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在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人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为了保险起见,他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这时,希特勒起身离场。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
鲁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善意的笑容放松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去年也曾遭遇同样的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一英尺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些微优势胜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激扬的观众顿时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杰西·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经过一阵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
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选手和观众都被感动了。
杰西·欧文斯创的8.13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柏林奥运会上共获得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鲁兹·朗帮助他赢得了那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良性”而充满关怀的竞争,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一个人所创的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打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会磨灭。
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在鲁兹·朗身上,我们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辉,这是一种超越了竞争的大爱。而爱,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帮助对手的奥运精神就这样在一代一代的运动员身上传承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凭借真本事,依靠正当方法得来的东西才能长久,真正的和谐之道就在于竞争与礼让的平衡,有礼让才会有良性竞争。
竞争的最高境界:只有双赢才是真赢
在动物界里,藏獒是一种非常讲“义气”的动物,它们历来就懂得和别人制造双赢。因为在它们的意识里,一方赢不是真正的赢,只有双赢才是真赢。
自然界中的生物懂得和谐共处,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将养分输送给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彼此生存,互为条件,保持和谐,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在亚热带,毒蛇的主要食物是青蛙,青蛙却以有毒的蜈蚣为美食,在青蛙面前是弱者的蜈蚣却能够使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蜈蚣都无可奈何。有趣的是,冬季里,捕蛇者却在同一洞穴中发现三个冤家相安无事地同居一室,和平相处。它们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克星保护自己的本领:如果毒蛇吃掉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杀死毒蛇,自己就会被青蛙吃掉;青蛙吃掉蜈蚣,自己就成为毒蛇的盘中餐。这样一来,为了生存,青蛙不吃蜈蚣,以便让蜈蚣帮助自己抵御毒蛇;毒蛇不吃青蛙,以便让青蛙帮助自己抵御蜈蚣;蜈蚣不杀死毒蛇,以便让毒蛇帮助自己抵御青蛙。三者相克又相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平衡局面。
懂得双赢,往往更能解决生死攸关的问题。当曹操率领87万大军南下攻吴之时,诸葛亮审时度势,作出一个可以双赢的决定,与东吴联合抗曹。此举不但为吴国抗曹补充了兵力,提供了良策,更是为了日后保全自己,发展自己。他在政治上掌握大局,尤其是如此双赢的举措,的确为后人称道。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利用自己和外部的力量,不仅为他国提供帮助,也为自己造福,只一计便获得两方的巨大收获。
如今,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澎湃的经济大潮,各大公司为了生存与发展,纷纷采取合作的方式,彼此联手,互通物资与信息,在奔涌的潮流中,彼此互动,共谋发展,保持不倒,壮大自己。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社会学家戴维将双赢比做是一顿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他认为双赢是一种人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既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我不会踩着你的肩膀向上爬,但我也不会对你卑躬屈膝。我关心他人,希望他们成功。但我也关心自己,也希望自己成功。双赢就是海阔天空。这并不是你的成功或是我的成功,而是我们两人共同的成功。谁得到的好处多一点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各取所需,都得到满足。
通用电气公司一名叫唐·琼斯的员工讲述了她第一次发现双赢奥秘时的感受:
第一次发现双赢思维的奥妙,是在我高二的时候,那时我是学校篮球队的女篮队员。虽然我才是个高二学生,但是球打得相当不错,身高也足以成为大学篮球队的首发队员了。我有一个好朋友叫玛琳,也是个高二学生,也被选入篮球队做首发队员。
我比较擅长中远距离投球,常在10英尺外投篮,一场球打下来我能投四五个这样的球,而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但不久后,玛琳变得显然不喜欢我在球场上成为观众注意的中心,于是有意让我得不到球。无论有多好的投篮机会,玛琳都不再将球传给我了。
一天晚上,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之后,由于玛琳在比赛中一直不给我球,我像以往一样都快气疯了。我和爸爸谈了很久很久,什么都对爸爸说了,表示了我对玛琳化友为敌的愤怒。长谈之后,爸爸告诉我说,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一得到球就传给玛琳。我认为这是爸爸给我的最愚蠢的一个建议。可爸爸只说这样做一定有用,说完他就走了,把我一个人留在厨房的餐桌边自己去想。我才没费那个工夫,我知道这样做根本没用,将老爸的傻建议丢在了一边。
很快就要打下一场比赛了,我决心让玛琳在比赛中出出丑。我做了周密的策划,并开始着手实施让玛琳丢脸的行动。当我第一次拿到球时,我听到爸爸在观众席上大声叫喊,他的嗓音低沉,尽管我在打球时非常专心,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但是我总是能听到老爸低沉的嗓音。我一拿到球,老爸就大叫:“把球传给玛琳!”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作出了我知道是正确的举动。虽然我也可以投球,可我看见了玛琳,将球传给了她。玛琳愣了一下,然后转身投篮,手起球落,2分。我在回防时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为另一个人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们的比分领先了。赢球的感觉真好!上半场我继续同玛琳合作,一有机会就将球传给她。下半场我依然积极与玛琳配合,除非适于别人投篮或由我直接投篮更好。
这场比赛我们赢了。在以后的比赛中,玛琳开始向我传球,而且也一样一有机会就传给我。我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两人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在那一年的比赛中,我们赢了大多数比赛,而我们两人也成了家乡小镇中的传奇人物。当地报纸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有关我们两人默契配合的报道。总体来说,我在比赛中的得分也比以前多了。
这次比赛给琼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体会到了双赢的奥妙。正如戴维教授所言,双赢总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这就好像是一顿无尽的美餐,让你享用不尽。就像例子中的琼斯那样,帮助别人成功使自己充满了快乐。通过比赛的配合,琼斯并未因此而减少得分,相反,最终却得了更多的分。实际上,与为了私人恩怨而拒绝配合比起来,她们两人都投进了更多的球,赢得了更多的比赛。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注重双赢的社会,而作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作为一个员工,若能拥有自己对工作的激情与热爱,并将这份激情融入工作中,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与公司同舟共济,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将其视为公司的支柱,并给予他更大的发展空间。
“知己”和“知彼”:你必须要补好的两堂课
《孙子兵法》上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藏獒在竞争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自身和对手的了解,从不会轻视对方,也不会姑息自己的任何缺点。在每次攻击前,它们都会试着去观察对方,牢记对方许多细微的个性特征和习惯,所以一般来说,它们每次攻击都很少有失误之处。
然而,人类虽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其中却有许多缺乏自知之明者。他们有的夜郎自大,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以至于把自己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最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有的缺乏自信,委靡不前,低估自己的能力,以至于一生在混沌中度过,到头来了无收获……
职场中人,谁都想获得成功,谁都想得到晋升。然而,明明知道某个职位并不适合自己,即使竞争成功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也硬要去凑热闹争一争,要证明自己很有本事,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成功的。
某高科技公司有一位技术过硬的研究人员唐冬,他所研究出来的新产品曾使公司走出濒临倒闭的境地。虽然他缺乏组织才能和管理能力,但在该公司党委书记的推荐下,仍被晋升为该公司的总经理。
开始几年,由于公司那位德高望重的党委书记一直积极支持他的工作,使他能够躲开一些纷乱的行政事务和人际关系,集中精力抓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因而公司的经济效益还能持续攀升。
可是,当老书记退休后,情况急转直下。先是在领导班子内部有一个副经理,他因为自己孩子招工和个人买房的事受到了唐冬的阻拦,没能遂个人心愿,因而对唐冬心存芥蒂。后来,在产品销售问题上,又因为唐冬不同意销售处长的“回扣”方案,招致了销售人员的不满。于是这个副经理与销售处长联合起来与唐冬作对,使公司产品的销售额日渐下降,市场也被别的厂家占领了,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这时,如果唐冬急流勇退,辞去官职,继续搞他的科研,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可是,他把自己搞科研的“犟劲”却不合时宜地用在官场上了。他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了这个副经理和销售处长,接着又解聘了几个不得力的中层干部,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势力不小的对立面。先是一些人到上级那里告状,后来便有一些人要求上级撤换他。
在经济效益日渐回落的形势下,上级领导不得不通过招标选聘新经理。招标之后,竟是那位被他批评过的副经理中了标。唐冬本来就是心事重重的人,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不久就因病住进了医院。
参与职位竞争,应该扬长避短。比如,你善于营销,就不要去竞争人事主管的职位;你善于管理生产,就不要去竞争经营管理之类的职位。因为,即便你竞争取胜,也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晋升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相反,还会使你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逐渐退化。
另外,“知己”之后,我们也不可忽视“知彼”这一环节。了解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