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全集
5451400000002

第2章 导论 (1)

心理问题关乎生活的幸福

生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无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种族,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人生无不在追求幸福,尽管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幸福观天差地别,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幸福即是人的精神满足。要过幸福的生活,并不一定非得有享用不尽的物质财富,不一定非得有声耀日月的名誉,最关键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你才能笑着面对人生,把挫折当作人生进步的垫脚石,当作磨炼意志与才气的机遇,当作未来生活的财富;而把人生的顺境当作创造的契机,当作加速发展的条件,当作超越自我的试金石。总之,幸福来源于奋斗,高质量的生活得之于人的心理健康。

给心理解密

有一天,你去银行存一大笔钱,你的心情很好,觉得自己的钱很多。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你看见了另一个人也在存钱,而你的数额和人家的相比是那么渺小,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挺不舒服的?

小阳在单位的人缘特好,但就是有个“怪毛病”,每月几乎都有那么一两天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而且这时,就连他最好的朋友也遭到他的冷落。出于好心,同事们有时主动请他去喝茶,或者散步,都被他婉言谢绝,但随后他又“单独行动”,或饮酒,或喝茶,或漫步,令他周围的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现象?心理又是什么呢?

心理是心理活动的简称,实质上是人脑的功能,即人脑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认知活动是心理过程的基础。认知开始于感觉,之后是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或过程。比如眼前有一个苹果,人脑对这个苹果的颜色、气味等个别特征的反映就是感觉;人脑对苹果的颜色、形状、质感、味道等多种特征的整体、综合反映即为知觉;种种感觉、知觉的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就成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再借助语言,人脑可以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反映,即思维。上述过程就是人的整个认知过程。人在认知中所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然后传导至下丘脑及其边缘系统,就产生了对这些信息的内心体验,表现在外就成了人的情绪。根据这些信息,大脑还会产生一个意志过程,即建立意图、编制活动程序、确定目标,然后调节和控制人体行为以实现目标。

人的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大脑、客观现实和人的实践活动。其中,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或者说硬件,客观现实则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或者说软件;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把上述两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而言,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趋于异常。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人本身固有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

其二,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

其三,天象的影响,如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而比较明显的则是“月亮·潮汐”。一般而言,月亮的盈亏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之海出现起伏。

我们熟知的感觉、思维、想像、情感、意志及个性等都是心理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技巧,人际间的压力以及个人人性不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时的表现都属于心理学现象。此外,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以及突出的事件也会为心理异常——不健康的心理——埋下“伏笔”。所以,无须视不健康的心理为洪水猛兽,身为凡夫俗子,不健康心理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随时代发展,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了解我们的心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越过心理的陷阱

在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等人演出的小品《卖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讽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位买拐者,人们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怜。就像老百姓常说的:“让人卖了,还替人家点钱呢!”但这样的愚者,是否“纯属虚构”?事实上,在生活中,上当受骗者俯拾皆是。上当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尽然,不少人在各方面还是蛮精明的,但在某种心理陷阱的作用下也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同事突然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最后,竟然真的觉得挺不住了,在医院经过一番大张旗鼓的检查,由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会从病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做两步走下楼去,与先前的“准病人”判若两人。

工作中、生活中,总有一些难以说清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征,往往很难被认识到是陷阱,比如从众心理、暗示心理、投射效应,等等。因此,这些心理现象成为妨碍我们人生成功和生活幸福美满的隐形杀手,我们必须时时警惕这些陷阱。

生活中常有人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把事情搞砸呢?”“我的希望为什么总是破灭呢?”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要注意了,也许这些人已经掉入了某些心理陷阱。也许我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但也许你已经处于某种心理陷阱之中。的确,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某些心理陷阱所骗,却浑然不知,无法分清真伪对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心理陷阱的一些特征所决定的。

首先,心理陷阱是一种诱惑力极强的黑洞。尽管我们知道心理陷阱虽然是一种有害的东西,但是我们对它的防御能力却很弱。这正如毒品一样,人们明明知道它有害,还是对它上瘾。比如虚荣心理、懊悔心理等,许多人很难避免。

其次,心理陷阱是一种极具隐蔽性的东西。这些心理陷阱都是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它还不是心理疾病,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更具有隐蔽性,才更难以提防。比如权威效应,对权威的崇拜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容易使人对权威的一切都绝对地听从,不敢有所突破和创造。心理陷阱虽然隐蔽,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以深刻而恶劣的影响。

再次,心理陷阱很容易被我们接受并内化,而且很容易传染。即使人们知道一些心理是不对的,但还是喜欢接受它、适应它。比如妒忌心理,好像在一些情况下,没有点忌妒心理你就不正常似的;比如信谗心理,你明明知道这样不好,还是容易轻信。

或许,这些心理陷阱是人性本身固有的弱点,但是科学地认识它们,尽量避免被自己的心理陷阱所骗,却值得我们努力。

生活中常有人走进心理陷阱,但是经过别人的开导又可以轻易地走出来,以下两个故事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些人是如何走出心理陷阱的。

有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她这样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房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缘由,不觉好笑,就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子,你干吗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