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大串联
5479600000054

第54章 “亦真亦幻难取舍”

每个人都在生活。

每个人都在体验。

无需特别注视,我的心犹如一把小锤,一直在叩响80年代中国人情爱生活的层层面面。不过比起少男少女来,我更注意中年人。

青年人欢快地闯进这个领域,也许会显得轻率,并酿成某类过失。可他们年轻,又正逢一个颇为开明的时代,他们有时间、也有条件去抹去某类过失,而让自己的生活还是一块抹去疵点的白绸,依然光彩照人……

对于大多数中年人来说,有的尚未摆脱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重负;有的人身上虽然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崩溃了,但要在心灵上彻底清扫它们的断砖残石,这还是个痛苦、也是个耗费时间的事儿,因为日过中天,不少人已经付不起这时间……

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缺乏坚实的锚链。

并非中国的大地上没有坚贞不移的爱情,然而,对于中年人来说,心灵的漂泊,已是80年代情爱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

我们已经走出了80年代。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相信未来,将会以越来越明确的口吻,越来越澎湃的激情,越来越浓挚的怀念,这样评价中国的80年代——

这是一个云诡波谲、大开大阖的时代;

这是一个希望与失望、腾跃与蹒跚争斗的时代;

这是一个因为现实的艰窘和前景的辉煌都是空前的,因而表现得卓越非凡的时代;

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潮流汹涌地拍打中华民族的巨舟,整个民族业已开始了伟大的经济启程、文化启程的时代。

只要不是所谓超然物外的旷达之人,就都能感觉到在中国的80年代,几乎全方位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

只要不抱偏见,人们不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情爱生活上,心灵的漂泊并非现代价值观念的侵入所引起的,而首先是因为传统价值观念自身的重重危机,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面前表现得捉襟见肘,而不能不引入现代价值观念所引起的……

在第二节里,殷娟曾以为“天底下的夫妻,十有八九都这样,只要没有外遇,没有挨打,没有不尽经济上的责任,好歹都得凑合着”,靠如是的自我安慰,她与丈夫的婚姻能维持下去吗?

在第四节里,蒋毓堃与s君在夫妻生活上,“谈不上什么享受,情趣,只感到是妻子的施舍和怜悯,还有一种眼见四围暮色日愈逼近生命窗口的苍凉”,依如是的灰暗心境,他们与各自妻子的关系能正常吗?

在第六节里,李律师发现“中国的男人们,尤其是我们这种年纪的,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未结婚的,在街上看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只能像贼觊觎别人钱包一样去偷看她,胆子大的,也不过多看几眼,然后心里想,这个女人给我做妻子,或者做情人有多好……”,以后,他还能满足于像贼觊觎别人钱包一样的目光,又仅仅在脑子里做着白日梦吗?

在第八节里,何雪妮说“你别看我年纪大,已经37岁了,其实我很单纯,像个孩子。人们说女人通过情爱达到成熟,我却一直成熟不了,可能现在成熟了”,若她的确算成熟了的话,那么在她先后3次的情感剧变中,有哪一次是传统价值观念可以做出解释,并且最终促成她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呢?

从人的文化深层心理来看,总是倾向于真正拥有人的生活,倾向于情爱的自由与美满。几千年来,儒家规范密密实实,恍如一口巨大的铁桶罩住了中国,可是在这铁桶里,哪朝哪代都演出过一幕幕伦理悲剧……这一倾向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遭到了压抑,再加上性文化上的罪恶感,其结果,不但形成了一种外在的社会规范,文化规范,也变成了一种内在的心理障碍。

80年代的伟大贡献在于,她真诚地希望中国人拥有人的生活,真诚地祝福中国人有情爱的自由与美满。

同时,她又不得不招致历史的惩罚——

在情爱生活上,传统的价值观念岌岌可危了,可“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即使貌似在一瞬间崩溃了,可千百年来已经深深融化在血脉里的积淀还在;现代价值观念进来了,可因为它的陌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某些趋前性,还有某些人为着个人目的的实用而表现的曲解,同样也“亦真亦幻难取舍”……

人们来不及辨析,过去因为社会生活的长期僵化,我们的注意力往往只需集中在一个情境上。而这10年各种情境从我们身边潮水般涌过,诱惑我们充当的角色,和我们可以做出的抉择,成倍的增长;

人们来不及清理,多少年里,我们习惯于这样一种思维方式:非红即黑。非左即右。说坏时,能把孔夫子也说成是个绿眼荧荧的色鬼;说好时,能将阿Q头上的癞痢也说成是一朵花来……

我们迄今还找不到恰当的思想武器来清理。

我们迄今还没有一段相对从容的岁月来辨析。

这一历史的惩罚便表现在旧的欲抛弃未抛弃、新的欲接受难接受——两者之间痛苦,长期的徘徊;

表现在千千万万的中年男女,已经投入精神原野的吉卜赛部落,心灵得去一条尘世苍茫的河流里漂泊……

在此,我告诉拥有秘密的朋友们,你不要以为你的秘密有多秘密,也不要以为你的故事有多么新鲜,或者奇特,其实它们大抵都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折射……

无疑,这一漂泊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抹杀这一漂泊大潮中,多半传递出的是一种精神苏醒的信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渴望”理想生活的表达。

从众多的离婚案中,从不少的婚外恋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如同不能一概以为一个敢于离婚的人,或是一个敢于去找情人的人,就一定是“现代派”,其实有时他(她)也是向自己内心骚动的某种原始的东西投降;也不能一概以为一个敢于离婚的人,或是一个敢于去找情人的人,就一定是“伪现代派”……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可以批判之处不少,我们可以借鉴之处也不少。在基督教文化里,人们有一种原罪意识,活着是为赎罪,以便死后灵魂能升上天堂。这一说法无疑是荒唐的。它却能让人深沉起来,对人和生活的认识突破物质的表层而潜入精神的深层。价值取向也较多元化,人生的标帜不仅在事业,在富足,也在情感生活的完美。甚至还有点庄子的味道,哪怕这辈子一事无成,可在情感生活上自己是只小鸟,是只自由自在、欢欢乐乐的小鸟,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个美妙境界……

千百年来,“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里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在一种物质主义的生活观里,生活太容易为物质所满足。价值取向也较单一,人们可以为仕途、钱财牺牲情感,但很难为情感放弃仕途、钱财……

而今天,我们能凭这一“渴望”,去清洗麻木的生活态度,卑微的生存目的。我们还能借着它,去审视自己的灵魂,去多方面地探求人生的意义。从而,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成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

恰似一块亘古沉寂的不毛之地,一夜之间,发现了有凹陷构造,一柱又一柱的油流、气流酣畅而上,将天空也挤得支离破碎……

恍如一场满岭满野的泥石流,多少年里,我们曾经认定的一切,习惯的一切,都卷着灼红的岩浆;裹着撕裂的枝叶,哗哗腾腾地从山头上滚下来……

1991年1月-4月起草于南昌青山湖畔

1991年夏初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