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个人品牌
5535100000026

第26章 个人品牌的重塑:在变革中适应社会(2)

两人试着合作了第一部戏,张伟平投资电影纯属朋友义气,所以他也没打算认真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制片人,天真地以为投完钱就可以坐收其成,结果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因错过了最佳宣传期,张伟平投资的第一部影片仅回收800万,亏损1800万。失败让张伟平开始想正儿八经地研究研究电影了,从那以后,他给张艺谋定了一个目标:“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将张艺谋的每部影片都做成品牌,而不是依靠巩俐或其他明星而出名。”1999年他俩的第二次合作理性占了上风,以《有话好好说》一部片的资金同时投资了两部文艺片,《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这两部作品分别在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上捧回“银熊”和“金狮”,真正为张艺谋在海外树立起了个人品牌。而且因为获奖,海外销售不错,成为张艺谋那一年里的“双响炮”,张伟平也从两部影片中开始有了赢利。

从海外回国后,张伟平开始学习电影发行,使用了路牌广告及传统的“走四方”宣传法,但取得的国内票房参差不齐,《一个都不能少》还不错,可《我的父亲母亲》只有800万,影片版权只卖了25万。2000年,张伟平和张艺谋合作的第四部影片《幸福时光》最终被证明“从口碑到票房都是一部失败之作”。这时,张艺谋和张伟平两人都强烈地感觉到:从拍摄影片的方向到发行宣传的手段都到了必须革新的时候。2001年11月,北京已是深秋,中国大饭店《英雄》电影音像版权拍卖厅里的气氛却俨然酷暑。拍卖会一开始,起拍价是80万,可不到十秒,82万、84万、86万……俏佳人的总经理李燕更是举起了“800万”的牌子,让所有在场人士都惊呆了,很多小音像商甚至有点埋怨她哄抬市价,但连李燕都没料到,竞拍会在短暂的空气凝滞中仅仅喘息了几分钟,她以为势在必得的天价却没能及时制止这个拍卖会向疯狂的气氛进发,它就像一根导火索,直接将拍卖会引向白热化,价格直奔1000万而去。这确实是一次非理性的疯狂的拍卖会,结果是将维持了几十年的中国电影音像版权费基准提升了将近100倍。

“事实证明如果不冒这个险就没了那1780万!”张伟平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拍卖情形仍然志得意满。更重要的是,他与张艺谋合作了5部电影,从这次拍卖才真正迈出了电影营销有意识的第一步。“我当时就是一个目的,跟艺谋说《英雄》票房能达到1个亿,他目瞪口呆,说《卧虎藏龙》才1000多万,咱2000多万就行了……”但奇迹发生了,《英雄》创造了内地票房2.5亿元的奇迹,也奠定了“二张”品牌成功的基础。

二人的成功正是他们在革新中不断调整心态的结果,才能重新打造他们的品牌。

虽说“人总是要学会面对”,但当个人品牌失败到来的那一瞬间,究竟要怎样面对?怎样迅速给自己的品牌一个新的规划?如何不让心灵有受伤的感觉?在此可以听听专家的见解,让自己多一份抵抗能力。

面对失败,自己应该迅速、正确地规划自己下一步的个人品牌的建设。

首先,应该找出自己个人品牌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检查自己的个人品牌竞争力是否处于被动局面,掌握并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其次,要找出自身品牌竞争力错位的内外因。究竟导致品牌竞争力错位的原因是市场、行业的萎缩还是个人品牌竞争力的问题。如果是内因,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是行业原因,现在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对于自己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考量自己的个人品牌的竞争力。第一,是资质竞争力。比如人力资源主管需要的是具有MBA资质的人才,你是否具备这样的资质?第二,是阅历竞争力。以产品经理为例,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是否有相关的技术和工作经历呢?第三,是资本竞争力。你是否具备职业气质所应有的特性,你的特点的优势是否与相关的职业气质吻合。一般来说,从这三方面,就可以得出你的品牌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竞争力。再从这三方面找原因,调整自己。如果是行业受影响,如市场空间缩小、企业业绩的压力变大、企业收支受阻等原因而导致公司裁员,那么,对于自己来说,离开这样的市场,越早越安全。还可以通过个人品牌定位,叠加型品牌设计制造出被市场所认可的品牌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竞争,这样一来,就可以力挽狂澜。

这些专家的意见认为:机会总是会被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抓住。

面对个人品牌的建设问题,自己本身就应有一个心理准备,要有危机感。如果个人品牌建设失败的话,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首先,可以尝试寻找自身的问题,为什么会失败,但失败并不代表你的综合素质不够好,工作表现差。也许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但在寻找问题时还需冷静,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结合企业的业务内容、人际关系处理、开拓市场能力方面相比较,可能只是在某个时期,企业由于编制紧缩等问题,不太适合企业目前的发展方向。所以,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竞争强,其实机会也就更多。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会重新建立自己的品牌,但不要过高地要求,抱着这种心态,可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可能刚开始的待遇比不上之前的公司,但是工作岗位却很有发展前景,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你来说,你会迅速的把握机会,机会就掌握在积极工作的人手中。面对失败,不要到处抱怨,认为别人对你有意见,别人不支持你,即使有这样的情况存在,那么,离开反而会是好事,应该学会重新选择和适应新的环境。

当然,现在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被裁员的可能性更大。对于他们来说,在精力和体力方面可能不如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样的裁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来说,也不见得就一定不好找工作,可能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还是相当具有竞争力的。现在很多企业和工作岗位还是需要那些工作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员工。比如“空嫂”,国外有很多年龄较大的空服人员,但是她们丰富的经验和体贴入微的服务丝毫不受年纪的影响。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品牌,调整心态,让自己持有自信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并不难。

其实心态也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学会调整心态,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

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世上没有搬不动的山,更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人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有人在一个好的单位工作,他每天会有许多的不如意,苦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人工作单位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把此作为一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通过创造完成本职工作,受到人们的敬佩。阳光般的心态,火一样的热情,收获着成果和幸福。

在变革的社会中,塑造个人品牌就应该树立积极乐观和宽容豁达的良好心态,这样才会获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带来事业上的成就和生活上的美满幸福。我们必须要学会欣赏生命中的每个瞬间,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生活中要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受别人、还要善于接受现实。有人曾经这样说:“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这就告诉我们,人不能去等,要学会适应。要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说人们不接受你,不要说环境不适合你,不要说事情太难做,只是你的心态没调整好。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要让你的不原谅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更要学会感恩、欣赏和给予,这样你就会觉得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是一种对他人的回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只要常常有这种心态,你就会天天快乐,幸福无比。

要积极进取,不能得过且过

个人进取心是一种激励我们前进的、最有趣而又最神秘的力量,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像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样。正是进取心和意志力——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激励着人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种内在的推动力从不允许我们“休息”,它总是激励我们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斗。由于人类的成长是无限的,所以我们的进取心和愿望也是无法满足的。最终,进取心这种伟大的激励力量,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崇高。那么,在个人品牌的重塑中,如何保持和培养个人的进取心呢?

首先,要有“永不满足感”。成功学大师罗伯逊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他就会停滞不前。人当然不应该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失望和不满,但人永远不应该满足。”人生好像爬山一样,你必须有达到山顶的雄心壮志,否则,你永远无法爬到顶端。如果你感到“不满足”,你环顾左右前后,就会发现许多可能发展的机会。这些可能性起初似乎是一些模糊的“梦想”,但这些“梦想”恰恰是由“不满足”而来。可见,有了“不满足”,便会产生一种“梦想”,接着就会把“梦想”变为“目标”,再变为“行动”,如能将“行动”坚持到底,那就必然会取得个人品牌重塑的成功。

对于一个满足现状的人来说,他没有任何更好的想法、更美好的愿望,他不知道,正是“不满足”造就了人类伟大的精英。因为,只有“不满足”的激情,才会促使我们产生改变现状的“进取心”,才会激励我们去追求完美。这既是人们争取成功动力的最终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奥秘。“不满足”能激励人们从弱者变成强者,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苦难走向幸福,从贫穷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