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小胖君的蘑菇手记
55531600000003

第3章 【推荐序】一个妈妈的心声:孩子是我们补课的代价

凌小汐

记得多年前,一位做刑侦的朋友告诉我,想知道夫妻感情好不好,家庭幸不幸福,去看看他们家里的那些花就知道了(如果养花的话)——没有爱的氛围,是养不好花的……更何况是养一个孩子?

小胖君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母感情失和,长期争吵,直至离婚。期间,她陪着妈妈去法院办手续,也目睹爸爸带走家里所有的现金,把家里的玻璃全部砸碎——那个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是“就算他跟妈妈不过了,家里还有他的女儿,难道他也想让我睡那种透风的房子吗?”读来不由心尖一颤,这应该就是孩子和成人的不同,只有孩子才不会去权衡利益,考虑情绪,而是单纯地站在最直观,最真实,也是最无力的情感里。

后来小胖君的爸爸又远走他乡,她在夜间追过去,用一个孩子最无用的哭闹,去留他求他,但他还是没有回头。这件事给了她比父母离婚更深的伤害,她觉得自己被最亲的人抛弃了。而这种伤害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和治疗,就会留下伴随一生的后遗症,那就是对生活缺乏安全感,对亲密关系不信任,“我明白人生前一段的记忆在影响着我的爱情观、婚姻选择和家庭生活——害怕失去的人,从不会选择拥有。”

其实在几年前,我也曾在夜间出走,当时离婚协议已经拟好,我拎着箱子疾步下楼,但女儿小小的身影很快追出来,一下磕在楼梯上。一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她抬头望向我时的眼神,满是恐惧和伤心。那样的记忆,想一次,就会痛一次,而女儿同样如此——从她记事开始,她就参与了我和她爸爸在婚姻里的所有争吵。这也是导致她性格敏感,缺乏自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尽管这些年,她成绩优秀,也可以与同学们在阳光下谈笑奔跑,然而只要我和她爸爸大声讲话,她的眼神就会流露出不安,就会像软体动物一样,从壳里战战兢兢地伸出触须,察言观色,如履薄冰。

甚至在这几年的深夜里,她有时还会从梦里惊醒,然后在身后紧紧抱住我说,妈妈,我又梦见你离开了,你不要走。记得有次暴风雨的晚上,她摸索着来到我的床边,说妈妈我可以跟你一起睡吗?我说可以。然后整个后半夜,她都睡在床沿,蜷缩着,像个小心翼翼的客人。给她盖被子的时候,她都是蜷缩着的,相比妹妹的四仰八叉,呼噜连天,她的睡姿真是太让我心疼和内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睡姿就是她在潜意识里对生活的态度。

而我生下妹妹时,她又在作文里写下,“妈妈有了新的小孩了,是不是就不爱旧的小孩了?”那年她7岁。这句话曾让我觉得她很有写文章的天赋,也曾让我宁愿她没有这种天赋,一如小胖君所说的,“我觉得写作是一种自救的形式,发泄的渠道,不是什么天赋,人要是越憋屈,天赋就越高。”

当然,站在小胖君父母的立场,我对他们婚姻的不幸也能感同身受,夫妻长期的争吵,磨损的除了感情,还有心性,你会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空心人。无论最后是选择离开,还是留下来,怎样都是一种痛楚。而我当初选择留下来,也不完全是因为女儿,我更不想让自己的余生都遭受愧疚的折磨。就像小胖君的爸爸,亏欠女儿多年,多年之后,依旧需要女儿将他从亏欠的深渊里解救出来——

爸爸送我去火车站,就是多年前他离开我选择远行的那个火车站。踩在踏板上,我扭身对我爸说:“这么多年,你总说亏欠我啊,亏欠我,一会儿火车开了,你就跟着火车跑,就像当年我追着你那样,咱俩20年恩恩怨怨一笔勾销!”

我爸憋了半天,骂我一句:“小兔崽子。”

车开了,他害羞了一下,就跟着车跑了起来,越跑越认真,越跑越认真。

老爸,你也自由了。

读完了,再回头来看这一段,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我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女儿,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翻开小胖君的每一页文字,除了触痛心弦,还伴随着担忧、叹息,以及内疚。有什么办法呢,文字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你揽镜而照,静观来时路,看到的都是自己。

为何家会伤人?不要等到孩子来提醒自己这有多痛,也不要用孩子的一生来给自己补上这一堂代价沉重的课,如果可以改变,就不要再等待。

我想,如果你也哭了,肯定是因为你也曾这般痛过。

你为什么而痛,什么就是你的软肋;

你为什么而哭,什么就是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