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
5630400000014

第14章 心动缘起任自然—星云大师谈随缘(2)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为什么会输给佛印?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羞耻心,说自己是佛就喜笑颜开;苏小妹指明了他看佛印禅师像牛粪是因心中像牛粪时,就自然失笑。

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

殊不知,世人所执著的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是自性的一个幻影。因此,星云大师说:“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不要用我执我见去分裂。”

那么如何放弃“我执”心呢?星云大师为我们讲了一个禅宗的故事:

一次, 药山禅师在山上散步,看到了两棵树,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却已枯萎。

这时,药山禅师的两位徒弟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恰巧走过来,药山禅师就问他们:“你们看哪一棵树好看?”

道吾禅师首先说道:“茂盛的这棵好看!”药山禅师听后,点点头。

云岩禅师接着便说:“我倒是觉得枯的那棵好!”药山禅师听后也点点头。

侍者则不解地问药山禅师:“师父,您都点头,到底哪一棵好看啊?”

药山禅师于是反问侍者说:“那么,你认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叶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气勃勃,枝叶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药山禅师听后微笑不语。

确实,真正的禅者不会以“我”的标准和偏见去要求万物,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万物平等,并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善恶美丑高下贵贱的分别,因此荣枯是一样美好的。

破除“我执”也是如此,首先要冲出“我”的束缚,打破私欲、拓宽胸怀、提升境界,经常反省自我,学会站在别人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爱他人、关爱有情众生,甚至关爱无情众生。这就是《金刚经》里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我执”。

破除我执后,顺本心而游于万物,烦恼不生,心莲绽放。

【星云开示】

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不要用我执我见去分裂。

除去妄想,心静如禅

【智慧分享】

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人生中该收手时就要收手,切莫让得到也变成了另外意义上的失去。合理地放弃一些东西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珍贵的东西。

【人生道场】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现代人品味过生活的紧张与焦灼,已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都渐渐浮躁起来,可是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因此,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毕竟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而与豁达康乐无缘。

老街上有一位老铁匠,由于早已没人需要打制的铁器,而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好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中国台湾地区某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来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后来,老铁匠一直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活过了百岁。

就这样,老铁匠打破了名利对心的束缚,重获宁静。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如何进入静之境,我们可参悟透星云大师的智慧,不要轻易起心动念。如此才能达到“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的境界。其实,人生真的不必太急功近利,不如将心跳放缓,随青山绿水而舞,见鱼跃鸢飞而动。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此心常在静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人生常在静中,纷扰红尘,悟得禅心。

【星云开示】

我们常人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因此,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如何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能去除差别妄想。

波峰波谷自在行

【智慧分享】

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高潮与低谷,活在生命的苦乐之中。感悟苦即是乐、乐即是苦的奥义,生命的乐趣便已被我们掌握在手中。

【人生道场】

生活的波浪在高峰时,人即显得快乐,在低谷时,人便显得痛苦。而波浪永远都是忽高忽低,没有永恒的上扬,也没有永恒的倾泻,所以人生是痛苦与快乐交织并行,二者相伴相生,既矛盾又联系。所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如果我们将痛苦与快乐看成是绝对地对立从而加以逃避,那么,我们不仅不能得到快乐,反而会使得我们更加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见苦便畏惧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苦乐观。

其实,苦与乐并非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正如哈密瓜比蜜还要甜,人们吃在嘴里乐在心上;苦巴豆比难吃的中药还要苦。然而,种瓜的老人却告诉我们: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两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壮成长,结出蜜一样的果实来。

是的,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呢?没有悲哪来乐呢?没有高潮哪来低谷呢?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苦的滋味的确让人觉得不好受,甜、乐的滋味人人都喜欢,艰苦的劳动、挫败和失败与苦味一样,没有人想特意去领受,而成功的喜悦则是大家都梦想得到的。但是,如同没有苦巴豆就结不出哈密瓜一样,想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多半先要饱尝找寻成功的艰辛。

苦与乐往往会和人们的成功和失败联系起来。成功是新大陆,不尝一尝在大西洋上漂泊近两个月看不见陆地的苦,哥伦布怎能在毫无希望之时,看到曙光中的大陆呢?成功是胜利,不每天都尝一尝那在苦艾酒中浸过的苦胆,勾践怎么能取得灭吴的功绩呢?成功的中国革命,没有半个世纪的奋斗前行、没有失去大批优秀儿女的痛苦,五星红旗怎能在祖国的天空中高高飘扬呢?甜丝丝的成功背后,总有一段苦不堪言的奋斗过程。《圣经》说,通往天国的门是小门,路是荆棘之路。是的,不付出代价,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没有保障的。“或许,靠老天帮忙,取得成功,也行吧?”有人会这样问,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一定没有,但那是极其偶然的,那种乐,是侥幸的乐,因为没有尝过苦味,所以也并不显得很乐。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撒种。

做一件艰苦的事,我们不能埋怨。一旦有了成功的希望,有了奋斗的目标,知道苦尽甘来的道理,艰苦前行的人,才不会懈怠,不惮与迎接成功的苦痛。

的确,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能苦会乐的那份坦然、化苦为乐的那份智者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