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5448500000009

第9章 没有人能定义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 (3)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巴拉昂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那些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遗嘱。遗嘱说:“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鼓掌,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信件,有的骂巴拉昂疯了,有的说《科西嘉人报》是为了增加发行量在炒作,但多数人还是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穷人还能缺少什么?当然是钱了,有了钱,就不再是穷人了。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一些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股票疯涨前没有买进,股票疯涨后没有抛出,总之,穷人都穷在背时上。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现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为穷人,就是因为学无所长。还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每个党派在上台前,都曾给失业者大量的许诺,然而上台后真正关爱他们的又有几个?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答案,比如:是漂亮,是皮尔·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报》,是总统的职位,是沙托鲁城生产的铜夜壶,等等。总之,答案五花八门。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野心,在英语中表达为Ambition,与“雄心”同义。在外国人眼中,野心与雄心无异,都是表达人的一种进取的欲望。在汉语中,雄心是褒义词,形容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而野心则是贬义词,用于谴责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其实,这个社会上,大奸或大善之人都只是人群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既与“大奸”沾不上边,也与“大善”绝缘,大家都是尘世间平平常常的小人物,雄心、野心说到底都一样,统称Ambition。

年轻人大多不介意别人说自己“雄心勃勃”,却害怕被人指责为“野心勃勃”。生活中,许多极富潜力的人就是因为害怕被人说成是“野心家”而畏缩不前,不敢奋斗,不敢冒尖。想想巴拉昂所说之言吧,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野心。任何事情要想做得出色,都是需要很强大的内心欲望的,没有“野心”的人内心、动力不足,往往只会成为人群中的平庸角色。

所以,大大方方地做个“野心家”吧——释放自己内心的欲望,大胆去追求,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与你相约!

不管你是不是富人,都要学会像富人一样思考

毋庸讳言,现在很多人奋斗的目的就要要拥有财富。也许你现在还没发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当你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到你所有正当的目标。即使躺在床上也能思考,即使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只要勤于研究、思考及规划,也能致富。

几年前,有人曾做过一项全世界富人和穷人的研究。这次研究想查明出身贫寒的人如何最终变富,结果发现:有很多富裕的家族仅经历了三代就损失了大部分家产。该研究发现这些人拥有以下三个特征:他们目光短浅,他们渴望即时回报,他们滥用复利的力量。

而真正的富翁,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都具备相反的三项特性:一是有长期的目标和计划;二是他们相信延迟的回报,也就是推迟享受快乐原则;三是他们以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运用复利的力量。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富人的思考方式总是看着前方,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未来的生存之路。亿万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

关强在退伍军人医院疗养,他的时间很多,但是除了读书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他懂得思考的价值,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关强知道很多洗衣店会在熨好的衬衣领加上一块硬纸板,防止变形。他写了几封信向厂商洽询,得知这种硬纸板的价格是每千张4元。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每千张1元的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关强出院后,立刻着手进行,并持续每天研究、思考、规划的习惯。

广告推出后,关强发现客户取回干净的衬衫后,常常将衣领的纸板丢弃不用。

他问自己:“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答案闪过他的脑际。 他在纸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后来,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关强的食谱,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洗!关强并未以此自满。他野心勃勃,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把每千张1元的纸板寄给洗衣工会,工会便推荐所有的会员采用他的纸板。因此,关强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发现,给别人你所喜欢及美好的事物,你会得到更多!

缜密的思维和规划为关强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获得财富必要的投资。

思考是财富之源,灵感总是悄然而至。不要误以为马不停蹄才是效率,不要认为思考是浪费时间。你不必等到躺在床上,才养成阅读励志书籍及思考、规划的习惯。思考、研究及规划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你只用1%的时间,都能更快达到目标,并且有惊人的改变。

光有想法还不够,更要让别人追随你的想法

你脑子里可能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但是这些想法往往会被周围的一些老经验所压抑,最终沉寂在大脑之中。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首先就要让别人能够认同并追随自己的想法,该怎么做呢?

1.从思路开始

要改变他人的想法,让对方按照你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这不能靠强制的命令来实现,而需要一些有效的技巧来一步步地影响他们。下面有几种方法值得参考:

a问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与开放式问题相对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是”或“不是”,“有”或“没有”,等等,答案只是有限的几个选择。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有不一样的作用,封闭式问题可以用来得到你预先设想的答案,例如,你问对方“你有没有结婚?”对方的回答可能是“有”或是“没有”,这两个答案都是你事先可以预见的,你可以事先就想好如果他回答“有”,你如何继续提问;如果他回答“没有”,你又怎么继续提问。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封闭式问题,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对方的思路。

b6+1法则。在沟通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6+1”法则,用来说明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在被连续问到6个做肯定回答的问题之后,那么第7个问题他也会习惯性地做肯定回答;而如果前面6个问题都做否定回答,第7个问题也会习惯性地做否定回答,这是人脑的思维习惯。利用这个法则,你如果需要引导对方的思路,希望对方顺从你的想法,你可以预先设计好6个非常简单、容易让对方点头说“是”的问题,先问这6个问题作为铺垫,最后再问一个最重要和关键的问题,这样对方往往会自然地点头说“是”。

c目的架构。目的架构式谈话就是在一开始就与对方明确这次谈话双方共同的目的,这会很快地将对方的思路引向真正有价值、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地方。例如,两辆车发生追尾事故,车子都有了破损,两辆车的司机都很气愤,往往一下车就吵架。如果其中一位能使用目的架构,问对方:“这位先生,你觉得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呢,还是吵架呢?”这个问题指出了两名司机重要的不是吵架,而是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各自的行程。那么双方的争吵可能会立即终止,因为目的架构将对方的思路完全从争吵的状态引到了解决问题上面来。

d提示引导。提示引导是一种语言模式,用来影响对方的潜意识,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转换思路。这种语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先用语言描述对方的身心状态,然后用语言引导对方的思考或是生理状态。例如,你可以说“当你开始听我介绍这个房子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住在这个房间里会很舒服”、“当你考虑买这辆车的时候,你就会想到带着你的太太和孩子开这辆车兜风是多么开心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提示引导的语言模式,其中“当……你就会……”是标准的句式,“当”后面是描述对方的身心状态,“你就会”后面是你引导对方进入的状态或思路。

让对方顺从你的思路,重要的在于引导。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的策略去接纳别人,再把对方引向你所希望的地方。这就是影响他人的一种策略。

2.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想受到尊重。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一旦这个信息植入你的思想,你会深刻地了解人为什么会作出某些事的原因。如果你把每一位自己所遇见的人,当做全世界最重要的人物来看待,那么你就会把对方当做你心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来与他沟通。

如果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在领导别人之前,你首先要爱他们。人们一旦了解你对他们是真心的关怀,他们对你的感受就会改变。

向别人表达关怀不是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帮助其他人,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就要保持笑容、分享、给予。倘若有人打你一巴掌,你还得把另一边脸颊送上去让他再打一巴掌。这是正确的待人态度。更何况,你不清楚在你自己影响力的范围内有谁会站起来,改变你和其他人的命运。

3.了解别人思考的内容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所思考的内容是千差万别的,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引导他的思考方向,并且影响他人。了解他人思考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