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5538200000016

第16章 最后的胜利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

2月16日,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一个跨步伸刀,杨扬以44秒18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她用脚下的冰刀改写了历史,为中国赢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几天后,杨扬又在女子1000米决赛中再度夺冠。

从来只给本国和近邻加拿大运动员鼓掌喝彩的美国人,第一次为一个中国姑娘起立并大声尖叫,他们总是对能够在赛场上创造历史的英雄无比崇敬。一个美国观众说:“没有人不敬佩乔丹,4年前NBA总决赛就在这里举行,没人能阻止他得分;就像杨扬,没人能阻止她得到金牌。”杨扬成功了,多年梦想实现的刹那,她笑靥如花,这是属于“冰雪皇后”的别样风姿!

职场链接:

回首杨扬的夺金路,就是一个“苦练成功”的故事。一次次的“垫底”在不懈的努力中变成了冠军,杨扬告诉自己:“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并敢于超越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这是她取得成功、实现突破的秘籍!她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远远大于那一枚枚闪亮的金牌。

杨扬的成功也正验证了这句话:在很多时候,压力其实也是动力。人,有时是靠“逼”才会出绩效的。

刚进入职场的员工,就像滑冰赛场上的选手,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在起步阶段是永远没有第一的。你必须明白,如果你不滑或速度缓慢,所有的人都会超过你,你将成为最后一个。如果你不争取跑第一,那么别人就会成为第一,到时候,你的工作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不但成就不了事业,甚至还会丢了饭碗。

也许有很多人在比赛途中,发现自己前面和后面的人都很多,他就会对自己说:“反正我不是最后一个,怕什么?”他就会因此而缺乏一种危机意识。而事实是,在职场上,每个员工都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没有人会等待你的。如果你自己总意识不到这点,你自然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而落伍者的压力将更巨大!

对于那些优秀的员工,他们一样会发现自己前后有很多人,但他面对这样的压力,会想:“我不能让更多的人超过我!”所以,他即使不是第一,也永远不会落入最后的群体。因为,他一开始就有了危机意识——坚决不让自己落后于别人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会化作他们赢得胜利的强大动力!

杰克·韦尔奇就是这样一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的人。

1965年,杰克·韦尔奇成了PPO工艺开发项目的领导人,主要任务是将PPO转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但这种材料看起来并不具有很多潜在的市场价值,因为它很难塑造成型,所以,小组的成员都深感沮丧。面对压力,韦尔奇却认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把压力变成动力,才是他们成功的保障。于是,他当即作出决定:坚持搞下去!

工作中,他们尽量缓解来自各方的压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制成了一种在高温下具有很高强度且容易塑造成型的材料。这种塑料制品的商业名称就叫“诺瑞尔”。

同年,韦尔奇劝说通用电气公司建造工厂生产“诺瑞尔”,到了该指定一名经理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个任命,因为谁也不想为一种还未证明其商业价值的产品去冒险。

只有韦尔奇知道,原有的工作将来一定会给他带来压力,不求新,必定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于是,他毅然申请了这个职位,成为“诺瑞尔”生产厂的经理。

此时,搞聚碳酸铵脂的人们与“诺瑞尔”的开创者之间的矛盾激化了,韦尔奇知道这是场艰苦的战斗。然而,就在这样的危机中,使韦尔奇灵光闪现,他认为应该先把“诺瑞尔”卖给通用电气内部的诸多企业。

于是,韦尔奇就先用“诺瑞尔”制出了电动罐头起子,向人们展示“诺瑞尔”的卓越性能,使人们相信,“诺瑞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用途,包括制造汽车身和计算机外壳等。

但是,在当时塑料企业26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中,“诺瑞尔”仅仅占了150万美元,而聚碳酸铵脂却占了900万美元。1968年,韦尔奇当上了以上两个塑料制品公司的领导人,成为通用电气公司最年轻的一位总经理?

但是,韦尔奇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大,当时的市场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不大,韦尔奇开始到处奔走相告,几乎走遍了可能走到的大小市场,不断地让那些婴儿奶瓶、汽车、小器具用品的制造商们了解,利用塑料来制造这些东西,不但便宜、轻巧,而且更加耐用。

后来,韦尔奇和他的工作小组经过短暂的碰头分析,又作出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决策。那就是设计了一则电视广告,广告中有一对野牛冲进了一家瓷器用品店,结果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摔碎了,只有塑料制品完好无损。

这个广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聚碳酸铵脂的使用终于引发了制造业的材料革命,美国消费者对这种比金属和玻璃优点更多的材料十分青睐,它成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塑料。杰克负责的塑料企业终于走出困境!

正是这种把压力变为动力的气魄,为韦尔奇一生的成功奠定了根基。他说:“我这一生中最兴奋,同时也是最值得纪念的时光,将会是那段与工作小组的同事们经过共同努力,缓解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危机意识的挤压下,使塑料部门迎来了璀璨的岁月!”

最后,韦尔奇终于成为GE历史上第八位首席执行官,并且是最年轻的一位。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事业发展处于顺境时,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事业避免“大意失荆州”的痛楚;适当的危机意识可以促使你对事物的发展处处准备周密,使压力消弭于无形。

而每一个优秀员工都会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压力,因为压力中同样隐藏着无穷的潜力和机遇,只要能把它们变为动力,那么,迎面而来的,将是明媚的曙光!

奥运精神启示录:

每一个职场强者都不会轻易被目前的工作压力所征服,从而停滞不前。在他们的心目中,适度的危机意识和压力只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压力面前,他们只会越挫越勇!

篮球场上的“第八大奇迹”: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垫脚石

冠军档案:

姚明

198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14岁进入上海青年篮球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篮球队,18岁进入国家篮球队。2002年,成为NBA状元秀,他被称为“小巨人”,也是第三位进入NBA的中国球员。现效力于NBA休斯顿火箭队。

奥运纪实展播: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男子篮球队对阵美国男子篮球队。谁都知道在篮球的世界里,只有美国可以称王称霸。赛前,他们对中国男子篮球队非常轻视,几乎每个球员谈起来都是满不在乎。“扣篮王”卡特的口气非常大:“中国男子篮球队?大个子?2.26米?我曾在2.3米的人的头上扣过篮!篮球比赛的胜利关键可不在身高!”

于是,在比赛开始后,这些心态轻松而技术高超的美国篮球队员总是在打球时玩各种花样,飞身扣篮啊、空中接力啊,引起观众一阵阵的赞叹、惊呼。

卡特准备扣篮了,只见他拿住篮球,灵活地穿越中国队员的防守拦截,迅速地抢身篮下。当所有人屏住呼吸准备欣赏一个精彩绝伦的扣篮时,“啪”,一个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悉尼奥林匹克圆顶体育馆内。卡特几乎和篮球同时落地,篮筐纹丝未动,篮球被盖飞了!全场人都惊呆了,似乎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当然也包括不可一世的扣篮名将卡特!短短几秒钟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响彻球场,到底是谁盖了卡特的帽呢?这个人就是姚明。

姚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父亲姚志源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方凤娣1.88米,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父母身高的特征和对篮球酷爱的基因,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9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

但是,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仅仅拥有天赋的身高是远远不够的。当17岁的姚明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篮球联赛(简称CBA)的赛场上,这个身高2.21米的瘦高男孩让全场的观众沸腾了。前三场比赛,姚明就像一只初生的小牛犊,充满着虎虎生气。在篮下一对一的情况下,姚明能连续两个转身,跨步上篮,为队里立下功劳。可是,强劲的对手来了,他就是余乐平——身高2.16米,体重135千克:他比姚明矮5厘米,却比姚明重30千克!他用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死死卡住了姚明。

“砰!”姚明被撞翻了一个跟头。

“砰!”姚明又被撞翻一个跟头。

3个跟头、4个跟头、5个跟头……在这一仗中,姚明被余乐平撞翻了15个跟头!多么惨痛的遭遇啊!篮球队输了,姚明也输了——这个时候的姚明只有身高,却缺乏力量和技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下来,姚明面对的是八一篮球队和他们的明星中锋王治郅,当时的王治郅就好像今天的姚明,身上被罩上了许多光环,当时的姚明则被大家宣传成“王治郅第二”,这让两人在球场上的相遇充满了“火药味”。王治郅赛前想着:“要给这孩子好好上一课!”

第一场比赛,姚明所在的篮球队出现了许多失误。投篮,不进;传球,被拦截。姚明此时十分着急,却使不上劲。“姚明!接球!”队友喊了一声。话音未落,篮球从左前方飞了过来,姚明刚伸出双手,忽然一个人影在眼前闪了一下,自己扑了个空,篮球不见了。他再定神一看,原来篮球被王治郅抢走了。看着王治郅潇洒地运球、传球,还不时向他投来胜利者的微笑,姚明觉得非常失落,观众的欢呼声还在耳边回响,可是在姚明听来,全部都是在议论、批评自己:“这个姚明个子那么高,可是篮球水平很一般啊!”“就是,长那么高,有些浪费了呢!”姚明心里乱极了,又丢了好几个球。全场比赛结束,八一篮球队竟然领先40分赢得了胜利。

这两次比赛的失败让姚明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到底我是否适合打篮球呢?篮球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过人的身高,我还拥有什么?我该如何继续打篮球的生活?怎么样打篮球?”一连串的思索使姚明静下心来,他开始锻炼自己的意志、思维和眼光,钻研打篮球的战术和技巧,开始了漫长的学习和成长之路。

1998年1月,姚明第二次遇到了身材魁梧的余乐平,不过这一次,姚明没有再给对方撞翻自己的机会:他吸取了上次失利的教训,用头脑细致地打球。上场前,姚明就开始琢磨了:“余乐平在篮下强攻非常厉害,如果让他挨近篮筐,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竭力将余乐平阻拦在3秒区之外。”姚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教练。“不错啊,小伙子,晓得怎么打球了!”教练赞许地拍了拍姚明的肩头说。姚明乐坏了,摸摸后脑勺,憨憨地笑了起来。果然,在比赛中,全体队员团结合作,士气高昂,按照姚明提出的建议,每个人心态平和,与对方周旋,最终获得了胜利。

失败、成功,欢笑、泪水,在国内一次次的比赛让姚明渐渐成熟起来。1999年,姚明入选国家男子篮球队,参加第二十二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中国男子篮球队夺得冠军,而姚明也显示了自己惊人的攻击力和篮球技巧,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身高有余、技巧不足的篮球新人了。

此时,距离姚明19岁的生日还差7天,他打职业联赛不到两年,已经成为亚洲的一流选手。

2002年6月,姚明在NBA的选秀中,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为状元新秀,从此拉开了他在NBA飞舞的序幕。然而,姚明进入NBA的第一场球非常失败,赛前他就紧张、睡不着觉,热身时拼命跑,结果体力透支,一场45分钟的比赛他根本坚持不下来,跟美国队员也无法交流。第一节教练没让姚明上场,第二节他上了,丢了一个争议球,还犯规了,唯一的一次投篮也没有命中,而且笨手笨脚的,仿佛是个多余的人。更糟糕的是,他上场的19分钟里,竟然得了0分!

这样的表现当然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可姚明并没有气馁,开始调整心态,刻苦训练,努力适应NBA的打球气氛。这时,有人向他表示了嘲讽。昔日的NBA大球星巴克利在美国一家电视台当转播嘉宾时,调侃说,要是姚明在一场比赛中得分能上19分的话,他宁愿亲吻他的评论搭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决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