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17

第17章 两岸和平发展不可逆转

随着台湾内部发生一些变化,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其实,两岸关系的走向并不完全取决台岛某党,而取决于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因为最近几年来正是“两岸同胞共同选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循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两岸关系的现实,乐观期待两岸关系的未来。

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抓住难得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推动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

应该看到,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得益于国民党上台后的纠偏,但主要原因还是大陆的迅猛发展。近3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整个欧元区;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破10万亿美元。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得到相应提高。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两岸通过多项协议固化合作,为共同应对挑战奠定了基础,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和平发展是岛内主流民意

纵观这些年两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开创,“有两岸双方和国共两党的努力,有两岸同胞共同的努力,也离不开双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积极政策”。由于大陆方面本着两岸同胞是兄弟的认知,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奉行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推行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措施。这也为两岸关系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2005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年来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达成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

这一切充分表达了岛内的主流民意。即便在陈水扁闹腾得最厉害的时候,时任总书记胡锦涛代表中共、大陆政府和人民,借由连战赠台一对大熊猫“团团”“圆圆”。尽管绿营将此渲染成大陆对台湾的“统战”,认为赠台大熊猫是“矮化”台湾,“台湾不能接受”,但台湾民众和媒体热切期盼,与陈水扁当局的冷漠和不领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岛内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

去年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的成果,同样反映出岛内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两岸贸易额为1983亿美元,其中大陆与台湾贸易逆差达到1057亿美元;两岸青年和基层民众交流平台不断增多,受到广泛欢迎。

因此,今后岛内不管谁主政,岛内主流民意仍然是和平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判断的那样,“两岸民众都希望两岸关系取得更大进展。双方应该顺应民心、抓住机遇,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新成果”。

顺势而为是唯一正确选择

对民进党而言,“台独”纲领始终是其“死结”,2012年的选举结果表明民进党的“最后一里路”有多漫长,但对此民进党缺少真正的反思,蔡英文甚至试图对两岸关系采取“模糊路线”蒙混过关;现台大“国发所”所长、民进党执政时期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依旧秉持初衷,表示“民进党2016年执政后,并不会正面肯定‘九二共识’,但可以在‘既有基础’上进行两岸交往交流”。姑且不论2016年民进党是否“执政”,也不论其对“九二共识”不正面肯定是否行得通,只要民进党不改变“台独”纲领,必然会遭到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13亿两岸人民的质疑与反对,如果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更会让民进党自己走上绝路。

对国民党而言,两岸和平发展同样事关国民党的未来。习近平在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第一时间发去贺电,冀望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之共同政治基础。朱立伦同日在复电表示:“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的贺电,反映出“共成民族复兴之伟业”的期盼和反对“台独”的决心;朱立伦的复电,则反映出“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的愿景。其实,“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同样关乎国民党的前途。

因此,无论台湾内部发生什么变化,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无论是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还是对岛内政党的前途而言,顺势而为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原载于2015年1月23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