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什么是孤独症:基本常识
55897600000002

第2章 基本认知

精神失常受遗传学和生态学两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病例明确已知是因患儿母亲在妊娠期间受风疹病毒感染、饮酒或吸入可卡因所致。还有一些关于其他生态学因素的探讨;比如“抗体诱导”论,但这一说法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精神失常会使神经细胞本身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结和组成方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大脑的数据储备能力,但人类目前对于这一过程的了解还很少。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1](第五版)中,精神失常与阿斯伯格综合征[2]都被列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范围内,符合这些疾病的患儿会出现心理发展迟缓和语言发育滞后。而当幼儿的症状与孤独症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各项标准都不相符时,则应归入未分类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缩写为PDD-NOS)的范围中。对于孤独症儿童,尽早进行对话交流或者行为干预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提高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虽然此病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但这些方式已帮助一些患儿获得康复。在成年后能够独立生活的孤独症患者人数不多,不过一些儿童在治疗后病情的确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孤独症逐渐被看作一种性格特质,即使还有一些人不断寻求治疗方法,已经有更多人选择把精神失常看作一种特点而非缺陷。

据估计,自2013年以来全球精神失常患者的人数多达二千一百七十万,而且从2010年起,大约每100个人中就有1至2名精神失常患者,年轻男性的发病率一般比女性高4至5倍。自2014年起,美国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比率为1.5%(1/68),与2012年的1/88相比,增长了30%。在英国,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中精神失常患者的比率为1.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孤独症检查的人迅速增加。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政府对此提供了资金激励政策;不过,还不能确定真实患病比率是否比之前有所增长。

注释

[1]《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为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简称APA)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最常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

[2]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