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前革命
5641200000005

第5章 中医—未来防治癌症的发展方向

中医相对于西医来讲,在认识癌症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防治癌症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而且效果也异常好。西医是治标,而中医是治本。西医采用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癌方法的弊端在于,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并且还会产生非常可怕的毒副作用,而且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西医一般束手无策,只能任由癌症这个病魔在身体里肆意横行。而中医采取的方法是从根本上发现癌症的病因,从根子上进行身体的调理,让癌细胞没有可以生存的环境,真正达到铲除病魔的作用。

中医探秘癌症的本质——“淤”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少师等人对经络进行了深度的探讨,肯定了经络的存在,并认为经络对人体有着巨大的作用。黄帝认为,经络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三大作用。那么,经络如此神通广大,是否可以用于攻克癌症呢?

经络是气在人体内运行的通道。虽然至今还没有人想出一个让人们看到经络的办法,但它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例如,针灸治病就是很好的例证。有的人在胃疼的时候,按摩胃经行走的线路就能缓解胃痛。有些人的经络很敏感,一按穴位就会感觉气的行走。气在人体中正常运行,人就健康不生病;反之,如果气不能正常运行,人就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当然也包括癌症。那么,气的运行和癌症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气在人体内是按照经络的线路运行的,所以经络是否畅通和癌症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就像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气就是运行在各条道路上的汽车等交通工具。如果道路畅通无阻,汽车就能正常行驶,城市秩序也就十分正常。可是如果道路出现拥堵甚至车祸,那么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如果不加治理,久而久之,这条路就会成为一条“死路”;如果多个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整个城市的交通就可能陷入瘫痪的状态。

若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肿块,如果较为严重的话,就可能是肿瘤。说到底,癌症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淤”。那么,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呢?当然是以预防为主,尽量把路修好,避免拥堵,时刻注意安全,避免车祸。就人体来讲,平时就要注意气血运行的流畅,加强运动、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养生。

如果万一发生了拥堵,就要尽快治疗,不能任由其发展,否则会使更多的车堵塞在路上。因为这一路段拥堵,很可能造成其他路段车流加大,从而增加了其他路段发生拥堵的可能。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使整个城市的交通陷入困境。同样,人体一旦发现了癌症,就要及时进行治疗。治“淤”的办法有很多,当然只有正确的办法才能让人体恢复健康。

目前,西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手术就是从人体内取出肿物,相当于把路面上拥堵的车辆用吊车吊走;放化疗则是以毒攻毒的办法,相当于使用某种方法把整个城市的车或拥堵在这条路上的车全部“销毁”。在“销毁”拥堵的车的同时,也把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销毁了。显然,这两种办法都不能有效地解决拥堵的问题。因此用西医的办法治疗癌症,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实际是治标不治本。

中医则是从根本上治愈癌症。与西医相比,中医的优势在于采用了疏导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消灭。中医疗法能使体内交通更和谐、更顺畅,让人体的各个器官各司其职,这样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淤”也就解开了,人体的气又可以畅通无阻地运行了。退一步讲,即使癌症到了晚期,中医也能尽量控制“淤”的范围,限制其发展,同时调动身体其他各种生命活动,力争疏通其他经络,维持气的流畅,延续生命。

总之,癌症就是人体某个地方出现了“淤”,治疗癌症只需要打通经络,让气在体内得以畅行。

癌症是“内乱”,是正气与邪气的较量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正气与邪气的说法。正气主要体现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能力。而邪气则是破坏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能力。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正气充足,那么他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就强,而邪气的入侵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细菌和病毒,甚至在身体内部也有细菌相伴,但是你不必把病菌赶尽杀绝,因为人和病菌一样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权利,同时也给了细菌和病毒生存的权利。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和病菌或者说是致病因子可以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无事。这也应了那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我们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下,致病因子是无法让你生病的。

打个比方,不管什么样的社会,都会有好人和坏人,当社会上好人占了大多数,而只有少数几个坏人的时候,从总体上来讲,社会秩序就是良好的。但是如果坏人的势力不断增大,最终形成了黑社会组织,就会对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就像在人的身体里,有正气与邪气的存在。当人体里正气的力量大于邪气的力量的时候,人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正气的力量不足以对抗邪气,那么人就会生病,如果正气特别弱而邪气特别强,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由此可知,癌症就是由人体“内乱”造成的,也就是正气和邪气打架时,邪气占了上风。当然,要和平解决这场战争,并不一定非要正气和邪气争个你死我活,只要双方达到一个平衡,就算圆满了。用好人、坏人那个比喻来说,就是允许社会上有坏人的存在,只要好人的力量能与之抗衡或者逐步把他们改造成好人,就能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

当然,在这场较量中,正气有自己的助手,邪气也有自己的帮凶,例如,乐观的心态、合理的饮食、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怀等都是站在正气这边的,而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不规律的生活等则会让邪气更加嚣张。但归根结底,帮哪边,其实还是人自己说了算的。

身正不怕癌邪——扶正固本是中医抗癌的核心

到目前为止,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最令医学难堪的莫过于医院(此指西医)运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把癌症从早期“治”到了晚期,最后医生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奉劝家属带患者回家“调养”。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但是这些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正常人不可想象的,与放疗、化疗比起来,手术痛苦还算轻的。有过放疗、化疗经历的人,无不对此深恶痛绝,而大多数人“谈癌色变”,也与一想到癌症就想到放疗、化疗的恐怖有关。

因此,近几十年以来,西医只是在早期的癌症治疗方面有所提高,针对晚期癌症,尤其是对多处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西医往往束手无策。

与西医相比,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向来有独到的见解和较好的效果。明代《增广昔时贤文》中说:“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这句话也正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核心思想——扶正固本。

中医里讲的扶正固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早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而言,中医药可以减轻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所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尤其是在手术意义不大,患者拒绝放、化疗等治疗时,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办法,其治疗思路是尽可能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同时从精神、饮食、睡眠等方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选择中医治病,治的是根本,因此是需要花时间的,尤其是癌症这样的慢性病,更是需要患者有耐心。中医中药治疗癌症虽然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但在与癌症的长期对抗中,中医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逐步改善了患者的全身状况,促进了人体免疫功能以及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这无疑使患者更容易保持乐观的情绪,增强治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病情稳定、促进康复。

中医精神疗法——拆除癌症患者心理围墙

电视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让人欢喜让人忧——妻子怀孕了,而丈夫得了癌症。医生预言丈夫活不了多久,但是丈夫决定要等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他与病魔顽强抗争,最后不仅看到了孩子出生,而且十多年以后去医院检查,肿瘤一点也没有增大。

这个故事说明,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精神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奇迹就是精神力量的见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家就已认识到精神因素与癌症的密切关系。例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说明食管癌这类疾病与情绪剧烈变动有关。再如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原则就是:初便宜多服疏气行血之药,必须情思如意,则可愈。

癌症专家从癌症患者的死因解释了癌症死亡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一是吓死的,二是愁死的,三是病急乱投医折腾死的,四才是病死的。事实上,大多数癌症本身并不一定会置人于死地,倒是精神因素为死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癌症,西医凭借的是各种高科技的检测和治疗手段,但这些手段对付早期癌症还可,对晚期癌症则起不到很好作用。中医在防治癌症的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并有相应的精神疗法来拆除患者的心理围墙。例如中医在检查的时候是人与人的对话,医生亲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症下药,而西医则是用医疗器械把患者与医生隔绝起来,医生看的是检查报告和CT片。再如中药一般都是患者比较常见的,比如蝎子、蜈蚣、杏仁、甘草之类,这些比较常见的药物看起来和癌症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西药的包装上一般写得很明白,应用于某某癌的治疗。即使是中成药,一般也不会写和癌症有关的字眼,而是写肝肾不和、脾胃失调等。没有“癌症”及其相关字眼的提醒和刺激,患者的情绪就相对稳定,更容易保持乐观开朗的好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

此外,对应不同的癌症,以及癌症的不同时期,中医都有相对应的精神疗法。中医精神疗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使患者充满新生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