责过同事眉毛不该描,描成假的,没有原来真的好看。弄得人家心情大坏,半天不说一句话。又比如有一次,一位女同事买了一件新衣服回来,非常高兴地问他好看不好看。他实事求是地来了一句:“衣服颜色与你的皮肤不般配。”害得人家衣服穿在身上也觉得不舒服。

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对别人说“你能行”不是奉承,而是给他寻找自己闪耀点的支撑,因为今天可能他是个庸人,明天就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先驱。

三招教你组织语言

“帅才即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应有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才能,应有把握未来发展的洞察力,同时还需要有组织能力。”这是北大教授王选对于帅才的定义。无疑这其中的组织能力占有重要一席。而人最基本的组织能力就是语言的表达。无论是演讲、说话还是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毫无疑问,具备好口才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的语言组织能力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

这些名人与伟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荣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自己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语言组织能力的形成。当然,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不同,训练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下面就向你介绍组织语言的有效的3招:

1.做好充分规划

在沟通之前,先理顺自己说话的要点,要有一个简洁、明确的思路。如果一些问题是需要请示的,你的心中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案,并且要提前弄明白各个方案的利弊,这样有利于领导做出决断。同时,弄清楚每一个细节,以便随时能够回答。如果领导同意了某一方案,你要尽快地把它整理成文字再交到领导手上,免得以后领导改变了主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还要先替领导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有的人明明知道客观上并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条件,还非去找领导,结果导致了十分尴尬的结局。

2.组织语言要有逻辑性

谈话时如果主旨明确、内容相关、有条不紊,这样就能使人很容易领会,感觉就会有一种语言艺术的美感;相反,谈话时主旨不明、杂乱无章、前后不一,这样叫人很难领会其中的道理,增加人的厌烦。

说话要有头有尾、对听者要懂得尊重,不要一开口就冒出一句使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说话要前后衔接,一句话合不合适、是否能取得最好效果,不仅取决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场合、心境,也取决于上下文的关联。如果与别人说话时没有注意运用语言的上下文是否配合照应,那么,听话人就无法辨别表达者究竟表达了哪一种思想,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因此,谈话时要周密安排对话,要做到有条有理、上下协调。

在说话时,谁都希望自己能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而听者的要求也是如此。如果言者讲得混乱听者听得迷糊,那听者就很难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在向厨房报菜名的时候,“热咖啡五杯、柳橙汁三杯、可乐一杯”像这样把同类的物品,从多到少报出,就是一个使听者好懂易记的方法,但是在日常对话中却很难做到条理清晰。

店老板:“预约的客人,到底有几位,打电话了吗?”

服务员:“刚想打,就有查询电话打过来。”

老板:“那么说,是预约的客人打来的,有几位?”

服务员:“不知道。”

老板:“可是,客人不是打了电话吗?”

服务员:“不,是别的客人。”

老板:“那么就是还没打了?”

服务员:“是的。”

老板急了:“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服务员如此回答,真让人着急。他没有想过老板急切想知道的是什么,就按自己的逻辑顺序开始说了。想要成功地让听者理解自己的意思,就应该先解答听者想问的和感兴趣的事。

3.说话前要认真思考

对于一次谈话要说出多项内容,更需要事前考虑清楚,在多项内容之间串起中心,不论是主动者或是被动倾听者,要有耐心和善于捕捉谈话的时机,将脱离主题的话题拉回来。按一定的主题和条理与人交流,对谈话的另一方也是一种礼貌。说话要前后相连,句子要有合理的顺序排列。每句话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可把话扯东扯西,更不能语无伦次,要一句接着一句顺畅地表达所讲的内容。说话要围绕中心话题条理清晰,确定合理的思路,从结构上注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说话过程中我们应不断锻炼思维的逻辑性,才能掌握住语句连贯的技巧,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