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孝经
54742100000002

第2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主旨】

本章题为“开宗明义”,“开”是提示,“宗”是根本,“义”是义理,可见本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揭示了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原文】

仲尼[1]居,曾子[2]侍。子曰:“先王[3]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4],民用[5]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6]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7]。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8],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9],中于事君[10],终于立身。《大雅》[11]云:‘无念尔祖[12],聿修厥德[13]。'”

【注释】

[1]仲尼:孔子的字。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3]先王:古代的圣贤帝王,旧注指尧、舜、禹、文王、武王等。

[4]以顺天下:使天下人心顺从。顺,顺从。

[5]用:因而,由此。

[6]避席:离席而立,古代的一种礼节。席,铺在地上的草席,这里指自己的座位。

[7]教之所由生也:古代有“五教”之说,即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在儒家学者看来,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8]毁伤:破坏,毁坏,一般认为见血为伤,亏损为毁。

[9]始于事亲:以侍奉双亲为孝行之始。一说为从幼年时期以侍奉双亲为孝。

[10]中于事君:中,中间,指人的青壮年时期,一说是以为君王效忠、服务为孝行的中级阶段。

[11]《大雅》:这里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2]尔祖:你的祖先。

[13]聿修厥德:《尔雅》中说:“聿,循着,述也。”厥,代词,与“其”相似。

【译文】

一天,孔子在家中闲坐,他的弟子曾参在一旁侍奉。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最重要的事物之理,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觉得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席站起身来向孔子恭敬答道:“学生很鲁钝,不太聪敏,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地告诉你。孝道听起来让人觉得范围很广,但做起来并不复杂,你要懂得爱亲,先要从珍惜自己开始。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丝头发、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遵从孝道的开始。而修立自身的崇高品质,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名誉传颂于当时,而且可以使其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都会因敬慕之心推本寻源,也会对他父母教养的贤德大加赞誉。这样,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行而荣耀万千,这便是孝道的完成。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到了中年,便外出做官,以此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尽忠;最后,扬名显亲,让父母感受到荣耀,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的圆满的结果。《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你要努力去发扬光大祖先的德行。'”

【提示】

按照意思划分,本章共分四段: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为第一段,孔子给弟子提示出至德要道的重要性,使他领悟到:孝道不只善养父母为孝,治国平天下,才是孝道之远大目标。自“曾子避席”至“吾语汝”为第二段,孔子着重说孝道是道德之本,不是寥寥数语就可以讲说明白的,所以他让曾参坐下来,详细地为他阐述。自“身体发肤”至“终于立身”为第三段,孔子深入浅出地为弟子讲解孝道的内涵。自“大雅”至“聿修厥德”为最后一层,借引《诗经》上的两句话,以周公的话作比,指出人们不但不能忘记祖先的德行,而且要更进一步地发扬祖先的德行,这样做,才算尽到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