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清楚就能顺畅沟通」
在沟通中,你能把话说清楚吗?我想未必。可是我们总认为别人不够了解自己,不能体谅自己的用心、苦心。当然,还有的时候,你明明想表达的是一件事,可对方却听成了另外一件事,彼此产生误会不说,严重者还会老死不相往来。遇到这些情况,我们总觉得委屈,认为对方错了。那么我想问,你真的表达清楚了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经常遇到,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不信,你来看看这些场景,哪些是你遇到过的。
场景一:
男生:“中午吃什么?”
女生:“随便。”
男生:“吃麻辣烫?”
女生:“太油腻了,我要减肥。”
男生:“吃牛肉面?”
女生:“太清淡了吧?”
男生:“那吃盖浇饭。”
女生:“昨天才吃过。”
男生:“那你说吃什么?”
女生:“随便!”
场景二:
一位男生去理发,理发师问:“您想剪一个什么样的发型?”
顾客:“给我去薄,剪短点就行。”
理发师问:“您想剪多短?薄到什么程度?”
顾客:“你烦不烦,剪短,去薄,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
理发师无奈,拿起了剪子。不一会儿,顾客急了:“不是让你剪短点吗?你怎么剪得这么短!”
理发师:“……”
场景三:
客户:“这个方案我不满意,再改改,要高大上一些。”
员工:“好的。但是,想要什么效果的?”
客户:“就是高大上懂不懂?”
员工:“那我试试。”
员工改完后发给客户,客户看完后回复:“什么皇家御用,我们的产品不是这种气质的。”
员工:“您想要什么样子的?”
客户:“高大上啊!”
员工:“……”
生活中,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很多人偏偏说不清楚,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在职场中,话说不清楚不仅耽误工作,还会彼此闹得不愉快。在恋爱中,对方话语假如不能心领神会,你还会觉得他(她)与自己没有默契。很多时候,先别急着抱怨对方,多想想自己是不是没把话说清楚。为了消除彼此的误解,不妨开始优化语言。
1.时刻提醒自己
每次开口讲话,发现对方无法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要立即向对方解释。或者,把一件事想清楚了,再明确告知对方。
一位男生夸一位女生“你真好看”,这种语言表达就很模糊。对方听完会想,这个人对我有意思吧?或者,他之前见我的时候,我不够好看吗?再或者,男人无事献殷勤,想图什么吧……
为了打消别人胡思乱想,这时你最好不要模糊概念,而是明确告诉对方她为什么漂亮。你今天化了妆,显得比之前更好看了;你今天精神不错,真好看;这身衣服很适合你,穿在你身上真好看……这样的夸赞,是不是让对方高兴了很多?同时,也不会再产生任何误会。
2.丰富自己,表达更精准
有时,我们表达不够清晰,一方面因为自己没有想清楚,另一方面原因是,找不到精准的词汇来表达。
一位女生前天晚上看电视时觉得某位女星的发型很好看,自己也很想做一个类似的发型,当她跟发型师沟通的时候,如果表达不够精准,就会出现误差。她想对方明白她的讲述,就需要用更加精准的语言来表达。
3.少总结,多讲细节和观点
你在生活里,一定听到过以偏概全的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女人不能当全职太太”“无商不奸”。这种轻率的表达,并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还会因为表达不够明确,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试想,你在讲“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时,恰巧有位男士在场,他会怎么想?与其以偏概全地做总结,不如把你的观点阐述出来。
当你想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我遇到过几个男人,他们的表现真的太差劲了。”当你想说“女人不能当全职太太”的时候,可以讲:“我生活里遇到的几位女性朋友太惨了,都吃了当全职太太的亏。”当你想说“无商不奸”的时候,你当然可以把你的经历讲出来:“我买东西又被骗了,这家店的老板真是一个奸商。”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非常小,也很局限,但往往我们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智者”,似乎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习惯总结性发言。这些毫无逻辑、思维不够清晰的话,不仅不会让你成为“智者”,反而更像一个“白痴”。
在凡事讲究效率的今天,我们总以为,一句话能说清楚,说多了就是浪费时间,可正因为这样,我们不仅没有提升效率,反而产生了障碍沟通。效率与浪费时间,本身不是一个物体的两面,非此即彼。真正的节省时间,是把话说清楚,消除误解,这才是真正的节省与高效。
「实用假设法帮你清晰表达」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这种偏执的行为,注定让这段交往失败。哪怕当时没有失败,最终也会以失败收场。没人受得了偏执狂,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偏执狂,但总有一些事,我们就是没办法绕开,变得偏执。这时,你的表达就不再清晰和准确,偏执的行为阻碍了你的沟通。
每次有人找我解决问题的时候,开场永远是最痛苦的。人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第一时间是抱怨,这种情绪之下,所讲出来的话很难不偏执。
梅梅工作三年了,最近她凭借着较老的资历获得了提升,成为项目组的组长。之前她一个人单打独斗,有什么事都是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掉,她还能向组长请求帮助。至于公司里其他同事,只要关系过得去就好。
可是,自从她升任组长以来,她越来越苦恼,因为她不再是一个人,她需要协调整个小组。在她的小组里,有实习生、资历老的员工,还有别的组调过来的员工。在协调的时候,她最讨厌的人,就是实习生小顾了。
梅梅向我哭诉说:“小顾真是一个笨蛋,我布置给他的工作,他总是无法按质按量完成。”
我问:“你认为他是一个笨蛋,那你怎么做的呢,有没有帮他提升?”
梅梅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所以我才讨厌他,你不知道,我刚来公司的时候,组长给我讲一遍我就懂了。而小顾真的很笨,我给他讲了三遍,他还是不明白。这样的员工在我们组,不是给组里拖后腿吗?”
我继续问:“你是怎么指导小顾的?”
梅梅说:“我那么忙,让组里的人教他的。我一个不错的同事说,小顾这个人挺笨,随便找个人教他就行了。”
我继续问梅梅,她的同事如何判定小顾很笨的。梅梅说,小顾之前在公司打杂,有一次,一个大客户来公司考察,小顾太紧张打坏了杯子,人们都说他笨手笨脚的。
我恍然大悟,梅梅原来被自己“欺骗”了,也就是说,她陷入了偏执里。
她因为小顾打坏了杯子,判断他是一个笨蛋,所以让组里的员工教小顾。小顾又因为在小组里不受重视,所以那位老员工未必会认真教他知识。恶性循环下去,小顾真的会变“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某些人说了某些话,从此就深信不疑。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戴着有色眼镜看那个人时,他可能就越来越像你心中期望的那个样子,从而导致,你与他在沟通中,就会像对待“傻瓜”一样对待他。
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不与不喜欢的人接触,可在工作中,你必须学会与不喜欢的人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否则,就会出现梅梅这样的烦恼与困惑。
任何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评价,先不要听。如果你对此深信不疑,就先做个假设,把这个“坏人”,假设成为他是一个好人。
你必须这么想,否则你只能让事情一味地败坏下去。有用的假设能让你认清事情的真相,而自认为的好或坏,只会束缚你。
好比在恋爱中,一方认定另外一方不够爱自己的时候,就没办法建立良好的沟通。
女生:“七夕你没送花给我,你是不是不爱我?”
男生:“我昨天加班了,今天给你买了花。”
女生:“情人节都过去了,今天送花算什么?”
这时,男生无论如何解释,女生认定他不爱她的时候,说什么都是不爱,因为她的大脑被她的“真相”束缚住了。她想要让沟通更有效,就必须去掉所谓的“真相”,假设他说的是对的,那么才能真正地聆听他的话。在聆听的时候,你再来判断真假,比提前有一个“预设”要好很多。
人们经常被经验所骗,认为只有自己经历的,才是最真实的。但假如经验是正确的,世界上就不会出现黑天鹅。经验不仅会限制你的大脑,还会限制你的行动。试问,这些偏执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它们没办法达到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与对方建立有效的沟通。
在经验中,老板是一个严厉、不苟言笑的人,所以你每次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以至于说错了话。
但是,你也必须知道,你要从大脑中去掉这些经验,采取新的方式与他交流。当你用活泼可爱的话与老板沟通的时候,说不定他会对你微笑、夸奖你。因为当你用轻快的语言表达时,对方也能身心愉悦。反而,你战战兢兢时,别人也会被你的气场所影响。
不要徒劳地限制自己,你必须站在更多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这样能让你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也能让你在行动中更有自信。别让偏执毁了自己,让你陷入自我挫败,以及自相矛盾的境地中去。
「把话题打开,剩下的让对方去发挥」
你有没有发现一种状况,你买了某个品牌的汽车,等你把车开上路,发现路上全是那个牌子的汽车;你决定生个宝宝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人全有这样的计划;你想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那些懒惰的人似乎一夜之间也变得勤快了。
有一个吸引力法则,说是人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这条法则如果放到成功学、心灵鸡汤中,或许能激发你积极向上。可如果放到生活沟通中来,交流就会变得很难客观。
那天,欣然跟我说,她把最好的朋友得罪了。
欣然有一个好闺密,上大学时是舍友,毕业以后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彼此交换意见。
去年,闺密结婚了,她的重心放到了家庭中,与欣然一起购物、逛街的时间少了一些。欣然单身,看到闺密新婚沉浸在幸福中无比羡慕。受闺密影响,她特别期待自己遇到心爱的他。
不出半年,欣然恋爱了。这时,闺密已成为全职太太,在家待孕。
那天,闺密给欣然打电话,哭着说自己活不下去了。欣然挂完电话,匆匆赶到了闺密家。她这才知道,闺密在怀孕期间,她的老公出轨了。闺密问欣然怎么办,欣然虽然也很恼火,但她因为沉浸在热恋中,就讲起了闺密新婚时幸福的事。然后她劝闺密说:“无论怎样,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再说,有了孩子,哪能随便离婚呢?”
闺密一想起曾经老公对她的好,就更加委屈,要做出极端的事,让那个负心的男人后悔。按照以往的性格,欣然发现了这种事,一定会替闺密打抱不平,说不定还会找闺密的老公理论几句,扇他一个耳光。但是,这一次欣然不仅没替闺密出气,还劝闺密复合,闺密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闺密说:“欣然,你变了。”
欣然很委屈,不知道哪里变了。她为自己辩解了几句,闺密一气之下与她绝交了。欣然觉得莫名其妙,还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闺密太过分了。
听完欣然的讲述,我告诉她,她其实犯了最大的错,就是没有纵观全局。欣然正沉浸在幸福中,所以看闺密的遭遇时,就很难以全局观来判断。虽然,最终她还是要劝闺密不要离婚,好好地生下孩子,但方法却用错了。
假如,欣然骂几句那个男人,再讲一讲现实的情况,就会让闺密觉得她是真为自己着想。可欣然是怎么做的呢?她不仅没骂那个男人,还和她一起回忆曾经的种种,这时任谁都会崩溃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欣然这样的错。如果是你的朋友,你知道事情原委,说错话或许没什么。如果是面对客户、老板、同事就要小心了。
在社交中,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私事隐藏起来,聊天时,你不能以全局观来看,无形中就很难将话题带下去。
“我很喜欢摇滚,对别的音乐都没兴趣。”
可是你必须知道,音乐很丰富,每个人的喜好也不尽相同。如果你特别强调自己喜欢摇滚,对方只能对你“呵呵”了,你们还能愉快地聊下去吗?
想要找到话题的引子,最好让话题变得广泛一点。你可以说“我平常爱听一些音乐,摇滚多一些”,换个表达方式,气氛明显就不一样了。如果对方对该话题有兴趣,自然会告诉你,他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你们就能聊下去了。
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人,想要把话题带下去,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包括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要找到话题的全局点,然后以这种方式进行聊天,才能达到你的目的。就算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想到全局感,它也能帮你组织语言,找到带动话题的切入点。
为什么有的人总能让别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找到全局的点,把话题打开,剩下的让对方去发挥。我们学习沟通、语言技巧,无非是想找到让对方更舒服的表达方式。当对方舒服时,你才能提升情商,在工作、生活、婚恋中获得更多。
「给对方留有私密空间,不要过于亲近」
任何一个人,无论你在生活中多么优秀,当要面对陌生人、面试官、客户的时候,总是会有点紧张,总怕自己表现不好,无法获得他人的好感。
确实,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是面对客户、面试官的时候,如果不能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就意味着无法拿到提成,无法顺利找到工作。第一印象就像一本书的书名,如果书名“取得好”,别人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反之,对方会毫无兴趣阅读你这本书,哪怕你这本书故事曲折、委婉动人。
卡姆刚刚大学毕业,目前正在找工作。他应聘了几家公司,HR给他的回复是:“对不起,您非常有才华,也非常有干劲,但您目前并不适合我们这家公司,抱歉。”
卡姆虽然刚刚大学毕业,但他上大学时有过实习的经验,在专业能力上并不差。而且,他在交流沟通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我让他回忆面试场景时,才发现原来HR问到他工作经验时,他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卡姆说:“每家公司都写着,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刚刚大学毕业,虽然之前打过零工,在别的公司实习过,可是我内心发虚,一点自信也没有。”
“所以,你就吞吞吐吐,表现得像一张毫无经验的白纸?”
卡姆委屈地说:“大概是这样。”
卡姆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直接告诉HR,自己并没有工作经验。但真实的情况是,他有能力应付那些工作,如果他丢掉“两年经验”这个负担,就能应聘成功。
为了让卡姆更有自信,我给他制订了一个三分钟计划,即每次被问到工作经验时,至少要用三分钟的时间阐述。
卡姆觉得这太困难了,怎么可能讲三分钟呢?HR,也不可能给他三分钟的时间,听他讲无聊的工作经验。
三分钟工作经验讲述,只是一个策略。最重要的是,让他找到之前工作中成功的小故事,以此培养自己的自信。因为我知道,任何一家公司所谓的“两年经验”,只是一个托词,更重要的是应聘者临场发挥。只要HR认为应聘者将来能胜任这份工作,就会给应聘者机会。
假如,我们面对陌生人很紧张,无法打开局面,就多给自己三分钟,想想自己的优点。如果你实在想不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场:
1.简单说事,留下干练的印象
人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说不出话来。与其紧张支吾半天,不如在去面见对方的路上,想一想把这次谈话的目的提炼出来。多问问自己,我见他到底要说清楚什么事,或者需要对方回答哪些问题等。
“你好,我们先切入正题吧,我想您也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那些客套话就免了,我主要是想谈一下……”
怎样才能更简洁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用一句话,或者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你想说的事。如果做不到,说明还不够简洁。
2.不要“自来熟”
我们在社交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与你见面后,总表现得像是很熟的样子。这样做当然没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自来熟”的感觉,搞不好,还会让你显得油嘴滑舌。当一些人心里很紧张的时候,会习惯自我放松,然后就表现成了“自来熟”。如果你也有这种问题,最好对对方使用尊称,像“您”,这就能提醒自己,最好注意一些分寸。
3.借用好奇心
人人都有好奇心,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好奇,当一个人紧张的时候,也需要用另外一个事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时,你可以发动体内的创造性思维,讲出一段好玩的开场白。
“我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件好玩的事。”
“什么事?”
“我碰到一位快递员,正在给一位女士送快递,然后就发生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讲述这段故事了。当对方笑了的时候,你的精神跟着一下子也能放松下来。故事,大多数人都愿意听,因为能引发人的好奇心。所以,要在引发对方好奇心上下功夫。
4.提及共同的朋友
你与另外一个人见面,总有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假如你们有共同的朋友,你见到对方的时候,可以提及共同的朋友。这样能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为朋友的关系,也能让你丢掉负担。
“我与小林认识很多年了,他为人不错,交的朋友都很靠谱,我很信任他。”
一句话,就把对方也夸了,间接地夸了对方人品也不错。
怕开场,无非是怕冷场,怕摸不透对方的脾气秉性,然后说错话做错事。其实不用怕,你只要知道,给对方留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不要显得过于亲近,也不要过于生疏,就是最好的社交礼仪和法宝。另外加上一些令你出彩的小方法,就能让你拥有得体的表现。
「眼神表达控制谈话局面」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你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心理状态和性格倾向。初次见面,透过对方目光中的温度,就可知道他是真热情还是假热情;约会时,对方的眼神,也能判断出他对自己是充满期待,还是应付了事;敲开领导的门,领导的眼睛也会告诉你,他到底有没有认真听你讲话。
当我们知道,一双眼睛能给我们传达无数信息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你的眼神也能引导对方,甚至控制谈话的局面。
去年夏天,我外出旅行,当我从某个景点往回走的时候,手机正巧没电了。本来我想看一看这个城市的夜景,这下好了,没了手机,我几乎找不到回酒店的路。
不过我心里清楚,酒店就在附近,完全没有必要打车。于是,我向一位老大爷打听去酒店的路。
“大爷您好,请问假日酒店怎么走?”
大爷坐在路边闭目养神,连看也没看我一眼,张口就说:“不知道。”
大爷用冷漠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我知道,长期生活在附近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去酒店的方向。为了打听到酒店的位置,我再次说:“大爷,您吃了吗?”
大爷听完,缓缓张开了眼睛,抬起头来看看我,这次他眼神柔软下来:“还没呢,儿媳妇没下班呢。”
那时,正好是傍晚,华灯初上的时候。
接着,我坐下来,调整了一下眼神和语气:“我也是,一个人出门旅游,有苦难言啊。”
这句话触动了大爷心里的某个地方,他指着一个方向说:“小伙子,假日酒店在前面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向右拐就到了。”
我疲惫与失落的眼神打动了大爷,他卸下冷漠,给我指明了方向。没有人天生冷漠,他们之所以回避你的问题,要么是不想被打扰懒得应对,要么是对你不满。
我明显感觉到,大爷是不想被打扰。所以,我坐下来,用疲惫与失落的眼神打动了他。有时候,微微示弱,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同情。
我们在日常沟通中也是如此,总是渴望表现出自己努力、向上、刚强的一面,但有时候柔反而能克刚,这句话在男人身上依然有用。掌握眼神传递和目光交流是社交中基本的技巧,它能无往不利。
1.该往哪里看
在眼神交流中,我们的目光该看向哪里呢?据商务礼仪教材分析,我们的目光应该停留在对方眼睛至前额的三角区;至于目光停留的时间,则是不能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看,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局促不安。最好每隔十秒钟左右,适当地转移一次目光。
你除了显示出认真倾听外,还要感受到对方眼神里所表现的心情与态度。只要你能用心地去感受对方,你的内心所想就能准确传达出来,通过你的内心活动、情绪、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对方便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想想你的呼吸吧,它是十分自然的,当你越是刻意注意呼吸时,它反而变得局促起来。所以,我们需要练习静心,让自己沉浸在对方的话语中。
在交流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话会让对方陷入尴尬。与其直白地讲出来,不如给对方一个期待的眼神,让对方知道你在等待答案。这时,他的眼神露出迷惑,你自然就明白要解释一番了。
2.如何判断别人的眼神
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眼神能代表自己的语言,还要学会判断对方的眼神。当对方把目光从你身上移开,他要么自视甚高,要么缺乏教养;对方的目光不敢与你直视,他要么心怀鬼胎,要么是生性胆小、自卑、缺乏社会经验。两者之者的区分,在于前者说话小心谨慎,后者声音弱小无力。那些喜欢上下扫视,频繁环顾四周的人,是一个凡事都爱挑剔的人,而且他缺乏耐心,做事容易焦躁;喜欢俯视的人,或者喜欢从眼镜上方看人的,一般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向对方传达一种权威感,给人压力,并且不容置疑;有些人说完一句话后,就急切地等着对方的回应,这说明对方很在意你的感受、你的情绪。切记,一个人在撒谎时,也会盯着对方的眼睛,证明自己没有撒谎。但是你可以从对方的语气和肢体中判断出来。他会说,我没有,说得肯定而坚定,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不撒谎的人,是不需要用“我没有”这类的词语来证明自己的。
不过,当你在与对方的聊天中,发现对方眼神充满笑意,并炯炯有神,有时还会猛然一亮,这都说明对方在认真听你讲话。也说明,你的话题令对方感兴趣。
「发挥创意,再普通的话题也能变有趣」
某知名主持人说:“谈论自己熟悉的事情时,我们都有一副好口才。”没错,越是熟悉的事物,我们讲起来越不费劲,就连自卑、内向的人,遇到熟悉的事物、熟悉的人,也能有一副好口才。可是,总有人无法开口讲话,需要提升说话的技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害怕出丑,怕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可,怕一张口对方就否定他。
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话,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将一段话讲得有趣。人人都在追求有趣,什么样的话才有趣呢?无非是在你熟悉的事物上,多一些想象力。
有一次我去高档餐厅吃饭,点了几只螃蟹。当螃蟹端上来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其中一只螃蟹有点张牙舞爪,还少了半条腿。
螃蟹在蒸煮前一旦受伤,味道也会与完好的蟹相差甚远。于是,我向服务员抱怨:“这蟹腿断了,能不能换一只?”
服务员望着那只螃蟹,向我道歉,看我有点不高兴,就幽默地说:“先生,螃蟹爱打架,这只肯定是在把它放到锅里前,看到某只螃蟹不顺眼。于是,它挣脱了绑紧的绳子,谁知道它没伤到对方,倒是把自己累断半条腿。”
听完,我不禁笑了。
没人会在乎这段故事是不是真的,但这种小幽默确实能化解客人的不满情绪。为了让你的语言更有趣,我总结出了六种方法,帮助你把话说得更好玩。
1.把别人的话分析一遍
多数人会羡慕口才绝佳的人,但很少研究他们是如何说话的。其实,我们不仅要研究他人的说话方式方法,网络上看到的幽默风趣的话,也要进行一番研究。
“40年来,我一直跟枕边的这个女人相濡以沫。要是被我老婆知道一定会杀了我!”
仔细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一句有趣的话由两部分组成,铺垫和包袱。铺垫是建立预期,抖包袱则是打破预期。
“40年来,我一直跟枕边这个女人相濡以沫。”就是预期,我们的大脑思路是,他爱了自己的老婆40年。打破预期的则是,原来这个人不是他的老婆,而是情人。
像我去餐厅吃饭,看到断腿的蟹,第一反应是他们的蟹不够好,或者厨师粗心,没注意到蟹已经受伤,让我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但服务员另寻他路,用螃蟹的天性,创造出了幽默的风格。
2.立刻运用
分析完一句有趣的话,一定要及时举几个例子,赶紧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常常前天还在做功课,第二天就忘记了大部分内容。但是,一个方法被多运用几次后,你就会记得比较久。当然,这种运用并非马上对人讲,而是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细节、事物时,时刻牢记用学到的方法把它们用有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训练,会让日后你与对方的交谈中,语言变得更自然。
3.提炼关键点
我们在交流中,不仅要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有趣,更要让一个观点变得有趣。大多时候,我们看完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都能复述出来。我们的大脑,也只能筛选出我们认为对的观点,或者能说服我们的观点。但别人想出来的观点,你再把它复述出来也是别人的,毫无新意。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观点。
某些人的观点是“奋斗吧,少年”,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两种观点,无论你使用哪种,都是老生常谈。
如何才能让陈旧的观点变得有趣呢?你可以换个角度,用生物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再配合几个自己观察到的小例子,话题就能变得有趣。比如,你观察到一只蜗牛,爬几步再往回倒一两步,这不正说明努力虽重要,可是还要学会停下来品味生活吗?当然,角度非常多,你可以用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等各种角度切入同一个观点。
4.看人下菜
看人下菜,是指你了解了对方的性格、脾气秉性以后,再决定要不要幽默风趣一下。有时候,你遇到的人可能很刻板,你的幽默冷场当然会很尴尬。另外,不要动不动就幽默,因为幽默过多,也就等于没了幽默,也会使人厌烦。
5.将信息打破重组
爱迪生发明电灯,是将现有的物质进行重新组合。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些所谓的创新,是否使用的是新的物质?所以,想要“创新”,你也可以将任何物质重组,重组的数次多了,就能起到化学反应。
你看了一场电影,主题是关于“夜归人”的故事,这时,你恰巧站在桥上,在桥上看到了一对鸳鸯。那么,将“夜归人”“桥”“鸳鸯”组合到一起,用一个主题、观点、故事去讲述它,就会变得有趣。
6.创意也有好有坏
创意表达,是为了让对方开心,博君一笑,这种表达是良性的、正面的、积极的。但还有一种幽默方式,则是粗陋的、污秽的,不过有人却把这些当作豪爽、率性。还有人喜欢整天把网络用语挂在嘴边,认为是迎合潮流,但这些语言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而那些污言秽语的段子,更是要少讲,甚至不要讲。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一定懂得控制自己的语言分寸。尤其在幽默上,更要小心谨慎,不要玩笑开得过大引起他人的反感。
「五种方法,让你的演讲语言更有魅力」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职场中,总免不了上台讲话,而在生日宴会上、酒桌上,发表一番感言更是常有的事。可是,每次站起身,当所有人把目光注视到自己身上时,总觉得嘴巴干涩,艰难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就算讲了一大段话,也不过是客气半天,磕磕巴巴,完全无法带动气氛。这种“念稿子”的方式,很难打动在场的人。如果是演讲,一大段的讲述也会让人昏昏欲睡,而那些抽象笼统、内容空泛的信息,更是让人无聊至极。所以,一段有魅力的演讲十分重要,它在职场上,能让你不断获得向上发展的机会,在生活中,也能让你变得有魅力。
“领导好,同事们好,感谢你们给了我上台的机会,感谢公司培养了我,感谢有你们大家的帮助,让我在今年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明年再接再厉,争取再创佳绩,谢谢!”
很明显,这一段话是很多人在发表感言时,经常用到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们听过无数次,纵然你讲得再有激情,也很难带动大家的情绪,而且也会显得不够真诚。
假如换成:“领导好,同事们好!你们让我上台,我就知道领导想听一听我明年的工作计划,同事们想听一听我今年的成功经验。不过呢,在这里我得感谢一下公司,如果没有公司这个平台,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还有就是感谢我们的团队,一个人是很难成功的,重要的是与他人协作。今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同事们都知道,这里不做赘述了。但是,我们明年一定会更努力,为我们的团队再创佳绩,谢谢!”
同样的话,开头加上几句小悬念,小期待,一下子就能把别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时,再去感谢公司、感谢团队,也显得真诚不少。想要把一个话题、主题带动起来,必须要知道对方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形到共振。
当然,每个人喜欢的表达方式不一而足。不过,可以介绍几种方法,让你的演讲话题,更加有共鸣。
1.找到主题,让主题先行
上台讲话,一定要把主题先讲出来,不然,对方就不知道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如果再问好、感谢等,说一番毫无情绪的话,这时听众已经完全对你失去兴趣。哪怕接下来你讲的话十分重要,也在开场时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头时,一定要找到主题,告诉大家你要聊什么。在开头讲述听众最关心的话题(领导听目标,同事听经验),或者可以直接说:“今天,站在这里,我要讲一讲关于消费的事。”这样,简洁明了,听众第一时间就能被你带动,同时也了解你所要演讲的大致内容,总好过一开始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要听众去猜。
2.把词汇转换或拓展
每次被要求上台演讲,或者发表一些感言,大脑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那些使用得最多的词语,“懂得做出选择”“与大家分享”“徒劳无功”等。如果改成“才学会把一件事情搞清楚”“与你分享一下”“瞎忙活”这类的,就会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平易近人,在语态上也显得更平等。
而把词汇拓展,就是指把一段说得最多的话,用简练的词汇进行扩充。当然,这种扩充不是为了赘述,而是为了更容易听懂。
“公司培养了我”,可以拓展为“公司这个平台对我来讲十分重要,是公司培养了我”;“做好工作”拓展为“做好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什么……因为……”这类的句子,可以拓展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我看来……”。
3.增加语气词
我们为什么一上台,说话就会变得生硬?因为我们为了庄重,把语气词去掉了。所以每次上台讲话,不管有没有稿子,总是会因为没有语气词而显得死板。
所以,在你演讲的时候,可以把“呢”“呀”“啊”之类的语气词加到演讲中,这样能让语言更加生动,也更生活化,同时能带动大家的情绪。
“我要分享一下我的工作经验”,加上语气词后就变为“我呢,分享一下我的工作经验吧!”对比一下,很容易看出差别。
4.过长的句子要缩短
一句话,不仅要学会拓展,还要学会缩短。拓展是让这句话,更具有亲和力,更有表现力;而缩短,也是为了让语言更具口语化。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明年再接再厉,争取再创佳绩”,可以缩短为“我的目标是明年再创佳绩”,句子缩短以后,语气在力量上也增加了不少。
5.解说要生动形象
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往往容易紧张,紧张导致身体僵硬,语言也变得像念课文。如果再拿着一篇准备好的稿子念,完全成了一台“复读机”。当你提前准备好了稿子,或者临场发挥,讲到某个词语时,可以配合肢体,增加语言的丰富性。
当你想说明一个物体有多大的时候,你可以对此进行比画,听众就能一目了然;你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像演话剧那样,跟着剧情改变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也能让你的演讲变得丰富有趣。
今天,演讲并不仅仅是一件关乎形象的事,更关乎着你能赢得多少粉丝、多少追捧者。前者关乎你的面子和尊严,后者关乎你的品牌价值。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场演讲,一定要明白内容究竟要说的是什么,切忌跑题。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大脑里永远不要忘记主题内容。
有句话叫“未雨绸缪”,你可以在还未登台之前多看一看那些出色的榜样,他们到底是怎样演讲的。起初,你可以向他们模仿,学习,并多加练习,然后再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巧用名人名言,受用而不卖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特别是性格脆弱的人,而经常鼓励他人的人,我们说他们有“正能量”。我们喜欢正能量的人,相反,爱抱怨、全身充满负能量的人,总让我们逃避远离。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就要学会鼓励他人,让自己看起来充满阳光。有些人的鼓励总能充满力量,而有些人的鼓励就像平淡生活中一碗白开水,起不到任何作用。想问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你没有权威性。
因为要写书,我偶尔混迹在写作群。有一次与群友聊天,聊着聊着一群人吵了起来,争吵的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在写作上个人的见解不同。
小A:“写作时,对人性深刻的挖掘比玩技巧更重要。”
小B:“技巧也很重要,没有技巧,小说就不会好看。”
小C:“别讲那些没用的,还是要多写,只有写到纸上,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
……
每个人都说得有道理,但三个人谁也不服谁。
某一天,一位群友在群里共享了一份某位作家的演讲,演讲中讲到了关于人性的话题,以及对于人性挖掘的角度与方法,三个人的观点瞬间一致了,都认为这位作家说得对,自己之前的见解过于肤浅。然后抱着学习的态度,把这篇演讲仔细研究了好几遍。
巧的是,没隔几天,另一位群友分享了一位悬疑作家的写作方法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又对写作技巧展开了研究。
同样的话,群里的写手说出来,别人就会反对,而某些大作家说出来,则变成了学习的知识。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常常如此:“你自己都没钱,说什么这个项目能赚钱?有本事你去赚啊!”但是,某位知名商人说,这个项目能赚钱,你瞬间就信了;一个科学知识点被你朋友发现,你可能觉得有点扯,但被某位科学家再提出来,你很快就认同了。
同样,当对方遇到困境需要鼓励的时候,我们说几句鼓励的话,对方会认为“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我们把那些有经历的名人故事,或者名人格言讲出来,对方反而觉得很有道理。
你的话语有没有权威性,就取决于这句话是谁说的。格言是对一个重要原则的简短表达,你可以将这种表达运用在自己的语言当中。对方之所以信这些格言,是因为简单的格言中包含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能让对方遇到的问题变得直接明了,同时引发深思。
你可以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过渡,然后再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这时你的想法更容易被人接受。想想你读过的某一本书吧,作者是不是把名人名言先写出来,然后借此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所以,把你在书中读到的句子,网上看到的名人故事,都记录下来吧,这些素材在沟通中能帮到你。俗说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可以把看到的名人句子记录到手机的“备忘录”中,当你在沟通中遇到需要鼓励的对象时,可以轻松地提取出来。
当然,这个方法不仅仅只运用于鼓舞对方,在安慰对方时,想要说服对方时,名人名言也能帮助你。不过,你也不能在一次交谈中频繁使用,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在卖弄,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那些用滥了的“经典”名句,还是别用了吧,那些人人都懂,但却做不到的道理,说了等于白说。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知道知识是力量,更知道坚持才能成功,但这些鼓励到底大而空。人们更关注是解决方法,即,如何做才能实现。
朋友刚刚失去了亲人,在安慰对方时,你如何劝他看开些,想必都不容易达到应有的效果。此时,可以借用亦舒在《幸运星》中说的名言:“正因为生命短暂,更应发一分光,尽一分力,掌握每一秒钟才是。”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渴望变得不普通,渴望在成功人士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名人的话,能让我们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在适应当下环境中给自己一些安全感。如果这份安全感来自于你,你将会变得很受欢迎。
「组织主题,找到清晰表达的机会」
主题,一直是沟通当中反复强调的重点,有了清晰的主题,对方能准确知道你所说的内容。假如主题不够清晰,对于多数人来说,就会迷失在你的话语当中。对方想要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就需要动一番脑筋。而思考是很费神的事,除了必要的事和工作上的任务,大部分人在交流中,更愿意倾听那些简单明了的话语。如果你的表达不够有重点,不妨学一学如何将主题组织起来,找到清晰表达的技巧。
最近艾米想要辞职,身边的好友都劝他再等等,毕竟工作不好找,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先做着。
艾米有些委屈,跟朋友分享起工作上的不如意:“每天早上,见到老板你一定会问好吗?”
朋友:“差不多吧。怎么了?”
艾米:“有一次我与老板擦肩而过没打招呼,感觉老板有点生气。”
朋友:“你想多了吧,就因为这个要辞职?”
艾米:“也不是,还有一次我去老板办公室,摔坏了办公桌上的太湖石,我想赔,可太贵了,我觉得老板会讨厌我。”
朋友听完:“哦,如果老板真的生气了,一定会辞退你。再说了,你打坏了那么贵的石头,怎么不想着好好工作赔偿,反而要辞职呢?”
艾米继续说:“我和同事合不来……”
朋友一问,艾米一答,几个回合后,朋友还是不知道艾米到底为什么辞职。不是艾米说话没有主题,而是没有把主题组织好。艾米如果按照时间线,把职场上前因后果串联起来,朋友一下子就能明白他为什么想要辞职了。
艾米在讲述要辞职的原因时,可以这样说:“我才去公司不久,并不认识老板,他与我擦肩而过,我都不知道与他打招呼,看样子他对我没什么好感。这就算了,有一次我去他办公室,竟然打坏了一块昂贵的石头,这下想要留下好印象根本不可能了。除此之外,同事对我也没有什么好感……”
这个方法特别简单,即,它的过去状态,现在的情况,我的打算,三种方法就能把你的主题阐述清楚。有了这个时间线,朋友也能潜在地帮你做决定,给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还会告诉你选择的后果。
另外,在沟通中,我们除了要把一件事讲清楚外,还需要说服他人。对于说服的主题,就要用到新方法。你要了解对方想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或者错过这个机会,将会失去什么,以此来组织你的主题。你去应聘,你的主要目的是应聘成功,但是对方想要找到适合的员工,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错过你,公司会有什么损失吗?你要以此来组织主题,就很容易说服对方。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说服,你还能找到你的优势,找到自身的亮点。
“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我来应聘,并不是误打误撞,我来之前,对贵公司进行过一番了解。我知道贵公司特别注重××项目,而我特别擅长这方面的技术,我与业内××是好友,经常进行技术上的切磋和探讨,假如贵公司能雇用我,我将……”
每一个人,都希望明天会更好,而你的出现,正是解决当下问题,让对方感觉到未来充满期待。让对方受益最大,对方才能接受你,如果你只关心自己拿多少薪水,工作量大不大,会不会加班,即使有再好的语言天赋,HR也不会给你的印象加分。
最后,在组织主题时,你还可以建立模型,因为有些事情错综复杂,必须用一个简单的理念来阐述。我们常见的九种类型的人格,中国元素的金木水火土等,都是把复杂的事物建立了基本模型,让事物变得更加简单。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PPT,无论多复杂的工作流程,只要提取成一页PPT,就会变得简单,一目了然。在沟通中,如果你的主题极为复杂,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你的主题做成PPT,尝试建立模型,然后再来阐述你的主题,这样就能让你的表达更为清晰。
需要口头讲述时,我们总认为思考一遍,就会万无一失。实际上,把它写下来,才能更直观地知道你的表达是否清晰,必要时,你还需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给身边的好友看,让他们感受一下你的表达是否清晰明了。多修订几次,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