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前革命
5641200000021

第21章 增强体质,不给癌症可乘之机 (2)

中医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的说法,肾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骨髓是造血的。血液对于人体就如同汽油对于汽车,汽车离了汽油就跑不动,人体没了血液也就没了命。所以,保养肾脏是很重要的。

平时多喝点骨头汤,最好是牛骨汤。熬汤时,要把骨头砸碎,然后加水文火熬煮。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有很强的补肾作用。

肾主藏精,精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养肾保精就要节欲,房事要有节制,不能过度,欲望也不能过多。

肾主水,在自然界中,水多是寒凉的,所以肾是最怕受寒的。肾,俗称腰子,位于后腰两侧,有些人这个部位总是凉的,这是因为肾虚。养肾就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腰两侧的保暖。

另外,养肾还可以多搓搓腰,就是用两手搓后腰,每天早晚各一次。两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组成的小圆圈叫拳眼,用拳眼分别对准后腰脊椎两侧肾脏的位置,然后一边水平地来回搓,一边把肾脏向中间挤压。搓的过程中能够给肾脏带去热量,提升肾阳,向中间挤压的过程能够提升两肾脏的能量,所以,你要一直搓到两侧肾区都感觉到热为止。

5.五脏之肺的养护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中医摸摸手把把脉就能看出你脏腑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个肺经。肺在《黄帝内经》里被称为“相傅之官”,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主管全身呼吸的器官,主全身之气,所以养肺就要调适呼吸,即采用腹式呼吸法。

肺喜润而恶燥,因此平时,尤其是干燥的秋季要多吃些梨、莲藕、银耳、玉米等润肺除燥的食物。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防止因干燥而伤肺。

肺主悲,很多时候我们悲伤过度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就是太过悲伤使肺气受损了。反过来,肺气虚时,人也会变得多愁善感,而肺气太盛时,人容易骄傲自大。所以说,过犹不及,凡事处于平衡时,才是最好的状态,身体也是一样,只有各个器官之间、器官内部平衡、和谐,身体才是舒适的,人也才是健康的。

天天泡脚,好好养育我们的根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是人体健康的根基,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洗脚泡脚,中国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经常洗脚就可刺激足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的作用,以及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功效。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同时又密布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会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可以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能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泡脚很重要,不可糊弄了事。

首先,泡脚时间要掌握好。一般人都会选择在临睡前泡脚,这样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可以在下午4~5点左右,也就是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泡脚,这时补肾的效果最好。每次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即可。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一边泡脚,一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让寒湿及时排出体外。

其次是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要视人的承受能力而定。刚开始泡时温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热水,不断加温,泡到全身发热。

最后是泡脚水的多少。很多人认为泡脚就是泡脚心,每次就放一点点水。其实泡脚时,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处近三阴交穴,男性要到脚踝。

有些人认为在泡脚的水中加点中药,效果会很好。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在泡脚的水中最好不要随便加东西,因为由于热力的作用,泡脚用的药物是很容易被吸收的。如果用药不慎,身体就会受到牵连。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在泡脚的水中经常加盐,那样会伤肾,容易引起全身浮肿。不过脚气严重的人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入醋,能杀菌、止痒。能坚持长年用温水泡脚已经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了,没必要加各种中药。

每天坚持泡脚,让经络畅通起来,再配合食疗补足气血,人就很少生病。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泡脚。健康的人是没有必要多泡脚的,洗洗就可以了,只有那些体质较差、经常出虚汗、爱生病的人才适合泡脚疗法。另外,糖尿病人也不适合泡脚,因为泡脚后会引起血糖升高。如果你家里有糖尿病患者,那一定要提醒他。

摩腹、捏脊,有效增强体质

一个人身体状况如何,是由体质决定的。体质分先天和后天,先天的体质是父母赋予我们的,我们无法改变,后天体质却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

《黄帝内经》里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补益脾胃是改善体质的关键和前提,除了饮食外,摩腹和捏脊也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经常按摩肚脐,能刺激肝肾经气,达到祛病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每次进食以后30分钟开始摩腹,顺时针进行;力量一定要轻柔,稍微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圈就可以了。如果腹泻,那么就要改变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黄帝内经》里说,督脉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借此宣发,是元气的通道。我们常说“挺直你的脊梁”,就是因为那里最展现人的精气神,所以,打通督脉,可以增强体质,祛除许多疾病。怎么打通呢?捏脊就是其中之一。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需要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俯卧位,然后让家庭成员用双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你脊柱上面的皮肤,然后轻轻提起,从龟尾穴开始,边捻动边向上走,至大椎穴止。从下向上做,单方向进行,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给家庭成员捏脊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3.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打通督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暖脊功,这其实是瑜伽的功法,这里借用一下。很简单,就是抱成团,在地上打滚。不是真的滚,而是脊椎受力,以头臀为两头,像小船似的两边摇,很有效,大家可以试试。在地板上做效果才好,在床上,特别是床垫上则没什么效果。

免疫力就在一呼一吸间得到提升

呼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事,人离不开呼吸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呼吸中的张弛之道。

经常坐办公室的人一到下午通常会感觉头晕、乏力、嗜睡,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一上午的工作,劳累所致,其实这里面就有呼吸方式的原因。现代人基本都是用胸式呼吸法,每次的换气量都非常小,身体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根本吸收不到足够的氧气,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不能完全排出,因此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氧气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大脑需求,人就会疲惫、嗜睡。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呼吸中又如何做到张弛有致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地注意并调整呼吸。

常见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我们常做的呼吸就是胸式呼吸,但是在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进而引发疾病,所以胸式呼吸并不利于肺部的健康。

腹式深呼吸可以弥补胸式呼吸的缺陷,是健肺的好方法。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常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腹式呼吸运动还对胃肠道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到损害,缩短自己的寿命。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在古人看来,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而现在的人,呼吸速度比最佳节奏要快1倍,一呼一吸只需3.33秒,原因在于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紧迫感日甚,导致今人的呼吸节奏竟比古人快1倍。

所以,现代人应该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与天地同步。要渐渐学习不在意呼吸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使腹部随着呼吸的进行隆起和收缩。呼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吸气时也收缩到极点,这样自然就会把呼吸放慢。起落一开始要用点力。这样的慢呼吸每天至少要做两遍,每遍60次,开始会有点不习惯,经常练习就会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呼吸方式。

慢呼吸时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出气呼气要均匀;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慢呼吸时还要讲究“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慢呼吸也要用鼻子呼吸,不能用嘴呼吸。否则就不能保证吸入的是自然界的清气,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污染和损害。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是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孙思邈不仅是唐代有名的医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寿星,有人说他活了104岁,也有人说是131岁,还有的说是141岁,具体活了多少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养生十三法,因为它可以有效增强人的体质。

1.发常梳

经常梳头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所以我们要多梳头,如果没有梳子用手也可以,从额骨攒竹穴开始,经神庭穴、前顶穴到后脑的脑户穴,用手指来回梳十次,直至皮肤感到微微发热、发麻为止。

2.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这套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套动作能促进肠胃吸收,防止蛀牙。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内,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经常做这套动作,可强健肠胃。

5.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发出“噗噗”声。这套动作每天临睡前做,可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擦

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然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可令脸色红润有光泽。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套动作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这套动作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具体方法前文已讲到,这里不再赘述。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套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套动作可以强化膝关节。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13.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套动作,可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