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一天晚上,李玉兰夫妇在电视里看了一条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在很多偏远的农村,有的家庭极端贫困,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有的孩子仅仅上了几年学,就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干农活。李玉兰感慨良多,第二天,向儿子李江平询问了捐款的一些手续。她要儿子当天就帮她联系捐助的事,并说要多帮几个孩子。她自己没有文化,也饱受没有文化之苦,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都能成才。
李玉兰的仁爱之心是持久的。从1997年开始,她每月给山东郯城县泉源乡长埠岭村的7位五保老人汇去210元,一年后又增加到350元,10多年从未间断。为帮助老人打发寂寞时光,2002年春节,她又给老人们买了一台大彩电。
李玉兰还在自己的饭馆里办起了少儿图书阅览室,专供那些家庭贫困买不起图书的孩子阅读。她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随着饭馆生意的逐渐好转,准备以自己的名义建立一个“失学儿童救助基金会”,为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免除失学之忧。
【职场感言】
对社会付出爱心,李玉兰用她的方式表达得持久、真切,是扶弱济困、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博爱情怀;是舍己利人、尽其所能、锱铢可济的无私品格;是克勤克俭、甘于清贫、报效社会的忘我情操;是牢记宗旨、情系群众、毁家纾难的奉献精神。
爱默生说:“美德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李玉兰在默默的奉献中,诠释美德。
在一个灵魂最为崇高的人生旅程中,默默奉献的品质永远不会被超越。如果能坚持正确的信仰,那么,这种信仰必然能发展他的能力,增强他的精力,提高他的自尊,使他的品格变得更为稳固,并且会增进他的利益,帮助他拓展成功的前景!
不论你是一个出色的经理人,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员工,如果你的奉献总是比别人为你做的还要多,人们终究会回馈你更多。例如,如果你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服务,则顾客必定会指名找你,而你的老板也将视你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在今日这种缺乏杰出服务的社会,你将因为提供优良的服务而取得巨大回报。
你应该清楚了,帮助你身边的人而不求任何特定的回报是多么重要。你也能够明白,伴随着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像自尊和鼓舞等无形的个人利益,又是多么丰厚的回报。
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美德的追求。” 当你做出无私奉献时,你将会发现你鼓舞了不同领域的人们去采取类似的行动。
【劳动者语录】
做好人,是报答的最好方式。
——李玉兰
刘银昌:执政为民的草鞋书记
【事迹回放】
他是一个像山一样的坚韧土家汉子,带领5万多父老乡亲艰苦奋斗了16年,终于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山之子,始终用山一般的情怀把群众的冷暖系在心头,用责任和爱心架起了一座通往千家万户的桥梁。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
刘银昌的工作间就在山间地头、农民家里,因为总走山路,刘银昌的两个大口袋里总是装着烤土豆,烤玉米,走得饿了就吃几口,渴了就把嘴凑到石头缝里喝山泉。正是这位“草鞋书记”组织过一场场开发大战,留下了一次开发战役吃掉一万多公斤羊芋、挖断187把锄头的故事;他带领群众用国家不到1000万元的投入,在官店新修公路600多公里,发展高效经济林和用材林27万亩,使全镇90%的农户通电,80%的农户解决了饮水问题。官店这个有名的“吃饭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的小镇如今人均纯收入由233元增加到230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由不足300公斤上升到700公斤。1998年来,刘银昌先后11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工作者,19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大山里的公路又窄又险,刘银昌曾8次遭遇翻车,8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其中3次是给农民送种子、薄膜。
这就是草鞋书记刘银昌,一个往来于村组农户、每年要在农家劳动100多天的乡官;一个深爱着大山、一辈子扎根高山、为民奔忙的乡镇党委书记。
【职场感言】
刘银昌的奉献无声挥洒在村组农户,高山小路。驱动他的是“复命”理念,复命是一种基本的职业操守,是一种忠于使命的精神,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是一种完美的执行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是一种优秀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拒绝借口的态度,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责任,是一种蔑视困难和问题的心志,是一种高效完成任务的策略,是一种无往不胜的竞争力,是一种迈向成功的模式。所以刘银昌一辈子扎根高山无怨无悔。
身在职场的人,更要有高效复命的精神,因为这是你个人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业绩的强力保证。
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是公司保持优势生存,缔造常青基业的根本保障。放弃了对结果的坚守,就是放弃了公司生存的底线。
注重结果就是强调无条件执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达到不了这种高度,在这个残酷的过程中,他选择了当逃兵。
那些在工作中只强调过程或看重自己对下属拥有多少权利的人,不管他有多么高的职位,都只能在工作中充当配角。而对那些看重贡献、强调结果的人来讲,不管他的职位有多低,他都具备“高级管理者”的素质,他总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能够承担组织的责任。
注重结果的人看重贡献,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因为,不管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优秀员工们都深深懂得,唯有高效复命才能保证一切:敬业、创造、效率、生命力、竞争力、成果、完美……高效复命的员工,是企业永远的“根本”。
【劳动者语录】
要群众干的,干部要先干;要群众第二年干的,干部要头一年干。做到了这点,你就不怕没威信!
——刘银昌
张凤仙:你的名字叫“奉献”
【事迹回放】
在军营里长大的张凤仙,已经52岁了,走在街上普通的像个邻家大姐,从19岁走上护理岗位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把病人当成亲人:为了苦练护理基本功,她在自己身上练习穿刺、针灸;她热爱病人、善待生命,用手帮助病人排便,用嘴给病人吸痰;她将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有求必应,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间大爱。
在长年累月的实践摸索中,张凤仙总结出“三多”、“四心”、“五勤”、“一随访”的护理服务经验。“三多”即给病人多一点微笑、多一声问候、多一些帮助;“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五勤”即手勤、腿勤、眼勤、口勤、耳勤;“一随访”即把护理工作延伸到院外,深入社区,到病人家中走访。
张凤仙对病人的好,说也说不完。她曾经在一年春节时为照料几位特护病人七天七夜没回家,终因极度劳累一头栽倒;她曾经用三轮车把患病缺钱的母女俩接到家中,照看一宿;她节假日放弃休息,经常为老干部、老红军、军烈属等义务巡诊,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送药上门……
2005年5月,张凤仙被调到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中。她与同事们深入居民家中,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为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他们还在社区、企业、机关、农村、学校办起了宣传栏、黑板报,把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职场感言】
张凤仙的奉献之歌唱得婉转又动人,她用一次又一次实际行动,将奉献当成了职业习惯,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她善于找方法,总结出“三多”、“四心”、“五勤”、“一随访”的护理服务经验。他是一个在工作中从不找借口的人,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身的能力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有没有“秘诀”?其实,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天生的成功者,只要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方法,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卓越员工的核心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一流的员工找方法,末流的员工找借口,一个缺乏创造性,遇到困难不能够找方法解决的员工会被企业淘汰。只有善于在工作中找方法的员工才是现代企业的最爱。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我们在招人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都是A,我们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中有很多A,但中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里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敏捷。遇到问题,他们往往能够主动思考,找办法去解决它,这样的员工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每个人的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成功者都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坚强地面对问题和困难,积极地寻找办法,努力地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
【劳动者语录】
每当看到病人带着笑容走出医院,我就感到自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张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