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学
5511300000017

第17章 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3)

子宫内膜癌虽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但一般以一侧子宫动脉血供占优势,同时因为肿瘤的新生血管侧支循环丰富,故有学者选择一侧子宫动脉持续动脉灌注方法以期延长药物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时间,有利于更充分杀伤肿瘤细胞以提高疗效。顺铂的抗肿瘤活性不仅是剂量依赖性,还是时间依赖性,所以其抗肿瘤的效果并不在于最高浓度,主要依赖于时间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对子宫内膜癌的动脉化疗应行双侧子宫动脉的化疗,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子宫内膜癌是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在子宫体的中央存在大量潜在的交通支,单纯行一侧的动脉化疗疗效受限。②抗癌药物对肿瘤血管具有破坏作用,单纯一侧动脉化疗在治疗侧的肿瘤血管被破坏后,非治疗侧的肿瘤无法获得抗癌药物,而呈“减负荷性生长”。但肿瘤确实存在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占优势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将抗癌药物根据肿瘤血供的比例进行相应的等比例分配。

(三)抗癌药物的选择

关于子宫内膜癌动脉化疗用药的文献报道较少,而且动脉化疗用药也是参考静脉化疗的方案或参考其他妇科癌症的动脉化疗方案。目前尚缺乏关于子宫内膜癌动脉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单一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的全身化疗上,单一药物化疗是最早试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美国妇癌协作组(GOG)应用单一阿霉素治疗49例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其中34例已有远处转移,药物用法为60m//m2,静脉注射,每3周1次;在43例可以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37.2%,不变者34.2%,进展者32.6%,这项研究表明阿霉素单一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前瞻性研究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单一药物治疗晚期癌和复发癌的经验,药物用法是阿霉素50mg/m2静脉注射,每3周1次,最大累及量为550mg/m2;环磷酰胺是660mg/m2静脉注射,每3周1次;阿霉素的客观有效率19%,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19例无明显效果。欧洲肿瘤研究组织(EORTC)中的妇科肿瘤协作组,统计6年应用阿霉素60mg/m2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发现完全有效率11%(6/54),部分缓解率6%。

2.联合用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客观有效率为33%-47%。欧洲肿瘤研究组织(EORTC)中的妇科肿瘤协作组,统计6年应用阿霉素60mg/m2-顺铂50mg/m2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子宫内膜癌,发现完全有效率14%(11/59),部分缓解率29%。

国内陈春林等联合应用卡铂500mg/m2表阿霉素60mg/m2动脉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在术后病理切片上见癌细胞明显坏死,部分患者癌细胞全部消失。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在抗癌药物选择上,以卡铂或顺铂、阿霉素或表阿霉素联合化疗为主,部分病例加用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或5-FU;如果单一用药则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但必须注意的是,应用ADM及EADM时应将导管超选择插至子宫动脉上行支,避开子宫动脉的其他分支,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环磷酰胺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不适合动脉化疗。

(四)栓塞剂的选择

子宫内膜癌实施介入治疗时,在灌注化疗的同时根据情况可行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的选择根据术式的不同有所区别。如果采用髂内动脉栓塞还是以新鲜明胶海绵颗粒为好,以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而在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或子宫动脉栓塞时对栓塞剂的要求较严格,由于为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宜选择永久栓塞剂,可选择的栓塞剂包括KMG、PVA颗粒,两者相比较而言,KMG在栓塞时较为容易。

(第三节)卵巢癌的介入治疗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发生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5%,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死亡率为妇癌首位,占25%。由于卵巢深居盆腔,卵巢癌难以早期发现,因而临床晚期癌多见,治疗困难。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卵巢癌,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在手术探查中多见双侧卵巢病变,卵巢呈单房、多房增大,肿瘤表面有乳头状突起、菜花状、烂肉样改变。或因肿瘤组织浸润血管,造成区域性组织缺血坏死。肿瘤质地可呈囊实性或囊性。大体还可见输卵管充血、水肿,可包绕肿瘤,界限不清。邻近器官被压迫,多伴腹膜种植、腹水。大网膜呈饼状,肠管因肿瘤浸润而僵直变形,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难以彻底成功。而对于中晚期卵巢癌的患者来讲,创造了手术机会,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即实施所谓肿瘤减量术(suirery)或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suirery),对卵巢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中晚期卵巢癌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此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术前化疗并不能改善卵巢癌的生存率,其原因是先用化疗,使肿瘤细胞逐渐产生了对化疗的耐药性,故影响减灭术后再行化疗的效果,从而影响最终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而Ne等认为如果先化疗,再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虽然使减灭术的成功率达到63%,但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未延长,与肿瘤减灭术未成功的病例相似。但是,则认为中间性肿瘤减灭术的应用仍有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他对17例初次手术时肿瘤减灭术不成功的卵巢癌患者行2~5个疗程化疗后,再行二次手术,使肿瘤减灭获得成功,与初次减灭术即获成功的预后近似。

卵巢癌的术前化疗有多种途径:静脉化疗、腹腔化疗和动脉化疗。每种化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静脉全身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抗癌药物的有效剂量与机体中毒量相近,常因副反应出现而限制其药量,从而影响其疗效;腹腔化疗可使腹膜表面的药物浓度数十倍于全身用药,但对于较大的肿块,腹腔用药难以穿透肿瘤深部,不易产生疗效;经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的区域集中于子宫、附件、阴道及其邻近组织。相应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顺铂及表阿霉素在一次性动脉灌注时卵巢及其周围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比一次性静脉注射法高,用药后7天,在手术摘除的肿瘤组织及附近脏器进行分析时发现,组织内仍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因此动脉灌注疗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加抗癌作用,降低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对晚期卵巢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是对扩散到腹腔内的癌灶无作用是其缺陷。

卵巢癌的动脉化疗,在临床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最早的外科手术插管,如经股深动脉插管,到腹壁下动脉插管至腹主动脉,到手术中的动脉化疗,而至今天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化疗方式上从单纯的术后动脉化疗,到术中动脉化疗,至现今的将术前、术中、术后的动脉化疗有机结合,以及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将动脉化疗与腹腔化疗、全身化疗的多种用药途径的组合。在以往有关卵巢癌动脉化疗的报道较少,近10年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加,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关于卵巢癌的动脉治疗在应用范围上已经集中在中晚期手术困难的卵巢癌病例的治疗上,其目的是通过动脉化疗使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其他化疗方法治疗无效病例的一种尝试;复发病例的姑息治疗。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各种无法手术的中晚期卵巢癌术前化疗或可能手术但肿瘤细胞分化不良的中晚期卵巢癌术前化疗。

(2)术中辅助动脉化疗。旨在控制术中转移、减少术中出血的术中化疗。

(3)术中巩固动脉化疗。旨在消灭残余肿瘤病灶或微小转移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探讨性动脉化疗。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的一种尝试。

(5)姑息性动脉化疗。复发或无法手术病例的姑息治疗,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禁忌证同其他妇科恶性肿瘤。

(二)手术方式的选择

1.手术方式

(1)基本术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术/栓塞术;卵巢动脉灌注化疗术/栓塞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