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一种抵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5695100000002

第2章 回家之路如此漫长

1

浩瀚宇宙。或明或灭的星球遵循各自的轨迹运转如常。

而地球只是其中无数孤独的球体之一,似一颗蓝色的略带杂质的眼泪。

黑夜,起了淡雾的浓烈黑夜。某公路上隐约有车灯,一辆客运班车的行迹渐渐明朗起来。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车内几台影碟机发出的微蓝光线。这种淡薄的柔和光线在深邃的夜间显得格外温暖和珍贵。仿佛昭示着车厢内生物心脏的跳动。

所有的声响都太小,几乎可以忽略。这终归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而静谧,常常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已。深不可测,同时彰显一种平实的无远弗界。

就像黑洞可以吞噬一切。

终于还有除影碟观看者和熟睡者之外的乘客。一张年轻得有些稚嫩的脸,贴近玻璃车窗,向外凝望着,试图穿过黑暗捕获某些意象。

在如此夜色中,这看起来只是徒劳。或许,他不是在看什么,而只是在看,在强调“看”这个过程性动作。

再注意一下他的姿势。在靠窗的卧铺座位,躺着,被褥盖到胸部以下,偏着头,脸贴近玻璃车窗,耳朵里插着耳塞,向外凝望着。

他听的音乐或音频文件无从考证,他的内心活动无从考证。的确,对于旁观者来说断然如斯。

2

“倪浩然!你赶快回家!你家出事了!”

邻居阿姨情急之中喊出的几个短促句子是倪浩然少年时代的终止符。

事故面前人人平等。该伤心的,该担当的,但背负的,诸如种种,悉数上演。不会因你位尊权贵或身份卑微而作任何改变。亦不会顾及到你是白发送黑发或者年幼失长辈。

倪浩然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孪生兄弟倪释然在车祸中丧生,而父亲亦受重创,双腿残疾,余生将在颠簸中度过。

会有人恸哭的。会有人唏嘘的。会有人感慨的。亦会有人庆幸的。

尘世之事,概莫能外。

倪释然比倪浩然早三分钟来到世上。这个事实是铁定的。同样的事实还有,倪释然比倪浩然早三分钟的无数倍离开这个世界。

只是一次偶然的分头行动——倪浩然随母亲在家清除旧秽,倪释然随父亲去省城购置年货——故事便走向不可逆转的下一站。

倪浩然偶尔会想,如果,如果和父亲同去的是我。

而过往是不容许被假设的。一如定格的回忆。

倪浩然帮母亲大扫除完毕去单元楼下的院子里游戏。不久邻居阿姨即喊出那几个短促的句子。

他们是在去往省城的路上出的事。尚未达到终点。而有人却因此走完一生。

十二岁那年的寒假,注定左右倪浩然的蜕变轨迹。

3

七个小时前,还是下午的时候,苏晟在车站送别了他。

进站前,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喏,这个给你,一共有一百篇,不过答案在另外一册上面,我保管着,下学期再给你对答案。”

苏晟接过书一看,是自己喜欢的填字游戏集锦。于是很生惊喜。虽然对于眼前这个朋友,已习惯他的古灵精怪出其不意。

然而他不肯给他答案,未免有些不近情理。可这是没有办法计较的。

有谁会计较一个坚持每周去一次植物园并且对花木名称烂熟于心的人呢?

有谁会计较一个整个冬天都在思考“今天我应不应该穿棉衣”的人呢?

有谁会计较一个在每本教材扉页上绘满各式徒手画的人呢?

怎么计较得起来呢?

苏晟走后,他去寄存处取了自己的行李,然后往检票口走去。

他记得先前在站前广场接受了苏晟递与的香烟。这个信号是危险且具戏剧性的。起码,他不再把抽烟当成一桩劣事。另外,为了使自己在苏晟心目中留下一个较为成熟的形象,或者说为了和苏晟在对等的平台上沟通交流,他不惜毁坏那个存在于此前的“乖学生”形象。

他渴望拥有“苏晟们”吞云吐雾般收放自如的定力。而他之前已有吸烟时多次被烟呛到的经历。

成长是一件如此粗暴的事。并不简单。

4

倪浩然终究还是要坐长途汽车回家。这个现实于他是颇为痛苦的。

因为疏忽大意没有买到火车票,而买机票则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一个普通的学生而已。

当然更大的理由不在此,他不希望给自己的回家之旅涂上匆忙的色彩。那实在没必要。简言之,他并不想急速回家又不想遗留在求学的城市,于是这般。

如果说背后还隐藏了什么的话,那么是,对既定规则的打破怂恿着他的内心。

他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确凿的理由坐一回长途汽车了。这是许久没有尝试过的举动。这些年来,父母屡番规劝他切莫乘坐此种交通工具。

他刚才做了一个噩梦,心脏急遽跳动着,咚咚咚的响声清晰入耳。于是又把脑袋凑到车窗边张望。

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自己已有多年没有记起那个人了。倪浩然回顾起刚才的噩梦,悲从中来。

窗外夜正浓,偶尔有背向而驰的车辆的车灯扫过路面。似黑暗中的一抹隐藏生机的小小光亮。这样的情境之下,倪浩然蓦地觉出眼眶温润。

他梦见了数年前即已丧生的孪生兄弟倪释然。

5

有的时候寂寞是一种习惯,宛如周边的空气。无法被捕捉,不能被感知。

而习惯寂寞的人其实都有自省的天份。

纵然是习惯,也有被改变的可能。这种改变的结果是,某一个时刻,你突然发现自己不再习惯寂寞。

于是开始给自己搜罗各种理由:以前寂寞是因为找不到对手,高处不胜寒;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寂寞;自己的世界已发生大变化,不再如前……

这一切都是枉然。一棵树枝繁叶茂时不会问自己,以前我为什么不枝繁叶茂呢?而当它枝叶落尽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同样拗口和无需作答——我现在为什么不再枝繁叶茂了呢?

有时候人和人的相遇相识是没有理由的。概率学和缘分的解释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携带一个气场。气场的相吸或相斥的程度最终决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熟络、陌路、夙敌。

有的时候年龄是没有意义的表征。因此电影《一一》里七岁的小男孩说他已经老了。因此世上还有许多鹤发童颜的天真灵魂。

年龄与阅历无关,与修养无关,与学识无关,甚至与容颜无关。只和出生日期和户口簿有关。如果后者不伪造。

一个阅历丰富的年轻人如果看起来犹如幼童,倘若他没有刻意伪装,那么,他是难得的纯真之人。勿为尘世所伤。

而更多的时候,阅历丰富的年轻人看起来是沧桑老练的。因为,他只是一个平常人。并且疲于奔命。

6

除夕夜。外面下雪。有孩子在街道边燃放烟花。刹那间光华璀璨,伴着“劈里啪啦”或“嗖”的响声。新年的气氛浓烈。

欢笑声。小伙伴们追逐打闹的声音。

屋内。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少年对坐在饭桌前。墙上的挂钟指指示时间为九点四十七分。

男人:“吃吧,别等了。”

少年沉默,只是终于动了筷子。

男人:“她不会回来了。”

少年的筷子僵在空中。

天空微亮。万籁俱寂。有朦胧的光线发自某处窗户。

窗后,少年坐在床头,就着床边台灯的光亮,在一个塑皮本子上写起字来:

今天,不,应该是昨天,妈妈没有回来过年。三十二天前她与爸爸吵架,爸爸动手打了她,她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上次过年时虽然也是冷冷清清的,但至少妈妈在家。所以还不至于现在这般冰冷。

哥哥的离开使我们这个家越来越不像家了。爸爸双腿不灵便,脾气也坏了许多。妈妈老是埋怨爸爸不该带哥哥去省城买年货。他们经常吵架,我甚至都习惯了,可是这次妈妈的出走还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虽然单位照顾爸爸的身体状况,给他换到其他工作岗位,但爸爸的挫败感是可以从他脸上看出来的。毕竟他现在的职位大不如前。还好,他以前做生意挣了些钱。否则我们家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昨晚的团圆饭是爸爸做的,其实一点也不团圆。看着爸爸在厨房一瘸一拐地做饭,我有一点怨恨妈妈了。

爸爸开始还以为妈妈只是赌气过几天就会回来的。如果妈妈真的再也不回来了,那以

后我的生活又会出现怎样的意想不到的变化?

7

“兄弟”的概念是微妙的。有血缘关系缔造的天生兄弟,亦有后天的“落地为兄弟”。有称兄道弟的江湖兄弟,亦有酒肉兄弟,权益场兄弟。以及歃血为盟的拜把兄弟,肝胆相照的义气兄弟。

倪浩然注定要在“兄弟”的题中之义上抱憾终生。自从那场车祸起。

其实十二岁的少年是不太懂得感情的。尤其是孪生,因为相貌相似而心生不悦,觉得上天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一下子复制了自己。这种敌视在好胜心强的男孩子间尤为明显。说到底,没有谁愿意整天看到另一个自己。

那么倪释然被上天召回或许于倪浩然而言是种解脱?如此恶意的猜揣是不无道理的。

只是,在缺失了孪生兄弟之后,倪浩然无时无刻不会假设:如果哥哥活着。

假设的缘由来自现实的缺失,假设的后果导致内心的缺失。

当一个人十分想念另一个人的时候,当这种想念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他会反想:那个人真值得我这么去想念么?

于是开始列举那个人的诸多不良之处,譬如曾经殴打、欺凌于我,譬如曾经怠慢、失言于我。假使列举不出这些,便会更责难自己,痛苦更甚于前。

当然,时间会抚平很多伤痛。一如伤口会自动愈合。

而真正动及筋骨的伤口是不可能全愈的。只会因时间的风沙而暂且填满生命的罅隙。待到狂风大作时,一切卷走,伤口鲜活如初。

这些年来,倪浩然由十分想念倪释然变成偶尔念及倪释然。甚至很长时间内都已不再记起。

可是一个噩梦,即扯开这层虚假的面纱,让倪浩然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份缺失,继而心痛难忍,直至眼角有泪。

这一刻还是到来了。

8

汪洋一片。他在水面向岸边行进。怀揣不安的消息,置身波涛之中。

是这样的意境。忘了自己是否身在船上,只知是穿过水域,向彼岸一点点靠近。

那边早已有人等候多时。终于上岸。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一个个的身影湿漉漉地清晰在眼前。还好,这个在,这个也在,这个还在。不对,还有那个人呢?

有人终于开口,道出真相。晴天霹雳,就是如此吧。

怎么可能呢?他感觉自己站不稳脚跟,瘫坐在地上。

心脏一点点地抽搐着,生疼。

9

倪浩然想,怎么就和苏晟成了朋友了呢?

苏晟这个人,看起来和倪浩然并无相似之处。前者是标准的活跃分子,外向热情;后者特立独行,不喜与他人交谈。当然,这些表象并不能证明或代表什么。因偶然的共处,双方很快打成一片。之后,在苏晟面前,倪浩然表现出动若脱兔的潜在活力,甚至掺杂些许顽劣。

倪浩然心里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活泼的,尽管在他人看来这宛如一个笑话。或许,他曾经是活泼的吧。

另外,倪浩然还认为自己和苏晟在不少方面是有共同见解或共通的。即便他说不出具体是哪些方面,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认为。

应该说和倪浩然相处是件愉快的事情。照他的年纪来比喻,他是男孩和男人的结合体。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构架,你能想象出一个人同时拥有孩童的天真和成人的睿智么?所以当倪浩然嚼着奶糖和苏晟大谈叔本华、尼采的时候,苏晟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倪浩然难得的童话气质使得他周边的氛围有了真假莫辨的特性。现实生活是这般世俗无奈,突然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生命蹦将出来,就在眼前血肉生动着,不能不说是一桩惊奇。

和倪浩然打过多次交道的人会有这样的共识:这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敢说、能说,而且行为举止似乎不受约束,率性至极。

这样的真性情倒是尘世鲜有。只怕因此耽于世事。

苏晟学习成绩优异,未曾参加任何一场升学考试,一路通达至今。这是他头顶的一项光环。

然而倪浩然对此毫无艳羡之情。反倒有点替这种畅通无阻的捷径惋惜。

他看重的是苏晟没有失掉一颗赤子心。这赤子之心,缘自过往生活的无甚灾难,亦缘自性格深处的稚拙成分。

毕竟,愿意和倪浩然一起去植物园消磨时光的只有他。

10

天色将暗之际,倪浩然读过一篇小说,里面对爱情的高论让他为之叫绝。他恨不得把它背诵下来。

是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写的:

社会日常性把爱情吸引向下,使之变得无害,建立婚姻家庭的社会建制,同时也否定了作为生命张力和神魂颠倒的爱情的权利。社会日常性否定爱情的自由,认为爱情的自由是不道德的。爱情主题一开始就是非社会化的。社会化的是家庭,纯粹状态的爱欲是奴役,是爱者的奴役和被爱者的奴役。……

……

爱情似乎只有建立在非常态(痛苦或毁灭)的基础上,才有撼人力量。不幸即价值,悲剧见深情。而多数爱情是平淡无奇的,平淡无奇的爱情构成庸众的日常生活。不凡的爱情,活在幻想与期待里。一句话,任何爱情落地即成灰,只有死亡才能使之永恒。

在倪浩然看来,真正的爱情犹如童话,是可遇不可求的。童话无非是灰姑娘变公主的那种,现实中鲜有,但确实有。只是几率太小,如同中乐透彩。

而许多人穷其一生在谋求这张彩票。

倪浩然对爱情向来是听之任之的态度,不曾主动出击。

爱情,婚姻,家庭。想到这些牵连他就头痛。就拿自己的父母来说,他们曾经应该是相爱的,可后来在世俗生活中这份爱情不免受到这样那样的冲击,直至瓦崩。

或者,不含杂质的爱情存在的前提是,无需顾虑生计,为了爱不惜一切牺牲。

年轻时所谓情窦初开其实是激素腺体在起作用吧。于是打着爱情的幌子寻找“对象”。当然也有发乎内心的精神之爱,只是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恋在男女之间实在经不起推敲。

爱情一旦与欲望纠结,或者与柴米油盐为伍,便丧失了其纯粹的本质,变得工具性起来。或者直接沦为生活的附属品。

一些中年、老年人似乎相濡以沫,执手偕老,但并不见得就是爱情。那更多的是一种惯性。因为常年累月的时空共处,身心共谋,已经成为唇寒齿亡的整体,于是表现出类似爱情的向度。

真正的爱情难道如科学报道所说,是一种化学反应么?他有点相信这种说辞了。

11

倪浩然从梦魇中出围,惊魂未定。一身冷汗,已觉出一份失而复得的欣慰。毕竟是一个梦境。

然终究复得不了。确实是死亡。只是,梦中是溺水,实情是车祸。他梦见了倪释然。

只是因为在梦境中亲历感知,便觉出心有不舍的程度。本是渐行渐远的旧人,原来记忆犹新。

该来的还是不期而至。

窗外黑茫茫一片,如混沌未开。偶有车灯扫过。或者路灯闪烁。

他重新插上耳塞,想从音乐中缓过神来,好让自己的心潮平息一点。好让这回家之路不那么感伤。

是平静的足够安神的音乐。是消逝后的无限眷念。

由此看来,倪浩然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确实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遭际。至少在起初的梦里是肝肠寸断过一回的。

他想起汽车发动时给苏晟发短消息道自己的忐忑:感觉由此踏上不归路。

当时得到的回复是:心安处即故乡。

苏晟怎会知晓,他不经意间的一句答复恰到好处地抚慰和鼓舞了一个生命。

就着手机屏幕的微弱背景光线,倪浩然翻出这条短消息再过目一遍。安心多了。

夜深了。他关闭了手机和音乐播放器。闭上眼睛等待入睡。

12

长夜漫漫,终将过去。

斗转星移,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