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56256300000007

第7章 3岁前:塑造宝宝个性关键期

宝宝的心理发育和早期教育

想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新妈妈就要给宝宝的心理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宝宝自从出生后,就开始接受成人的教育,而周围的一切刺激都在影响着他,教育着他,并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塑造了他的心理和性格。

对于宝宝来说,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于是,总是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的,一点也不知道什么能动、什么不能动,更不懂得什么有危险。比如家里的电插座、煤气开关成为他探究的对象,有时还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有时那些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

面对宝宝的这些行为,作为新妈妈如果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一声不许,或是不怎么理睬,那么,就必然会引起宝宝的不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一个合格的新妈妈,首要的是尊重宝宝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婴幼儿心理学知识,从而提高或改进自己对宝宝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小家伙更健康地成长。

作为新妈妈,你的情绪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教育与培养宝宝时一定要多注意,以防一些不良的事情影响了宝宝健康心理的正常发育。对于宝宝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形成,新妈妈应做到以下几点:

冷静分析宝宝逆反行为。面对宝宝的不听话及一些逆反的行为,新妈妈首先要冷静分析宝宝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对宝宝的无理取闹,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要与他大动干戈,而等事情过后,再进行适当的教育与诱导,向他说明利害关系。如果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或不太合理,那么,你就要放下“大人”的架子,注意改进,并且要做到言而有信,切不可与宝宝“强到底”,从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发现宝宝的优点,因势利导。教育宝宝,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宝宝好问问题、爱动脑筋,那么,聪明的新妈妈就可以因势利导,给他讲一些合乎他年龄的小道理。如果发现宝宝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并向他讲明道理。

运用激励方法。通常,宝宝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聪明的新妈妈则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宝宝服从正确的教育。比如,小家伙刚走几步,就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对他说:“你看那边的小妹妹都自己走路,你一定会比她走得更快吧。来咱们试一下。”这样宝宝为了表示自己比别人强,就会自己走路了。

平等对待宝宝。想要宝宝听话,还要尊重、信任他,平时不要小看他,更不要经常唠叨、打骂,而要把他当做朋友平等对待。

有时间多抱宝宝。作为新妈妈,平时应该多关心宝宝,有时间应多抱抱他。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新妈妈,整天为了宝宝的衣食住行忙得不亦乐乎时,却忽略了宝宝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以外,还需要感情上、精神上的营养。

要知道,宝宝出生后就是需要你的关心与关爱的,你应当尽可能地多与他接触,多亲亲他,多与他说说话,要经常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交流。而且,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宝宝,对他的态度忽冷忽热都不对,更不能动作粗暴地对待哭闹的宝宝,或者自己很少照顾,总是把他交给保姆或长辈抚养,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

新妈妈平时要训练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宝宝将来的人生发展是有益的。

平时不要哄骗宝宝,不要为了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宝宝,这样使其耳濡目染,容易使宝宝效仿父母,长大后变得不诚实。

给宝宝创造机会。宝宝在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喜欢做,不肯闲着,好听表扬。对此,新妈妈可以每天给宝宝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吩咐他做些小事情。比如,“给爸爸把帽子拿来”,“给小兔子喂点草”等。并且,每当宝宝高兴地做完你吩咐的事情之后,你一定要给他一些诸如“真能干”之类的鼓励。

训练宝宝的自控能力。从这时开始就要训练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平时还要培养宝宝乐观幽默的性格。

严禁体罚宝宝。作为现代的家长,如果你还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不能以理服人,而是使用一些没道理的打骂、体罚,其结果往往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损伤了宝宝的自尊心,从此使宝宝形成与你对立的情势。

不要掩饰宝宝的过失。如果宝宝当众做错了事,新妈妈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这样做看似对宝宝好,结果往往使宝宝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从而还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就算宝宝做的再不对,也不要讽刺或挖苦他,要知道,这样会使宝宝幼小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另外,对宝宝也不可以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要知道,不尽家长责任,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表情教育。平时你可以教宝宝学分辨大人的表情,让他体会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情绪。当宝宝懂得做大人高兴的事,大人就会高兴,那么他也会高兴。这样,大人可以用自己的表情来促使宝宝的动作,比如当他做了错事,你只要作出不高兴或气愤的样子,宝宝就会知道自己错了。

培养独立意识。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虽然宝宝还小,但他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人了。这时应开始让他学会克服困难,可以从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3岁宝宝个性的培养方式

尽管人的脑细胞开始的增殖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但是早期的一些感觉经验,却可以改变不受遗传控制的微神经元的功能特性。这说明,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宝宝良好,性格的形成。

对于3岁宝宝个性的培养,这是一个艰苦细致而又需要精雕细刻的教育工程。要使宝宝具有良好的个性质量,要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的计划,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人手。这就要求年轻的新妈妈们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凡事要依靠自我。平时,要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由地做自己的活动,包括游戏与探索,大人不要整天将他看得紧紧的,更不要束缚他。

对宝宝要尊重。宝宝虽然年龄小,也需要尊重。因此,在指导他去完成较难的任务时,平时要使宝宝受到尊重和重视。对他的一些出色的表现,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要用尊重的态度,显示出对他的重视。

教育模式保持一致。对于宝宝的教育方法,爸爸与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要建立一致性的教育模式,而不要妈妈说这样,爸爸又说要那样,如此的教育方法会使宝宝显得无所适从,从而不利于健全性格的形成。

培养宝宝健康的情绪。身体健康的宝宝,才能活泼可爱。如果宝宝长期身体不好,就会表现出忧郁的个性,要知道,一个人的个性与他的体质、情绪是有关的。所以,平时新妈妈一定要保证宝宝有个健康的体魄,并使他拥有愉快的情绪。

给予宝宝充分的生活自由。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必须给予他充分的生活自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新妈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让宝宝自己作出各种决定,允许他用更多的时间去玩游戏或学习新东西,这对宝宝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坚持原则。平时,宝宝淘气的时候,新妈妈一定要坚持原则,因为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非常重要。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如果在宝宝一耍脾气,就采取妥协,满足他的无理需求,那么,这样下去会让宝宝更加任性,越发的不可理喻。

表扬要恰如其分。平时表扬宝宝,要先告诉他,他的行为哪些地方值得表扬,要指出具体的行为。还要帮助他明辨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不宜笼统地加以肯定或赞赏。这在宝宝个性发展中起着“扬长避短”的作用。

从小培养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当宝宝出现任性行为时,新妈妈一定要严格限制,不能轻易地妥协、退让。并且,还要让宝宝掌握自己行为的限度,要在他的心里形成“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的概念,对一些不合理需求加以限制。因此,在平时要让宝宝知道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从而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批评要适可而止。对于宝宝的批评,新妈妈要掌握好“分寸”,要适可而止。对于宝宝所做的一些不对的行为,不宜作出过低的评价,更不要借题发挥,说这事的时候再加上另外的事,这样会使宝宝的道德认识模糊。而过于严厉的责备,往往会让宝宝丧失信心,这都有碍于个性的正常发展。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万事开头难”,宝宝学习生活自理也是这样,总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此,新妈妈要培养宝宝学习的信心,如果宝宝开始做某件事没有成功,你要鼓励他再试一试,而不要马上伸手相助。当宝宝重复多次尝试成功时,应多鼓励表扬。

新妈妈在做一些自理活动,如梳头、刷牙、洗衣等事情时,不论给自己梳洗,还是帮宝宝做,都要尽量让他看到,使宝宝对这些事情产生印象,有助于他学习。刚开始,宝宝不会太熟练,但只要他愿意做,就要耐心地教导。可以把一连串的动作拆解成几个步骤,也可以采用一些快乐的游戏方法,让宝宝从最简单的做起,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让宝宝做家务。每次宝宝玩玩具之后,你都要陪他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先与他一起收拾。在收拾玩具之前,要先告诉宝宝将玩具放在哪里,然后,让宝宝将玩具主动地放在这个地方,不过,放玩具的位置,最好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宝宝有明确的印象,以便下次不玩了,还放在这里。另外,其他家务也是一样,做家务时新妈妈可以一边做,一边让宝宝在旁边观看,观看几次以后,就让宝宝也来一起做。也可准备一些宝宝的专属工具,比如,给他一块小抹布,让他和你一起擦桌子。不过,凡事新妈妈都应先带头作出表率,使宝宝有一个好的模仿、学习对象,提升参与的动机。并且,不要用成人标准去要求宝宝,只要宝宝愿意做,就应给予鼓励。

要排便啦,拍拍小屁股。训练宝宝排便时,新妈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用声音与姿势形成宝宝排便的条件反射,比如,用“嗯”或“嘘”的声音给宝宝加油,也可以用手拍拍他的小屁股。还可以配合一些快乐的儿歌,比如“拍拍小屁屁,宝宝解小便啰。嘘、嘘、嘘,小便解干净喽。拍拍小屁屁,宝宝解大便啰。嗯、嗯、嗯,解掉大便真舒服。呵呵呵,真是一个乖宝宝喽。”这样,如果宝宝真的排尿或排便了,排完后,你要亲亲他的小脸蛋,这样训练一阵子,宝宝往往就可以自己解决大小便了。

穿戴游戏。在宝宝3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自己穿衣服了。平时,让宝宝观察新妈妈和自己的穿戴,教给他如何寻找相同的鞋子配成一对,逐渐让宝宝学会自己用手穿脱鞋袜。不过,开始,新妈妈可以训练宝宝配合穿衣,比如,先让宝宝伸手、伸腿,然后替他穿上衣裤。

训练宝宝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新妈妈可以唱穿衣服的儿歌,比如:“琪琪穿上花花衣,姐姐见了笑眯眯。琪琪戴上太阳帽,哥哥见了把我抱。琪琪穿上背带裤,阿姨见了跟我玩。琪琪穿上小皮鞋,叔叔见了哈哈笑。”聪明的新妈妈,平时可以多与宝宝唱这方面的儿歌,让宝宝在学会自理能力前先有一个概念,然后,再通过反复做游戏,直到小家伙学会并养成习惯为止。

让宝宝学会刷牙。刷牙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保护牙齿,也能让宝宝提升手部运作的能力。开始,爸爸或妈妈可以与宝宝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的动作。刷时,要将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地告诉宝宝,比如,先从前面的牙齿刷起,再刷后面的牙齿。另外,由于刷牙涉及手、嘴、眼的协调动作,所以不妨对着镜子练习,以便宝宝更好地掌握姿势。这时,宝宝还不能刷得很好,但只要他能先接受刷牙就可以了。对此,新妈妈要有耐心,一定要持续协助宝宝学刷牙,直到他养成习惯为止。

运用娱乐学习法。聪明的新妈妈,平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或好听的儿歌,然后,一一地教给宝宝。这样一来,就会使宝宝在欢快的娱乐形式中,学会一些自理的本领。

运用游戏学习法。新妈妈可以根据一件事情,明确一个主题,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游戏,然后让宝宝与几个小伙伴,一块参加这个游戏,使宝宝们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

观察学习法。玩这个游戏要先准备一下,新妈妈可以事先录制一些宝宝自己穿衣、吃饭等一些自理的录像,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宝宝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宝宝自理的积极性。

奖励学习法。可以事先提出几项要求,一段时间之后进行评比,凡是进步的表现,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为了让宝宝高兴,可以在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在没有进步的地方可以打上一个“X”号,表示这是不好的表现。以此来激励宝宝的上进心。

表演法。新妈妈根据宝宝不同的特点,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与你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从而鼓励宝宝向做得好的学习。

涂鸦挥洒出童真童趣

涂鸦和语言一样传递着宝宝的情绪与感觉,是宝宝发展与进行想象的手段与途径。通过涂鸦,宝宝站在原创的高度,不受任何限制,根据他的直觉随意地挥洒他的创意,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因此,新妈妈要为宝宝准备一个自由涂鸦的艺术空间,准备好宝宝需要的艺术活动用品,给他一块自己的空白区,让一些童真童趣在艺术里成长。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自由想象,随意涂鸦。平时,新妈妈要与宝宝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享受绘画带来的快乐亲子时刻。作画时,还要奉行三个基本的原则,即主题自定、自由发挥;适时鼓励、避免厌倦;不重结果、享受过程。

手把手地教。宝宝要涂鸦时,新妈妈要提供一具写字板或白纸给他,要注意宝宝握笔的方法与坐姿。另外,可准备一些彩笔,图画纸,然后你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小动物,再给它涂上色彩,让宝宝观看,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之后,把彩笔给宝宝,教他用右手握笔。也可让宝宝自己握笔任意涂涂点点,不管涂成什么样子都要鼓励。

训练观察能力。宝宝学涂鸦,还要教他学会观察,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它的特点,让宝宝学会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然后在笔下表达出来。

学涂色。当宝宝会涂涂点点之后,可以教他学涂颜色。可以准备一盒油画棒,与一些红灯笼等实物图片,及图画纸,字卡“灯笼”等物品。然后,对宝宝说:“这是咱们家的红灯笼。灯笼是红红的、琪琪的,真好看。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红灯笼画下来,再让它变成红色的,好吗?”说完,就一起先画一个灯笼图形,然后拿红色的油画棒涂色。最好让宝宝亲自涂色,也可以握住宝宝的手一起涂。

感受艺术美。绘画不仅可以培养艺术能力,还可以培养耐心和专注的质量。在和宝宝共同画画的过程中,还要一起感受美的启迪,学会美的创造,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平时新妈妈要多带宝宝参观美术作品展、摄影展,让他感受艺术的美。因为,在艺术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只是启发点拨,艺术中的好多东西只能靠宝宝自己去感悟。

认识颜色。学绘画,还要让宝宝认识不同的颜色。开始可以先认识一些常见的颜色,比如红、黄、蓝等,可以准备一些这几种颜料,以及调色用的盘子与色纸。然后,启发一下宝宝,与他想象着在某一天,去了一个美丽的公园,草地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这时,你可以与宝宝一起,用手蘸了颜料在色纸上压压印印,并引导宝宝有意识地调换不同的颜色去涂抹。通过培养,使宝宝初步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能有意识地调换各种颜色,体验色彩带来的视觉满足感,从而增加绘画知识。

感受大自然的画卷。大自然孕育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平时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的因素,挖掘宝宝的创作潜能。比如,空闲时多带宝宝到田野,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草和小虫,看看绿油油的禾苗,红艳艳的花朵,看看鸭子、小鱼儿自由地游水。使宝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认识真实的生活,走进大自然的画卷之中,从而让宝宝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发动心中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处处随意,顺其自然。涂鸦期,新妈妈不要追求宝宝作品画得像不像、好不好,更多的是宝宝能表达他看到的、听到的、领悟到的,就可以了。亲子涂鸦是非常好的了解和亲近宝宝的机会。宝宝在绘画时别勉强,要多鼓励,要让他处处随意,顺其自然。

新妈妈平时可以与宝宝一起阅读一些涂鸦的书籍,了解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理念;也可以买各种经典绘本和一些世界名画图册等,和宝宝一起阅读,使他尽快体验艺术的领域。有心的新妈妈,要把宝宝的画,挂在家里,随时看看,还可以经常搞个翻阅回顾。当宝宝讲述他的作品时,要耐心听,及时提问,适度表扬。另外,报一个涂鸦班,一周去一次或几次。要宝宝观察老师是如何做的,调动宝宝的热情,可以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画。

培养宝宝独立能力的原则

任何一个宝宝,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否是独生子,都是由于新妈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质量和能力的。所以,一个人的独立性,同样也不是自然形成或与生俱来,它也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家庭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首要场所,新妈妈在培养宝宝的独立自主能力时。一定要想法为宝宝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情,比如,每当要出去玩时,要让宝宝选择要去玩的地方;买衣服时,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不要过度保护。作为新妈妈,应了解宝宝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他独立性活动意向,而要放开他的手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性。很多新妈妈,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往往对宝宝过度珍爱,过度保护。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却剥夺了宝宝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良好机会,阻碍了正常的心理发展,从而使独立的个性难以形成。

摒弃依赖。宝宝在这个时期,总爱跟在大人的后面来回的转,而成人也总认为他还太小,而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依赖心理。其实,宝宝在这个年龄,已开始感觉自我的存在,同时,他也产生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因此,宝宝这时候不需要什么事都依赖大人了,他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新妈妈要经常安排一些宝宝独立玩或独立自主的活动。从而培养他独立的习惯。

珍惜宝宝的自我独立性意向。宝宝这时出现了自我独立性意向,开始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这时,当宝宝的独立活动受到成人支持时,他就会表现出得意、高兴,以及“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新妈妈一定要珍惜宝宝这种最初的独立性意向,对于他每一次独立的行为,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从兴趣上培养独立能力。一个人的独立性,是和勤劳、不畏艰苦密不可分的,如果不爱劳动,害怕艰苦,又怎么能够坚持独立自主呢。因此,培养独立能力,还要让宝宝爱上劳动。不过,让宝宝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因为,只有通过游戏的方式,宝宝才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地参加,才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育方式要适当。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独立性的培养,新妈妈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行加给宝宝,剥夺他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平时要注意对宝宝说话的口气和方式,使他感到你的尊重。平时。对他说话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也不要当众斥责他“不争气”、“没出息”等。而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尊重宝宝的人格。事实证明:受到充分尊重的宝宝,大多都会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并且,自我独立意识强。

培养宝宝注意力的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总是希望可以同时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而且,还喜欢不停地变换着各种活动,这在大人看来往往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可宝宝却玩得不亦乐乎。实际上,这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正是他探索周围世界的反映。这时,如果能得到新妈妈的帮助,他完全可以做到在某一件事上更长久地集中注意力。

只有宝宝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才能充分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因此,培养宝宝的注意力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快乐的过程中,尽量延长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神秘的包裹。培养宝宝的注意力,新妈妈可以故弄一下玄虚,弄一些“神秘”的包裹,在宝宝高兴时,给他一个,隔一会儿再给他一个,包裹里的东西也并不一定都是新的,即使是宝宝在家里经常玩的,但在他打开包装后,也同样会带来惊喜的欢叫,而打开包裹的过程正好培养了他的注意力。

到餐厅吃饭。这个游戏是通过锻炼他的反应力来练习宝宝的注意力。

带宝宝到餐厅吃饭时,新妈妈还可以让宝宝加入你们的谈话中,比如,“现在咱们说说家里养的那些小金鱼吧”,也可以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看到墙上那幅画中的船了吗”等。

在耳边摇铃铛。长期坚持下去,也可以使宝宝的注意力增加。

妈妈可以在宝宝头的两侧轻轻地摇铃,不过节奏要时快时慢,声音要时大时小。观察一下宝宝对铃声有什么反应,每天可游戏2至3次。

去超市购物。准备一点零食,让宝宝帮你把一些小的不易打碎的物品,放进购物车。在排队等待交款时,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点小游戏,从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一次只给一个玩具。平时,要一次只给宝宝一个玩具,不要一次性给他提供过多的选择,而且每次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玩具,来提高宝宝的新鲜感。

分瓶子。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新妈妈可以先准备几张图片,图片上要有大小两个娃娃,以及大小两个瓶子。然后,给宝宝一支铅笔,让他画线把大瓶子和大娃娃连接起来,小瓶子和小娃娃连接。

培养宝宝观察力的游戏

观察力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却掌控着宝宝成长与学习的成败。因此,培养宝宝的观察力,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新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发宝宝的观察能力:

玩具观察训练法。新妈妈可以运用一些玩具来开发宝宝的观察能力,比如,将一大堆形状不同的积木,倒在地板上,让宝宝找出同样形状的积木,并且分类放好:也可以拿两张相似的图片,让宝宝找出那些细微不同的地方。

做家务观察训练。做家务也能够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比如,当你把洗净晒干的衣物收进屋子里后,让宝宝帮你来分类,让他在这些衣物中,挑出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还能培养他的秩序感。

观察昆虫。一些昆虫也是训练宝宝观察力的好教材。比如蚂蚁,它们不但分工精细,而且每只蚂蚁都各司其职。你可以在蚂蚁出入的地方,放一些饼干屑,然后和宝宝一起观察,看蚂蚁是怎么把饼干屑,搬入蚂蚁窝的有趣情形。

观察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自然的变化,是发展宝宝观察智能的好方法。比如,选定一棵树,随季节转换,让宝宝观察它的变化。

有心的新妈妈,也可以在家里种植一些花卉和植物,并给宝宝明确一定的照护责任,比如浇水,同时,让宝宝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

帮助宝宝比较自然中的一些物品,比如,“这两块石头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片树叶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些都可以增长宝宝的观察力。

在家里养一只鸟或是一只乌龟,以为宝宝提供和动物相处的经验,平时让他从动物的行为中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

3岁孩子应该形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原则、不遵守规则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要让孩子从3岁起,就懂得遵守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懂规则、有理智的人。

奥迪董事长施泰德喜欢在周末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每到周末,家里总是很热闹。

一次周末,施泰德又招待一个朋友到家里吃饭。用餐时间到了,施泰德两岁的儿子嚷着要吃甜点。于是施泰德餐前特别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给孩子,并告诉他:“如果没有乖乖把饭吃完,那就没有任何餐后甜点了。”

当日晚餐,美酒佳肴,大人痛快闲聊,年幼的儿子不知何时已不声不响离开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几口的饭。宴末,施泰德的妻子萝莉端出巧克力冰激凌,小孩一见是自己最爱的甜点,露出欣喜的目光,百般央求妈妈分一些解馋。但施泰德却丝毫不为所动,只顾招呼客人,而不管孩子的哭闹。对于施泰德夫妇的行为,客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是个两岁的幼童,做父亲的何必如此严厉呢?

一年之后,这个客人再次受邀到施泰德家里做客。与一年前相比,小孩发生的改变令客人感到相当吃惊。用餐前,萝莉依然约法三章,只见小孩认真用完餐盘食物,并征询萝莉同意之后才离开餐桌到角落玩玩具。施泰德对客人解释说:“对待小孩,有两个原则,一是事先约法三章,二是事后毫不妥协。”

孩子挨饿,父母心里当然不好受。可是,如果父母自己先违背了规则,那么父母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失去威信,孩子也不会形成规则意识,这样,教育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难。其实,教养小孩并不难,难的是父母本身是否能够坚持原则不动摇,这对父母本身也是一种意志力的考验。

也许会有人说,这样严厉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其实,孩子在起初是会受一些气,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明白,当初父母教给自己的规则意识是相当有用的,也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而对父母满怀深深的感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常常因为心软、心疼孩子而无法坚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这会导致孩子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个不讲规则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面对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父母应该这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分清孩子违反规则的各种情况

有些时候,孩子无视规则,并故意犯错误。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用温和的惩罚来处理故意性的不良行为,但绝不可以只要孩子一犯错,就罚他们去独自反省。在这之前,父母应该首先尝试其他正面教育的方法。

有些时候,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是由于他无法向父母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当他感到失望,或是苦恼,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就会哭闹,发脾气,以此来告诉父母他的感受。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遇到的问题。

要区别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故意的,还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要分清他是不是饿了,累了,或是害怕了?如果是的话,你就要帮助他尽量改善外部环境,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言行上来。

有的孩子天生胆小,遇事退缩。遇到这类情况,家长需要安慰和鼓励孩子,而不是数落他的缺点。

有些孩子生性倔强,他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他们的行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对他大吼大叫。父母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以理服人

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事先定好规矩,但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要让孩子盲目服从。给孩子定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因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弱,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定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胡涂。

一般情况下,父母给孩子讲道理,他们是可以听懂的。即使孩子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父母平和的语气和尊重的态度,会让孩子信任父母的判断,继而听从父母的要求。所以,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

3.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自由

规则不是死的,规则是人定的,有些规则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放宽要求。比如,孩子表现好了可以多吃一点零食,周末可以答应孩子多看一会儿动画片的要求,晚上也可以晚睡一会儿,等等,这样会使孩子减轻很多压力。在孩子得到很多自由的情况下,他们会更懂得自觉地遵守规则。

在执行规则的同时,父母要相信孩子,偶尔一次的“犯规”不会使孩子养成什么坏习惯,要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孩子才有遵守规则的动力。

4.违背规则就一定要惩罚

孩子违背规则之后,父母就一定要给予惩罚,不然就会丧失父母的威严,规则也会失去根本的约束力。

相对于某些父母的一些“狠话”,比如说“打死你”“剥了你的皮”“打折你的腿”,等等,冷处理效果相对更好。因为父母过激的反应会强化孩子的印象,而吓唬的作用是有限的,孩子会发现最后父母还是会疼爱自己。所以说,相对低调而严格的惩罚,会让孩子感到规则是不可违背的。

另外,对于惩罚孩子的方法应注意,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但是父母一定要通过其他缓和的方式,来让孩子承受违反规则的后果。

何时让宝宝和父母分开睡

据育儿方面的研究显示,婴儿期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好处,而且,和母亲同睡的孩子睡眠更沉,也方便哺乳期的母亲。育儿专家同时建议,从性教育的角度来看,最好在宝宝3岁左右让他独自睡一个房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3至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房间睡觉,如果没有条件分房,要做到分床睡,而且,绝不能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性事。

孩子越大越不容易分开睡。有一些家庭的宝宝已经六七岁了,还是不能分开睡,就是因为孩子自己睡觉太害怕,怕黑、怕窗外的声音、怕树叶的影子、怕床下藏着怪物……反正是一切能联想到的都害怕。这是因为随着孩子长大,他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到了4岁以后尤其是五六岁的时候,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会把故事中的情节联想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到那个时候再分房,难度会更大。如果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就可以早点分开睡;否则可以适当推迟一些。一般情况下,3至4岁的时候比较适合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单独睡觉。

让孩子和父母分开睡,是孩子自立的重要一步,这个时候,有些新妈妈的分离焦虑往往比孩子还严重。真正爱孩子的妈妈,要克服自己的依恋和情感需要,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分房睡不等于睡前就不用管孩子了,睡前陪伴孩子入睡的阶段也是很重要的,看书、讲故事,或者关了灯陪在孩子身边,对帮助孩子独自睡觉都是有帮助的。另外,孩子独立睡觉时,可以把他最心爱的玩偶、毛巾、小被子等物品放在床上,陪伴孩子安稳入睡,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在婴儿期就能与父母分床睡是有好处的。对小宝宝来说,分床睡对他更安全,也有助于孩子吸入新鲜空气,利于健康。对孩子对父母来说,分床睡觉能够互不影响,都能休息得更好一点。另外,能够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也能够让孩子在睡觉时不会过分依赖于父母,为今后的分房睡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孩子今后独立性的形成。

分床睡觉的宝宝夜里小便、蹬被子,那么新妈妈怎么办呢?下面这些办法可以解决:

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睡前饮水不多,或者睡前排过尿,基本上能够一夜安睡到天亮。

如果孩子还小,要把两边房门都开着,这样妈妈可以随时听到孩子的动静。

孩子入睡一小时后,妈妈可以叫孩子起来排一次小便,或者半夜让孩子尿一次,就能安睡到天亮了。

等孩子大一些后,在床下放个小马桶,孩子夜里要小便,自己就能解决。

关于蹬被子的问题,可以让孩子穿着适宜的睡衣睡觉,即使蹬了被子也不至于着凉。

孩子频繁蹬被子,很可能是给孩子盖多了。

最后要说的是,宝宝不和父母分开睡觉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尤其是针对母亲和儿子、父亲和女儿同睡的情况,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要及早分开睡觉。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实在无法分开睡,别着急,慢慢来,千万别强硬分开,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自然能独睡了。

从宝宝自身成长来看待发展

在对宝宝的早教过程中,有的新妈妈常常拿自己的宝宝与别人的宝宝作比较,这似乎是许多家长都未能免俗的,以至于成为格外突出的现象。大人在宝宝间所作的比较,很多时候是不公允、不科学的。科学的比较应该多从宝宝自身成长变化来看,也就是纵向比,而不要盲目地与其他宝宝作横向比。

对于尚在成长期的宝宝来说,“比较”也许可以从另一种角度让他们过早地理解竞争的意义。如果仅此而已,那体验一下感觉也就足矣;如果不是,而是真的想让宝宝通过比较知道不足从而去追赶家长眼中“好宝宝”的程度,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比较本身没有错,但比较的方式错了。想一想,其实是在以自己宝宝的劣势比人家宝宝的优势,这种比较其实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成长中的宝宝是动态的,以某一时刻的长短去评价宝宝,本身就不够客观。

对于新妈妈来讲,在早教过程中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宝宝所处的成长阶段,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指标。对应指标来看自己的宝宝是否达到,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调整。婴幼儿阶段的宝宝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获得一种能力或几种能力的敏感期。从本书中可以很便捷地查阅到宝宝在每个时期所应该掌握的能力和达到的标准。

小宝宝在两岁半左右就开始对秩序比较敏感了,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很容易把大人不经意的一些习惯认为是自己的规律。比如,妈妈每天都给宝宝穿鞋,下意识的先穿左脚再穿右脚,这只是妈妈一个无意识的习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宝宝会把它当作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当妈妈有一天疏忽了,先给宝宝穿右脚后穿左脚,宝宝就不干了,他会说:“妈妈穿错了!我要那只,先穿那只!”其实他也许并不理解“左”、“右”的概念,但是他已经对穿鞋这件事有了很好的秩序感。

很多新妈妈都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听同一内容的故事,《白雪公主》或者《卖火柴的小姑娘》、《三只小猪》,等等,每天让妈妈重复讲。有时妈妈偷个懒把其中的某个情节漏掉了或者是少说了一句话,宝宝就会补充,说妈妈哪里哪里没有讲。妈妈也许会哑然失笑,宝宝明明已经把故事背下来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讲呢?而且如此认真,少讲一点儿都要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宝宝对秩序非常敏感。妈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尽快教会宝宝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当中的规律,引导他们玩一些规则意识比较强的游戏。

3岁左右的宝宝则对符号比较敏感。符号就是指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音符等具有抽象概念的信息。这类信息的吸收、处理能力,关系到宝宝上学以后理科类科目的学习能力。以阿拉伯数字为例,在这个时期,新妈妈应当利用宝宝的数字敏感期,尽快地教会宝宝掌握数的基本概念,而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学习问题。现在的宝宝接触信息比较早,早期家庭教育让他们不到3岁就学会数数了。新妈妈自然特别高兴,于是趁热打铁,赶紧教宝宝加减法。而事实上,对于3岁的宝宝,会数数只是唱数,他并没有了解数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还不了解数的基本概念,所以教他做加减是没有意义的。宝宝对数的认知,要经历“唱数、点数、数的集合以及数的守恒”四个阶段。

宝宝能够点着大人提供的物品数数,这是唱数或点数。新妈妈要特别留意区分,从唱数到点数,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在数串珠的时候,嘴数到5了,而手指头已经指到7了;或者是嘴里说到10,而手还停在第6颗珠子上。这就是只会唱数,不会点数,典型的手口不一致。宝宝3岁左右时,有这个现象也是正常的,如果到4岁了还是这样,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属“手眼发展不协调”。到了4岁多还有这个现象,那就是“视觉空间转换能力”不够好,没有及时建立对数的概念。

会唱数、会点数还没有掌握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基本概念还包含着“数的守恒”。举个例子,我们在纸上给小朋友画了5个大苹果,个儿画得很大,并且间隔远,在苹果下边一排画上5个草莓,个儿画得很小,挨得很近。画完以后问宝宝,是苹果多呢还是草莓多呢,3岁的宝宝很可能会说“妈妈,苹果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是形象思维,他们认为苹果占的面积大,当然是苹果多。成年人自然知道数量是不受物体大小、位置、距离、形态的限制,5个大西瓜和5粒小米在数量上是相同的,这就是数的守恒,这对于成年人很好理解,但对于小朋友就不那么容易掌握。

如果不了解宝宝在关键期各阶段的情况,在宝宝还没有完成唱数、点数、建立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就填鸭式地让他背口诀、做加减法是违背宝宝正常的认知规律的,也是新妈妈们常常感觉事倍功半的原因。

为了促使宝宝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或消除差距,重要的是发挥宝宝自身优势,建立以优势带动弱项的渐进式培养模式。关于以优势带动弱项,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早教方式的效果。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田忌赛马”的故事,针对宝宝在能力上的“强、中、弱”,也应该采用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他们全面成长。宝宝的弱项是可以调整的,所以家长对此也不需要扬长避短,而应该“以长带短”或者“以强带弱”。尽管方灵是个大宝宝,但这样的早教方式同样适用于小一些的宝宝,因为大宝宝的发展历程,是建立在先前的早期教育基础之上的。方灵的故事证明,在早期教育中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其他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确实是很有效的办法。

宝宝入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般来讲,让宝宝在3岁上幼儿园,这一点大多数家长没有异议。当然,根据各个家庭和宝宝自身情况,这个入园年龄也不是绝对的。宝宝上幼儿园首先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再一个就是宝宝入园后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在这里,我们就宝宝上幼儿园的问题,给80后新妈妈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问题,我们认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在宝宝小的时候,接送是否方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家里有老人,一开始只送半天是非常好的做法,逐渐让宝宝适应。如果为了上理想的幼儿园而每天长途跋涉,对宝宝的发育是不适宜的,如果要搬家租房子,而家人不支持,妈妈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转化为对宝宝过高的期望,也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关于选择公立还是私立,也不是绝对的,要看宝宝的性格,有的宝宝还是很适合公立园的,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果选择私立园,一定要充分地考察,不能光看理念,私立园良莠不齐,而且有些因为经费等问题很不稳定,一定要提前考虑。

另外,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幼儿园,也可以考虑找几个理念相同的家庭合办一个家庭式的幼儿园,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宝宝。如果妈妈需要上班,没有精力陪伴宝宝必须去幼儿园,这个时候要看宝宝的状态来决定,如果宝宝的身心比较正常,家里的环境比较自由宽松,上一般的幼儿园就可以,即使在幼儿园受到了至些管束和压抑,回家也能释放掉,这就没有问题。

与上幼儿园类似的是让宝宝上兴趣班的问题。现在的少儿“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舞蹈、钢琴、手工、美术、足球、跆拳道、书法等课程应有尽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上兴趣班一定要根据宝宝的意愿而定,假如把大人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宝宝,搞填鸭式的强迫训练,那就不是宝宝的兴趣。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宝宝及其成长规律,赶鸭子上架可能会适得其反。玩是宝宝们的天性,兴趣需要慢慢发现,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关于宝宝入园后的常见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憋尿问题。有的宝宝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怕遭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就害怕了,宁可忍着也不去。宝宝出现憋尿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幼儿园一个老师至少看十几个宝宝,照顾不周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宝宝的问题,平时要多和宝宝聊天,了解幼儿园的状况;接送宝宝的时候多问问老师,宝宝在园里有没有什么异常。当务之急是要消除宝宝对上厕所的恐惧,对上厕所的问题进行正面强化。

尿湿裤子问题。有的宝宝在幼儿园憋不住尿,经常尿湿裤子。对此,家长要对宝宝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宝宝学会说“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诉宝宝如果老师工作忙,没听见,要拉着老师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宝宝总是尿湿裤子的话,家长要提前告诉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宝宝,而且要准备一套干净衣裤给宝宝备用。

吃饭慢的问题。宝宝在家吃饭是不定时的,有时能吃一个多小时。到幼儿园后则有一定的进餐时间,宝宝吃得慢、吃不饱。对此,家应该要求宝宝定时定量进餐;平时少让宝宝吃零食,别让他们边吃边玩。

不爱午睡问题。现在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至2个小时。因为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仅仅靠夜间的睡眠是不够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补充,即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没有困意的宝宝也是必要的。而且,处在一个集体中,宝宝要学会遵守规则,如果别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对他的个性培养没有好处。家长应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宝宝按时午睡。

性格内向受欺负的问题。幼儿园“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家长不能光依靠老师,得让宝宝先强起来。有些身体弱小、性格内向的宝宝容易遇事时显得退缩,也就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家长要告诉宝宝,受欺负时不要跑,跑会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怕他”,要大声喊老师。家长最好能帮宝宝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铁哥们”,这样宝宝心里就比较有底气。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宝宝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