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
美国著名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葡萄酒推销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卖葡萄酒”。最初他为一个卖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着为一名葡萄酒进口商工作,最后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这并非出自热情,而是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不?我过去一直在卖葡萄酒。”
生意越来越糟,可安德鲁还是拼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闭。他不改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是很具有做葡萄酒推销员的能力的,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但后来事业的失败迫使他去上一门教人们如何开业的课,他的同学有银行家、艺术家、汽车修理工,他逐渐认识到这些人并不认为他是个“卖葡萄酒的”,而认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多面手”,他们对他的看法使他抛弃了原来的目标。
他开始猛醒仔细分析,探索其他行业,思考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使他取得了推销葡萄酒永远不能为他带来的成功。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并朝着这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可是收效却很微小。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要学会宽容自己。有时候,人比较容易原谅别人,却往往难以原谅自己,因为我们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虽然这并非坏事。
来看最常见的校园中的例子,同学小丽从来都是班级的第一名,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这一点,可是转学来的小洁却一鸣惊人地超过了她,小丽为了重得第一的桂冠,加强了学习的强度,放弃了闲暇时光,还影响了正常的休息,眼里只有第一这个称号,暗暗地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夺回来,但是,她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还是没有如愿,这一次的失败,彻底地击垮了小丽,她从此消沉沮丧,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天天埋怨自己没有尽到全部的力量来学习,说自己不够刻苦,脑筋不够用,等等等等,这样下去,不但小丽再也没有考过第一名,她的成绩竟然下滑到了倒数。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应该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明确的认识,要自尊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负,为自己的每一进步感到骄傲。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绝不应该打着“宽容自己”的旗号放纵自己 。偶尔心绪不佳,或者休息不好,或者,随便为自己找一些其它的理由,就“宽容”地允许自己放纵,允许自己继续麻木懒散,这样决不叫宽容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宽容自己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
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一半来源于自己,即所谓地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宽容自己的真正目的是在肯定、 承认自己的同时,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平和的心态,让自己能充满信心地去创造自己!
宽容环境——更适应
你有发现自己周围的美好事物吗?威廉·华滋华斯曾写下过这么几句诗:“我像一片孤单的白云,独自徜佯在高山峡谷间。忽然瞥见一片花丛,盛开着茂密的黄水仙。我注目凝视——但全未去想,这片景象给我带来什么财富。于是,我的心充满欢悦,随着花儿起舞”。
只要留心生活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能够体验到环境给自己带来欢跃的人非常之少。不管是你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是亲人,难得碰见有人能够在他自己的山岗上面“瞥见黄色的水仙花”。
你是不是只埋怨路边的杂草弄脏了你的鞋子而忽视了草坪中充满青春活力的色彩绚丽的花朵呢?你在雨后是不是只两眼盯着道路上的泥泞,而注意不到难得的清新的空气呢?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睿智的老者请教。
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
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我要是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就好了。”
“为什么你会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
“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
老者一笑:“那么,给你十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
“不干!”
“那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
“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
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一个叫“情绪困扰”的理论。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结果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的信念。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客观环境造成的,其实这都是本人的片面认识和解释,正是这种认识才产生了情绪的困扰。概而言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抱着宽容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常常能海阔天宽。
对工作或者生活的环境持宽容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样一件事情,常常既可以说成是“好事”也可以说成是“坏事”,既可以说成是“幸事”也可以说成是“倒霉事”。到底如何看待,一般都取决于个人的态度,而不在于实际的环境本身。
你对于现实抱什么样的观念,会给你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举止涂上色彩。你心目中的现实是怎样一种结构,是你自己设计和建造出来的。
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俩人在对周围的环境的态度上经常截然相反,即便是他们俩人一起遇到的事情,两个人的看法也大不相同,很难相信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
譬如说,他们去参加了一个晚宴,两个人形容起这一晚上的情况,评价和感觉都显然不同。太太详详细细把他们参加的那次“糟透了”的晚宴讲上一番,抱怨吃的不好,客人们没意思,主人冷落了她,一晚上很无聊。
她的丈夫也把那次晚宴情况对朋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他兴高采烈,连说带比划,讲的情况同他太太形容的完全相反。“我当时开心得要命,”他喜形于色地对朋友说,“那次晚宴好极啦,痛快极啦!那么多客人都很有趣,菜非常出色,主人也周到极了!”
他们讲的可能是同一次晚宴吗?显然,这对夫妇在对待身边的环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同一事件的感觉才出现了戏剧性的分歧。他们一个人把精力集中在对环境的不满上,一个晚上都在尽力的对周围的一切发牢骚和吹毛求疵上,于是看到的都是毛病;另一个打定主意去开心,去享受环境,于是玩得很高兴。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环境是你生存的基础,但决不是决定你生活的主导因素。
就拿Mike一天的一些极普通的事情来说吧!
Mike一早睁开眼,天气不好,他不太开心。Mike认为,晴朗和阴霾对人的情绪怎么也有影响,老天爷总不开脸,铅灰色的云层,像一块砖头压在心上,能痛快吗?
接着,Mike皱着眉头吃完老样子的早餐,Mike又不满意了,他想,也许从果腹这个角度看,我的早餐无可挑剔。但人终究和吃饲料的动物有所不同啊,胃口大小、心情好坏,乃至于咸淡、干稀都要有一些个人的讲究啊。想到终日奔忙,只是为了糊这张嘴,Mike的心情又黯淡了不少。
随后,就该穿衣出门了。这就更麻烦,Mike在那儿脱来换去,发现自己挑选衣服的时候大半不是从个人舒适出发,更多是从顺应别人的眼睛考虑。Mike捉摸不透这股服装潮流,一会儿这么变,一会儿那么变,不知何时是个头?而且变过来变过去,弄得人无所适从,就更为苦恼。纯粹是在为别人穿衣服,还得十分小心谨慎。超前了,怕人家说你,落在后面,又怕被讪笑,多没劲啊,Mike心里烦得够呛,做人真难啊!
好不容易换好衣服,这就该上班去了。搭乘公共汽车也好,或者骑自行车也好,出了门,一个“挤”字,就把Mike的情绪彻底败坏了,觉得世界好大好大,按说不会多自己一个,但从别人连一块立锥之地也不想给你留下的挤劲来看,Mike为自己的多余而无法快活了。
Mike觉得自己踏进让人焦头烂额的社会后,将来还不知会有哪些坑坑洼洼,等着自己去跌个鼻青脸肿呢?所以,Mike越想越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简直是太差劲了,越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太累了。
怎么办呢?
也许宽容环境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学会忍受环境带来的种种不方便,不用抱怨,不用强迫,不用做任何影响自己的事,主动去接受它,适应它,当你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时候,当你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方面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宽容会让你快乐,让你充实,让你成熟,让你稳重,而环境带来的不愉快自然就会在这样的你的面前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