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敬业胜于能力
5443100000017

第17章 敬业: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3)

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

脚踏实地是一个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你加薪升职、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是脚踏实地工作的最大敌人。你若时时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那么你就会不屑于做别人的工作,不屑于做小事、做基础的事。

因此,每个职场中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打消投机取巧的念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最基础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雄厚的实力。

第一,你要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做基础的工作,还是高层的管理工作,都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并且任劳任怨,努力钻研。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企业的业务精英。

第二,在工作中,怀有一颗平常心,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也不气馁,不要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了工作。

第三,要做一个积极的实践者,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计划,并和大家一起完成它,不但要有设计完美方案的本领,又要有具备落实方案的能力。

如果你在实践中积累了雄厚的实力,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你还会发愁上司不重视、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吗?

脚踏实地的人,很容易地控制自己心中的激情,避免设定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也不会凭借侥幸去瞎碰,而是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甘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并能时时看到自己的差距。

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极容易头脑发热,不自量力地承受具有极高难度的工作,结果输得惨不忍睹。而如果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你就不会赤膊上阵做傻事。适当的笨拙可让你遇事三思,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权衡利弊之后再动手,并时常拿实力与自信相对比,不逞匹夫之勇,如果冒险了就一定要有所收获。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或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一个人如果有了脚踏实地的习惯,具有不断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为一技之长下功夫,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一个肯不断扩充自己能力的人,总有一颗热忱的心。他们甘于凡人小事,肯干肯学,多方向人求教,他们出头较晚,却在各种不同职位上增长了见识,扩充了能力,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

日常工作中,谁都会遇到有困难的时候。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地位,而应向那些业务高超的职员学习,在“聪明人”都不愿意做基础工作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基础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潜心研究、埋头苦干,不要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埋没在耍小聪明上。

职场中的人要记住: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显出真正的聪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谁都希望能得到上司的重用,都希望上司能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自己完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上司眼中的“红人”。一般来说,那些脚踏实地工作的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重用。因为上司在委任工作时(尤其是重要工作),除考虑一个人处理业务的能力以外,还要考虑这个人的人品和德行。德才兼备的人是承担重要工作的最佳人选,而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又恰好占据了良好的品德和雄厚的实力。那些眼高手低、不能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很难得到上司的重用,公司一方面担心他们不具备过硬的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会泄露公司秘密。

李嘉诚说:“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假如一个年轻人不脚踏实地,我们使用他就会非常小心。你造一座大厦,如果地基打不好,上面再牢固,也是要倒塌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职责之外,多加一盎司

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盎司是英美制计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但是,就是多加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工作可能就不大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楼层)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 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 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六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 000美元,并邀请艾伦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 000多美元。

在这个故事中,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种特权,一种有益的特权,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 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事实上,许多人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多做了那么一点。基于这样的认识,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坦普尔顿把多一盎司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的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高中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在建立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之后,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使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务。

第二,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利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长期不使用你的右臂,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更虚弱甚至萎缩。

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多加一盎司”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加一盎司,你的士气就会高涨,而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再加一盎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安妮是一家跨国公司办公室的打字员。有一天中午,同事们都出去吃饭了,只有她一个人还留在办公室里收拾东西。这时,一个董事经过她所在的部门时,停了下来,想找一些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