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这堂课:李嘉诚生命哲思录
55710500000003

第3章 强者的有为——心强大,才会无所畏惧

第四课 让知识成为你的生命之光

今天,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创造着新的财富。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为此,我们必须把握这些转变,主动求知、求创新。

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渴望

“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李嘉诚

经过几年的生活磨砺之后,李嘉诚逐渐成熟了起来,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他的商业头脑,还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再加上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潜在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这一次,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

曾经有记者这样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依靠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一句“知识改变命运”道出了李嘉诚人生的真谛。这不是由于他的运气,而是源自他那犀利的眼光,而这种眼光正是在丰富知识与转化为自我能量中成长成熟的。

的确,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去更深入地探究事物的本质,克服外在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去获得当下的知识而不是满足于过时的东西。美国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物质财富是暂时的,终有用完的一天,但是知识财富却是用之不尽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才能站得更高,他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

无论你是带团队的领导者、拼搏职场的小白领,还是自由职业者,遇到“瓶颈”时该如何突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些不是没有愿望、不是没有决心、不是没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之所以遇到“坎儿”时很难迈得过去,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突破自我,没有向前迈出那智慧的一步。

在李嘉诚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中,粤语和英语使其在生意上得心应手而受益匪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香港,华人中流行粤语,不懂粤语可以说寸步难行,于是李嘉诚主动学习粤语。英语更是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之初,李嘉诚正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与外商接洽,从而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令塑胶厂起飞的订单。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地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是造就李嘉诚传奇一生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像建房子一样,把石头、木料、泥巴按顺序堆积在一起,就可以建起一所房屋。知识也一样,把看到的、听来的、思考的融合到一起,就是一种知识。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一些未来学家就曾预言: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我,休闲娱乐。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竟然在无限延伸,甚至远远超过了72小时。更令人感到恐慌的是,有不少人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和抛弃了,而那些每周工作时间在不断延伸的人们却是愈加发愤苦苦地“提升”自我。

亲爱的朋友们,当未来学家们的美好预言被残酷的事实无情地击得粉碎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下一个被淘汰的人会不会是自己呢?说得直白一点,假如你不淘汰自己,假如你不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你就可能是下一个被淘汰的人。

在这不断变迁进步、浩瀚无际的领域里,唯一可令我们与时俱进的是一颗恒久好学的心。好学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始,知识是指引前路之光,一个重视知识的社会才能孕育出精英人才。

抢知识就是抢未来

作为成功的典范,李嘉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因此,他一次次地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读书得来的。”

遇,从此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我们都知道,这些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李嘉诚创造了一个名词“抢学问”。这个词反映了他几十年来不屈不挠追求知识、创造财富的艰辛历程。

李嘉诚曾这样说明抢知识的重要性:“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

很多时候,人要通过读书来观察世界,就像你本来有一个望远镜,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很模糊,读书就是把望远镜擦干净,让你看得更远。如果不读书,我们只能得到报纸或其他载体提供的单一的看法,但是通过大量读书就可以校正我们的视角,得到相对丰富的认识。

经过数年辛勤打工和努力创业,李嘉诚已经功成名就,但是,他仍然没有放松学习。他始终坚信:善于“抢学问”,就是在抢财富,抢未来。

李嘉诚这种“抢知识”的习惯让身边的人时常惊讶于他的新鲜感。比如,在谈及节能建筑这样的专业问题时,李嘉诚也能像一个材料学专家般侃侃而谈;他甚至还专门要求别人为他讲解Web2.0方面的知识。这并不是因为他投资了Facebook这个全世界最热门的社区网站,而是因为他想知道自己孙女那一代人以后怎么了解世界的知识。

对于成年人来讲,“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人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位哲学家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科学使人严谨,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了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如何造桥建屋,如何驾驶飞机,如何铺路、照顾树木,以及其他许多文明人必须做的机械化的事务。当然,为了汲取知识,我们还必须利用好记忆以及资讯。所以,在这些事务上,我们必须得到最好的专业人士的指导,帮助我们在各种不同的科目上汲取完备的知识。

教育的功用就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告诉他们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努力的成果,同时帮助他们,使其心智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此,我们人类便有能力探索和发现真相。否则,我们的心智就会变得机械化,被刻板的知识所拖累。

在这其中,最难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让自己的心从已知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它能随时发现新的事物。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说过一个例子,他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想了好几天也没有答案。一天早上,当他和平常一样散步时却忽然找到了答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数学家回忆说:“当时我的心非常静,因此能够自在地看清楚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显露出了答案。”

一个人必须具备解答问题的知识,但又必须超越于知识之外才能得到解答。当今社会,很多人通过强记书本来应付考试,通过收集一大堆知识来谋得一份工作甚至婚姻,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没有从生活中的烦恼与混沌中抽离出来。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安静。在一次访谈中,当记者问起李嘉诚:“如果看到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你会不会感到不快乐?”李嘉诚则给出这样的答复:“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虽然你得到了知识与技术,会画几幅画,会写两首诗,但这些显然不是创造力。你的心中必须要有允许创造力存在的自由,你才能用你的技艺去表达那份创造力。你如果空有技艺而没有创意的心,没有那份从发现真理中产生的创造力,那么这技艺也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你的心能自由地去发现真相,你就会发现有种充沛的、不会被毁坏的丰足感,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喜悦。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在知识上的投资是一本万利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不然你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做个拥有智慧灵光的人

“我想,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还不足以持久地站稳脚跟。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总是显而易见……我还是坚信,一切财产随时都有被夺走的危险,只有知识和技能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

——李嘉诚

在李嘉诚的访谈里,我们常常能发现,他曾数次谈到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数年的经验告诉李嘉诚,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靠的就是知识在引导前行。

不仅如此,不断追求最新的知识、敢于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更是成就今日“超人”的一个先决条件。即便是到了晚年,李嘉诚自学不辍的习惯也依然没有丝毫改变。他曾说过:“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也有学者对其做过这样的评价,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李嘉诚认为,今天的社会已容不下滥竽充数的人,而知识就是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现代大学生需要知识面广,不断求取新的知识,做‘有识’之士。”

如果总结李嘉诚的知识结构,至少包括两个方向。其一,业务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比如,如何将油砂精炼为石油,P2P技术将怎样影响移动通信的未来。其二,他的好奇心。李嘉诚的好奇并不是率性而为,而是预先设定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然后像搜索引擎般尽可能全面了解相关信息。

这也让李嘉诚最终成为一个东西文化结合体:像西方饱受职业训练的经理人一样重视数据,依靠组织和制衡的管理法则,也像外国商人一样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他又有着东方人的谨慎与谦虚,始终坚持东方企业家关心、重视员工的长远前途的传统。这也是他拥有一群追随多年、得力可靠的高级行政人员的原因所在。任何时期,人才都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也许今天的你还是职场的风云人物,没准明天的你就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40岁以下从业人员的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某个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9人拥有这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可以说,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忙碌碌的人,另一种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所以,与其惶惶终日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还不如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行动学习表。学习、学习、再学习,并非只是学生时代的座右铭。“后生”自然“可畏”,但如果“后生”不学习,不及时补充知识,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工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只要能拿到工资就行了。”“我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不用再参加各种令人头痛的考试和测验了,这么多年,不也照样过来了吗?至于学习,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

现代职场早已不允许你安于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进入职场就是进入了“赌场”,在这里,你只能赢,不许输。

在日本,不管从事任何工作,各行各业的专家最常教育新人的一句话是:“桃子、柿子要种3年才会开花,专业最少要学8年。”一个在某一领域很有学问或是有充足专业知识的人,如果停滞不再学习,在5年之内,他的知识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换句话说,尽管他的基础知识仍然可用,但其他约有一半的新知识则已完全落伍。

在这个知识寿命日益缩短的社会,如果只有使用,没有创造,这个世界终将被汲取干净,最后一无所有。人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学习更多的知识,也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所以,为了提高自己,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为自己获取无穷的力量。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第五课 诚信是最基本的信仰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要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甚至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诚信和才干一样重要

“缺乏诚信的人永远只是个小角色。”

——李嘉诚

在犹太人的信仰中,契约是不可毁坏的,因为契约源于神和人的约定。如果违反契约必遭到上帝的严厉惩罚;相反,信守约定,上帝则给予幸福的保证。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关系都离不开一种契约,而这种契约的基石就源自于诚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论语·为政》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李嘉诚亦然。从某种角度上说,成就李嘉诚的是其朴实的做人原则和行事方式。

综观李嘉诚的商海生涯,无不展现着一个儒商的道德水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做生意从不做绝,与对手竞争从不乘人之危,成功了也不忘回馈社会……

在复杂的商海江湖里,李嘉诚不但没有远离做人的道德标准,也没有运用厚黑学“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那套理论,反而真正做到了做人经商一脉相连。也许有人会说,传统道德与商业文化本来就大相径庭,水火不容。但是商界“超人”李嘉诚却用实践告诉我们:两者不但能很好地融为一体,还能从中迸发出更为强烈的能量。中国人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资本市场上,诚信就是青山,资金就是柴,只要诚信在,不怕没资金。

而李嘉诚的成功也是必然的。做人什么最难?做人最难的是不做加法做减法。

李嘉诚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不过,李嘉诚却曾戏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无商不奸的标准。令人感叹的是,偏偏是这么一块“废料”却做成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表示:“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财富并不只是金钱,诚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从一家小企业变成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亚洲最大的个人电子商务平台,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像谜一般地被各种版本解说着:勇气、机遇、冒险、才华、激情……殊不知,在这些辞藻背后,一座巨大的冰山正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经过历年苦心经营、架构完备的诚信体系。

土生土长于浙江的马云一直以浙商而自豪,也因此把公司的总部设在杭州。马云说:“100多年前,胡庆余堂的胡雪岩就把‘戒欺’‘诚信’注入了浙商的血脉。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阿里巴巴而言,诚信建设更是一项首要的使命。我们的网络平台是一个活跃着数以千万计企业和个人的巨大社区。我们不仅要以诚信为会员创造价值,同时还要承担起以诚信影响社会的责任。”在马云眼里,客户和会员是阿里巴巴的衣食父母,如何让客户真正从电子商务中赚钱,是阿里巴巴贯彻始终的盈利之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做人——做个诚信的人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诚信的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际遇如何,从长远来看,终究会成为人生路上真正的胜者。

商道亦是人道,做人与经商一脉相承。经商即做人,商人同样也要有道德操守,以诚为本,勿以诚信为名行欺诈。

一经承诺,便要负责到底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必有更多机会。”

——李嘉诚

《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一个有信用的人,诚也。”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在中国的哲学渊源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

诚信是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原则底线,没有任何业务或个人可以漠视这个基本的价值观,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层级。

伟大的商业游戏需要伟大的诚信,伟大的诚信造就伟大的商业和商人。做人和经商的最高理念、最高规则和最高境界就是坚持诚信,至诚至信。李嘉诚精于经商,善于做人。每当他谈到做生意的秘诀时,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而且多次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止是一个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事实上,铸就李嘉诚辉煌的,信用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正如古话所说:“成大事者以信义而著于四海。”

关于无信不立,《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有一次,弟子子贡问老师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民信”,得到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孔子:“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呢?”孔子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答:“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足食”可以等同于做生意中的“钱”;“足兵”可以等同于做生意中的“员工”;“民信”则可以等同于做生意中的“信用”。意思是说,做生意,没有钱不怕,没有人也不怕,但怕的是没有信用。

李嘉诚早年创建长江塑胶厂时,一度出现过生意火爆,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后,由于有大量订单,再加上工厂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的限制,李嘉诚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过度扩大生产规模而缺乏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结果导致许多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客户纷纷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此时,李嘉诚才恍然醒悟,做生意,要时时刻刻注重信用,不能为求快而疏于对质量的监管。于是,李嘉诚加大对工厂产品质量的管理。不久,李嘉诚便用他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此好转,危机转化为了商机。如果当年的李嘉诚没有领悟到做生意无信不立的道理,他的工厂极有可能就此破产,从此背上沉重的债务。

其实,李嘉诚也有过自己的困惑,他曾经说过:“其实我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为什么不是材料?因为,第一,我这个人怕应酬;第二,我不懂得逢迎;第三,诚信的事,我答应人家,就会守信用,但是人家答应我的,就不是很守信用。”

“但是我想通了,就一直做下去吧。生意虽然困难,但是因为我肯求取新的知识,所以我的困难只是非常短的时间。一方面做好自己平常的业务,一方面努力去创新,创新虽然有时也会失败,但是成功了就能赚大钱。这是我的经验,困难是一种锻炼的形式。”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李嘉诚讲信用,所以,在困难时期才得到了许多客户的谅解和支持,从而渡过了难关。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做到坚持诚实与守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唯其难为,所以可贵。那些经受了考验、能保持诚实与守信品格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从而有机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可以说,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就非常强调诚信这种品格,他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还将诚信列入其中。可见,做人如果不讲信用,则难以立足于社会。

同样的道理,生意场上如果不讲信用,则不可能获得效益、积累财富;政府如果不讲信用,则在人民心中没有威信。作为企业家,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是靠耍几个小花招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真正的大胸怀。

诚信是一笔财富,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够获得朋友,才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诚信作为人性中的美德,在这方面投资的人,虽不一定能从物质方面变得富有,却可以从赢得尊敬中得到回报。

信誉是你的最大资产

“在生意场上,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实力能有效地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如果能直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就能容易使别人放心地与自己合作。”

——李嘉诚

“信誉是事业的生命。纵观华商的创业历程,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是不讲诚信的。”在一次活动上,年届古稀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曾宪梓言辞恳切地说:“广东话讲‘牙齿出金石’,就是说一言九鼎,落地成诺。无论企业大小,都要以诚信作为首要的出发点。”李嘉诚认为,“信”是使其他人得到信任和信服,“誉”却是由其他人给予的名声和声誉。在长期建立了其他人心目中的信任和信服之后,这个人就会得到赞许,其他人就会给予他极高的声誉。可见,信誉的来由就是以诚信去赢得他人的称誉。李嘉诚之所以取得众人称羡的成功,在商海中立住脚,正在于他拥有了真正的诚信资本。

李嘉诚常说自己的生意很多是别人主动找他的,因为他一向认为,做生意的原则是以诚信为先,否则只会错失更多发展事业的黄金机会。“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必有更多机会。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便会随之而至。”这是李嘉诚经常挂在嘴边并时刻践行的一句话。

早在创业之初,李嘉诚就曾遇到过几次较大的困难。一次,当他正陷入经营困境时,有位欧洲来的批发商到长江公司看样品。对方要求先参观长江公司的工厂,结果欧洲商人对能在如此简陋的厂房生产出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甚感惊奇。欧洲商人快人快语道:“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但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了问题,我可以先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李嘉诚带着连夜制作的9款塑胶花样品来到欧洲商人面前,并直率地对欧洲商人说:“我实在找不到厂商为我担保,但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业主,在同行和关系企业中有着较好的信誉……我保证本公司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也保证我的产品是香港最优惠的。我的原则是做长期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这一次,他的诚恳、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客户。很快他们便签订了第一单购销合同,协议规定,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

就这样,普普通通的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了第一桶金,后来更为他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诚信是立人之本、为政之法、齐家之道、交友之基、经商之魂。李嘉诚更是把诚信比作他的第二生命,曾有记者问其做生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说:“那就是诚信,就是不妨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而不是投机取巧。”李嘉诚是“笨拙”的,因为他无论对谁都是讲信誉的,他把恪守信誉当成一种习惯,从未想过要投机取巧。但李嘉诚又是聪明的,因为在他眼里,诚信就是资本,是立足资本、创业资本、发展资本。正因如此,他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对事业的“信”与对他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如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在做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第六课 顿悟成就事业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要背负,每个人的事业道路都充满曲折。但是,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必须慢慢学会挺住。生命有好时光,也有坏时光,挺住,幸福就在前方等着你。

青春一经典当,便永不再赎

“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比别人快了那么一点点。”

——李嘉诚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不抢在别人前面行动,就会被竞争对手赶超,甚至淘汰出局。只有永远走在对手前面,才能一直保持不败的地位。正如李嘉诚常说的那句话:“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胜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够一移之差,所以快一点就是赢。”这就是李嘉诚的过人之处,在他的时间观念里,一个今天总是胜过两个明天。对待一件事情,我们的选择不外乎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有一次,李嘉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他的创业与成功做了一些真诚的讲解。“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间。我自己从创业开始到1963年这一二十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达旦的。一个小公司在实力和资金都很单薄的情况下,与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竞争,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李嘉诚从来都惜时如金,永远走在时间前面。

其实,李嘉诚在茶楼当学徒时,就养成了把手表拨快15分钟的习惯。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实际上,这等于李嘉诚总是比别人早15分钟把握商机并采取行动。在机会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1分钟甚至都会使财富有亿万计的起落,15分钟的价值可想而知。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凭什么提拔他,却不升我?”“为什么我的薪水两年都没涨过?”当你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你和别人的区别?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你是不是总喜欢踩着点进公司?你是不是总拿着早餐来公司吃?每天下班的钟点一到,你是不是走得比谁都快?甚至不到点就开始收拾东西,心不在焉?如果这些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你真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人家每天都比你多付出了一点点,自然人家的人生会比你获得更多的精彩。

当然,早来15分钟,晚走15分钟,并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做事的态度。但是,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这就是定律。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会让人有信任感,也体现了职业人的专业素养。如果能每天提前15分钟到公司,在这15分钟里,你可以泡杯热茶,浏览一份报纸;在这15分钟里,你可以考虑一下哪些事情要做,哪些文件要处理……其实,优秀与平庸的差别往往就在于这么一点点。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自然会向你招手。

我们平常谈论的往往是某一段特定的时间,比如用于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但是我们每天都要不可避免地同时面对多种不同任务。你是否经常在埋首于重要工作时突然觉得自己必须停下来,回复客户的电子邮件或给某个同事回电话?面对多重任务时,该怎样集中注意力,一一解决它们呢?

首先,想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重任务,一定要重视结果。每次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不会觉得被湮没在一大堆工作里。哪怕只需要5分钟,也要为每一个具体的任务设定完成时限。在此过程中,你需要暂时忘掉任何可能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处理手头工作上,这样能帮你取得最好的效果。

其次,当你在某个问题上遇到瓶颈的时候,与其在原地打转,不如打开思路,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法。请记住,增加工作时间并不一定代表能提高生产能力。花几分钟时间将思维从当前工作中抽离出来,跳出小圈子看看大目标,然后再重新回忆一下你最初的灵感和想法,你会感觉轻松许多。

如果上述办法仍然无济于事的话,为了帮助你放松思想,释放过分的焦虑,使你的思维不再混乱,重新聚焦于行动,你可以将所有的困难或忧虑都写下来,尝试将某项工作的成果与下一个任务联系起来。当你发现不同工作之间的关联性时,自然会感到更为轻松,因为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总是在新工作后面疲于奔命了。

最后,由于你会时常遇到工作中断的情况,如果你忘了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以后再重新开始那些未完成的工作就很困难了。当工作被打断时,为了便于继续下去,不妨在你接电话或回复电子邮件之前,写下来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样可以帮助你减轻压力,处理完突发事件后也可以迅速继续之前的工作。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别忘了为自己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和最佳的状态来面对新的挑战。

想要将生意经营好,就要具备时时刻刻走到别人前面的领先精神。如若不然,落在别人后面,想要追赶上去就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岂不是得不偿失。

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李嘉诚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而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把其他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参加考试的学生给出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上有比尔·盖茨给该校的一份回函。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兴趣是你最好的导师,做你感兴趣的事、想做的事,你才更有可能成功;做你想成为的人,你才可能享受到人生的美好。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人如果要长远发展,就要有动力,而“兴趣”就是一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尽管是进步的,也是喧嚣的、浮躁的。现实中,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嘴里说着,要“做自己喜欢的”,实际行动时,却往往选择了“看似不错的行业”“容易进入的企业”“待遇不错的工作”“听上去有发展前景的事业”。

尽管这些选择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缺乏兴趣——动力的来源,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或者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难以坚持下去。

李嘉诚在谈及他的事业时也说过,本来只打算做一段日子,但后来,他在事业中培养出了高度的兴趣,自此就再也停不下来。

他坦言:“人其实是一样的,当然是希望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譬如当年我开办长江时,我预算是只做三年。然后像我的祖辈、父辈那样去从事教育事业,说心里话,最初我是根本不喜欢做生意的。但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却又是一回事,慢慢地,我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强迫自己培养做生意的兴趣。然后,真的有了兴趣,这样才一路不停地发展到今天。”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苦差,或只是当作完成一件差事,都不能在事业上干出大的成绩来。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将工作视为兴趣,只是视之为收入的来源,结果可想而知。赚钱真正的动力不仅仅是钱,好比运动员一样,如果参加运动比赛时,只是抱着亮相的态度,没有想到全力拼搏胜出比赛,肯定难之又难;但如果抱着拼搏的精神,尽力而为,很多运动员肯定会有骄人的成绩,甚至打破世界纪录。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家把工作当成一种兴趣,人生的意义也可以从工作中寻找,他也一定会越做越有劲。正如李嘉诚所说:“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所以,兴趣始终是鼓舞及激励李嘉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原动力。1986年,李嘉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向记者袒露了他从一个“打工仔”成为“超人”的秘密:“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浓厚兴趣。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这样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是没有困难可言的。做哪一行就要培养出对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不容易。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对这一行业未来至少是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预测,那么你面对每一件事情,才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其实,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如此,譬如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直至九十岁仍然都在工作,他以工作为乐,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有这样的冲天干劲,何愁不会将事业做好。李嘉诚也说过:“我从未考虑过要退休。”为什么会有企业家永不言休、永不言倦?就是因为他们视工作为乐趣。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他们的工作投入程度要比常人高得多。

投入工作非常重要,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工作就一定做得好!对工作投入,才会有好成绩,人生才更有意义。

第七课 内在的修为

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内心的世界。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他的心境必然祥和宁静,必然能保持住先天的纯真,走向光明的彼岸。

虔诚的感恩来自内心最深处

“发挥人性中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这是有益处的。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失意时,我们会需要他们。”

——李嘉诚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嘉诚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句话牢牢地扎根在他的心里。

当年,李嘉诚在五金厂打工时,由于头脑灵活,干活勤快,深受老板的器重。后来,当李嘉诚决定跳槽到更有前途的塑胶行业时,五金厂的老板数次诚恳挽留,但是李嘉诚去意已决。为了报答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离开之前,他向老板提出了自己对五金厂今后发展的看法。

然而,五金厂老板在李嘉诚离开后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仍然按照旧有的生产模式进行经营。不久之后,五金厂就受到来自塑胶行业的冲击,很快便濒临倒闭。

当李嘉诚获知这个消息后,万分焦急,马上专程赶往五金厂,在和昔日老板一番长谈之后,对方决定听从李嘉诚的建议,转而生产系列铁锁。

其实,李嘉诚一直关注着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行业的竞争。为了保证稳步领先,李嘉诚还出谋划策,强调应制订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就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果然,在调整了产品种类后,五金厂从危机重重中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知恩图报的处世态度也非常钦佩。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是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具有一颗感恩之心。任何一个幸福的、成功的人都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那些陌生人,只要他们给过你些许帮助,你就应该学会感恩。

“多往好处想,想想你幸福的一面”,这是人们经常对那些怨天尤人的人所说的话。其实,这一建议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有用。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感激。而当我们心存感激之情时,就不再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了。反之,若是一味地抱着理所当然的心态,只会让我们忽视自身经历的价值和生活本身的美。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对自己问心无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忧虑。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宽阔的胸襟去包容生活,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李嘉诚

李嘉诚常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这是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的道理,经商也一样。”李嘉诚相信,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总是想着赚钱,那么没人想和你交朋友。相反,如果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别人、为他人创造价值,然后你就会赚钱。他经常讲:“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遇到问题时,他总是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李嘉诚还常常告诫公司管理层: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经常关心和问候部下,体谅他们的难处,为他们分担忧愁。只有部下没有后顾之忧了,给公司带来的回报才会远超过想象。

对此,李嘉诚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人的鼎力合作和支持。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为了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李嘉诚经常从公司选拔一批业务骨干到国外进修,而且全部开销都由公司负责。不但如此,员工在国外学习阶段,公司照样付他们薪水。

在今天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什么是人才?人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什么是培养?就是你给他成功的机会,当然,也包括给他失败的机会。善待你的员工,投资在你的员工身上,总有一天他们给你带来的回报必定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在香港,李嘉诚并不喜欢和媒体保持亲密的关系。香港媒体能见到关于李嘉诚的新闻报道大多来自记者招待会,或是“外围”采访。李嘉诚并不是歧视记者,而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一一应对。

但在公共场合,李嘉诚会友好地回答记者的提问,他曾这样说:“我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做事,善待别人,还有勤奋和重承诺,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他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跟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加拿大著名记者约翰·得蒙特曾经采访过李嘉诚,每当回忆起当年的采访过程,他依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汽车后备箱。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关心周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家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对此,李嘉诚却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对自己严格,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应该尊重别人。如果你用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同样也会受到相同的“礼遇”;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先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乐意帮助你。

保持低调,无欲则刚

走进汕头大学,有两点会给所有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在整个校园里你几乎找不到李嘉诚的痕迹;另一个就是如果李嘉诚来到汕大学生对他的爱戴程度,看了会让任何一个人都为之感动。当学生们实在在做事。”

抢着和他握手的时候,能把他的一只胳膊都握满了。李嘉诚一生历经风霜坎坷,面对的挫折、误解、阻力可以说是不可计数,身处其中的他又是如何调整自己、平衡心态的呢?

李嘉诚的想法颇为豁达:“坎坷经历是有的,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有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但明白不能避免,唯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

李嘉诚成名以后,其经商谋略、行为方式成为人们评价和模仿的对象。但是这种低调的哲学却不太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不管怎样,李嘉诚仍然保持了他一贯的低调作风。

在筹建汕头大学时,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时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日后,每当提及此事,李嘉诚的回答总是,“这个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个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更醒目一点。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

李嘉诚曾多次说过:“我这个人有自己的傲骨,我并不是神仙。但我清楚,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敌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到你的虚实。”

1993年8月,李嘉诚让儿子李泽锴担任和黄公司总裁。李泽锴没有接受父亲的安排,而是走上了一条独立创业发展的道路。对于儿子的自立门户,李嘉诚显得很豁达:“年轻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黄管理层有人手,我不会强迫他做。”为此,他送给儿子两句话: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和你合作。

美国《财富》杂志曾对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做过一次评选活动,名列第一的是拥有数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盖茨是这样评价巴菲特的:“生活上,简单随意;工作上,执着如一;而在做人上,保持低调。”巴菲特进入老年后,更是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吸烟,不喝酒,极力回避去高档酒店。他情绪十分平和,好像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他大喜大悲。可以说,这样的低调心态不但成就了他的事业,而且也保证了他的健康。

真正的低调是一种无欲则刚的力量,是一种参透人生后的清醒,是一种阅历人世沧桑后的觉悟,更是一种包容与豁达后的成熟。

低调是一种显示为柔弱,但是比刚强更有力的生存策略。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孤独是人生的一种能量

“乐观使你倾向于幸福健康、事业顺利,悲观使你倾向于绝望患病、失败忧郁、孤独懦怯。”

——李嘉诚

“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一位熟知李嘉诚经历的高层如此评价道。在她看来,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孤独的感觉。

李嘉诚早年的苦学生涯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对李嘉诚而言,命运剥夺的东西就得靠自己抢回来。在没有学历、人脉、资金的情况下想出人头地,自学就成了他唯一的武器。

那时李嘉诚的自律可谓相当惊人,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他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捡起教科书,他时而扮演学生,时而扮演老师,摸索教学和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

在《南方周末》的一次采访中,李嘉诚的友人如是说:“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的脑海会开始做思想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

早在李嘉诚创办长江塑料厂时,他就开始订阅英文《当代塑料》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与此同时,李嘉诚还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但是他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公司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可以说,华尔街财报就是李嘉诚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李嘉诚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在熟悉李嘉诚的友人看来,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正因如此,他在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少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有两块小玻璃,上面是李嘉诚自己写的两段话,一段是“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另一段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这位友人看来,早年的经历早已让李嘉诚练就了百折不挠的心态,“他找到了平衡内心的秘诀”。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聪明的人首要努力争取的无过于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求得安静和闲暇,以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隐退;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人的智慧愈高愈显得不合群。”

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换过去,天也就亮了。

“梅兰芳所有一切的成就都从他那一份孤独中来,谁要是打破了这种孤独,谁就毁掉了梅兰芳。”这是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里出现的一句经典台词,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感慨不已。

“创业是孤独寂寞的,要用左手温暖右手。”这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经常说的一句话。雅虎联合创始人兼CEO的杨致远也曾说过:“担任雅虎CEO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经常被迫作出两难的决定。无论是一个人奋斗,还是带着一帮人奋斗,忍受孤独寂寞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它是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回顾盛大总裁陈天桥的成功经历,他的那句名言“人要首先耐得住寂寞,又要耐不住寂寞”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刚毕业时,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每天给客户播放宣传片,工作的枯燥乏味让他充满了无限的寂寞和孤独感。但是陈天桥耐住了孤独,坚持了下来,最后成就了现在的辉煌事业。

投资也一样,面对潮起潮落的市场变化,并不是人人都赚钱。如果你挺过去,耐得住孤独寂寞,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耐不住就是乌云罩顶。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的过程无疑是非常孤独寂寞的,但是耐得住,一样能学有所成。也许,有的人可能会说能忍住,但是当别人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一边享受美味时,你能保持这份坚守吗?如果你真能做到,并且坚持下来,你的与众不同必将成就你的人生。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不落下、不挨打,就必须先起跑,努力跑在别人的前面。生活中挤时间,工作之余挤时间,少看电视,少玩游戏,或许你会感到孤独寂寞,但明天你就会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需要默默地独自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