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继位之后,十年之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他派兵征服了朝鲜,消灭了察哈尔蒙古,打通了不经由山海关可以随时入关的通道。他带兵威胁过明朝的京城北京,他让明朝两位著名边将袁崇焕、毛文龙走入历史。在后金汗国内部,他打垮了三大政敌代善、阿敏与莽古尔泰,加强并巩固了汗权。他调整了满汉民族间的关系,礼敬汉官,重用汉儒,也大大改善了投降汉人的生活与社会地位,因而得到汉人的普遍支持。他又以宽广的心怀接受汉人文化,建立汉人制度的衙门,翻译汉书,设立汉文学校,举办科举考试,使传统的八旗制度进步为专制君主制。蒙古部族也多来归顺,特别是漠南蒙古,几乎成为他统治的范围。他强调法治,更定离主条例,并以明朝法典为治国依据,满洲原始恶习,渐被消除。他又重视发展经济,使后金生产力增加,手工业与技术之水平大为提高。皇太极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满蒙汉各族人民众望所归的人,也使他的权力与威望提升到至高的境地。天聪九年,多尔衮征蒙古时为他取得历代传国玉玺,象征着“天命”已经归于后金,真是“一统万年之端也”。满洲亲贵及满蒙汉大臣一致决议要给他上尊号,认为这是合人心、顺天意的事。可是皇太极不同意,他说“国中有心怀嫉妒不良之人”,为他自己,也为死去的父汗创立的基业,他都不能接受。除非诸贝勒能各修其身,他再考虑。结果诸贝勒都愿意再发誓,表示尽忠竭力,支持大汗。皇太极这样才“勉从群议”,接受尊号,决定从天聪十年四月起,即皇帝位,受“宽温文圣皇帝”尊号。改元崇德元年,改定国号为大清。
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清晨,皇太极先在百官簇拥下,前往沈阳天坛祭告天地,满蒙汉所有达官亲贵都按班排列观礼。皇太极随礼官在“上帝”神位前上香跪拜,读祝官高声诵读祝文,向上天报告大汗这十年的伟大功业,并请求批准他即皇帝大位成为“命世之君”。
祭天地之后,皇太极回到大政殿,举行受尊号礼。他坐在大金交椅上,周围放着新制成的仪仗,两旁站立着百官;不久乐声大作,赞礼官高呼“跪”,百官应声下跪。这时由三组满蒙汉人士组成的敬献御用之宝的贝勒高官,分别向皇太极跪献宝印。他们代表这个政权的多民族,把象征皇帝权威的御用之宝呈给皇帝,让他有了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献宝之后,又由满蒙汉代表一人,宣读用本族语言写成的表文,赞扬皇帝的事功道德。最后大家再次跪拜,结束典礼。其后几天,皇太极又忙着到太庙追尊祖先,加封他的兄弟子侄与臣僚,连蒙古外藩与汉人降将也有被封的,如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等,他们的部下也都论功行赏,对于满洲的天生贵族们,当然更是个个加封,大贝勒代善列位第一,封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封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封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等等。不论满洲、蒙古、汉人,一经受封,地位绝对比大皇帝低,八旗主旗贝勒当年平起平坐的时代不再存在了。
从祭天、受尊号、加封诸王的礼仪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仿照汉人制度举行的。不过,在各种仪式中体现了皇太极重视各民族的一体团结,人选与表文用的文字都兼顾到满蒙汉三大族群,而封王也不忘权利让大家来分享,这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过的事,也可以说是皇太极的伟大之处。皇太极重视满蒙汉各族的密切合作,对清朝未来的发展来说是绝对大有裨益的。
在这次持续二十多天的改元称帝典礼中,更改国号是头等大事之一。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后金”改为“大清”呢?“大清”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妨一起去寻找答案。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改掉沿用了二十年的“金”或“后金”。在中国历史上,满族人的祖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曾在公元1115年建立过“金”国。他于公元1125年灭辽,公元1127年灭北宋,成就过空前的伟业。当时的金国存在了一百二十年,后世的女真子孙都引他为莫大的光荣。满族的领袖努尔哈齐在对明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之后,也在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立“金”或“后金”政权,用以号召女真民族,作为女真族文化传统与政治认同的象征。努尔哈齐常说“我们金国”、“我们先朝金国”,皇太极和他父亲一样也崇拜一些金朝的皇帝;天聪三年,他率兵入关攻打北京时,还特地去北京西南方金朝两位皇帝的陵寝祭拜,祭文中并盛赞二帝的威德。可是到了天聪五年当他率兵攻打锦州时,在写给明朝守将祖大寿的信中则声称:
我兵至北京,谆谆致书,欲图和好,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同样,当投降他的汉人王文奎建议集众誓师,宣告天下说:“幽、燕本大金故地,吾先金坟墓现在房山,吾第复吾之故疆耳!”皇太极也不同意。可见他为了争取汉人、汉官、汉将,他不能再以金民族来号召了。他确实向明朝再三表示过和意,但汉人夷夏观念很深,而且对宋金对抗事记忆犹新,徽、钦二宗被俘,开封大量文物财富被女真抢掠一空等等旧事,汉人都视为奇耻大辱,不愿与皇太极谈和,实在是“汉人以宋时故辙为鉴,举国之人,俱讳言和”。皇太极了解真相之后,当然就相信再用“金”为国号,对自己国家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改国号为什么用“大清”或“清”呢?清朝自己在官方的书档里未作说明。也正因为如此,后人的解释就多了。
清朝贵族后人金梁在他的《光宣小纪》里说:
清即金之谐音。
他的说法得到不少人赞同,如清史大家孟森也认为:
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也说:
金与清在北京语稍有相近,金为chin之上平,清为ching之去声,北京人可明确区别开,然外国人则颇易混同,女真民族当时不可能正确区别汉字之发音,因而改金之国号为清,乃取音声之近似耶。
近代大陆出版的一些清史专书中,不少从此一说的,也认为在“金的音近汉字中,只有清字的字义,作为国号比较适宜,而且这个清字,在中国历史的朝代中还没有人用过”。“皇太极改金为清,只是在字样上的改变,实际上他仍然继承金国的国号,并没有变,因为金和清只是把金字用相近发音的清字代替而已”。
稍早的学者对“清”字的解释可能还比较深入一些,有人从文义上讲,“清”就是“扫清廓清”。也有人说:“清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人一直信萨满,所以用清为号。另外,日本的稻叶岩吉又有一种看法,他以为:
(金与清)新旧两号之间,当有连络之义……少昊金天氏父曰清,又曰胙土于清。据罗泌所说,少昊氏以金为宝,历色尚白,故又曰金天氏。就史事征之,起于朝鲜南端之新罗,亦曰金天氏之后……因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字以命名也。
以上这些解释虽然各有理由,但皇太极当时已接受较深的汉人文化,他改国号应该有其具体原因、意义与文化背景。他必定自信为“命世之君”,有“创制显庸”的丰功伟绩,“不肯因袭前代”,要换上一个新名号,作为自己新政权的象征。因此新国号必有新含义,不是随便决定的。皇太极既然重用汉人,翻译汉书,成立六部,设立文馆,采用汉人尊号,仿行汉人典礼,国号与年号的更改怎么能独独不受汉人影响呢?传统汉人的思想有“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皇太极如何以美号来表功呢?他一心一意想打败明朝,建立一个统治汉人的帝国。要想打败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得胜过明朝才行,包括国号、年号也要强过明朝,甚至有打倒明朝的意义。如果这个想法可以成立,多年来有些史家的解释就可以参考了。例如明朝皇帝当时所用的年号是“崇祯”,意思是“崇尚祯祥”,多少有些祈愿、迷信的味道。皇太极本来的年号是“天聪”,事实上这根本不是年号,只是对他这位大汗的美称,说他是“聪睿的汗”,后来改作年号了。现在正好改国号改纪元,他取用了新的年号为“崇德”。你明朝皇帝“崇尚祯祥”,我皇太极“崇尚道德”,高下立刻可以分别,皇太极强过了朱由检,国号改称“大清”显然也是对着明朝的。《诗经》里有“维清缉熙”句,“熙”有光明之意,“只有清朝可以逮着你明朝”。同时“明”字属火,明朝皇家姓“朱”,“朱”者色赤,赤为火色。而“清”字带“水”,包括“满洲”也“训水”,水能灭火,又能合五行相克之说。在五行学说中,火能克金,所以“金”字国号必须得改。另外,在很多中国古书中,常见有“清”、“明”并用之处,如《诗经·大雅》有“会朝清明”句、《礼记》有“清明在躬”、“视容清明”句、《管子》有“鉴于大清、视于大明”、“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句等等,“清”字总是压在“明”字头上。若以“清”字为国号,是强过敌人的,是一种吉利的征兆。
太宗重建国号大清,开辟了清朝历史的新纪元。换句话说,清朝的历史应当从这里开始,太宗是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第一人。他在清史中是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清朝一统天下的真正开创者。虽然他和努尔哈赤都没有进关做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仅在关外度过了自己戎马一生,但两人确有很大不同。努尔哈赤起自建州女真的一个小部落,他名为明朝地方官,实则是女真的一个小酋长。他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统一女真各部,推动和加速了女真社会的进步,使各分散的部落迅速走向联盟,进而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政权——大金。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民族领袖来活动的。他的业绩及其所建金国,在整个清朝历史这一出壮烈的多幕剧中,所占的场面只能是序幕。他所起的作用,就是把帷幕拉开,并装填了自己的内容。努尔哈赤作为清朝前身历史的首创者是当之无愧的,而太宗则居于清朝历史开创者的地位。他在位十七年,特别是建元崇德前后到去世,全面地,而且极为迅速地发展了他先父的未竞事业,在一切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前辈。他统一整个东北,首次降服一向与明朝保持深厚友好关系的朝鲜,征服察哈尔,统一漠南蒙古,促使漠北蒙古行“九白之贡”。他所占有的疆域将近半个中国,使清政权牢固地立于既广大又丰足的根据地之上。他所建筑的政权完全具备了国家的规模,尤其是他吸收汉人和蒙古人参加,实行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联合执政,扩建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从而改变了努尔哈赤时代的单一的满族执政的民族政权性质,变为几个民族联合的政权。这为清一代的长远统治树立了楷模。因此,太宗是真正的一代国主,他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领来活动的。他创立的国家——清政权及其基本国策为后代子孙所奉行,他建的国号大清一直沿用到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