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匠精神
55769700000001

第1章 前言:在浮躁的世界中独立不改

2015年5月1日,《大国工匠》播出了第一集。也许,大家事前没料到,这个专题片会如此走红。片中传递的“工匠精神”,一度成为媒体与业界争相讨论的热点,甚至写进了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什么是工匠精神?众说纷纭。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把工作看成是人生的修行。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细节。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把追求高精尖品质当成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耐得住寂寞,不被任何浮躁的东西干扰自己的目标。

还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用创意推动社会进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总之,大家都愿意相信,一个工匠精神盛行的社会,肯定不会接到太多315投诉电话。

因为,到那时,生产者会以大国工匠式的责任心制造出最完美的精品,消费者也可以毫无疑虑地称赞自己所欣赏的业界良心。媒体也不需要整天曝光新闻事件来“强行反思”社会,而是真正去发现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的榜样力量。

可惜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的中国还远远没达到这个发展水平。差距令人沮丧,却也为我们树立起了奋斗目标。

《大国工匠》勾起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回忆。这种思想精神被重新唤起,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赞誉。哪怕经历了百年屈辱与落后于世界的恐慌,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改不了大国人民特有的“争先恐后”情结。

争天下之先,恐被历史甩在身后。说到底是想重新站在时代前沿,甩掉一切负面的标签。比如,“中国制造=廉价的山寨货”。这对尊重原创、厌恶投机的工匠精神而言,简直是最大的污点。

全球经济还在继续衰退,中国产业的升级也迫在眉睫。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在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社会各界从2015年开始纷纷呼吁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将长期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阶段。无论我们是否从事那八位大国工匠的行业,都会在这个大转型期遭遇很多让人心浮气躁、思想矛盾的东西。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设法克服身上的浮躁气息。工匠精神恰恰是一剂让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

工匠精神,一个看似颇有沧桑感的词,深深地震撼了互联网时代的浮躁人类。那种直击心灵的力量,是大国工匠们令人叫绝的高超技艺,是无论做什么都一辈子爱岗敬业的虔诚态度,是用智慧与勤劳书写历史的万丈豪迈,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独立不改的坚定信仰。

常听人说,如今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精神思想碎片化的时代。且不说这种评价是否过分悲观,单看这些大国工匠,你就会觉得,这些负面评价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

那八位大国工匠,有的从事着最尖端的航天工业,有的穿插着古老的手工造纸业。他们在行业内是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但对于不在该行业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又像是默默无闻的过路人,还不如一个网络红人的名气大。然而,网络红人的名气再大,也免不了会因为时光流逝而贬值。大国工匠们倾尽诚意完成的杰作,却会随着岁月累积而不断增值。

尽管他们的名字可能没有作品那么引人注目,但这份大国工匠的“匠心”足以引发每一位见证者的共鸣。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有超越自我极限的精诚意志在薪火相传。那是信念的力量!

做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很难。我等普通人如同大海中的小帆船,风往哪吹,浪往哪起,就会不由自主地往哪漂流。如果自己的方向不定、航道不明,又怎能达到心中寻找的那片陆地呢?

然而,工匠们却不会这般迷茫。他们也是一颗脑袋两只手,却能在历经大风大浪后,依然坚定地航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支持他们在浮躁的世界中独立不改的,正是工匠精神。

按照“缺啥补啥定律”,我们羡慕工匠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身上尚缺乏这种优秀的品质。但反过来说,我们虽然缺乏工匠精神,但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它,足以说明我们还没有变得麻木不仁。也许,触动大家内心的,不只是工匠精神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功成名就的现实意义,还有追求不朽的高远情怀。

比起用嘴巴宣扬工匠之道,大国工匠们更喜欢用行动来传递工匠之魂。所以,笔者想替各行各业贯彻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说点话,与读者诸君分享一下工匠精神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