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三忌
5698000000012

第12章 放弃执著心:从不良心态中解脱自己

我们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无比正确,于是家人的阻拦、朋友的劝告都成了耳边风,并自豪地把这种坚持称作“执著”。但是,如果你所坚持的东西本身存在问题,那你的执著就成了固执。固执是自省的敌人,人生中有些东西不得不放弃,这时候,坚持反而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1.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就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死守一片森林,可能连一棵树也得不到。

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使道路泥泞不堪,致使炮兵移动不便。拿破仑不甘心放弃最拿手的炮兵,在踌躇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逆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从拿破仑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人生紧要处,在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徘徊彷徨,而必须明于决断,敢于放弃。卓越的军事家总是在最重要的主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而甘愿在不重要的战场上做些让步和牺牲,坦然接受次要战场上的损失和耻辱。

一样的道理,在人生的战场上,也必须善于放弃,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主战场上,而不必计较次要战场的得失与荣辱。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放弃同样重要。当你路过篮球场或足球场时,看到别人正尽兴比赛,听到那欢快的笑声时,你一定会动心,但这时,你必须放弃一项,去燥热的教室里学习,或是在凉爽的绿茵球场上活动,斟酌损益,作出选择。

就算“鱼”与“熊掌”同等重要,在必须只取一件时,必然要放弃另一件。

不要怕你的选择错误,因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它会教你逐渐学会放弃。

学会可以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这也许是另一种珍惜。

2.即使精彩的东西也应适时放弃

人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即使是十分精彩或万分想得到的东西,也不能死抓住不放。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崔琦的成功,也是因为他们勇于放弃。杨振宁于1943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观念的影响,他立志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做理论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成为艾里逊实验室流行的一则笑话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视自己,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锋,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物理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假如他一条道走到黑,恐怕“杨振宁”至今也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符号。

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远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冕的当天,他还如常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画完成。如果要发电子邮件,就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放弃了世人眼里炫目的东西,为他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只要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精彩”,你并不会损失什么,而在放弃的背后也正意味着得到更多。

从前有个孩子,伸手到一只装满糖果的瓶里,他用尽所能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拿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这时一个旁人告诉他:“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数人对放弃的理解是丢弃,并且是懦弱的表现,那它怎么会是智慧呢?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进嘴里,塞得太满,不仅肠胃消化不了,连嘴巴也冒着被撑破的危险,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这样我们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食品,然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直到完全吸收,才会有更充沛的精力。

不是吗?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更加分明,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铸就得更加坚定,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像那个为了拿到更多糖果而哭泣的孩子一样。因为毕竟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了!

放弃,是一种睿智,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放弃,对心境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

有时候,正是在放弃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死死抓住不放的东西并不那么精彩,也并不那么重要。

3.不被表面的前途所迷惑

我们一开始所进入的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是有多少人一方面感叹“我不喜欢这个工作”,“再这样下去我的专业都荒废了”,另一方面却在“待遇不错”、“工作还算轻松”、“某领导对我很器重”的自我麻醉下沉寂下来,于是你沿着一个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的方向固执、而又是心安理得地走下去。若干年后你一时清醒会不自禁地说:“要是我当初一刀斩断,跳出来重新选择多好。”

杰克和托蒂正是“当初”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刮别人胡子之前,先刮自己的”,这正是几年前,杰克拍过的广告的广告词,杰克也因此踏进了演艺圈,很多人上门找他拍戏,一时间,演艺前途颇被看好。不过,杰克并没有久留,前后大约只维持了两年光景,就毅然脱离演艺生涯。

杰克发现,演艺事业并不适合自己,一心想找出未来的方向。

杰克常常是在天黑之后,一个人跑到海边钓鱼,发呆。有一天,他独坐海边,远远地望着对岸市区内的灯火,心里突然有一个声音出现:“我这是在干什么,难道一辈子老死在这里,无所事事,不如去开餐厅吧!”

杰克立即在脑海中搜索,从小到大自己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吃”是杰克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他一向是家里的烹调高手,没事可以一整天呆在厨房里“研发”,“我为什么不好好发挥自己的这项专长呢?”

杰克紧锣密鼓地展开他的创业大计。一面找人筹募资金,一面到大学选读会计、行销的课程。不久,他的概念式泰国餐厅开张了。杰克负责的工作从洗碗、配菜、打杂到掌厨,几乎全套包办,一旦忙起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下班回家还抱着食谱继续研究,不到深夜不罢休。

看他这么投入,朋友忍不住问他:“你干吗做得那么辛苦?”杰克回答:“因为我找到了我的最爱。”在他来看,做菜不仅是一门艺术,也等于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只要放入各种元素,就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乐趣实在太大了!他笃定地说:“我已经打算把‘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就像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杰克也曾经彷徨过、摸索过。然而,当他决定从自己的“最爱”出发,他很庆幸自己在30岁以前,终于找到了方向。

曾经听过一句话:人最可悲的,就是穷其一生只能作一种选择,万一选错了,又得从头再来,但又发现时不我待。所以,当你还有时间再作选择时,就要当机立断。

譬如,要不要换工作?要不要辞职?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出国?要不要创业?要不要买房子?要不要……生活里每天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选择题要你作决定。

你自问:“要怎么选择,才不会后悔?”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吗?

也许你认为,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把梦想转为真实。不过,在你的周围,确实有很多“美梦成真”的故事不断在发生。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是,他们努力发掘所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他们永远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著名的华德·迪士尼先生说过:“一个人除非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很难有所成就。”就以工作来说,如果你认为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薪水袋,只是为了换取生活的粮票,那你这辈子恐怕就很难有所作为了!

换句话说,你是以“赚钱”作为选择工作的依据,完全置自己的兴趣于不顾,那么,你已经踏出了错误的第一步。

工作与生涯之间的最大区分是:工作只是你每天在做的事情,而生涯却事关你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假使你不喜欢一份工作,只是为了“钱”而不得不与之为伍,一过就是二十年,当有一天你猛然发觉,自己的人生竟然如此贫乏,耗尽半生光阴却没有做过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

如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即使赚钱不多,却乐此不疲,结果你反而会发现,由于坚持所爱,不仅让你彻底发挥才能,甚至终能闯出一番不凡的局面。

作选择的确很难,不会有人告诉你好坏、对错如何选择。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一旦做起来感觉兴味盎然,那就对了!不要迟疑,赶紧去找一份让你充满干劲的事来做,而且你愿意为了这件事每天迫不及待地全力投入,那么,距离美梦成真就为期不远了!

人生本来就需要作选择,但是一定要作“对”的选择,秘诀就是“择你所爱,爱你所择”,如果一辈子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岂不白活一场?

托蒂是两家规模不算太小的企业的董事长,他却放着老板不当半,路出家演起舞台剧。

舞台上的托蒂,是个十足的耍宝大王,非常放得开。据说,他曾经有过“让观众从椅子上笑得摔下来”的记录。

起初,托蒂只是基于好玩,应邀在太太参与的妇女社团中“牺牲色相”,男扮女装演出蝴蝶夫人、老岳母等角色。有一回,他在台上表演,台下坐的来宾正好是一位著名导演,托蒂的表演才华就这样被“发掘”出来。

托蒂第一出正式的处女作是参与表演“厨房闹剧”,他在剧中饰演一名银行家,角色颇具喜剧感。托蒂兴致勃勃地招待一些企业界的朋友前去观赏,有人对他初试啼声的演技大加赞赏,有的朋友却认为他是在作践自己。

托蒂不介意别人怎样看他。他说,自己的玩心很重,“经营事业”和“演戏”这两件事,前者对他是副业,后者才是正业,他不讳言,演戏反而让他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不像很多企业家一心只想追求利润,扩充事业规模,托蒂自称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我只想让自己快乐”。他发现,企业界老板不乏把事业摆在第一的工作狂,但他认为,即使自己每天拚了命工作十几个小时,业绩增长充其量不过5%、10%而已,个人生活却彻底被牺牲了。

杰克和托蒂都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他们两人的事业都有一个在别人眼中前途无量的开始,如果他们陶醉在这“前途无量”里执著地走下去,最终只能造就一个三流演员和一个焦头烂额的小老板。

4.半途而废有时也体现进取心

人们过分地相信持之以恒。

人们无一例外地被教导过,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

正是因为这个害人的教条,使人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曾经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巴布·杜尔在离开参议院时说:“我会不辞辛劳地去竞选,我曾经不畏艰辛地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方式对我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否认杜尔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个人取得的成就,但很可能正是由于他不辞辛劳的做事方式,使他日渐苍老、疲惫和心力交瘁。

人们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实现目标。如果你在与别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躺在树阴下的吊床里,喝着柠檬汽水,打着手机,轻松自如地完成工作;而其他人则要急匆匆地赶公交车,拿着塞得满满的公文包,走在繁忙的街头,在接待室里挨着时间等待……二者相比,你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喝彩。

一个推销员被客户以“再说吧”这样的轻松方式逐渐毁掉前程。他在每一次与客户洽谈业务的时候都力图操纵局面,所以客户能给他的答案只有“再说吧”。而他办公桌上的档案大多也有着“容后再议”。他日复一日地与这些客户满怀希望地联络,却毫无所获,仍以此为荣。

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实用价值。收入丰厚的推销员只是尽快行动,要求客户给出明确的“是”或“不是”的答案。这样他们就不必在已接触的客户身上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及时投入到与下一个客户的业务上去。不论你把推销讲得多么复杂,它首先是一个数字游戏。你能很快了解谁对你说“不”,你就能听到更多次的“是”。

那位勤奋、却自毁前程的推销员认为,只要他能坚持不懈地与这些客户一而再、再而三地联络,凭着他的执著,他的客户一定会与他达成交易。他认为自己的毅力一定会瓦解客户的拒绝,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思考致富》一书的作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访问他。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希尔问他:“如果第一万次实验失败了,你会怎么办?”

爱迪生回答:“我就不会在这儿与你谈话了,此刻我会把自己锁在实验室中,做第一万零一次实验。”

这个小故事被大多数谈到“进取”的演说家用作坚韧不拔的典型例证。他们会说:“每次你打开电灯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爱迪生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这是无稽之谈,我们应该感受到的是:爱迪生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希尔没有表达出来的,也许他认为人们可以自己领悟出来的是:爱迪生不是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一万次。他做了一万个不同的实验,也就是做了一万次假设,而且发现不对就马上放弃。他做了一万次的半途而废。

有很多教练因为这样的个性输掉很多比赛。一场篮球赛在中场休息后,他走出休息室,球队已经输掉28分,球员被教训得不知该如何打下去,他却对着电视评论员大嚷:“我们会按原方案打完比赛。”原来方案已经不灵光了,队员被打得七零八落,还在坚持原订的比赛方案,而这种行为并不是坚韧不拔只能说它是呆板和愚蠢。噢,教练又说了:“我们的队员只是需要再加把劲。”

汤姆是一个新的证券经纪人。和所有新手一样,主管给他一个电话号码簿和一部电话,让他开始工作。如果他想干得好,就要尽可能多打电话。如果他有超人的毅力,每天打上几百个电话,忍受不断的拒绝,再排除大量障碍寻找到新的客户。在前几个月里入不敷出,只好忍饥挨饿,一直这样下去,汤姆会逐渐地把与他一起开始工作的其他经纪人甩在后面,汤姆开始受到上级的重视,最后成为管理层中的一员。但是他还要在这种广种薄收的销售环境中顽强地苦干,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妨来为汤姆设计一个小型的经营系统,通过廉价的报纸广告和推销信向客户发送信息,这样汤姆就不需要再拨打毫无生气的电话了。他只与那些看到自己发布的信息后,给他打电话的人谈生意即可。这些人因为看了广告才来交谈,所以极有可能达成交易。这样,汤姆的交易量提高了,又不会像从前忙得不可开交。汤姆会因为用了这样的简便方式而否定了他的能力吗?

在大多数人眼中,尤其是嫉妒他、同时又不清楚事实的主管,会因此认为汤姆工作消极、不努力。

但无疑,他会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半途而废”的威力。

5.换个角度或许能看到更大一片天

如果有人准备学打高尔夫球这种难度极高的运动项目,他将为设备、附件、教练和训练花上大笔的金钱,他还会将昂贵的球杆时而打进池塘,他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如果他学习高尔夫球的目的是成为一位高尔夫球好手,或是在与朋友们相聚时可以共同打打球,那么这么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还必须持之以恒,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他的目标是仅仅为了每周运动两次,减轻几磅体重并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气爽的话,他完全可以放弃高尔夫球,只须找风景好的地方快走就可以了。如果他在拼命练习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高尔夫球之后,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放弃高尔夫球,开始进行快步走的锻炼方式,那对他的评价可能是没有恒心、毅力,或者说他有自知之明。那么到底是没有恒心还是有自知之明,这就要从看问题的角度和实际效果来评判了。

马克·维克多·汉森经营的建筑业彻底失败,他因此破产,最后完全退出了建筑业。

可能很多人喜欢听到的是马克如何令人惊讶地重返建筑业,一步一步登上成功顶峰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故事。如果马克是用一生的精力这样做,这又将是一个关于恒心和毅力的传奇故事。这类故事很多,只不过马克却不是这类故事的主人公。

他彻底地退出了建筑业,忘记了有关这一行的一切知识和经历。他决定去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创业。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公众演说有独到领悟和热情。他很快又发现这是个最容易赚钱的职业。一段时间之后,他成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讲师。终于有一天,他的著作《心灵鸡汤》和《心灵鸡汤第二》双双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停留数月之久。马克成为富翁,他看到了更大的一片天空,只是因为换了一个看天的角度。

连·史卡德家的墙上有一个相框,里边有十几张名片,每张名片都代表了他从事过的一项工作。有的工作是由于自己做不好而放弃了,有的工作虽然自己完成得很好但不喜欢所以放弃了。对这十几项工作,他没有一项能坚持到底。然而,他的执著精神是以不断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表现出来的,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一直做了十多年,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他建立了一个跨国公司,在全世界有几千家分销商。

在密歇根州的艾达市,你会看到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安利公司。该公司现在拥有几十万个分销商,年营业额以十亿美元计。正是因为李奇·德沃斯和杰·瓦·安德尔两个好友,当年连续更换了许多次工作,直到最后由于对公司管理层的不满而退出了纽奇莱特公司,才有了今天的安利公司。如果你每年在玛丽·凯公司召开年度大会的时候去达拉斯市,你会看到几千名粉红装束、开着粉红色卡迪拉克和别克轿车的女强人。而玛丽·凯公司作为化妆品的王国,最开始创建的原因,是玛丽·凯在一家直销公司做经销商遭受到生意上的挫折,她辞职后自己创办了玛丽·凯公司。

哪一片天空更广阔一看便知,但要下定“换一个角度”的决心,则需要你举起心中的那把刀。

6.尝试做个下山英雄

人们习惯于对爬上高山之巅的人顶礼膜拜,实际上,能够及时主动从光环中隐退的下山者也是“英雄”。

有多少人把“隐退”当成“失败”。曾经有过非常多的例子显示,对于那些惯于享受欢呼与掌声的人而言,一旦从高空中跌落下来,就像是艺人失掉了舞台,将军失掉了战场,往往因为一时难以适应,而自陷于绝望的谷底。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真正的世界。

唯有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才能防止自我膨胀。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往好的一面看,心理专家认为,“隐退”就是在进行深层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能,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是很难想像没有掌声的日子的。但如果你要一辈子获得持久的掌声,就要懂得享受“隐退”。

据说,在日本,很多中高年龄的男子,因为忍受不了退休后无事可做现状,结果纷纷走上了自杀一途,成为日本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事实上,“隐退”很可能只是转移阵地,或者是为下一场战役储备新的能量。但是,很多人认不清这点,反而一直缅怀着过去的光荣,他们始终难以忘记“我曾经如何如何”,不甘于从此做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作家费奥里娜说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真的舍了之后,又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曾经做过杂志主编,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畅销书的费奥里娜,在40岁事业巅峰的时候退下来,选择当个自由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出路。

费奥里娜带着两个子女悠然隐居在新西兰的乡间,充分享受山野田园之乐。因为要适应新的环境,她才猛然发现人生其实有很多其他的可能,后退一步,才能使自己从执迷不悟中解放出来。

40岁那年,麦利文从创意总监被提升为总经理,3年后,他自动“开除”自己,舍弃堂堂“总经理”的头衔,改任没有实权的顾问。

正值人生巅峰的阶段,麦利文却急流勇退,他的说法是:“我不是退休,而是转进。”

“总经理”3个字对多数人而言代表着财富、地位,是事业身份的表征。然而,短短3年的总经理生涯,令麦利文感触颇深的却是诸多的“无可奈何”与“不得不为”。

他全面地打量自己,他的工作确实让他过得很光鲜,周围想巴结他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然而,除了让他每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之外,他其实活得并不开心。这个想法,促成他决定辞职。“人要回到原点,才能更轻松自在。”他说。

辞职以后,司机、车子一并还给公司,应酬也减到最少。不当总经理的麦利文,感觉时间突然多了起来,他把大半的精力拿来写作,抒发自己在广告领域多年的观察与心得。

“我很想试试看,人生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走?”他笃定地说。

人生机遇不同,有人是“开高走低”,少年得志,结果却晚景凄凉;有人则是“开低走高”,原先不怎么顺畅,到了中年以后才开始发迹。

10年前,曾经在台湾股市刮起一阵旋风的胡立阳声称,自己就是典型“开高走低”的人,年纪轻轻,不到35岁就博得过满堂喝彩。然而,精彩表演结束,离开了光芒四射的舞台,过去所有的丰功伟业全部被一笔勾销。

胡立阳当红时,“股市教父”、“股市天王巨星”等美名接踵而来,所至之处,更是人群簇拥。当他由幕前走入幕后,夕日情景也一去不返,胡立阳非常难以适应,总是喃喃自叹:“怎么,这个世界居然把我遗弃了?”

当他看到一些比他晚出道的后辈,如今几乎个个拥有一片天,心情之落寞更是难以言喻。胡立阳不讳言,有一阵子,自己真是患得患失到了极点,并且严重失眠。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直到去淡水看海,一个人独坐海边整整6个小时,望着潮起潮落,他突然有所领悟:“大海不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吗?这就是人生啊!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际遇而已,我又有什么好自怨自艾的呢?”

从淡水看海以后,胡立阳算是彻底醒悟过来,他认识到,人不应该一直缅怀过去,否则会愈来愈消沉,冲劲会流失。他决定让自己重新“归零”,把从前的记忆全部抛开,做一个“没有过去,只有未来”的人。

经过高峰到谷底,胡立阳形容目前的自己是“打着光脚走路”,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只想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如果你自认只是个平凡人,你就不会觉得自己失去过什么。”

7.把别人的智慧当回事

大多数成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年少时,对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厌烦至极,觉得他们老套、死板甚至可笑。长大后才慢慢体味到那些唠叨都是几十年生活智慧的结晶。人总是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不把别人的智慧当回事。

古代的日本,在武田信玄未死之前,武田氏的力量是当时各诸侯国所敬畏的,可是传到武田胜赖时,逐渐没落。因为他独自对抗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而在长筱会战中全军覆没,不久,武田氏就被消灭了。

战前,那一批信玄时代遗留下来的老部将,都纷纷劝胜赖说:“这次战争,从各方面来看,我方都屈居劣势,应该固守城池,千万不可参与会战。”

可是胜赖不但不听信部属的忠言,反而对着武田家的传家宝物——一面白旗和无盾的铠甲——发誓一定要参战的决心。因为那两样传家宝物代表着武田氏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当胜赖表示决心后,大家都不敢再反对了。

长筱一役,军心不振的武田军惨遭败北,各军的将领几乎战死,胜赖虽然逃脱,但武田氏的实力,已经完全被消灭了,所以不久整个武田家族就被德川家康吞并了。

根据历史记载,武田胜赖是一位比他父亲信玄更勇敢善战的将领,一生之中打过好几场有名的胜仗。但最后竟然遭受这么悲惨的下场,完全都是因为他太固执己见,不肯采纳部下忠言所造成。虽然,从另一方面说,胜利者织田信长也曾有过固执己见,却有过打败仗的前例,但两人坚持己见的出发点却有很大的不同。

信长是面对今川义元不断地挑战与侮辱,最后决心以求战雪耻,他是被动的、哀兵的心理,所以得到大胜。至于胜赖则是在和平状况下,主动向别人挑起战端,所以两方面在意识上都对他怀着不满,在得不到情感支持的情况下,当然只有失败了。对信长来说,是因为臣下没有看见有利的一面,所以盲目反对,他独排众议而得胜。对胜赖来说,臣下已经看出不利的一面,提出反对,他却再一固执己见,导致了败亡。

织田信长虽然在和今川义元会战时,采取独断专行的作风,但在他成功的过程中,并非经常如此,相反地,他经常听取老臣,如丰臣秀吉等人的建议,所以才能逐渐壮大,成为日本战国时期有名的领袖人物。

当然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总是面对胜败存亡的生死抉择。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作着抉择,这些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一生的命运。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拨开蒙在自己眼前的迷雾,让自己看得更远。

借用别人智慧的同时,意味着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但这种放弃本身,不正是一种更大的智慧吗?

8.事实已不能改变,那就接受它

我们不能改变既成事实,但可以改变面对事实、尤其是坏事的态度。

有些人仅仅因为打翻了一杯牛奶或轮胎漏气就神情沮丧,失去控制。这不值得,甚至有些愚蠢。这种事不是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吗?这里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苏格兰北部过节的故事。这个人问一位坐在墙上的老人:“明天天气怎么样?”老人看也没看天空就回答说:“是我喜欢的天气。”旅行者又问:“会出太阳吗?”“我不知道。”他回答道。“那么,会下雨吗?”“我不想知道。”这时旅行者已经完全被搞糊涂了。“好吧,”他说,“如果是你喜欢的那种天气的话,那会是什么天气呢?”老人看着美国人,说:“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没法控制天气了,所以不管天气怎样,我都会喜欢。”

由此可见,别为你无法控制的事情烦恼,你有能力决定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如果你不控制它们,它们就会控制你。

所以别把牛奶洒了当做生死大事来对待,也别为一只瘪了的轮胎苦恼万分。即然已经发生了,就当它们是你的挫折。但它们只是小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你对待它的态度才是重要的。不管此时你想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不管是创建公司还是为好友准备一顿简单的晚餐,事情都有可能会弄砸了。如果面包放错了位置,如果你失去一次升职的机会,预先把它们考虑在内吧。否则的话,它会毁了你取胜的信心。

当你遭遇了挫折,就当是付了一次学费好了。

1985年,17岁的鲍里斯·贝克作为非种子选手赢得了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震惊了世界。一年以后他卷土重来,成功卫冕。又过了一年,在一场室外比赛中,19岁的他在第二轮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对手而出局。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问他有何感受。以在他那个年龄少有的机智,他答道:“你们看,没人死去——我只不过输了一场网球赛而已。”

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只不过是场比赛。当然,这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当然,奖金很丰厚。但这不是生死攸关的事。

如果你发生了不幸的事——爱情受阻,或生意不好,或者是银行突然要你还贷款——你就能够——如果你愿意的话,用这个经验来应付它们。你可以把它们记在心里,就好像带着一件没用的行李。但如果你真要保留这些不快的回忆,记住它们带给你的痛苦感情,并让它们影响你的自我意识的话,你就会阻碍自己的发展。选择权在你自己:只把坏事当做经验教训,把它抛在脑后吧。换句话说,丢掉让自己情绪变坏的包袱。

一个人行事的成功与否,除了受思想、意志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天命。

曾经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匡”这个地方时,有人误认他是鲁国的权臣阳货,而把他围困起来,想设计陷害他。那时孔子的学生都非常恐慌,倒是孔子泰然地安慰他们说:“我继承了古代圣贤的大道,传播给世人,这是遵奉上天的旨意。假使上天无意毁灭这文化,那么匡人对我也就无可奈何了,你们大家不必为这件事情担心。”后来匡人终于弄清楚孔子不是阳货,而使孔子渡过危难。

所以,当自己已经尽力,但因为个人无法控制的所谓“天命”而使事情变糟时,恐慌、着急、悔恨都无济于事,何不像孔子那样坦然面对——清除看似天经地义的坏心情,营造自己的轻松心态。

9.肯舍得才能有获得关紧门不跟人说话,撅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所以,人要学会放下坏心情,拒绝让它折磨才行。

下决心割舍掉坏心情,才能给好心情腾出地方。

想要有个好心情,就要从坏心情中解脱,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请注意,放下坏心情的包袱时,好好检查清楚,看看哪些是问题,把它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这才能有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所以,人应学会放下,放下的同时,学会割舍。

谈到放下与割舍,在《星云禅话》中有一则故事,讲得很生动、很具启发性。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崖壁上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对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进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旅者这时反而把树枝抓得更紧,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坏心情就是紧抓住某个念头,死死握紧,不肯松手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

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

有个女人习惯每天愁眉苦脸,小小的事情似乎就引起她烦躁不安、心情紧张。孩子的成绩不好,会令她一整天忧心,先生几句无心的话会让她黯然神伤。她说:“几乎每一件事情,都会在我的心中盘踞很久,造成坏心情,影响生活和工作。”

有一次,她有个重要的会议,但是沮丧的心情却挥之不去,看看镜子里自己的脸庞,还是无精打采。她打了电话问朋友,“该怎么做?我的心情沮丧,我的模样憔悴,没有精神,怎么参加重要的会议?”

朋友出主意给她:“把令你沮丧的事放下,洗把脸,把无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饰一下仪容以增强自信,想着自己就是得意快乐的人。注意!装成高兴充满自信的样子,你的心情会好起来。很快地你就会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她照着去做,当天晚上在电话中告诉朋友说:“我成功地参加了这次会议,争取到新的计划和工作。我没想到强装信心,信心真的会来;装着好心情,坏心情自然消失。”

经常培养好心情,认清坏心情的背后,一定有不少垃圾思想和消极情绪,要把它们扫地出门。

这里有几则“砍”掉坏情绪的小窍门,不妨照做:

多读励志的书,它能给我们许多改变情绪的效果。

注意我们的仪容:挺直腰板,抬起头,衣着更要端庄。萎靡不振的表情,是招惹霉运的根本原因。

学习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在紧张时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如运动、静坐、旅行等。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艾克曼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要受试者装出惊讶、厌恶、忧伤、愤怒、恐惧和快乐等表情。当受试者做出上述表情时,艾克曼发现他们的身体也跟着起了变化。当受试者装出害怕时,他们的心跳加速,皮肤温度降低等等,表现其他五种情绪时,也有不同的变化。

确实,即便快乐是装出来的,忧伤也会离你而去。

10.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

人们不愿冒险是因为惧怕恐惧的心理,其实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从你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到5岁之间,人生第一个5年里,是冒险最多的阶段,而且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

所以想像不出一个不及5岁的幼儿,整天置身于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中,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跌倒、受伤,一切冒险均为理所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茁壮成长。

可当人的年龄不断增大,经历过更多事情之后,就变得愈来愈胆小,愈来愈不敢尝试冒险。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得知,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所以,年纪愈大的人通常愈讨厌改变,喜欢安于现状,非得如此才能让他们感觉安全。

行为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之为“稳定的恐惧”,也就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凡是值得做的多少都带有风险。

行为学家研究证实,人类“冒险是正常的,不冒险才是异常”。虽然,大多数人害怕挑战,不过,透过冒险活动却可以让人更健康、积极、有活力,并能产生自信。从不冒险的人,不但容易忧郁颓丧,暴饮暴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比较低。

害怕冒险往往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然而,有趣的是,一旦勇于接受挑战之后,绝大多数人立刻就会醒悟:自已拥有的能力竟然远远超过原来的想像!

能了解自己所具备的“超能力”其实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据说,在美国的企业界,目前最流行的就是去参加户外挑战课程,如攀岩、急流泛舟、荒地探险、单车越野等等,因为这些冒险活动可以让他们萎靡已久的身心重新得到振奋。

冲浪,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冲浪者在学习驾驭浪头时,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对抗一股无法掌握的庞大力量,而且,没有任何两个浪是相同的,海浪总是变化多端、捉摸不定。但是,冲浪人却把这些视为考验身心的大好机会,他们甚至会主动寻找大浪,浪愈大,乐趣愈高,即使可能会被浪击倒,吃进满嘴的沙粒,也无所谓。他们坚信:不去经历就无法突破。

冲浪者把对大海的恐惧当成刺激精神的兴奋剂,反过来利用这股力量去完成目标。这就如同医学报告指出,人体在危险的情况下,会进入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帮助自己立刻有效地应付变局。换句话说,挑战极限是人类的本能。

无可否认,所有的冒险,都会令人感到兴奋,同时也会产生焦虑。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冒险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事,何不干脆让自己奋力放手一搏?

因此,当有冒险来临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撤退,而是进攻;不是抗拒,而是因势利导。没有胆识,永远练不出好本领。

迈克·英泰尔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37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他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三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决定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开始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

他之所以作出这样仓猝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精神即将崩溃。虽然他有好工作、美丽的同居女友、亲友,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了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仓猝之间,他选择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他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惟一“英勇”的一次是他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

他从没接受过别人的金钱上的帮助,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破碎家庭,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所命名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peFear”,只是一个失误。

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像无关的地方,他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放弃恐惧的一万个理由。

11.只有做了坏事才后悔

总在后悔,表明你喜欢往后看而不是往前看,这不是真正聪明人的做法,因为它会使人裹足不前。

一个所谓的聪明人,他虽是个犹太教法学家,但做一个真正的犹太教法学家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的犹太教法学家意味着你已经开悟。事实上他只是个教士,他什么也不懂。但人们知道他,他是个聪明人。他从附近的一个村庄回家。在路上,他看见一个人带了一只美丽的鸟。他买下了鸟,开始想:“这只鸟如此美丽,回家后我要吃了它。”忽然鸟儿说:“不要有这样的念头!”教士吓了一跳,他说:“什么,我听见你说话?”鸟儿说:“是的,我不是一只普通的鸟。我在鸟的世界里也几乎是个法学专家。我可以给你三条忠告,如果你答应放我并让我自由。”法学家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鸟会说话,它一定是有学问的。”法学家说:“好,你给我三条忠告我就放了你。”鸟儿说:“第一条忠告——永远不要相信谬论,无论谁在说它。他可能是个伟人,闻名于世,有威望、权力和权威——但如果他在说谬论不要相信他。”教士说:“对!”鸟儿说:“这是我的第二条忠告——无论你做什么,不要尝试不可能,因为那样的话你就会失败。所以要始终了解你的局限。一个了解自己局限的人是聪明的,一个试图超出自身局限的人会变成傻瓜。”法学家点头说:“对!”鸟儿说:“这是我的第三条忠告——如果你做了什么好事,不要后悔,只有做了坏事才后悔。”

忠告是如此精辟、美妙,于是这只鸟被放了。法学家开始高兴地往家里走,他脑子里想着:“布道的好材料,在下星期的集会上演讲时,我会给出这三条忠告。我将把它们写在我房间的墙上,我将把它们写在我的桌子上,这样我就能记住它。这三条准则能够改变一个人。”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见那只鸟立在一棵树上,鸟儿开始放声大笑。法学家说:“怎么回事?”鸟儿说:“你这个傻瓜,在我肚子里有一颗非常珍贵的钻石,如果你杀了我,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法学家心里后悔:“我真愚蠢。我干了什么,我居然相信了这只鸟。”

他扔掉他带着的书本开始爬树。他是个老人,他一生中从未爬过树。他爬到高处,鸟儿飞向另一个更高的树枝。最后鸟儿飞到了树顶,老法学家也继续往上爬,然后鸟儿飞走了。正当他要抓住鸟儿的那一刻,它飞走了。他失脚从树上摔下来,血流了出来,摔断了两条腿,他濒临死亡。那只鸟又来到一条稍低的树枝上说:“看,你相信了我,一只鸟的肚子里怎么会有珍贵的钻石?你这傻瓜!你听说过这种谬论吗?随后你尝试了不可能——你从没有爬过树。当一只鸟儿自由时,你怎么能空手抓住它,你这傻瓜!你在心里后悔,你做了一件好事却感到做错了什么,你使一只鸟儿自由了!现在回家去写下你的准则,下星期到集会上去传播它们吧。”

法学家吃到了苦头,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苦头我们吃得还少吗?根源在于我们都没有记住鸟儿的忠告:不要后悔,放弃事后后悔的心境,我们事情会做得更好,路走得更远。

12.不要让内疚毁了自己

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过失的,只要有了过失能够决心去修正,即使不能完全改正,只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下去,尽力而为,也就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了,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那是最要不得的!只要真心在做着补救过失的工作,虽不能完全补救也不要紧。

人很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在人们的思想中,内疚被当做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以运用。

不用说,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但绝不能总在阴影下活着。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但却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反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积极,让积极的一面更积极。

芬利是一位商人,四处旅行,忙忙碌碌。当能够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芬利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全家人。但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不久,他的父亲死了,芬利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所有好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最初的悲痛平定下来后,芬利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经常同母亲保持密切的电话联系。而母亲也在假日里花些时间同他们待在一起。芬利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他内疚的感情因而转变成了有益的因素。

大家再看一下丽莎是怎么处理的。

丽莎的母亲很早便守寡。她勤奋工作,以便让丽莎能穿上好衣服,在城里较好的地区住上令人满意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私立大学。丽莎的母亲为女儿“牺牲”了一切。当丽莎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她打算独自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作出过那么大的牺牲,现在她撇下母亲不管是不对的。丽莎立刻感到有些内疚,并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后来她看上了一个青年男子,但她母亲不赞成她与他交朋友,强有力的内疚感再一次地作用于丽莎。几年后,为内疚感所奴役着的丽莎,完全处于她母亲的控制之下。她成了一个十足的附属品,她对母亲的控制稍感不满,母亲对她施加的压力就会增大。由于感情受到压抑,她的抑制挫折感不断加深,一直到她精神变得麻痹。丽莎被内疚缚住了手脚,而到最终,她因内疚感造成的压抑毁了自己,并为生活中的每一个失败而责怪自己和自己的母亲。

当然,处在某种情境之下,我们的头脑被外在因素所控制而不再清醒,不自觉地陷在内疚的泥潭里无法自拔。这时候既需要有人当头棒喝,更需要有直面自己的勇气。

13.愤怒情绪是做好事情的天敌

愤怒让人失去理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思路的高度清晰,但总有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甚至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发生,这时候,愤怒会不期而至,而愤怒恰恰是冷静思考的天敌。

事实上,多数让我们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发怒的事情只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

有一天,皮尔提摩亚旅社联合公司总经理波曼听到他公司里有一个职员埋怨自己的工作,说自己工作太过度,并没有人赏识他。波曼想马上走上前去把他辞退。但是怒气消退一点的时候,他走向前去对那职员说:“乔治,你近来是不是觉得受了委屈?”

“啊!没有,”他答,“我觉得很好。”

“我刚才好像听你说工作太过度了,而你有点不满意你的工作。”波曼和颜悦色地继续说着。

那个人非常惭愧地说,只不过因为他昨天在一块泥泞的地上摔了一跤一直都觉得很窝火。

如果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使你烦躁不安,首先应找出使你烦躁的原因,再想办法解除它,或找个阳光明媚、山清水秀的地方散散步。

大银行家斯提尔曼一次严厉地叱责银行里的一个高级职员。这位职员可怜地站在他的面前。斯提尔曼坐在写字台后,铁黑着面孔,一支钢笔在他的手指间不停穿梭,一上一下地在桌上敲着。他就这样,不动也不换声调,用一种冷嘲热讽的口吻,对着这个职员严厉地痛骂着。而最后几句话用残暴形容也嫌轻些,以至于那不幸的职员只能战栗,大颗的汗珠布满额头。

他在痛骂员工时还有一个客户在场。那客户也觉得这太过分了,终于忍不住说出来:“斯提尔曼,我一生中从没有看见过像你这样粗暴的人。这个人在你银行里身居重要的职位,而你当着一个客人的面侮辱他!假如你激起他马上用刀把你刺死,我都不会觉得稀奇!一个人不能如此对别人,或是任自己这样放纵。我想恐怕你的神经快要崩溃了吧。”

斯提尔曼听了这种斥责静默不动,他的脸色潜伏着愤怒,钢笔还是不住地在桌上敲着,终于他冒出一句:“你滚!”结局当然不言自明了,斯提尔曼的那位得力的助手辞职了,他的那位客人从此再也没有上过他的门,本来谈好的合作项目当然告吹了。

像斯提尔曼这样的人,如果他的公司倒闭的话,我们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他用怒火把自己的工作烧得面目全非。而如果波曼来处理这件事,结果肯定会是另一种情况了。

中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曹魏时,迎战的魏国大将司马懿虽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可是对诸葛亮灵活的战术常常觉得无计可施。吃了几次苦头后,干脆就闭城休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来对付诸葛亮。因为他认定诸葛亮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很不方便,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战力,最后一定可以把握时机,反败为胜。

果然,诸葛亮耐不住他的沉默战法,好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但魏兵在司马懿的控制下,一直闷声不响。最终,诸葛亮想出了一招“激将法”,派人送给司马懿一件女人的衣裳,并附上一封信说:“如果你不敢出城应战,就穿上这件衣裳,我们也就回去了。如果你是一个知耻的勇士,希望你堂堂正正地列阵决战。”

这封充满轻视的侮辱信,果然在曹魏的军营里激起很大的反应,那些气盛的将军纷纷向司马懿说:“士可杀,不可辱。像这种欺人太甚的信公然送来,如果我们一味地沉默,未免太懦弱了。我们希望主将赶快下令,出城和蜀军决一死战。”

司马懿虽然也被激怒了,但他毕竟老谋深算,知道蜀军人人怀着建功的心愿而来,斗志昂扬,在没有力竭以前,绝不好缠。所以在紧要关头,他勉强把心中的怒气压抑下来,讲了许多振奋精神的话,把自己的军心稳住,终于没有让诸葛亮的计谋得逞。

就这样又坚持了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此时蜀军群龙无首,只好退兵。不多久,蜀帝阿斗因为昏庸无能,毫无大志,受不了魏军大兵压境,竟反过来向曹魏投降,蜀汉也就灭亡了。

如果司马懿为争一时之气贸然出城迎战,一战而败,那么结局就会反过来,历史也得重写了。

人类喜欢争斗,因为自古以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人们总是宁肯进攻而不肯退却。宁肯轰轰烈烈打到剩下一兵一卒,也不愿无声无息地被看成是没勇气的懦夫。在这种心态下,坦白说,叫人忍耐,有时只是一种奢想。

当然,不论前进或是退却,都须领导者的气魄来作决断。真正能进时反而畏缩不前,自然要被视为懦夫。问题是像司马懿所面临的局势,显然坚守才是上上之策,出兵迎战,反而是不智的做法。所以该守就守,该避战就避战,尽管在坚守和避战的过程中,会遭受敌人的嘲笑,或内部的反对。但领导者的价值,就在于能把这些嘲笑和反对的意见全扛在身上,以无比的气魄忍耐,坚持自己的原则,静待最好的时机。像司马懿虽然不被时人所赞赏,还遭受许多非难与诬蔑,但他获得了最后胜利,司马氏也成为结束三国鼎立的大赢家,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能忍耐,才是长久的基石。要把愤怒视为自己的敌人。”

这是日本德川家康的遗训,颇值得我们深切体味。

愤怒时人会变得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心理学家齐尔曼指出,这种高度激昂的反应会给人“力量与勇气的错觉,激发侵略心理……”若一时失去理智,便可能诉诸最原始的反应。

齐尔曼随之指出化解怒气的方法是检视引发怒火的想法,因为这是促使一连串怒火爆发的始作俑者,后续的思维则有煽风点火的效果。采取这个方法的时机非常重要,简而言之,时机愈早效果愈大。事实上,如果能在发作之前投入缓和的因素,是可以完全熄灭怒火的。

缓和的因素可让人重新评估引发怒气的事件,不过这个方式有一定的限度。齐尔曼发现只有轻微程度的愤怒才有效,如果当事人已是勃然大怒,则会因“认知的无能”而失去效果,也就是说发怒者已无法好好思考。这时候发怒者的反应可能是“那是他活该”,或甚至恶言相向。

强生13岁那年,有一次在盛怒之下离家出走,发誓再也不回家了。那是一个美丽的夏日,他在恬静的巷道走了很久,周遭的静谧与美好渐使强生心情平静下来。几个小时后他怀着愧疚回家了,一种温馨的感觉在心里不断加强。自此以后,每当愤怒时他便出去走一走,他发现这是最好的方式。

有一次李扬在纽约搭计程车,车子前面站着一个年轻人等着过马路。计程车司机急着要开走,按喇叭示意年轻人走开,得到的回答是一脸怒容与不友好的手势。

“狗娘养的!”司机骂了一声,煞车油门一起踩,仿佛要直撞过去。年轻人沉着脸移开脚,但用拳头打了车一下。当然,这又引发了司机一连串污言秽语。

一路上司机仍余怒未消地对李扬说:“这年头谁的气也不必受,都得吼回去,至少心里会爽快一点。”

有些人认为发泄怒气是处理怒气的一个好办法,也可以说是“心里会爽快一点”。但齐尔曼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心理学家做过发泄怒气的实验,也一再发现这对平息怒火效果几乎没有作用(虽则因为愤怒本身的特殊激昂感,发泄者可能会一时觉得爽快)。

的确,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糕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添油,结果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的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

的确,不论对事还是对人,谅解的心才是最佳的灭火剂。

14.遗忘是一把斩断坏情绪的利剑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人们在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时,忽略了“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

例如: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溺陷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必须尽快遗忘;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尝试着遗忘;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当人事令发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绪之低潮可想而知,解决之道只有强迫自己遗忘。

可见,“遗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有些人往往很容易就忘记欢乐的时光,但对哀愁却时时想起。这显然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句话说,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难道只是因为比较笨拙才无法遗忘吗?

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你对坏情绪的“执著”。其实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都太精明了。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到头来,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所以很少能如愿以偿。

相反,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重新见到过去那种不那么功利的社会。这就要求大家一齐来学习“遗忘”——遗忘那些该遗忘的人、事、物。学会了遗忘,你便拥有了一把能斩断坏心绪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