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找借口找方法
5539000000024

第24章

不间断的学习弥补了张荣祥理论知识的不足,并使他在实际工作中如虎添翼。他负责或参与的革新项目及解决的生产技术关键问题多次取得成功:牵引电机机座加工组合钻床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引电机机座加工双轴镗床和内八面铣床均获市“四一工程”二等奖……

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工人——张荣祥成为2005年山东省首席技师,机械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省机械厅优秀工人技师。

张荣祥好学、勤学、求学,从初中生到优秀工人技师,他完成了人生跳跃,再次证明了持续学习提高适应能力、提升人生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成为“吃老本”的掉队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掉队呢?答案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职工都是从乡村里来的一些小伙子,平常大家工作之余就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天,他们当中来了一个“傻子”,他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一个新来的员工。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他还总是泡在几辆教练车里,东拆拆西动动,而大家出去玩乐的时候他却无动于衷。

“干什么啊?兄弟,难道你想自己开个公司造这玩意?”一个伙计劝他说。

“傻子”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没两个月“傻子”已经学完了关于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被提升为经理,薪水是那些“聪明”的小伙子的几倍。

“傻子”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学习汽车制造的其他知识,并自学外语,每个月还自费去总部参加培训。

又过了半年,“傻子”成为公司家用汽车生产设计部门的主管。两年以后“傻子”自己的公司上市,并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完善自己、不断充电、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切勿忽视了这些不起眼的机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才会不畏其变,不至于“六神无主”,毫无办法。在这个极速前进的时代,有许多外在力量会将我们击倒,只有保持学习才不害怕击倒之后站不起来。

许多人的想法仍未能摆脱老观念的统治——总觉得学习是学校里的事,走出学校后就不需继续学习了。成年人花几百块钱买一件高级衣服一点不嫌贵,但要从钱包里掏出十来块钱买本书反倒觉得不能承受。他们往往舍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进行本领投资,而忽视了对自身的本领投资,把对自身投资的重点摆在吃、穿、住和保健上。很早以前,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如果你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同时还要明白学习的目的和该学什么。学习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改变思想观念,以观念改变行动,以行动改变命运。知识的积累,不应是一种“死积累”,这种积累多了,常常是为积累所累。知识的积累,应当是“活”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有些员工“死读”的精神虽可嘉,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毫无优势可言,学富五车却无锦囊妙计,因而常常不受重用,四处碰壁。要学习一些思维的规律与方式,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

实践“雄鹰精神”: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鹰的寿命长达70岁,但它必须在40岁时做出一生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决定。这时它的爪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到猎物。它的喙又长又弯,几乎碰到了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变得十分困难。老鹰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这时,老鹰会很努力地飞到山顶上,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这个过程必须是150天。

在这150天里,老鹰不停地用自己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全部脱落,然后静静等待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的喙把爪一根一根拔掉。当新的爪长出来之后,它会用新的爪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150天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重新面对另一个充满挑战的30年。

老鹰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用生命强烈质疑和改进自己,重新长出羽毛和喙来去搏击长空、去猎食万物。强者和鹰一样,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并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成为本族群里的佼佼者。总是能用令对手身心俱疲、望而生畏的钢铁意志去改进自己。

当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走马上任时,通用电气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它既没有处于危机的剧痛之中,也没有被诸多弊病所困扰。

然而,韦尔奇一上任便指出:应该把通用电气公司放在“全球性经济环境”中来思考其未来,要为进入下一个世纪做准备。这里,所谓“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指的就是以日本企业为主要对手的竞争。以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2000年后能否与国外公司竞争,是我们从现在起,每一天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韦尔奇进一步指出:“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上,胜者和败者的界线日趋分明,在这里没有‘还过得去’的企业的位置。”他觉察到他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考虑到这些,韦尔奇担心通用电气的竞争者将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他希望通用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韦尔奇感到他需要一个流畅的和进取的通用,这意味着当时的通用将被简化为一个较小的却反应灵活的通用。因此,韦尔奇采取了一系列艰苦的行动,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从而成为当今全球经理人的偶像。

通用在杰克·韦尔奇上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了,但韦尔奇没有满足,而是在前进中不断寻找通用存在的问题,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正是韦尔奇的质疑和对其改进,通用才能良性发展下去。

企业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必须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在危机中质疑和改进自己。对于员工来讲,只有像雄鹰一样时刻具有危机感,质疑和改进自己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企业和员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永不满足是一个优秀员工应具有的思想品质。在现代市场的竞争中,企业的资本、规模、名气已经降到第二位了,企业员工才能决定企业的成败衰荣。

万向集团是中国企业界公认的“常青树”。成立30多年来,万向集团的名称变更就达12次之多,堪称中国之最。

1969年,鲁冠球带领6名村民筹集4000元钱,在钱塘江畔一个贫穷的村庄办起了一间铁匠铺。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气候,避免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这间铁匠铺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企业管理有了松动,改革之声渐起,鲁冠球获得“宁围公社农机厂”的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果断采取“承包”制。

1988年,鲁冠球又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已经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股权——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花钱买不管”。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万向再次适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在国际市场上收购了美国本土企业,“万向节厂”更名为“万向集团”。就这样,30多年前的一间铁匠铺发展成为一家实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万向集团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质疑和改变自己,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生存下来,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曾任惠普公司董事长兼CEO的卢·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经指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即“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并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让对手永远跟着我们”。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早已深入到海尔的每一个员工内心深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一个人或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自己,就不能够在商场和职场中立足。在硅谷,每年都有近90%的公司破产。所以,我们应信奉“世界属于不满足的人们”这句格言,很少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而是善于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勇于变革。

学习“兵王”许三多:主动做最有价值的事

一部《士兵突击》,让无数人深深地记住了许三多这个“傻子”形象。五班,钢七连,老A……无论在哪里,他都承受着大家对他的不在乎, 默默无闻地为集体做事。直到有一天,大家对他由不屑到感动再到敬佩,“我一直以为他抓的不过是一把草,可当我抬头看的时候, 他抓的已经是足以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许三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自动自觉地为集体做有价值的事,没有人给他任务他就自己主动找事做。比如在五班,因为班长的一句玩笑他开始修路,因为他觉得修路“有意义”。 在他心里时刻怀揣着集体主义信念,他认为到了部队就不能闲着,必须去做事。他从来不会给自己找借口偷懒,无论有没有人要求他都会主动去做事。

在公司,随处可见忙碌的员工和偷懒的员工,也许他们一样都没有事情需要忙,可是偷懒的员工选择了懈怠,被动地等待老板的指示工作;忙碌的员工却能够主动地找事情做,把时间用在做有价值的事情上。主动做最有价值的事,不要等待命令行事。

西奥多·韦尔原来是美国一位铁路邮递员,和其他邮递员一样,用陈旧的方法分发着信件。大部分的信件都是凭他们不太准确的记忆拣选后发送的。因此,许多信件往往会因为记忆出现差错而耽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西奥多·韦尔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明了一种把寄往某一地点去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的制度,很快,他的图表和计划吸引了上司们的广泛注意,并由此获得了升迁的机会。5年以后,他成了铁路邮政总局的副局长,不久又被升为局长,从此踏上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的路途。

西奥多·韦尔的升迁之路,就在于他能够主动做有价值的事情。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能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把事情做好,为公司作出贡献。如果只做老板吩咐的事,老板没有交代就被动敷衍,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

著名企业家奥·丹尼尔在他那篇著名的《员工的终极期望》一文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大学毕业后,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一份很没出息的工作,然而任小萍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她就会多问,尽量帮他(她)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的,使馆人员有事外出时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开始委托她通知,使她成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