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好,做好,活好:成就职场精英的新36计
5497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当今社会弥漫着急功近利、浮躁、轻薄之风,使得许多人在职场上感到忙、盲、茫。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活得好。

那如何想好?如何做好?如何生活得好?

要回答好这些问题,让我想起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史蒂夫·富兰克林博士那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人生最伟大的真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人们不需要复杂难懂的文字,照样能说出深远的道理。这就好比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原色其实只有3种,但就是简简单单的3种原色演绎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甚至认为,职场人生的道理也如此简单,要达到“想好——做好——活好”的境界,只需hold住3种元素:态度、能力以及行动,就可“简单制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好的态度,让我们的想法积极。态度与想法是有联系的。思路决定出路,态度消极,思想就难于活跃,思路就会闭塞。如果态度积极,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职场人生就会是一种新的局面。著名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一个好的例子,他曾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只是在玩而已。”爱迪生认为,工作的目的应该是生产力、乐趣以及满足感。“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无味的事情,其实,全看自己怎么想,而并非工作本身。”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成功和幸福感,正是爱迪生的工作哲学。面对职场,如果我们态度积极,换种想法,就可以像爱迪生一样,这辈子再也不用“工作”,天天可以“玩”了。

出色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保障。美国30任总统加尔文·库利奇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但是人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能,遗憾的是许多人从来都没有发挥过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用了,顶多也不过是大脑皮层5%的空间,帽子下面还有广大的“哑区”没有挖掘、利用,更多的潜能终被时光流逝而带走,甚至永远也难于找回,那我们为什么没能发挥好此潜能呢?答案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许多美国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文不对题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事实上,彼得的观点,不仅适于美国企业员工,对世界上诸多地方的企业成员也适用。许多人在匆匆忙忙中忘记了思考什么是自身优势,大多时候更注重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全力以赴,更倾于扬长,在好的坯料上点石成金,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补短,必然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这种乘法效应可以说是人生当中相当令人折服的自然法则。

好的态度付之于好的想法,潜能的激发让我们有出色的能力,光有这两点还不够,我们还得有及时的行动。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没有行动,再伟大的思想、再美妙的道理也是没用的。马云说:很多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说的就是很多人想创业,想做一番事业,但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只能是过去的做法,过去的活法。为什么不行动呢?有的人是不敢,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有的人是想等条件成熟再说;有的人是想跟着别人走;有的人是想依赖别人,让人家扶一把??诸多原因,导致这些人没有行动,有的只是想成功的欲望罢了。其实,想好了就做,马上做,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努力了,做了,所以成功了,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总之,好的态度,让我们的想法积极。出色的能力,让我们有做好工作的保障。及时的行动,让我们走向成功。

为了让我们“想好——做好——活好”,hold住职场成功的3种元素,本书结合当下,演绎出职场打拼“新36计”,帮你梳理思想,激发行动,让你在职场有闪光的想法,卓越的做法,智慧的活法。

具体一点,本书从个人成长角度来揭示个人在职场中方方面面的成长规律,以练就积极主动的健康心态,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生涯设计、竞技提升、人际整合、职业自卫、精神训练以及成长学习,实现正确地做事,以得到效率,做正确的事,以得到效果,同时还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需要指出,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所阐述的理论大都是近些年中外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企业家等著名人士研究出来的新成果。总之,本书不仅思想前沿、观点较新,且都富于一定的哲理,所讲的道理深刻,但不深奥难懂,既普适于工作领域,又在人生的诸多领域有借鉴价值;同时,该书又提供简单的执行方法,并结合一些时效性、现实性比较强的典型案例,让你边学习边实践,把自己培养成职场精英,达到“想好,做好,活好”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