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这堂课:李嘉诚生命哲思录
55710500000002

第2章 活出你的故事——认清自己,追寻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 人生自有沉浮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作成功,什么叫作幸福。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历练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李嘉诚

如若问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你可能会说是享乐。非也,是苦难。一位智者曾说:“没有苦难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在我们的一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合家欢聚的,会曲终人散;生死相许的,会势同水火;位高权重的,会一落千丈;寿比南山的,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而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谛。

固然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所以,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是整个人性的高贵与尊严。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都不能将它剥夺的。所以,千万不要伤害一个人的尊严。

然而,很多时候,人生中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这时,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救赎,自己给自己温暖和力量。实际上,懂得人生皆苦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认为它应该充满快乐,而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为“乐”,那只会永远也离不开痛苦。只有认识痛苦、正视痛苦,才是迈向快乐的第一步。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总是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苦难是最好的学校”是成就李嘉诚一生的座右铭。如果他自幼幸福直至今天,那么他或许会成为一位学者、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绝不会成为富甲天下的华人首富。命运是公平的,历经苦难将给人以新生,从而有所成就。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氏,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后来,因战火连绵不断,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从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1940年,日本侵华战争波及广东,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李嘉诚跟随家人逃往香港,投靠舅父庄静庵。舅父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今天说起香港钟表业,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就这样,一家人风餐露宿,其中辛酸可想而知。到了香港,母亲庄碧琴要李嘉诚与其弟弟妹妹叫庄静庵舅父。舅父做梦也不曾料到,眼前这个额头高高、瘦骨伶仃的少年日后会做出比他更惊天动地的业绩。

然而,祸不单行。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拮据。很多时候,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就是父亲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渡过难关。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还有弟妹,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遗憾的是,李嘉诚的父亲终究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从此以后,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眼含热泪,被迫离开心爱的学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弟妹妹的重担,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然而,就是在这般困苦的境况下,李嘉诚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50年,李嘉诚开始创业,创办长江塑胶厂,并迅速成为“塑胶花大王”;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在港岛北角购入一块地皮,正式进入房地产业,成为“地产大亨”;1979年,李嘉诚收购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1995年,长江实业的市值超过420亿美元;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2010年,李嘉诚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2012年,李嘉诚于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9位,成为亚洲首富;2013年1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诚财富增至300亿美元,继续稳坐香港首富宝座。

今天,“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多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从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信、酒店,到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成为叱咤香江、纵横海外的传奇人物。

人的一生当中,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往往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和痛苦。然而,对于苦难,人们往往把它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其实,苦难之所以为苦难,正在于它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

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要看谁的意志更顽强、更坚韧。一个历经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的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只要你能不被苦难击倒,你就能成就自己。

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也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烦恼、痛苦,然而,这一切皆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无论你是笑着还是哭着,最终都得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堂课,学会接受这些宝贵的苦难,并努力去克服,你终究会成长起来,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纵然苦难是残酷的,然而,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才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

天下事成败都在自己

“天下事成败都在自己,勤奋者自然有较大成功的把握,懒惰者必然会面临种种失败。”

——李嘉诚

回首寄居舅父家的往事,李嘉诚曾这样描绘过自己当时的心态:“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然而,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追随先父来到香港。在这里,我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让我体会到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在最初寄居舅父家的日子里,少年时的李嘉诚对舅父庄静庵是尊敬的、崇拜的。在他的印象里,舅父不像他先父叔伯那样,总是引经据典大谈伦理道德,舅父是个实用主义者,是个不喜清谈的搏命猛人。一家人风尘仆仆落脚之后,庄静庵问了老家的近况,然后介绍香港的现状。他劝姐夫不要着急,先安心休息,再慢慢找工作。

然而,庄静庵却从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的事,这是李云经夫妇不曾料及的。也许,庄静庵认为李云经的辈分比他高,所以自己不便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也许,庄静庵是在商言商,绝不让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不过,这还是多多少少让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中的李云经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待李嘉诚稍大后,庄静庵深有感触地对他说:“香港商场,竞争激烈,不敢松懈懒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万贯家财,也会输个一贫如洗。”

除了舅父这门至亲,李嘉诚父母在香港还有不少亲友同乡。但是他们来看望李家一两次之后便杳无音信。尽管潮州人在异国他乡以团结互助而著称,但“帮衬”终归是有限的,潮籍富翁们无一不是靠自己的勤俭、毅力拼搏出来的。

的确,在当时香港的商业社会,一切都颠倒过来,拜金主义盛行,钱财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向李云经请教古书上的问题,在家乡他可是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他的渊博学识更是令众多的财主富商都黯然失色,再也没有人夸奖儿子嘉诚吟诵诗文的出众禀赋。一想到这里,李云经心中就会泛出一股失落感。

后来,李云经想明白了:要想在香港生存,就非得融入这个社会不可。于是,他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嘉诚“学做香港人”。

李云经虽对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潮汕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他们不论漂泊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都能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李云经的举家迁徙,没有李云经的观念转变,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

但是,让李云经一家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生活原本就很困难,现在就愈加困难了。李云经也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不幸染上肺病。在当时那个年代,肺病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李家也因此笼罩着不祥的阴云。即便如此,李云经还是偷偷省下药钱,以供儿子日后能继续学业。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

在李云经临终时,他也不忘给未成年的李嘉诚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这一年,李嘉诚14岁。李云经虽然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尽管舅父表示愿意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并且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家人。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自己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家乡,独自闯荡打天下的。

14岁,正是备受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年纪。然而,父亲辞世,弟妹尚幼,母亲又是个懦善的家庭妇女,再加上时局动荡,世态炎凉,这一切让李嘉诚早早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往往是靠不住的。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寻求别人的帮助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别人能帮你一时,但是能帮你一世吗?一味地期盼得到别人的帮助,会使我们像吸食毒品一样形成依赖心理。英国著名评论家海斯利特曾说:“低估自己者,必为别人所低估。”

可是,依赖却是人性弱点之一。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有着依赖思想,希望在别人身上找到安全感。年幼时,长不大的孩子会事事依赖父母;成家后,一遇到麻烦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问题抛给另一半;工作中,但凡遇到难题,就会把手伸向上司或同事,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人的一生,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

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不要一心只想着追求安全感。要知道,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暗藏危机。李嘉诚常说,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

做人如此,做企业亦如此。曾国藩曾说,危难之际不要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并非一句空话。在自己企业还没有做起来之前,与其四处寻求托付,不如加强自身实力。只有自己做强了,才不会有靠别人一说,因为那将是实力与实力的合作,双方都旗鼓相当,才是尊严与双赢的开始。

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没背景,没遇到伯乐,也没读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告别自己的懒惰。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证明自我,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

——李嘉诚

香港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上从来不会有掉馅饼的事情,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会吃苦。在李嘉诚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能吃苦,不能吃苦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可是,为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呢?这是因为李嘉诚在遭遇苦难时,不仅能吃苦,而且会吃苦,他的每一次吃苦都是在为他的“甜”奠基。正如李嘉诚所说:“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处于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父亲去世后,李嘉诚不得不辍学就业,先是进入舅舅的手表公司修手表,然后在茶楼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初来乍到的他学到的第一门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公司,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就这样,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天生喜欢挑战和进取的李嘉诚转而选择了在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那一年,他17岁。

最初,李嘉诚在五金厂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白铁桶的推销,主要的推销对象集中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李嘉诚琢磨着该如何换一种方式,思来想去,他决定亲自为店家送货上门。没想到这一招收效良好。这让他信心大增,从此走上了直销这条新颖的销售之路。

人生无非是吃苦与享乐的一生,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时候,也都有享乐的时候,不过,吃苦却有被迫吃苦与主动吃苦之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不管自己愿不愿意,这是被动吃苦;而有的人每天除了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还会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事,这是主动吃苦。

不可否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过得了这道难关。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不愿意主动吃苦。

然而,主动讨点苦吃,往往比被动吃苦要好得多。在同一个社会里,虽然每个人的起步都不相同,但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努力、拼搏。然而,许许多多的人到最后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去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他们总是过了今天不想明天,遇到困难畏缩后退,所以他们眼睁睁看着别人取得一次次成功,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却越拉越远。

这个世界,可怕的不是那么多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强很多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那些已经可以不再吃苦但依然从未改变过曾经的工作状态和习惯的人,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人。李嘉诚曾回忆说:“在最初的20年,我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进行自修,加上工厂人手不足,自己要身兼发货、接单等工作,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清醒起床,可以说这是每天最艰难的时刻。”不仅最初20年的李嘉诚如此,现在的李嘉诚依然如此,虽已高龄,但依旧每天6点起床,工作十多个小时,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吃苦耐劳的。让我们回想一下,当你一心一意要去完成某项任务,要去达到某个目的时,你都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努力,而结果呢,你做到了,并且往往做得很出色。磨难不是一种可怕的瘟疫,而是一个锻炼、积累实力的阶梯。伟人与庸人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伟人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主动出击,去挑战任何困难,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能吃苦、会吃苦。

一个人如果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上不怕挫折,奋斗中不怕艰险,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这个世界,可怕的不是那么多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强很多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第二课 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人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钱、事业、亲人,这些都没有错,但是,人活着,应该活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性格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性格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好像一条船,船身很重要,因为机器及其他设备都是依附在这条船里面。”

——李嘉诚

很多与李嘉诚相识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与他在一起的时间,你很少能感觉到本应属于华人首富的那种自我。他的言语、目光和笑容,都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早年经受的战乱、苦难,以及随后几十年的辛苦工作,这些负面影响究竟是被一种怎样的力量化解,而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性格极端的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是命运。”的确,在很多场合,李嘉诚都曾说过,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顾”。但李嘉诚却肯定地说:“性格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好像一条船,船身很重要,因为机器及其他设备都是依附在这条船里面。”

在李嘉诚的记忆中,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事发生在父亲不幸患上肺病那年。从那时起,他就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年纪轻轻就担负起家庭的生计问题,不仅如此,他还省吃俭用,攒钱买旧书进行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认,这是其一生中最为困难的阶段。

做推销员的时候,对于生性腼腆,常常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较为拘谨、内向的李嘉诚来说,掌握所有关于推销的技能并非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最初,李嘉诚每次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出门前或者在路上,他都会把要说的话想好,准备充足,并且练了又练。事实证明,李嘉诚凭着自己一贯的刻苦努力和坚定信心,很快成了全公司业绩出众的佼佼者。

但是每当日后人们问起他成功的奥秘时,他却从来不高谈阔论,只是坚持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力;二是创新。不可否认,推销员是个苦差事,需要极具耐心、细心,所以,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同时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让人们信赖你,还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挣的钱放进你的口袋里。“在没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之前,如何减少犯错、失败的可能?”这是李嘉诚经常自问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承认,李嘉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不断挑战自我大有关系。或许李嘉诚的全部独特之处,正系于其永远懂得把握角色变换的时机和方法。

事实上,李嘉诚的商业天资在17岁时已经显现出来。他那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似乎早已注定他的人生宿命并非只是做个小职员那么简单。李嘉诚认为,从事推销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读懂客户的心理。

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与其独特的个性特质是分不开的。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勇敢、果断、懦弱、粗暴等。作家狄更斯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古今战例表明,无数将帅兵戎相见之前,总是要先揣摩对方的性格特点,熟其秉性而制其弱点,在此基础上谋划攻守韬略,从而在战场上稳操胜券。关羽正是因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以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导致蜀国大业尽失。而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因其善于协调的能力和宽宏大量的温和性格,被任命为盟军统帅,最终指挥军队取得诺曼底登陆的伟大胜利。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句话适用于李嘉诚,也适用于每个想要成就伟业的人。

智商虽然是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还是你的性格。人生如同湍急河流上的一叶扁舟,性格是它唯一的舵手。

它既可带你抵达光辉的彼岸,也可使你随波逐流,甚至滑入无底的深渊。

做自己命运的行动英雄

提到成功人士,人们总会说出“幸运”两个字。但不管人们对成功怎么看,运气都不是唯一的因素。李嘉诚承认,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他曾坦白地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如他在长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时,所作的题为《做自己命运的行动英雄》的演讲。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的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践自我;知识、责任感和目标融会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

……

对于成功的看法,中国人往往会自谦那是幸运而已,绝少有人会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的行动与付出而得来。而李嘉诚认为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取得的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第三个阶段,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掉。

人生如鸡蛋一般不断被打破,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现在很多人常常寄希望于未来,妄想猜测命运会带给我们什么,结果受着欲望的驱使和折磨,终日忧心忡忡。事实上,当我们认识到活在过去和将来只会错失真实的现在之后,学会客观理智地去看待当下发生的事实,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当然,李嘉诚所说的“幸运”其实根本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必然结果,是他全身心投入当下,采取果断、恰当的行动,并且满足了当下所需的必然结果。对于任何事,光想不做是不行的。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要学会主动改变。在你逐渐改变自己的时候,你的舞台也会发生改变,对于任何人都是这样的。也许你从事的职业很普通,你认为在这样的职位上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慢慢地你失去了奋斗的力量,于是,你的人生就在你的虚度中一天天流逝。年轻人应该克制自己的玩心,将全部精力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不能逃避困难,更不能产生懈怠心。

所以,在我们不知道机会何时会降临时,与其坐等,还不如主动出击。你想,中国有十几亿人,这么多人又在各种行业里面,在数不尽的公司里面,你想从十几亿人里冒出头来,又怎么能坐以待毙呢?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坐等机会。哪怕只是一个小的改变,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收获。比如,一次面试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让你彻底把原有的工作性质抛弃,接受新的更高层面的工作环境,人生从此与众不同。生命不在于活的长短,而在于顿悟的早晚。

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的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当生命抛来一颗柠檬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李嘉诚

没有人不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成功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但是为什么只是少数人心想事成成为成功者,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做到呢?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中指出:大约有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值得关注的是,当这些感到自己比别人穷的受访者在谈到为什么穷时,更倾向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等;而较少归咎于个人层面的原因,特别是个人层面可控制的因素,如自己是否努力,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等。此外,该报告还显示,无论男女、年龄,不管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均表现出对于贫穷的较高畏惧,人们对贫穷的畏惧甚至远超过对情感背叛、友谊和尊严的丧失。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每个阶层的收入都有差异,认为自己比别人穷很正常。但是这么多人把穷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显得就有些不正常了。其实,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

当彼时的李嘉诚陷入战乱、父亲病故、贫穷这三重奏的悲歌之中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勇敢地承受这一切磨难,他说:“如果你说我以前困难的情形,我不止是‘负资产’,我什么资产都无。”但李嘉诚赢了,赢得干净彻底。尽管每个人都认为富足的生活,不仅是生活的悠闲方便,还在于拥有某些财富或剩余产品,但是这些财富和产品并不一定得由他亲自掌握。歌德说过:“只有那些理解财富的人才能发财。”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盲目追求客观物质条件,全然不顾内心世界的修养,这无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倘若我们的内心世界乏善可陈,甚至死气沉沉,那么即使我们住在豪宅里,我们的生活依然一片黯然、毫无生趣可言。美无处不在,但常常近在咫尺就是没人发现。柏拉图主义者、哲学家普罗汀对此有着精辟的见解:当你闭上眼睛时,你必定开启了心灵的窗口。这一点与生俱来,却鲜有人懂得去享受。

李嘉诚之所以能收获今天的一切,无不与他充分利用这一内在资源有关。“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

在李嘉诚的少年时代,因为要上夜校及到工厂跟单,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而住处每晚12点后便会熄灯,他只好摸黑走楼梯。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步一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到了家。”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让我们看得到一个十几岁孩子面对变故、面对苦难时的那份坚持与乐观的情怀。其实,许多成功的人无不是乐观主义者。而这种乐观又来自心中坚守的那份信念,这就好比登山途中,看到山顶的时候,你会觉得脚下的每一步艰辛是值得的。

人生而富裕,或者说,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按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就能自然而然地富裕起来。财产是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思想游戏中,要求参加者头脑冷静、推理正确、反应敏捷、积极乐观,并且富有耐心。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挖掘出内心世界的这笔财富,生活中的一切就会随之得到改观;而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这一笔财富,那么生活肯定是糟糕透顶。你可以将自己湮没在巨大的物质财富中,但你会因为不知如何去享受而仍然一贫如洗;你也可能会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来企图弥补这种贫乏,但结果会证明一切全是徒劳。

如此看来,贫乏并非由客观世界所造成,客观的物质财富比比皆是。人们的心灵和智慧缺乏素养,才是阻碍他们去享有这些财富的最根本原因。无论我们是腰缠万贯,还是身无分文,永恒的财富只存在于我们的心里。所以,如果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将会置身于最可怕的贫穷之中。

逆境和挑战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

第三课 人因梦想而伟大

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成功的台阶上更知进取?当梦境破灭、无力取胜、无力转败为胜时,你是否会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锁里,是否会跌进万念俱灰、无所期待的沮丧中?

理想的路总为有信念的人准备

“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要能够忍受各种委屈和艰辛,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

——李嘉诚

当一个有志者奋起时,即使经历再多的波折,承受再多的痛苦,他也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因为他是为了梦想而努力。李嘉诚的成功起点就在于信念,是它托起了李嘉诚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

曾国藩曾说:“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各位同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着我们的意志,凭着我们的毅力,运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原创力将之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承传的强大文化,使之转化成为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为我们的民族缔造更大的福祉、繁荣、非凡的成就和将来。

这是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校友会成立典礼上引用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手书的内容。也许没有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实在难以把站在演讲台上的这位高龄的亚洲最富有的人和当年那个贫困孤独的16岁少年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那段最晦暗的时期成就了今日辉煌的李嘉诚。

年仅十几岁的李嘉诚就立志要为自己、为母亲、为弟弟妹妹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奋斗。在李嘉诚看来,自己作为家中长子,有责任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可是,当时香港的经济环境显然比现在落后得多,贫困使不少港人三餐不继,莫说是企求他日显贵,就是能够保证温饱也已是不少人的理想,甚至是梦想。

但是,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李嘉诚不仅没有自暴自弃,还毅然决定要开创一番事业。李嘉诚最先从事的是推销行业,年少有为的他没过多久就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李嘉诚却选择辞职。因为在他的心里,一个更大的理想、更大的抱负正升腾着、召唤着他。在经历了日后几十年的拓土开疆之后,他终于建立了一个世界级的财富帝国。

回忆起李嘉诚早年随家人初到香港的日子,除了生活拮据之外,最触动他的就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文化如滚滚热浪一般向他袭来。当他置身在陌生的粤语与疏远的英语交杂的社会,生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

对此,作家窦应泰曾经鲜活地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时香港尚不十分繁华,不过毕竟与广州大不相同。仅仅古怪的街名就让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铜锣湾,什么快活谷、荷里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狭窄街道上的路标几乎都是英文书写,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则是难懂的英文,即便偶尔遇上几个广东人,说起话来也都掺杂着难懂的英语。”

但是,李嘉诚不仅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反倒再一次被击醒。他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英语自然是官方语言,所以,要想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存活下去就必须要掌握英语——这个重要的语言工具和必备的交际能力。为了克服学英语的困难,他不怕被人笑话“水皮”(意思是指英语水平很差),敢于大胆与人交流,还特意找表妹做辅导。

反观当下,考试失败了,我们抱怨“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面试失败了,我们抱怨“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恋爱失败了,我们又抱怨“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这句话你肯定常常听说,甚至常常说。正如中国香港小说家亦舒最喜欢写的那一句便是“果然怪起社会来”。

其实,抱怨只会白白地消耗自己的时间和能量,期望通过得到别人的同情来平衡心理的活法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失败者的位置。人生的不公平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的一点,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的信念。

早在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其所著的《沉思录》中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道理:请永远相信你的未来、相信你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相信你的生命不管处于多么灰暗的状态,只要你还活着,未来就能闪现出光辉。

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信念。

人生路径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安逸的生活,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买了房子,就靠出租房子养活自己,无所事事。虽然不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活不了。但仔细想想,这种人一点都得不到成长,生活会因此而感到无聊、无意义。

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有灵魂、有精神。就是说,人不只是活着,能吃好睡好,如此过一辈子就好。如果仅富有了。”

仅是这样,人是不会满意的。当然,再平庸的人,如若只过这种生活,也会感到空虚。这种感觉就像是缺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精神生活。可以说,人只要有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比如,我这一生要赚多少钱,然后用这些钱办一个幼儿园,或者实现人生的探险计划,这背后其实都有精神上的目标。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志向决定了所有事情的思考方法,志向在哪儿,人就往哪儿琢磨。

我们说,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没有目标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中往往不是那么快乐。对他们而言,快乐总是工作之外的事。下了班,用工作中赚的钱去等价交换,这才是快乐。这真的很可怜。当然,不可否认,现代人的压力都很大,可能你得到的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愿意做的,所以,你对它没有多少兴趣,你只是为了生存、谋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注重心灵感受的人,就会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如智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于是,你一边承受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一边让你内在的东西变得更优秀,因为你始终坚信一点: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迟早你会有机会的。

然后,你去做能够发挥你能力的、你感兴趣的并且能体现你人生价值的工作。或许你暂时没有被这种快乐工作的机会所眷顾,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强大的理想作支持,当你具备了快乐工作的能力的时候,你迟早能得到这种机会。

1954年,耶鲁大学进行了一次有意思的研究活动。研究者就毕业班是否有书面的财务目标一事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的人这样做了,10%的人有明确但并非书面的目标。不可思议的是,20年后,那3%的被调查者的表现远超出那97%的人群表现的总和。不管你是否相信,你正在体验到你过去的选择,而明天的成就正是你今天的选择。因此,你想要获得什么取决于你在今天的选择。

李嘉诚在一次会议上问众人:“你开车进加油站最想完成什么?”众人答:“加油!”李嘉诚略显失望,于是有人补充休息、喝水、上厕所。李嘉诚回答说:“开车进加油站的人,最想做的是,早一点离开,朝着目的地继续他的旅程。”人做事当然有无数的具体目的,但它们必须从属于一个远大目标。目标设定就像航船一样,它们会在你的生活中航行,帮助你到达一些地方。目标就像一个个看得见的靶子,指引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你的理想,以百倍的信心向高峰挺进。

李嘉诚如果当年没有胸怀大志,也许他只是一个熟练的推销员;如果没有不懈地追求,他也许只是长江塑胶厂的老板;如果没有持续地进取,他也许走进和黄就可以永远退休了;如果没有走向世界的目标,也许世界华人首富将就此易主。然而,李嘉诚一步步走过来了,他的目标随着他的进步而增大,而他的进步则随着目标的增大而愈加进步。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一个商人到底有没有前途,取决于他的开拓意识和远大眼光。做大事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再大的困难也会输给耐心和毅力,只要坚持不懈,很难不成功。

全力以赴是生存的前提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李嘉诚

在很多人看来,李嘉诚无疑是一个幸运儿,命运把幸运之花全都毫不吝啬地撒在他的身上。然而,人们往往只想着李嘉诚的成功来自他的幸运,但这个世界上幸运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决定成功的关键还是一个人内在的意志以及永不放弃的斗志。李嘉诚说:“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很多时候,我们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原则上是必须做完的,因为做不完的话往往会有一种失落的痛苦感。但是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往前走呢?人之所以活着,无非是为了未来的某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幸福点,也可能是成就点,总之就是能够在现在愿意付出的一种状态。如果不付出的话,人生反而会更加痛苦。所以,如果说幸福是一个点的话,那么奋斗和痛苦就是一条线,只有走一条线,才能到达那个点。

李嘉诚便是这样一个能闯之人,于绝境中不放弃,于困境中不半途而废。事实上,他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改变什么事情。当一个人想清楚之后,自然会有所成就。

李嘉诚刚开始在五金厂做推销员的时候,是奔着自己的目标去的。然而,他很快便发现,厂长是个急性子,喜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对手下七个工人每天销售铁桶都有定额。如果完不成定额,轻则扣发薪水,重则当场解雇。一想到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更是让李嘉诚坐如针毡。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退却,他那绝不半途而废的性格给了他坚强的支撑。所以当推销铁桶被一家大酒店的老板拒之门外之时,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恳请对方指点出他的不足之处,给他的推销方式提些宝贵的意见。这个举动瞬时让那家酒店的老板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而李嘉诚从酒店老板的话中果断判断出这家大酒店是从香港名气很大的五金店厂购进小铁桶的,而这家五金店厂虽然名气大,但产品质量不够过硬,因为他们用的并不是进口镀锌板材,虽然他们在出售产品时打着日本材料的招牌,其实他们只是使用五金厂不用的边角余料进行再加工,再以进口镀锌板的名义上市。

李嘉诚的陈词令这位老板不禁大吃一惊,后来他查出的真相正如李嘉诚所言。而李嘉诚推销的铁桶不仅用上好的镀锌板制成,价格也更低廉。于是,这位老板马上向李嘉诚下了100只小铁桶的订单。

有人曾做过统计,全美国的富豪中有不少人都亲口说过,他们最轰轰烈烈的成功和打击他们的挫折之间往往相距仅有一步。要想成功,就不能被放弃的心情左右,要知道,黄金只在三尺之下。

可以说,做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不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一个理性的动物,就应该有充分的果断和勇气,凡是自己应做的事,不应因里面有危险就退缩;当他遇到突发的或恐怖的事情,也不应因恐怖而心里慌张,身体发抖,以致不能行动,或者跑开来去躲避。”

有时候,一念之差往往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这也正是命运最残酷的地方。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也不能预知,但是当下就在眼前,面对困难的时候多一些勇气和自信,也许反而会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爬山,从山脚往山顶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会累,而爬到山顶去看山下的风景时又会感觉幸福;当看到远处有更高的山,而你又飞不过去的时候,就一定要经历下山、再上山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惧怕劳累,就永远爬不到山的顶峰。爬山,与其说是征服山,不如说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了自己,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的自信和骄傲感。

即使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也不要轻易放弃,黎明的曙光终将到来,而且等待黎明出现的时候也要坚持下去。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最终看见光明,也只有全力以赴才不会让自己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