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5448500000017

第17章 奋斗在职场,你需要一些别样的智慧 (6)

遭遇“敌手”:化敌为友才最明智

在职场上,从来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更没有永恒的敌人。如果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而你又与其不合时。因为主观感情放弃合作,这可非明智之举。能化敌为友,使之成为你完成目的的最佳帮手。这样的选择才可一箭双雕。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先退一步,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目的是为你们的合作创造可能性,只有你承认处于劣势,对方才可能放心的和你结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当有好斗的同事向你发起进攻时,你都要举手投降。他是否可能成为你潜在的帮助者,这是你需要首先考虑的。

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你有必要“忍辱负重”,不要理会他的威胁性的问题。对方可能这么问:“你以为你是谁?”、“你们那所高级学校难道没教你点什么有用吗?”、“你从来就没听过什么叫应急计划吗?”不管对方怎么问,他并不是想得到你的答案,只是为了使你失去理智和平稳的心态。你根本就不要回答它们,直接忽略掉这些攻击性问题,避免正面的冲突。对方感到没趣时也会减少这种行为。

另外,你要对别人的兴趣加以注意。要想让对方对你有好感,并愿意成为你的朋友的办法就是对他的兴趣爱好表示关注。最后,你有必要让对方知道你需要他,而你也能给他提供一种帮助。当对方意识到联合可以共赢的时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积极性。

在职场上学会“化敌为友”是很重要的素质,你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胜任所有的工作,如果能把潜在的敌人变成自己的帮手,既少了一份阻挠,又多了一份动力,这对于你的职场发展大有益处。

适当“炫耀”:用背景来震慑别人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新人,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你很不起眼而忽视你,或者对你有所排斥,这时,如果你亮出自己的背景,让别人意识到你并非一个无名小卒,他们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这些背景包括:高学历、丰富的经验,或者你与某个“重级别”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广告总爱招徕名人代言一样,你如果能跟某些“名人”扯上关系,也能具有“品牌效益”。

某大学新聘来的讲师柯兰,外表普普通通,毫无吸引人之处。她作为系里的新成员,经常受到冷落。系里有什么好的福利待遇,她总是最后一个轮上,外派学习的机会更是想都别想。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默认了这个规则。同一个办公室里的老师竟然把她当作助理,把诸如修改教学ppt,填写一些行政表格的杂活儿都交给她做。可是突然之间,大家都对她换了一副模样,再没有人随便指使她做这做那了。因为大家发现,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是教育部某官员的亲戚,于是大家都收敛了以前的做法。

其实,这个信息就是柯兰自己偷偷散播的,她原本害怕这层关系会引人闲话,所以刻意回避了。当她发现同事们都对她毫不重视时,不由得用这层关系为自己加上了砝码。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这样的办法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增色”,让忽略你的同仁们注意到你。不过要提醒你的是,这样的办法要适时而用,千万不要过火。要是你经常对着同事们提起你的“背景”,就不免有炫耀之意了。没有人喜欢爱炫耀的人,这一点是常理。所以适当的展露才是明智之举。

规避隐私:不要触犯“职场雷区”

了解别人的隐私是一件危险的事,更别说去传播了。尤其在职场上,爱论人是非的人嘴上爽了,形象却毁了,毁掉了众人对自己的信任。

小于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喜欢说,也爱笑,刚来办公室的时候,老同事都喜欢跟她打交道,她有什么困难大家都愿意帮她。因为她喜欢与人共享快乐,对一些办公室里的新鲜事,如公司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谁发了奖金,知道后她就喜欢拿出来向别人炫耀。但不久,同事们开始疏远她,对她也不像以前那么热心了。小于很聪明,她知道是自己嘴不紧,有什么事情都说出来。有些时候就牵扯到其他同事的隐私了,结果就造成同事们对自己不信任。更严重的情况是涉及到了公司机密,连老板都对她多了一个心眼。

如此看来,小于的职场路将走得很艰难。因为所有人都把她列入“黑名单”,有什么重要信息是不会与她分享的,小于最终会被排除在各个圈子以外。职场上像小于这样的“愣头青”还有不少,他们都对“隐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难守口风。殊不知,这些隐私可能关系对方的“要害”,如果对方知道传播者是谁,必然必然平添怨恨,说不定以后就会给你使绊儿。这样的事情越多,你在办公室内的情况就会越尴尬和难堪。

所以,我们在职场处事,谈话时千万不要追根问底、探听别人的隐秘。不过职场中难免会碰到爱搬弄是非之人。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1.冷淡回应

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恶习已成为其性格特点,当他们跟你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时,你可以嗯嗯啊啊,不置可否。千万不要认为那些把是非告诉你的人是信任你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传闻反应冷淡、置之不理,不做回答。

2.压下真实情绪

有时候,尽管你听到关于自己的是非后感到愤慨,表面上你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清醒。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人家有表示不满、发表意见的权利嘛。”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在意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无空子可钻,他也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总之,在职场上要少说隐私,不管是你的还是别人的。不妨把它们都当成不可碰触的“雷区”,小心谨慎,千万别引爆。

职场助人:也要讲究技巧和限度

现代职场并非都是尔虞我诈,办公室这个小如泥丸的战场,同事之间也是需要互相帮助和扶携的。如果方法得当,你就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帮助自己。但是这种帮助也是讲究技巧和限度的,下面就是一些需要注意职场助人经。

1.利人不损己

同事突然找你帮忙,你该怎么做呢?

部门主管突然来向小张求救,他有一个计划希望与某公司合作,而小张与该公司老板十分熟稔,主管想让小张做中间人,向对方老板游说一番。

小张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他去游说那个老板。事情不成可能既得罪了主管又得罪了朋友。所以他先详细了解了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两家公司合作,究竟谁得谁失?他鼓动如簧之舌,有什么好处呢?小张想来想去决定答应主管同意做中间人,但只限于介绍他与该公司某人认识,并不充当说客。

小张在介绍时事先将事情的概况向他的熟人讲一遍,让他有心理准备,并说明合作与否,不必考虑小张这方面,因为根本与小张无关。安排两人第一次见面,小张选在大家午饭不常去而又安静的饭馆,让两个人先行认识,话题最好放远些,切忌一见面就谈生意,那只会令小张尴尬,第二次相见,小张可帮忙联络,但他并不参与,任由两人自由发展好了。这样小张既帮主管完成了一件事又没有伤害朋友,一举两得。

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假如一位与你十分投缘的同事,要做一个新建议书,请你提意见,你经过客观地给他分析完成了新建议书,满以为帮了他一个忙,可是,不久之后,建议书被老板驳回,同时他还被老板训斥一番。这时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随便说话,容易弄巧成拙。

这时你要相约那位同事吃饭,表示歉意。但言辞上不必过分内疚,只需告诉他你的感受:“我本希望帮你一把,料不到却愈帮愈忙……看来,我是适宜做内部和执行的工作的,不宜胡乱做计划。”“下一次你做计划,最好多问其他人意见,集思广益,效果更佳。”你此时最大的目的是,取得谅解和让对方知道,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他本身,你只是提意见而已。

3.金钱瓜葛要理清

遇上有同事向你借钱时,该如何是好呢?那先观察情况,此人是否常有经济拮据情形?又是否不会如期还钱?还有,他在同事间的信誉是否不好?

要是答案全是否定的,那就说明这位同事确是有燃眉之急,作为朋友,雪中送炭是应该的,而且你不必仔细询问,只要伸出援手,并且安慰他:“不必忧心,我可以帮助你,你全力办你的事吧!”如果答案刚好相反,此人则是不知自爱,起码也是理财无方,值不值得你帮忙,就要看你与他的交情了。

如果他是你同部门的同事,而且与你关系又十分密切,那么,你惟有“酌量”帮忙,而治本之法是多规劝老友要小心理财,希望对方不要总陷于拮据状态。如果对方是别的部门的同事,因为接触较少,不必尴尬,只需婉转地回绝:“对不起,我这个月也已经亮起红灯了,恐怕帮不上忙。”

虽然帮助别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但通过以上的几种方式我们仍旧可以看出帮助也是需要技巧和限度的。否则,帮人不成反害己,得不偿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