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congestionsyndmm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盆腔静脉血管充血、扩张和淤血所致的综合征,是妇科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首先由Richet于1850年描述,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与盆腔疼痛有关的疾病。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甚至有神经精神症状,其自觉症状往往与体征和客观检查不相符,易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相混淆,甚至被认为是神经官能症而久治不愈。1949年Tay-loi-以“血管的淤血与充血”(vasularcongestionandhyperemia)为题,对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因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总结,并提出盆腔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独特的疾病,从此,对该病的认识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但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难点。1958年以后盆腔静脉造影术的开展、近十年腹腔镜临床应用的日益普遍、彩色多普勒、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是一个飞跃。
一、病因
1.解剖学因素盆腔血管在解剖上的以下特点是发生盆腔静脉淤血的重要因素:①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但就其数量而言,静脉的数量较动脉多,而且静脉血流比较缓慢。②大的静脉干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吻合支。③盆腔静脉壁较身体其他部分的静脉壁薄,弹性差,故易于扩张。④卵巢静脉瓣膜缺如发生率较高,左侧可达15%,右侧为6%左右。⑤盆腔各器官周围的静脉丛,如卵巢静脉丛、子宫阴道静脉丛、膀胱阴道静脉丛,相互沟通,相互发生影响。后位子宫虽然不一定都产生盆腔淤血综合征,但常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丛血管随子宫体下降屈曲在骶凹的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影响其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处于淤血状态。阔韧带底部筋膜裂伤是某些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重要解剖原因。阔韧带底部筋膜裂伤常常与分娩有关,阔韧带筋膜裂伤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及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同时使子宫后倒。如手术修补阔韧带及其底部筋膜裂伤后,不仅可使子宫后位得到矫正,阔韧带静脉曲张及盆腔淤血症状也随着消失。
2.体位性因素长期以站立位工作或负重劳动,使盆腔静脉血流不畅而引起盆腔静脉淤血。此类患者症状常经过休息后即可减轻。
3.妊娠因素孕期盆腔静脉容量增加,且受妊娠子宫压迫,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淤血。研究报道妊娠期卵巢静脉的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60倍,卵巢静脉的压力比非妊娠期大3倍。产褥期长期仰卧位,子宫后位,静脉回流不畅而导致盆腔静脉淤血。
4.内分泌因素盆腔淤血综合征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症状在绝经后几乎消失,而且采用药物抑制卵巢内分泌功能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说明该病与激素分泌失调有关。
5.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系膜内含有丰富的子宫与卵巢静脉末梢吻合支,由子宫角经卵巢静脉回流,结扎手术本身机械性干扰盆腔血流动力学,而更主要的是与手术时损伤输卵管系膜血管有关,从而影响子宫与卵巢静脉血液回流,造成盆腔静脉淤血。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表现为范围较广的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可为下腹坠胀、钝痛或酸痛,有时可累及髋部、下肢及腰骶部,严重时出现外阴和肛门坠胀。步行、站立、负重、弯腰常使疼痛加剧,而卧床休息后则获缓解。
(2)性交痛。约半数以上患者有较明显的性交后疼痛。
(3)痛经。多数患者有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前开始疼痛,为充血性痛经。
(4)白带增多。多数患者白带增多,月经过多及乳房周期性水肿所致的乳房胀痛。
(5)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约半数以上患者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如神经衰弱、易怒、易激动、失眠、多梦、头痛、心悸、气促、食欲不佳等。
2.体征妇科检查见部分患者阴道壁淤血呈蓝紫色;子宫颈肥大,淤血,呈蓝紫色;子宫常呈后位,质软;检查时轻压一侧或双侧卵巢部位引起与主诉一样的疼痛,是盆腔淤血征常见的体征,但无明显盆腔炎性增厚,炎性包块,亦无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三、辅助检查
1.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①后位子宫,子宫稍大或大小形态正常。②宫体后方少量积液。③宫旁显示串珠状、丛状或筛网状低或无声区,范围相对集中,内径增宽,严重者可达1.7cm,其内可见云雾状回声。④CDFI显示宫旁可见增粗条状或斑片状红、蓝相间的血流,色彩暗淡呈湖泊状,站立时更明显,同时观察子宫和卵巢内血流,有时可见增多的静脉血流。
2.CT检查患者多因怀疑盆腔其他疾病而行此检查。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旁静脉扩张迂曲,重者可呈瘤样曲张,向上可一直追寻到接近肾静脉水平。正常卵巢静脉直径)5mm,如直径"7mm,可提示诊断。
3.MRI检查一般不列为常规。表现为子宫旁团状迂曲流空血管信号,以左侧为重,但可靠性不如增强CT。
4.腹腔镜检查镜下见子宫均匀性增大,表面呈紫蓝色或有淤血,子宫后位,子宫直肠陷窝常有淡黄色浆液,输卵管系膜血管扩张、增粗、阔韧带内和主韧带内静脉怒张、迂曲,可见静脉瘤样改变。静脉数量增多,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卵巢静脉可达5~6条,形成蔓状静脉丛弯曲在子宫体两侧后方。但如镜检时盆部抬高不理想,则不一定能看到曲张的静脉,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及内膜异位等鉴别。
5.盆腔静脉造影术
(1)盆腔静脉造影术(pelvicvenography)。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以了解盆腔血液(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在盆腔静脉血流正常时,造影剂通常在20秒内完全流出盆腔,如超过20秒则证明有盆腔静脉回流不畅而有助于诊断。
(2)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retrogradeova-rianvenography)。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在下腔静脉找到右侧卵巢静脉开口行右侧卵巢静脉逆行造影,在左侧肾静脉找到左侧卵巢静脉开口行左侧卵巢静脉逆行造影。逆行静脉造影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标准为:①卵巢静脉增粗扩张大于10mm。②子宫静脉丛扩张。③卵巢周围静脉丛充血。④盆腔两侧静脉交叉明显丰富以及外阴阴道静脉丛充盈。经股静脉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时,应强调患者处于半立位,同时采用增加胸内压力的Vakalva手法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目前认为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是盆腔淤血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途径。
6.盆腔血池显像(PBI)盆腔血池定量显像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主要根据感兴趣区内每个像素放射性计数与髂血管放射性计数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决定。髂血管内放射性随时间减弱时,卵巢周围静脉丛内放射性却相对有所增加,说明盆腔静脉丛血流回流受阻,这正是静脉淤血的特点。有报道此法对轻度淤血者灵敏度较低,重度淤血者灵敏度较高,中度者灵敏度在二者之间。
四、诊断
有流产、分娩、输卵管结扎史,子宫后位,下腹痛等临床表现,妇科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未见器质性病变,B超、彩超、盆腔血池显像显示盆腔淤血特征,腹腔镜和卵巢造影静脉可确诊。
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