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聊天的三个方法」
学会与陌生人接触,是个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如果不懂得这门技能,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我们大多数朋友,也是由陌生人变成好友的。有些人,能把自己接触的陌生人变成好友,而有些人只能与某些投缘的人成为朋友。俗话说,多条朋友多条路,你的朋友够多吗?
去医院就诊,必须与陌生的医生交流,因为我们需要治病;应聘一家新公司,必须与陌生的HR交流,因为我们需要一份工作;买卖房屋时,必须和地产商的销售人员或中介交涉,不懂交流很可能造成利益损失。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总免不了与陌生人接触。而不懂得与陌生人相处,严重的话可能会遭遇人身威胁,或者经济损失。
十年前,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位小伙子陪着一位女生上了公交车,他们看上去像是朋友或同事。那天车上人不是很多,只有他们两个没有座位。上午9点半,不是上班高峰期,司机把车开得很快,前方十字路口变灯,司机一个急刹车,女生没站稳扑到了一位女人怀里。
坐着的那位女人一下就火了:“没长眼吗?站着不知道扶着点吗?你自己不珍惜生命,别连累别人好吗?”
女生道歉,女人不依不饶,依然骂骂咧咧。这时,女生也火了:“我都道歉了,不能有点素质吗?”
女人“噌”地站起来了,伸手打了女生一巴掌。两个女人扭打成一团,小伙子见状,也与那位女人打起来。
公交车上的人准备劝架,正巧到站停车,小伙子拖着女生下了车。后来的事情不知道了,但我看到的是,因为与陌生人无法愉快地交流,发生了一场恶战。
与陌生人发生冲突的例子屡见不鲜,打开网络,能搜索出种种相关的报道。假如我们学会了与陌生人正确打交道的方法,就不会发生这些悲剧了。虽然与陌生人接触时,场景多种多样,人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是人,就有着一些共性。找到这些共性,我们就能与陌生人融洽地打交道。
1.别摆出一张苦瓜脸
走出家门,只要遇到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苦瓜脸,有些人一出现,我们就知道某人欠了他二百元。而有时候,我们走到人群中,也难免因为警惕摆出一张生硬的脸,这张脸,给他人留下了天然的坏印象。当你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他们潜意识中的烦躁就会表现出来,这时,说话的口气也会变得生硬,甚至可能会说出难听的话。
还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会把身边的陌生人看低,比如服务人员等,从而引发他人的不满。所以,当自己走出家门口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脸变得柔和,在心态上,不要轻视任何一个陌生人。当陌生人求助,或者不得不交流时,不要露出“懒得搭理”的态度,要学会友善应对。别小看这一微小的转变,它的威力很大,会让你避免很多麻烦。
2.谈话要积极
还没开口就笑脸相迎,一定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同时也能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备。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每个人心理都很紧张,也怕对方爱搭不理。所以在交流时,尽量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配合手势或表情,缓解彼此的压力。
如果你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适,可以积极地向对方说明,无须硬撑,这样更容易得到谅解,不然,对方会认为你不好相处。
3.找好时机
当我们去餐厅吃饭,或者去医院就医时,经常遇到医生或服务员正在忙,此时我们上前打断,一定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事情不紧急,最好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过,此时你也会意识到,自己不被关注,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落感。
相反,当你与某人聊天时,正有人向你走来,即使你与老友聊天,最好也能用你的微笑或者眼神来提示这位陌生人,你并没有忽略他。等你忙完,就会与他交流。
真正的好时机,并不一定指开口时的最佳时机,而是彬彬有礼,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时机。
与陌生人融洽聊天,才能赢得对方的关注,顺势释放出你的善意,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了开场白,再有一两个话题加深了解,一次捕获人心的交流就结束了。此时,你要问我还需要什么,我想说的是,行动!
遇到陌生人再也不要畏惧了,大胆地迎上去。
「卖个小故事,迅速拉近彼此关系」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大部分人聊天其实都是在讲故事。女生聚到一起,讲自己买了什么好东西,涂了什么牌子的口红,再讲一讲谁交了男朋友。而男生聚到一起,话题也相差不多。无论聊社会现象,还是侃新闻娱乐,总而言之,都是在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熟悉的朋友聚到一起,只要开始讲故事,话题就能进行下去,而两个不太熟的朋友相聚,总会显得尴尬。每个人都不愿意向对方透露太多,而只讲一讲新闻、天气和娱乐,又会显得疏远,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时,如果你会运用故事,一下子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文凯是一位大龄青年,因为没有女朋友,整天被父母逼着去相亲。他最讨厌相亲,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彼此除了低头玩手机,实在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文凯在相亲的路上,走得实在不太顺利。
那天,文凯又一次去相亲,遇到了一位长相清秀、很文静的女生,他被这位女生吸引了。在喜欢的人面前,他嘴巴干涩,手心出汗,但还在拼命地找话题,希望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文凯问:“来的路上堵不堵车?”
女生:“不堵。”
文凯:“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条件吧,我有一套房子,还有一辆……”
女生:“我知道,介绍人说过的。”
文凯:“……”
从咖啡厅出来没一会儿,文凯就收到介绍人的短信,对方只给他回了简单的几个字:“女方不满意。”
文凯不甘心,非要弄清楚那位女生对他哪里不满意,不断地追问介绍人,他回答说:“女方说你太死板。”
对于男人来说,太正式会显得死板,而过于幽默,又会显得不正经,到底该如何展现自己的魅力呢?如果文凯会卖故事,说不定就能打动女孩的心。
1.幽默的自嘲
有人拒绝不正经的人,但没人拒绝幽默的人。在当下,越有点实力的人,越要学会自嘲。像文凯这样有车有房有存款的男青年,有时候也不要总标榜自己有什么,适时地放下身段,拿自己的“死板”“无趣”“长相”开个玩笑,或者讲一讲上学时的糗事,就能博取女孩的欢心。
这些糗事并不会真的让人觉得你傻,反而容易产生好感。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件糗事,但很多人往往捂得很严,生怕别人知道,如果在同学会上被提起,甚至会翻脸。试想,这样的人是可爱的吗?
反而,你能轻松地讲出来,博取大家一乐,不仅女孩会喜欢,朋友、同事也会觉得很有趣。当然,自嘲是讲糗事,并不是揭伤疤,如果一件事讲起来会让对方难过伤心,而你讲出来心情也不愉快,那不叫自嘲,而是挖伤口。
2.因时因地讲故事
在任何一个场景中,哪怕是空旷的环境中,也可以找到一个道具编出适宜的故事。一个空旷的厂房里,你可以把看过的电影或书中的桥段讲出来,再配合当时的气氛,一下子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如果是约会女生,当服务员端来一杯咖啡的时候,你可以向她讲述关于这杯咖啡的故事,你的情趣一下子就能体现出来。
会借助道具讲故事,除了有编故事的能力外,还需要你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听音乐,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才能显得自己更有文化内涵。
3.邻居的经验
我们不仅要赢得别人的好感,有时还要让人信服,这时,讲一些书上的故事,或者自己编故事就显得不实用了。如果你不愿意讲自己的经历,可以讲一讲邻居的经验。当你有一个观点想要表达时,可以把邻居的故事讲出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可信度。讲一个故事去证明,胜过你说这个观点如何对、多么好。不过也要注意,这个故事不能涉及邻居的隐私,最好是邻里之间都知道的一段经历。如果涉及别人的隐私,你交流的对象则不敢再相信你,生怕有一天,你把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仔细想一想,当你读到一篇文章时,向你传达这个观点的作者,是不是也卖了一个或几个故事?尤其朋友圈广为扩散的文章,更是用精彩的故事包装出来的。这些故事能打动你,自然也能打动你身边的人。
有句老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明明知道没新事,可人们还是喜欢听故事。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认知、八卦和虚构故事,使智人建立了帝国和一整套文明。所以,大胆讲出你脑子里的故事吧,没人拒绝听故事,它是你交流中制胜的法宝。
「抛话题让对方表达,快速提升好印象」
任何一个谈话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好比想学会编故事,编得有悬念,编得有趣,就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可是,有些约会无法等,有些项目要立刻谈,就没有速成的方法吗?也不是没有。
想要立刻解决交流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抛话题给对方,让对方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下面,你可以了解一下,我是如何让对方把话题聊下去的。
那天,我与编辑谈关于出书的事,我们约的时间是上午9点钟,我提前十分钟到的。等我到达约定的地点,发现编辑已经打开电脑开始工作了。
“久等了,我们的事要不要过会儿再谈?你先忙,我不急。”我说。
编辑合上笔记本:“我也刚到,今天来,就是谈这本书的事,我提前到是为了整理一下今天要谈的事。”
我说:“哦,那您整理出了哪些事呢?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编辑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其间我或点头,或思考表示有所回应。
等我们谈完工作的事,放松下来,我摇晃着手里的咖啡杯:“这里的环境还不错哈?”
编辑也看了看四周,“嗯,还不错。”
我看她眼睛有点肿,知道她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就说:“这家店的咖啡豆不错,工作的时候提提神,编辑的工作很复杂吗?”
编辑听完,叫苦连连地说:“是啊,很忙,很复杂,我什么都要管……”然后,她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看似简单的一段聊天,我并没有说太多,因为,我把话题抛给了对方。编辑讲述她的工作,足足讲述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我还向她请教了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她又对我进行了一番指点。两个回合下来,我们已经从工作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
在沟通中,我们往往怕尴尬,拼命地讲,虽然嘴巴没有停,但话题却很干。不停地讲述确实能找到话题,但并不一定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让对方最舒服的谈话方式,是能够互动起来,并且要努力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什么话题对方才感兴趣呢?心情、被赞美的事、机会、有用的建议等,我觉得都挺不错。
当我们把对方感兴趣的事互动起来时,交流就变得简单了。你在交流中,只要记住以下四点抛话题的方式,就能立刻运用到生活中。
1.抛出对方的兴趣
找到一个人的兴趣点,对方就能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而把话题抛给对方,正是找到对方兴趣点的必要条件。
“看你来的路上戴着耳机,在听音乐吗?”
“不是的,我在听书。”
“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吗?”
“是一本励志书啦,我很喜欢这个作者,她的书我都会看哦。平常我看实体书,在路上就听一听。”
“是吗?我也很喜欢这个作者呢,她的《我从不感谢伤害过我的人》很有意思……”
2.找到赞美的关键点
我们赞美一个人时,经常说“你好帅啊”“你好漂亮”,虽然这些也是赞美,但没人把这些话当真,一来不够真诚,二来这些赞美与对方的用心无关。
每个人身上,都有在用心装饰的东西,发型、项链、指甲等,你看到对方时,只要多抛出问题,找到对方的用心点,这时的赞美就真诚了。
“张姐,下午约了人吧?”
“你怎么知道?”
“我平常见您的时候,并不怎么化妆,今天化了妆,还做了头发,一看就知道用了心的,怕是要见什么人。”
“没错,我今天晚上去相亲,对方据说是一个高富帅呢,我自然也不能差。你看,我今天这头发做得怎么样?”
3.找对问题,提供小建议
我们生活中,时时需要他人的建议,这些建议并非关于人生、婚姻、工作等大事。有时,一点小小的生活建议,比那些长篇大论更管用。不过,你要抛对话题,才能找到提出建议的关键点。
“嗨,好巧,你也来健身啊。”
“对啊,你看我都胖死了,我必须要减肥。”
“我有一些小方法,可能对你有用,你要不要试试?”
“好啊,好啊!”
4.共同的遭遇
即使两个陌生人,因为有了共同的遭遇,也能一下子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何况与你本来就熟悉的朋友呢?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他遭遇了什么,然后才能讲述你的遭遇。
“看了你的朋友圈,你在生气啊?”
“别提了,我老公真的是把我气死了,他做事总是慢吞吞的……”
“啊?是的,确实有点慢了,这也怪不得你生气,要是我的话,也会生气的,因为我老公也这样,之前发生过一件事,比你这个气人多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所有抛话题的方法切口都不算大,如果你问一些广而大的问题,那就没有意义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问到“最近怎样啊”“身体好吗”“工作忙吗”之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别人只会回答“还好”“还行”“凑合吧”,这时就表示,一个话题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当你开口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告诫自己,切口要小,多注意对方的服饰、手中的物品、当下的状态等。不过,你抛出的话题,最好要注意不涉及他人的隐私,不涉及他人的价值观,否则就会给他人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大脑快速反应,情商高不是张口就来」
每次提到语言交流,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倾听比说更管用。倾听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可是也要有人愿意讲才行。虽然每个人都有表达欲,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都愿意滔滔不绝地讲话。最重要的是,只有他遇到了让他有表达欲望的人,才会不停地讲下去。而你适时地打断,正是让他讲下去的好方法。
你可能会说,别人讲话时,打断对方是不礼貌的行为。确实,别人正在讲话,你指出对方的不对,或者直截了当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的确会让人不太舒服。但适时打断,只是融入他人身心的一种方法,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坏的一面要学会避免,但好的一面一定要吸取。
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我躲在开着冷气的咖啡厅里写作,本来咖啡厅极为安静,这时,咖啡厅里进来两位女性,这份安静立刻被打破了。因为她们坐下来后,愉快地聊起了天。
那时,我已经写了一个多小时,正想放松一下,便饶有兴致地听她们聊天。
长发美女说:“今天天气真热啊。”
短发美女说:“是啊,是啊,你看我的汗就没停。”
长发美女:“这鬼天气,真像我那爱变脸的男朋友,都说女人善变,我看男人也善变,我给你说啊,他……”
长发美女开始讲述起让她生气的男友,短发美女瞪着眼睛,特别有兴趣地不断追问,“哦,哦,然后呢?”“我就说嘛,后来怎样了?”“不是吧?先等等,你给我讲讲这一段!”
长发美女每讲一小段,短发美女就会打断她,督促她继续讲下去。如果遇到不清楚的事情时,还会提醒她再讲一讲。
两位美女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闺密,她们的对话让我突然来了灵感。是啊,生活中,有些适时打断,不正是给了对方表现的机会吗?假如没有短发美女的不断追问,长发美女也未必觉得对方会对这个话题有兴趣。
事实上,适时打断,也是让对方把话题继续下去的一个方法,这说明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好朋友,也可以用于陌生人,或者只见过一两面的朋友。那么,除了这种附和型的打断,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打断是为了提醒他
沟通中,有时不仅我们不会说话,很可能对方也有交流障碍。想要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给对方表现的机会,让他在语言上有发挥的余地,这样才能让对方更舒服。这时,你打断他的话,则是为了提醒对方,帮他完善谈话内容。还记得上学时,老师让你站起来答题,你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同学偷偷告诉你答案的场景吗?你不会因为同学的打断而觉得他很无礼,反而觉得他很仗义。
“今天,我们见面的主要目的是谈一下关于上次那个方案的事,那个案子我有一点不太满意,之前不满意是因为……”
“色调……主要是创意大改,所以您不满意吧?”
“对对对……”
不是所有人都会认真工作,也不是所有人能记得所有事,当对方略显迟疑,或者记忆模糊时,适时地打断他,并不会让对方尴尬。相反,让他想几秒钟再把话接下去,会让对方显得很难堪。
2.打断是帮他理清思路
我们在面对面交流中,往往大脑跟不上语言的速度。在必要的场合,我们注意礼节,说话彬彬有礼,也是多年来的经验和潜意识的训练。只有在某个关键点时,我们的大脑才会提醒自己,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
与你交流的对象也是如此,当他想表达某一个主题或观点时,未必完全理清了思路。这时,你要适当地打断他,对他提出一些问题,反而能让他理清所讲的内容。
“你怎么突然辞职了?”
“我失恋了。”
“哦,她是你工作上的同事?”
“不是,我工作也不太顺心,正好失恋了,想辞职散散心。我最近心里很乱,发生了太多事。”
“没事,你慢慢讲,一个一个来。”
“我也不知道先从哪里讲起,我的工作,真的烦透了……”
“我之前听说你与同事相处不好?”
3.打断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
生活状况百出,有时遇到了突然情况,你必须要打断他人的谈话。在职场中,老板与经理正在谈话,这时有急事需要发生,你必须及时通知老板;在聚会上,对方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突然电话响了,你也不得不打断对方的谈话;生活中,你想要问路,正巧走过来的两位女生正在交谈,这时你也要打断她们的谈话。
贸然打断他人谈话,与两人交谈打断不同。突发情况发生,需要打断别人时,一定要向对方道歉,接着把自己的原因说明,最后再进行感谢。这样,才会体现出你的礼貌与修养。
“对不起,打断您说话了,有急事向您说明……谢谢您听我讲完,能否尽快做出处理,我好给对方回话?”
让人最舒服的方式,就是为对方着想。必须承认,面对面交流时,情商高的人不是张口就来,而是大脑反应速度胜过语言。这种能力不仅具有某些天赋,还在于后期的刻苦训练。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大脑也是一样的,使用越多,反应就越快。
想给人一个表达能力强、反应快,遇事从容不迫、值得信赖的印象,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使用专业术语,把话语装进别人脑袋」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表达非常清楚,因为任何一个观点,一句话,我们在自己的大脑里已经完成了逻辑排序。但事实上,讲述出来给他人听,对方未必能够完全信服。要知道,每个人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情趣不同,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要想让你的话装进别人的脑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这并不能怪对方的智商有问题,而是我们并没有正确清晰地表达。
甲:“那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真的太棒了。”
乙:“什么样的电影,改天我也去看看。”
甲:“这部电影叫《×××》,3D效果很棒,主人公最后打败大BOSS时,别提多热血了。”
乙:“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电影吗?”
甲:“哎呀,差不多吧,你看了就知道了。后来的故事,他们在一个塔上大战,我看得热血沸腾。”
在这个场景当中,你会觉得甲和乙的交流完全没问题。没错,双方都没有太大过错,但主要错误在于,彼此并没有因此而在对方心中留下好印象,当然也没有不好的印象。这类闲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谁也不会注意到问题所在。不过,请你仔细回忆一下闲聊的场景,你到底还记得多少内容呢?而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又是怎么交流的呢?
想把你的话装进别人的脑袋,就要让闲聊也变得有意义,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每一句话都在展现着你的魅力。
1.把模糊词语换成更精准的词语
我们从小到大最习惯的表达就是“大约”“可能”“差不多”“改天”这类模糊性较强的词语。这类词语很常见,会让我们说话留有余地,但却会引起对方的疑惑和不满。漫不经心、不专业的形象,可不是什么好印象,你说的话,在他人眼里自然也无足轻重。
“张先生,你能来我们这里一趟吗?我有重要的事跟你商量。”
“好的,我一会儿就到。”
“一会儿”是多久?还有像“刚才”“待会儿见”之类的词语,都不算精准。而那些能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说话则非常专业。
“一分钟后见”“主人公和大BOSS在塔上相互厮杀”“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每天都在想你”等等。
所谓的专业术语,并非让你卖弄“融资方式”“市盈率”“战略绩效管理”等词语,先把生活专业起来吧。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见到有魅力的男主,他们说话算话,说一不二,等他们展现了人格魅力时,自然也打动了女主的芳心。当然,他们也能捕获老板、朋友的心。
2.把专业术语变成个人专业术语
没人关心“市盈率”,也没人关心“融资方式”,而你的职业,恰恰是最难懂的门类,想要向朋友解释你的工作时,就会变得比较麻烦。你运用极为专业的术语讲你的工作,朋友可能不明白。可如果你讲得太白话,又会显得你不够专业。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专业术语变得更个人化。
没人关心地产商开发了多少房子,也没人关心你的室内设计让多少客户满意,更没有多少人关心一家上市公司赚了多少钱……但如果你告诉他,开发100套房子与开发1000套房子,对房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的朋友就会关心了;你的设计,未来在帮他做设计时能让他多有面子,他就会关心了。
我们经常遇到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保险推销员,以及此种工作类型的陌生人,他们的名片在我们手中停留不久,就会被扔进垃圾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他想把东西卖给我们,而并非帮助我们。当你为对方考虑他的自身利益,而你又能帮助他时,你的专业就显得重要了。就算你们刚刚认识,他也不会轻易丢掉你的名片。
3.用要害句,拉回对方注意力
专业术语往往枯燥难懂,但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专业术语做一些讲解。据调查显示,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平均每30秒就会在谈话中开小差。而大多数人表面上还在认真地听,实则大脑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如果再讲枯燥的专业术语,则没人会记得住。这时,就要使用要害句,把他开小差的大脑拉回来。
“接下来,我要讲一下最关键的点……”
“我们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
“我最想说的是……”
“有件事,你必须知道……”
“下面这段话,关系着每个人的利益……”
有了要害句,就等于在提醒对方,重点来了,你必须认真听。当然,对于较为专业的话,如果可以用图片向对方展示,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图片能让对方一目了然,也能清晰明白你要讲的内容。
其实,想把你的话装进别人的脑袋,需要在心理上有一个小小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说话不能图一时之快,而是要让对方记得你讲了什么话。语言是文明的进步,也成了沟通的阻碍,找到并识别出来,就能轻松地表达。
「了解需求,直截了当获取认可」
有句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沟通中,好话、直指重点的话,也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话说到了点子上,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个“点子”,就是对方的“需求”,了解了对方的需求,就知道该组织什么样的语言与对方交谈。
有位朋友要买房子,想带我去看看,让我给出参考意见。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的房地产人员,实在给不出什么专业的建议。
因为是好朋友不好拒绝,我便跟着去了,谁知,刚到现场没聊几句,朋友就把房子的事定下来了。
销售人员:“先生,上次我们聊过,您买这套房子是做价值投资的,所以呢,您走了以后,我不仅了解了我们公司的房产,还把附近的也做了一个广泛的了解。以价值投资来说,我们的地段不如××公司,升值自然不能与他们家比,不过,据我了解,××公司目前的户型并不太好,出手的时候未必容易。不如这样,我透个实底给您,把最好的户型,和最好的位置都拿出来给您做参考,到时候房子一定是不愁卖的。做投资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升值,房子好出手才能及时变现……”
朋友听完,频频点头:“好,把你手里的资源拿给我看看。”
等销售人员把资料拿过来,朋友看了两眼,就把合同签了。回去的路上,我觉得他有点草率,毕竟那么多开发商,那么多房子,应该多转一转。
朋友说:“我早就看过了,一大笔钱投资出去,怎么能不多家楼盘考察一下呢。你也知道,投资与个人住房不能比,投资除了升值外,还要考虑到变现,我可不想像老赵那样。”
老赵有一套房产,地段不错,这些年也升值了,但家里出了事,急需变卖家产。因为户型不好,以比市场低不少的价格出手,最后虽然没有亏本,但也没有获得多少收益。朋友之所以那么快下决定,就是销售人员无意中了解了他的需求。仅仅一段话,就让朋友把口袋里的钱变成了房子。
当你与一个人交流时,可以快速了解到他的需求,找到这个“点子”,几句话就可以起到大作用。需求是什么?有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时是内心理想的实现,还有时是利益上的收获。那么,他人的需求还有哪些呢?
1.需求的四种类型
想要识别他人的需求,你可以在聊天时注意他谈论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他是否真心的在谈论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有时,他会谈论自己正在准备做些什么,这意味着他当下的精力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可能是一个任务、一个创意、一个决定,或者是还未完成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对方想达到的事当成一个“任务目标”,帮对方解决了问题,就能获得对方的认可。
(1)行动类需求:当一个人更关注事情的结果时,他就会与你交流他的需求。应对他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有效地与他交流他感兴趣的事。他会注意你的观点、你的用心。
销售人员因为了解了朋友的需求,他会把对楼盘的调查报告给朋友,让朋友感受到他的用心,他是真心为朋友考虑。
(2)精确度需求: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或者一个细节时,他是一个对信息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的人。在与他谈话时,你只要把你知道的信息用精准的数据表达出来,就能获得对方的认可。
(3)获得认可的需求:当一个人关注别人的想法时,正说明他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这时你赞同他的想法,并表现出感同身受,你就会获得关注。
(4)被人欣赏的需求:当一个人关注自己的喜好,不断地向你展现他自己时,表示他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他对你的想法和感觉并不在意,对你的帮助也不会过多地关注。此时,你只要赞赏他,承认他的完美,你就能获得对方的认可。
2.不同需求的应对之策
(1)行动类需求的应对之策:他们需要的是立刻、马上去行动。与他交流时,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可能会以指挥或命令的方式说话,所以你说话也要干脆简单,说做就做,决不拖沓。
(2)精确度类需求的应对之策:一个人做事精益求精,会习惯把详细信息提供给你,他们会把握时间的精确度,事物的种种细节。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你要考虑更多的细节和因素,所有的事要反复考虑后再得出结论。当他说话时注意细节,你说话时同样很注重细节,他才会觉得你是一个靠谱的人。不然,他会认为你是神经“大条”的人。
(3)获得认可类需求的应对之策:这类人相当敏感,他们常常怕冒犯对方,所以经常在谈话时审视自己。虽然他们对他人的见解和感受非常关注,并表现得相当尊重,但实则他们更关注自己是否获得了你的认可。
“这件事,这样做好吗?”
“我现在投资,算不算晚?”
“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想要倾听你的观点,而是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不过,在交流时,你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应对他,多问一句“我这样做好吗”也无妨。
(4)被人欣赏类需求的应对之策:他们一般说话直接并充满热情,还会用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你的注意,并渴望唤起你的同情心,目的是让大家的焦点关注到他身上。遇到这样的人,你需要保持与他同样的热情,并用同样的态度与他沟通。
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同,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说服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并做出判断。倾听并不是一味地听,更重要的是学会判断。只有判断出对方的需求,接下来的行动才会有效。否则,你只是坐在那里倾听的傻瓜,可是,没人喜欢一个傻瓜。
「问对问题,给对方表现的机会」
有这样一句名言: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没有提问,就没有答案。而学会提问,是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巧。你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对方,并控制整个交流的过程,减少与对方之间的矛盾和误会。提问,不仅能获得你想要的答案,还能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对方,让他感受到身心愉悦的交流过程。
最近一次参加聚会,在酒桌上,坐得很近的两个人聊起了天。他们聊着聊着,话题戛然而止。我听完分析原因,主要问题是甲的提问完全不对,而且还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甲:“听说你最近戒烟了?”
乙:“嗯,我检查出肺有些问题,不得不戒烟。”
甲:“我倒觉得你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多少人检查出酒精肝,可还在喝酒呢。”
甲本来想夸乙,可明显感觉到乙的脸色很难看。一个习惯吸烟的人,戒掉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揭人伤疤等于哪壶不开提哪壶。讲到这里,话题明明可以终止了,可甲还在问关于戒烟的事。
甲:“我最近也想戒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乙有点生气了,苦笑了一下:“身体出了毛病,烟自然就戒掉了。”
这时甲才感觉到,自己说错了话。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无法触及的隐私,有时候明明想夸对方几句,可偏偏撞到了枪口上。因此只有正确的问题,才能让对方心情愉悦,而愚蠢的问题只会让对方想尽早结束谈话。
一般情况下,聪明地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不是非常了解的朋友,提问不可涉及隐私
我们的提问主要是让对方开心,因此,提问时一定要围绕“开心”的话题。千万不可一上来就打听个人的事,这会让对方加强心理防备。要知道,提问并不是真的让你问这问那,而是为了激发对方谈话的兴趣。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你绝对不能问关于他的事,而是要分清,什么样的内容属于隐私。
“哇,听说您还是一位作家啊?”
“偶尔写点东西。”
“我看过您写的××书,在书中有关于××的内容我还不是特别明白,您能私下给我讲解一下吗?”
“好啊!”
写作虽然是很私人的事,如果问对方怎样写作,如何写作,以及写作的喜好,那就涉及隐私了。而问对方关于书籍方面的问题,就能让对方有一个很好的发挥。
2.问题不能太跳跃
闲聊的时候,谈谈天气,聊聊新闻,再交流一下娱乐八卦,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意无意的聊天,实际上没什么作用,你在对方的心中,也不过像闲聊一样无足轻重。就算你做了提问,让对方轻松愉快,那也没有实质效果。主要原因是,交流的内容过于跳跃了。你提出的问题最好能与对方思考逻辑呈递进关系,这时的交流才够深刻,对方也能记住你。否则,跳跃性的问题,相当于打断了对方的谈话,还会有一种没话找话的感觉。
“看您的朋友圈,知道您最近去了不少地方旅行。”
“是啊,忙了一年,总算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
“旅途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有啊,我去曼谷的时候,遇到了……”
“听您讲了这么多故事,真的很有趣,这几个景点,您最喜欢哪个呢?”
假如,在聊天时,刚谈完旅行,接着就谈孩子教育的问题,就会显得过于跳跃了。
3.找到核心问题再提问
在提问时,有的人总是抓不到核心,而抓着“细枝末节”不放。
“您最近去旅行了吧?”
“是的,我每年都要给自己放个假。”
“快来说说,有没有碰到艳遇啊?”
“艳遇可不敢,怕回家跪方便面。”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美女啊?”
一般来说,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超过20%~50%,稍微不注意,就会把焦点放到辅助信息上。当谈话偏离主要信息时,聊天就会变得无聊和枯燥。有时,核心信息会藏在话语中不易被察觉,这就需要多倾听、察言观色,仔细判断了,如果无法确定什么是核心信息,那就不要轻易抛出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细枝末节”不能谈,而是将核心问题聊完后,再用辅助问题活跃气氛,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还能起到切换话题的作用,转移话题也会显得不那么生硬。
向对方提问,是一种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切记不可一直提问下去,不然就会显得你很“愚蠢”,或者目的不纯。一次完整的交流,是多种方法和技巧的组合,而不是一种方法用起来没完没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让对方开心、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捕获对方的心等。牢牢记住你的目的,比牢牢记住一个方法更受用。
「无技术包装,用人格魅力征服他人」
一个人想要有魅力,非语言不可吗?No!有时候,不说话也能展现你的魅力,捕获到他人的身心。不论男女,细节用心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品位,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人每个人都喜欢。他们干净利落的外表,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早已令你深深折服。
我有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人称苏总,他是一家知名品牌企业的CEO。初识他时,每个人都想听一听他的故事,因为他从最基层一路做到CEO,大家都想从他身上找到成功的方法。
我也不例外,即使早已听说过他的故事,还是想听他亲口讲一讲他的成功之路。
我问:“您从一个每月只拿600元底薪的推销员,做到老总的位置靠的是什么?”
苏总答:“不说话。”
我不解:“可是推销不就是靠口才吗?不说话,怎么把产品推销出去?”
苏总回答说:“我天生不爱说话,而且我觉得做推销员靠的不是说话,而是你的真诚、亲和力,还有真心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冠冕堂皇的话人人会说,最朴实的道理人人知道。我一直觉得,苏总对我有所保留,他没有把他的销售技巧告诉我。直到有一天,我亲眼见识到他的个人魅力,才相信他所言不虚。
认识苏总时,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与他没有业务和利益上的往来,属于泛泛之交。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诸事不顺很想辞职。他知道我的困境后,没有劝我不要辞职,而是第一时间问我愿不愿意去他们公司试一试。
换个环境也不错,便答应了去他们公司上班。
等我打算去他们公司考察的时候,苏总贴心地让他的部门经理跟我联系。
我接到经理的电话,他向我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约我去公司看看。等我踏上经理的车,才被苏总的贴心深深折服。
身为普通朋友,想找朋友介绍一份工作,不仅要客气半天,还要说不少好听的话。而苏总什么话都不用说,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能不为之感动吗?
与经理交流的时候,我发现,经理一个劲地夸苏总,什么工作尽职,体恤下属,几乎把所有的称赞都统统给了苏总。等我真正去公司上班的时候,才发现经理所言不虚。
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因身体不适只能在宾馆休息,苏总知道后,第一时间带着经理去看我。那时,我眼泪差一点就掉下来了。
苏总平常很忙,不是出差,就是在见大客户,要么就是在开会。但只要有时间,员工遇到了问题或麻烦,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苏总忙工作,你可能会觉得他不重视家庭。恰恰相反,有一次员工聚会,我见到了苏总的爱人。他们结婚十年,我以为他们的感情早已左手摸右手,变成大家口中的亲情。可实际上,苏总看他的老婆时,眼神里充满温柔,时而帮她夹菜,时而贴耳交流,宛如一对刚刚恋爱不久的恋人。
身为朋友,我问过苏总如何看待家庭。苏总说:“我很忙,忙得没时间回家,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大多不在她身边。所以在她身边的时候,我会尽量爱她,呵护她。”
我觉得苏总太累了,回到家里还要“装”,但能装多久呢?
苏总说:“装,当然累,你不装就不累了吗?你以为烦躁就能解决问题吗?你以为虚伪能解决问题吗?你还是以为骗人别人会感受不到?人都不傻,别人骗你可以,但你不能骗自己。”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苏总说,不说话也能做一个成功的推销员了。也在那一刻,我见识到了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一个有魅力的人,随时随地都在为他人着想。当你感受到这份真诚的情感时,你能不为之动容吗?身为员工,你只想好好工作;身为朋友,你只想感恩,并找机会回报这份恩情;身为爱人,你更愿意体贴宽容。
我们经常说,要微笑,要展现你的亲和力。什么叫展现你的亲和力?是真的要有亲和力。你是否真诚、有善意,别人能感受得到。而真诚的心,能迅速打通你与陌生人之间的隔膜。一个挂在脸上的微笑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可是它真的打动过你吗?不过是礼仪中的客套而已,你不会为之动容。
每个人都喜欢与善良的人交往,因为他们不会伤害到你,遇到困难时愿意伸出双手帮助你。而那些尖酸刻薄,喜欢吹牛侃天的人,人人都不愿意有太深的接触,最多只是泛泛之交。有时候不要抱怨社会“酒肉朋友”太多,没有真诚的朋友。先问问自己够不够真诚,有没有拿出你的真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