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16

第16章 张志军访台极具历史意义

6月25中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展开自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台的首次访问。虽然对张志军此行岛内有人发出了“不同声音”,甚至在最后一天有人作出拙劣表演,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能在半年内完成互访,本身就表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而透过张志军访台的几个细节,颇能感受到两岸关系走到今天实属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

“张王”同叹“不易”

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来自两岸的共同努力,作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自然比常人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张志军感叹道:这次从北京到台湾,飞行一共用时不到3个小时,但是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曾经战火纷飞、尖锐对峙、相互隔绝,紧张动荡的局面直到2008年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张志军表示,作为第一位来台的国台办主任,和王郁琦主委在半年内完成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互访,并建立两个部门之间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这在以前的确是很难想象的。对此,王郁琦深表同感:“两岸关系走过百转千回,每一次小小的进展都得来不易。”

而张志军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形容两岸关系,无疑是在肯定两岸关系发展现状的同时,也不回避矛盾,真诚表达出前进中的阻力还不小。而互赠的琉璃和花瓶,也被媒体解读为两岸关系易碎需要小心呵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岸均十分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现状。

对此次张志军访台,马英九以“两岸关系划时代的发展”来形容张志军来访,“甚至传出国民党的政要排队领号码牌要安排与张志军餐叙”,可见重视之极。这在接待安排上,同样可见极为用心。

去年10月张志军主任与郁琦主委在APEC会场外互称官衔,被媒体解读为“标志性的事件”。这次“张王会”的举行地点桃园机场旁的诺富特饭店,在会议现场张志军与王郁琦两人的桌上,专用陶瓷茶杯上分别刻着张志军、王郁琦的职务及名字。饭店人员说,会后刻有名字的杯子会送给他们当纪念。显然,这只茶杯也成了“历史的见证”。而对于为何这样做,王郁琦表示“这是主场优势”。

而在安保方面,显然有关方面更为用心。在张王会面的诺富特饭店,饭店方面25日称,凌晨有多名人士入住且动机不明,饭店安管人员担心安全多次敲门,但未获响应,最后强行开门,请警方处理。而台湾“警政署”则表示,维安警力会依预警情资作弹性调整,适时增加机动保安警力。25日维安人数约有228名警察,4天有1000余名警力。

绿营造次丢自己脸

正如之前所料,绿营对张志军主任访台不会消停。而且,面对难得的表演机会,绿营如果不闹出点动静,那就不是绿营了。

对张志军主任28日晚与王郁琦主委在高雄西子湾沙滩会馆茶叙,抗议“民众”如影随着,不但撒冥纸,还对张志军的座车泼漆。据报道“张王会”茶叙原定晚间7时30分,但近8时张志军车队才到达中山大学。“台联党”高雄市党部早在6时许即陆续集结到西湾会馆前,其他要抗议的民众也在6时30分左右群聚,拿着“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海报、布条等标语,在路旁的人行道上高声喊叫。

对此,民进党大佬、高雄市市长陈菊表示“抱歉”,并称这实在不是台湾的待客之道,应以更理性态度,来表达台湾不同的声音与意见。这似乎正应了之前所料:民进党扮白脸欢迎,表面上不发动群众抗议;“台联党”扮黑脸搅局,暗地里由“台联党”动员绿营支持者前往抗议呛声。

其实,绿营这么一闹,反倒映衬出张志军大度豁达,以及岛内少数人小气自卑。回想今年2月,王郁琦访问南京、上海,所到之处大陆民众发自内心的欢迎。此次张志军访问台湾,3/4的时间安排“走基层、接地气”,同样受到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欢迎。而少数人的所谓抗议,实际上只是一次拙劣的表演,丢尽了自己的脸面。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张志军主任踏上台湾的土地本身就极具历史意义。可以预见,随着两岸官方交流的常态化,两岸关系将会在更高的层面上深化和发展;少数人的阻挠与反对,也只是不自量力的蚍蜉撼大树,无趣而无聊。

(原载于2014年7月1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