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
5630400000031

第31章 世间深情几许—星云大师谈情感(2)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都出身名门望族,原本家庭的优越应是每个人都感到自豪的事情,这却恰恰成了托尔斯泰与夫人之间产生难以逾越鸿沟的罪魁祸首。托尔斯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小说,在文坛享誉盛名,也必将流芳百世。

托尔斯泰备受人们爱戴,他的赞赏者甚至于终日追随在他身边,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快速地记了下来。即使他说了一句“我想我该去睡了!”这样平淡无奇的话,也都给记录下来。除了美好的声誉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财产、有地位、有孩子。他们的结合,似乎是太美满、太热烈,所以他们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希望能够继续赐给他们这样的快乐。

然而托尔斯泰渐渐地改变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过去的作品竟然感到羞愧。就从那时候开始,他把剩余的生命贡献于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和解除贫困的小册子。他曾经替自己忏悔,自己在年轻时候,犯过各种不可想象的罪恶和过错。他要真实地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训。他把所有的田地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去田间工作、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己扫屋,用木碗盛饭,而且尝试尽量去爱他的仇敌。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剧,而拉开这幕悲剧的便是他不幸的婚姻。他的妻子喜爱奢侈、虚荣,可是他却轻视、鄙弃这些。她渴望着显赫、名誉和社会上的赞美,可是托尔斯泰对这些却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和私产是一种罪恶。

妻子时常吵闹、谩骂、哭叫,因为托尔斯泰坚持放弃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权,不收任何的稿费、版税。可是,她却希望得到那方面带来的财富。当托尔斯泰反对她时,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大喊大叫,倒在地板上打滚。她手里拿了一瓶鸦片烟膏,要吞服自杀,同时还恫吓丈夫,说要跳井。

本来托尔斯泰的家庭是非常美满的,然而从妻子开始吵闹的那一刻起,他的心灵从没一刻获得安静。经过48年的婚姻生活后,他已无法忍受再看到自己妻子一眼。在某一天的晚上,这个年老伤心的妻子渴望着爱情。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诵50年前——他为她所写的最美丽的爱情诗章。当他读到那些描述以往美丽、甜蜜日子的语句,想到现在一切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时,他们都激动地痛哭起来。

在托尔斯泰82岁的时候,他再也忍受不住家庭折磨的痛苦,在1910年10月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脱离他的妻子而逃出家门,走向酷寒、黑暗,不知去向。经过11天后,托尔斯泰患肺炎,倒在一个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请求是,不允许他的妻子来看他。

托尔斯泰的妻子这时才对当初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悔恨。在她在临死前,他向她女儿忏悔说:“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而是失声痛哭起来。她们知道母亲说的是实在话。她们的父亲是在母亲不断的抱怨、长久的批评下去世的。

有人曾这样看待家庭中的争吵,笑称它是家庭中“激烈的沟通方式”。其实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在每一个家庭中,摩擦不可避免,若是将对彼此的不满都埋在心头,日积月累,便如沉寂的火山在积淀岩流,很有可能在某一天于一个小小的裂缝中迸出,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然而这种“激烈的沟通方式”也要选择形式,若是无理取闹,任何人都无法忍受。

夫妻双方偶尔的摩擦实属寻常,毕竟生活是在磨合中过去的,不过婚姻最需要的就是温馨。相互恩爱,相互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杂私心。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真正在一纸契约下的婚姻。有了这样的婚姻生活,人们还何愁生活不美满,日子不快乐呢?

【星云开示】

婚姻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要像光一样地照耀对方,像火一般地温暖另一半。

情不重,不生娑婆烦恼

【智慧分享】

人生自是有情痴,一个“痴”字可谓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人们之间的感情。知识生了病就是痴,情太重也是痴,粘在一起了就是娑婆烦恼。

情感的世界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常令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可是,任何事物都逃不脱物极必反的道理。某种感情一旦浓厚到了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为什么不能在感情到达高潮时就适可而止呢,这样既得到了想要的幸福感,又能避免走向自我毁灭。

【人生道场】

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们因此生出了爱与恨、悲与苦,于是众生之间便产生了联系,或和睦相处,或相互斗争。情就是一切社会纠结的根源。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在佛教用语当中,婆娑意思为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情重而生出各种各样的人欲。所以佛教里才称人为“有情众生”。星云大师认为,有情在所难免,但有些人却纵情声色,而声是无常,色会变化,结果声色让你的感情不能安住,甚至会身败名裂。

一百多年前,拿破仑三世,即巨人拿破仑的侄子,爱上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特巴女伯爵马利亚·尤琴,并且和她结了婚。他们拥有财富、健康、权力、名声、爱情、尊敬。他的爱情从未像这一次燃烧得这么旺盛、狂热。

不过,这样的圣火很快就变得摇曳不定,热度也冷却了,只剩下灰烬。拿破仑三世可以使尤琴成为一位皇后,但不论是他爱的力量也好,帝王的权力也好,都无法阻止这位法西兰女人的猜疑和嫉妒。

她具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竟然藐视他的命令,甚至不给他一点私人的时间。当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她竟然冲入他的办公室;当他讨论最重要的事务时,她却干扰不休。她不让他单独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总是担心他会跟其他女人亲热。她常常跑到她姐姐那里,数落他的不好。她会不顾一切地冲进他的书房,不停地大声辱骂他。拿破仑三世虽然身为法国皇帝,拥有十几处华丽的皇宫,却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尤琴这么做,能够得到什么呢?

莱哈特的巨著《拿破仑三世与尤琴:一个帝国的悲喜剧》中这样写道:“于是,拿破仑三世常常在夜间,从一处小侧门溜出去,头上的软帽盖着眼睛,在他的一位亲信陪同之下,真的去找一位等待着他的美丽女子,再不然就出去看看巴黎这座古城,放松一下自己经常受压抑的心情。”

的确,尤琴是坐在法国皇后的宝座上,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但是猜疑和嫉妒让她的尊贵和美丽变得低廉,最终也未能让她保住甜蜜的爱情,于是,一个帝国的爱情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有情并不是有罪过的,对于世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时去奢求更多,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大学》中有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这便是知足常乐之意,在知前乐后当中,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的过程。人们得到了某些情感上的满足,然后适可而止,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如果尤琴能够安心地享受拿破仑三世对她的爱,而不去终日猜疑,必定能活得很快乐。

庄子在他的《逍遥游》里曾提到蟪蛄和朝菌等小小的动植物,它们存在于世上的时间非常短暂,与人世间种种长命百岁的物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面对渺小而微弱的生命体,许多人会产生怜悯和可惜之情,但事实上它们其实非常幸福。因为这些生命即使活了几秒钟也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它们自有它们的快乐。

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开始无忧无虑,因为需求的东西少,负担少,所以得到的快乐也就多。随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断地增加,各种情绪越来越浓烈,要求不断地提高,于是各式的负担和烦恼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挣扎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之外,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此时虽然满心满眼的七情六欲,可谓人生的经历都尽数体验到了,但却一点也不曾得到过幸福感。到了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时,生命的守护神已经开始远离你而去了,等待你的就是身体的衰落、灭亡。人们为何不在此之前就适可而止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感受的境界也是各自不同,最重要的是彼此能感受到各自生命中的快乐就行。生命虽然不能永恒,但到达一定时候,它已经能够盈满幸福感,如果还奢求更多,反而并不幸福。而止于至善,到达了你感觉已经不错的时候,便认真去享受它的乐趣。这样的人生虽然处处生满情愫,但却永远不会走向毁灭。

【星云开示】

感情是人生活的重心,感情给予人生命的意义。而感情有净化的也有污染的,有正派的也有邪恶的,有奉献的也有占有的,有大公的也有自私的,不论处事接物人际往来,处处都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