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
5630400000007

第7章 心宽路就宽—星云大师谈宽心(3)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往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只手之声了。

一旦仔细去聆听那“只手之声”,人就踏上了心灵的解脱之旅,心感受到的万物之丰富便会远远超过自己视线范围之内的一切。内心丰富,却亦可呈现一种空无的状态,东阳在“无声之声”的境地中进入了真正的禅定,从“空无”中体验到了“富有”。

星云大师说:“空才能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鼻子、耳朵、口腔、五脏六腑空了,才能存活,不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了。就像两个人相对交谈,也需要一个空间,才能进行。所以,空是很有用的。”

与其被满满的外物所累,何不索性全部放下,倾听那无比奇妙的“只手之声”,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星云开示】

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就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剪开心结,做自己心灵的园丁

【智慧分享】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常被外境所困,以至于令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剪掉心中的死结,走出人生的围城,达到心神的通畅。

【人生道场】

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的道理,禅宗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境由心生,心乃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万般景象。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心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内心却可能愁云密布,甚至没有任何阳光可以照进的缝隙。快乐时,“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失意时,“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结,才能够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的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除掉心中的杂草,最好的方法不是用蛮力与之相抗,而是在心中播撒下新的种子,用新鲜生命饱满的热情来抗衡杂草的韧性。心中的死结往往就像杂草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外力通常只能改变它们的生长轨迹,却不能完全将之从自己的生命中驱逐。

时刻不忘清理自己的心灵后花园,生命必将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彩。

心灵是一座品类繁多的花园,需要我们时时垦殖翻耕。这个花园中有秽土,也有净土,所以不可能永远保持快乐与清净。只要是花园,就会生长杂草,四处蔓延。作为自我心灵的园丁,我们绝不能放任杂草丛生,占尽花木所需的阳光雨露,否则这座花园就必须成为人生困顿的围城,而及时修剪,求得和谐美好的内心环境,围城之中也能过自在人生。

心灵是一座花园,做自己心灵的勤劳园丁,在心中播下真爱和智慧的种子,收获充实快活的人生。

【星云开示】

我们平常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人“看心”。

尽管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却看不到自己的‘心’。心是我们自己的,明心见性,才能找到自己。

持一颗初心,勇往直前地生活

【智慧分享】

人生一世,常常是修修补补。有时候我们修补的是一件衣裳,有时候我们修补的是一座房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修补的是自己的心灵。在尘世的浊风苦雨中飘摇,一定要时刻保持一颗完整的初心,敢于勇往直前地面对生活的苦乐。

【人生道场】

“望梅止渴”的故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望梅之所以能止渴,是因为人们心中的梅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让人们仿佛充电般蓄满力量,一定能吃到梅的信念让人们忘记了内心的焦渴。

事实上,让人们止渴的不是现实中的梅,而是想象中的梅和渴望止渴的自我。佛家讲求“自度”,意在表明:任何外在的人和事都不能帮你,除非你内心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你就是拯救自己的佛。下面这则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上,尘缘法师带领着几位弟子在那里负重跋涉。阳光很强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尘缘法师和弟子们早已经没有了水。

水是尘缘法师他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目标。这时候,尘缘法师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那水壶从随行的和尚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弟子近乎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终于,这帮人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支撑的水。

于是,尘缘法师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

尘缘法师随对众弟子们说:“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

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可见,重要的并不是壶里放的是沙子还是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净无瑕秽,世界就晶莹剔透;我们的心盛满了希望,壶里自然是清冽的泉水。

星云大师曾说,“衣服破了,要换一件新的衣服;家居坏了,要换一套新的家具;房屋朽坏了,也要拆除重建。假如吾人的心坏了,更需要重换一颗心,以做自己的主人,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领导”。这颗心,不是争夺之心,不是失德之心,而是对自己的信心,对成功的决心,对生活的一颗初心。

一个极度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在他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接二连三地受到打击和挫折,他处于崩溃的边缘,几乎要绝望了。苦闷的他仍然心有不甘,在彷徨和迷茫中,他决定去请教一位智者。见到智者后,他很恭敬地问:“我一心想有所成就,可总是失败,遇到挫折。请问,到底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

智者笑笑,转身拿出一件东西递给年轻人,他吃惊地发现智者给他的竟然是一颗花生。年轻人困惑地望着智者,智者问道:“你有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年轻人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仍然没有发现它和别的花生有什么差别。“请你用力捏捏它。”智者接着说。年轻人伸出手用力一捏,花生壳被他捏碎了,只有红色的花生仁留在手中。“请你再搓搓它,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智者又说,脸上带着微笑。

年轻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着智者的话做了,他轻轻地一搓,花生红色的皮也脱落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年轻人看着手中的花生,不知智者是何用意。“再用手捏捏它。”智者又说。年轻人用力一捏,他发觉自己的手指根本无法将它捏碎。“用手搓搓看。”智者说。年轻人又照做了,当然,什么也没搓下来。

“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诀!”智者说。

年轻人忽然顿悟,遭遇几次挫折就崩溃、绝望了,这样脆弱的心理又怎么能够成功呢?从智者家里出来,他又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满了力量。

世界上许多困难的事情都是由那些信念十足的人完成的,因此,遇到挫折时,你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拥有必定成功的信念,那么,你离成功的彼岸就不远了。

一个人身处顺境固然好,它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该怎么办呢?只要秉持着信念继续前进,一定能到达阳光地带。正如大多数成功者所坚信的那样:“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人生的沉浮,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磨炼。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也不用悲观。只要保持谦虚的态度,积极进取,向前迈进,你的人生就没有败局。

【星云开示】

为自己换一颗真心;为自己换一颗慈心;为自己换一颗慧心;为自己换一颗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