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5448500000032

第32章 命运不相信天真,奋斗路上也有“潜规则” (7)

洛克菲勒使用大量资金扩大炼油生产量的同时,为了挤垮对手,他安排人去把一切可以装运石油的油罐列车以及油桶全部包租下来。但宾夕法尼亚公司垄断了油田和东部港口间的铁路货运,迫使洛克菲勒按其要求支付将煤油和其他产品运到东部市场的费用。洛克菲勒决定主动出击,解决这个问题。

1867年下半年,洛克菲勒派人会晤了中央铁路公司的新任副董事长,告诉他洛克菲勒公司不再通过运河运输石油,而保证通过他的铁路每天装运不少于60节车皮的石油,不过条件是在运费上打折扣。

而中央铁路公司当时正面临美国运输业大幅震荡,恰好需要一个“承包”者。于是,中央铁路公司答应了洛克菲勒的要求:从石油区装运原油到克利夫兰每桶35美分,从克利夫兰装运精炼油到东部海滨每桶1.3美元。而当时的正式运费是:前者为40美分,后者为2美元。

仅此一举,洛克菲勒不仅打破了宾夕法尼亚公司的垄断,而且在运费上也得到了极大优惠。

面对阻力大胆进攻,最后取得胜利,是洛克菲勒的一贯做法。

1870年,美国铁路货车总装运量不断下降,那些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的铁路老板,为了解决困难,着手寻求为自由市场所能提供的更为有利的解决方法。他们设想:既然他们能够同最大的炼油商们合伙经营,分享利润,又何必忍受这种正在消耗着金钱的竞争局面呢?

摸透了铁路老板们心理的洛克菲勒,立即与铁路老板们酝酿出一个方案。根据该方案,各大铁路公司将与各主要炼油商们联合起来,共同安排石油的流通问题。运费将提高,但参加这个方案的成员则可以享受运费回扣,可以得到超过运费的补偿。

洛克菲勒立即将此方案付诸实施,着手组建了南方改良公司。该公司的运费以每桶24美分的优惠价格支付,而非成员的运费则要提高价格。

由于在南方改良公司的2000股中,洛克菲勒及其兄弟威廉占了1180股,这使得美孚石油公司在这个公司中享有的权利比其他任何一个股东都要多。洛克菲勒把这个方案视为一种手段,从而消灭了美孚石油公司的竞争对手。

洛克菲勒的主动出击使对手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自己的企业解散并入美孚公司,要么最后在运费折扣制的压力下破产倒闭。

结果,洛克菲勒有效地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石油业。1880年,整个美国生产出来的石油,竟有95%出自洛克菲勒之手。

商场如同战场,快一步则生,慢一步则死。面对困境,不能消沉沮丧,要像洛克菲勒一样积极主动寻求出路,将对方置于被动的地步,成功当然由你掌握了。人生也是如此。处于困境时,不能坐以待毙,静等着对手将自己打败,要主动寻找走出困境的办法,快速进攻,不给对手任何逃脱的机会。

相机而动,全力投入

盲目地进取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白白地耗费精力却无所作为。只有等待时机,一跃而起,全力投入,才能大有作为。

晋朝时的奇人王猛年轻时,曾经路过后赵的都城,徐统见了他以后,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便召他为功曹,可王猛不仅不答应徐统的征召,反而逃到西岳华山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凭自己的才能不应该仅仅做个功曹。所以他暂时隐居,看看社会风云的变化,等候时机的到来。

公元354年,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击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灞上,王猛身穿麻短衣,径直到桓温的大营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社会局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边把手伸到衣襟里去捉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他问王猛:“我遵照皇帝的命令,率领10万精兵来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回答:“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而您却不渡过灞水把它拿下来,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王猛的话说中了桓温的心思。

桓温更觉得面前这位穷书生非同凡响,就想请王猛辅佐他。王猛却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

王猛这次拜见桓温,本来是想出山显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在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不忠于朝廷,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在桓温那里很难有所作为。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的苻健去世。继位的是暴君苻生。他昏庸残暴,杀人如麻。苻健的侄儿苻坚想除掉这个暴君,于是广召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王猛后,就请王猛出山。苻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老朋友一样,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苻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好像三国时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王猛也觉得眼前的苻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他留在了苻坚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苻坚一举消灭了暴君苻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君主,而王猛成了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之后王猛又做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苻坚治理天下,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公元375年,王猛因病去世,苻坚为失去这位得力的助手十分痛心,经常悲伤流泪,连头发都斑白了。

“逸”并非无所事事,而是等待时机前所做的必要的精神准备。以逸待劳是一种高明的韬晦之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精力和时间,看似消极平静,实则精细机敏。这里的关键在于看准时机,相机而动。如果贸然出动,盲目行为,则可能吃力不讨好,严重的还会碰得头破血流。而一旦遇到机会,倾力投入,则事半功倍,实现抱负。

识别小人,严加防范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有小人在黑暗中使绊子,你很有可能栽得鼻青脸肿。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渐,坚决不给小人这样的机会!

麦克阿瑟也曾说过:“对于正面的敌人,我总能应付,但是对于来自身后的阻击,我却总是不能保护自己。”雄狮也害怕蚊子的叮咬,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提防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因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免有许多人眼红,为防小人嫉妒,他一言一行都无比小心。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

卢杞是个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脸色铁青,脸形宽短,鼻子扁平,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的姬妾们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

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卢杞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处处小心谨慎。后来,卢杞当了宰相,果然极尽报复之能事,以前稍有得罪于他的人,都被他施法陷害,独独对郭子仪另眼相看。

像卢杞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小人的,倒还算容易对付。那种表面上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心狠手辣之辈,才是最易疏于防范的。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前去探望,顺便和他商讨谁可以接受相位。齐桓公提出易牙和开方、竖刁作为人选,因为易牙曾为满足齐桓公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开方为侍奉他,父亲去世也不回去奔丧;竖刁自残身体来讨好齐桓公。但管仲认为易牙没有人性、开方不尽孝道、竖刁违反人情,都不会忠心于齐桓公,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一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齐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一代霸主就这样命殒于小人之手。

小人不得不防,因为他们比好人更有能量——破坏永远比维护容易。对小人的提防永远不可疏忽,小人们多见缝就钻、有机就乘,被小人钻了空子去,大厦将倾之日也不远了。防范小人,首先重在识别,能看出谁是小人,然后有针对性地防范之。如果识别不出来,那就尽量不侵犯别人的利益,须知小人喻于利,如果一不小心侵犯其利益,就有可能遭到他的报复。

抓住漏洞,狠命反击

与人争辩,有时候唇枪舌剑未必无坚不摧,倒是如果揭示出对方的漏洞,使其自相矛盾,效果就好得多。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年轻时曾是一名律师。他出身贫贱,同情平民,尤其是黑人,经常帮他们打官司,有时甚至不收分文。

有一次,林肯朋友的儿子安斯特朗被人诬告谋财害命。林肯知道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于是赶到安斯特朗家里去询问。安斯特朗的母亲流着眼泪向林肯诉说了自己儿子的冤情,并请求给予帮助,林肯表示一定要救他出狱。

第二天,林肯来到法院,以被告辩护律师的身份查阅了法院的全部卷宗。他在卷宗上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个名叫福尔逊的证人,亲眼在月光下面看见安斯特朗用手枪打死受害者。这是对安斯特朗最不利的证据。

审判开始了,许多人都来参加旁听。福尔逊再一次向法官证实,他亲眼看到安斯特朗杀人的过程,而且他讲得有声有色,似乎十分确实可靠。

林肯站起来向证人提出疑问:“是你亲眼看见安斯特朗杀人的吗?”“是的,我可以发誓。”福尔逊说。林肯又问:“你在草堆后,安斯特朗在大树下,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清吗?”

“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那么,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辨认的?”

“不是,我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