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效沟通
5435600000068

第68章 会见和辩论 (2)

在所有的交流方式中,积极倾听是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正像阿拉伯民谚所说:“如果我倾听别人讲话,我就处于有利地位;如果是我讲话,别人就处于有利地位。”

总之,要想使你的会见卓有成效,你不仅会提问,更要会倾听。

总结与记录

在整个会见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有必要时常对被会见者所陈述的内容进行回顾或做出反应,还应不时地确认实现会见目标的进展程度。因此,你需要进行总结。所谓总结是指对目前为止所交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以保证会见双方对交谈内容的一致性理解,例如:

“那么你现在想要从事的工作是财务、行政管理或人事方面的工作,对吗?”

这一技能的突出优点是可以中断对方谈话,进一步明确已交谈的内容,继而重新选定会见目标,改变话题。通过总结你可以有效地阻止被会见者喋喋不休的讲述,而不致引起他的反感。在会见中做好记录是十分必要的。当你接见许多被会见者,或进行惩戒性会见时,你绝对不能单凭自己的记忆,必须笔录交谈的内容。

在会见中埋头匆匆书写记录,毫无疑问会分散被会见者的注意力,打扰会见的正常进行。因此,做记录应当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同时也不能影响自己积极倾听对方的谈话。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方法是运用一张会见前设计好的会见标准格式表。会见前要根据可能获取的文件资料填写有关项目;会见中再补充填写内容。每次会见结束后,应当抽时间对会见的印象加以评注,避免日后遗忘。

如果会见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最好由专人做记录,以便使会见者能全神贯注地进行会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会见开始时,就要向对方表明你准备做记录,这是一种谦恭有礼的表现,也可使被会见者从容地做相应的记录。

辩论

所谓辩论,是参与谈话的双方,就同一问题,站在对立的立场上,针锋相对地论争。在论争中通过质疑、诘难和驳斥等手段揭露对方的矛盾,从而占据优势,确立自己的论断,最后取得正确的认识,肯定共同的见解。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对方叹服,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呢?

成功辩论的基本条件

一场成功的辩论先要具备最基本的条件,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旗帜鲜明

辩论必须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在辩论中,对原则问题,要语言明确,毫不含糊。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鲜明地体现在自己的言辞之中。逻辑的力量在辩论中是不可低估的,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当然,也应注意用词艺术,考虑不同对象可能接受的程度。

2快人快语

论辩口才形态与对话、答问一样,都具有临场性的特点,面对来势猛烈的攻击,论辩者不允许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必须要反应敏捷,在瞬间选用简洁、凝练的话语回击对方,出口成章,应对自如。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舌战中,论辩者必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使用锋利、明快、夹枪带棒的语言,迫使对方频频后退,难以招架。

3逻辑严密

论辩中要善用逻辑利器,或攻其命题,或驳其论据,或揭其论证的荒谬,充分体现论辩语言的思辨特征,使对手无暇思索。

4幽默风趣

幽默在论辩中有着神奇的力量。试想在剥去对方的伪装,或者找出对方的漏洞时,寓刀枪锋芒于说笑之中,以辛辣的讽刺、痛快的驳斥,使对手不得不在哄堂大笑中败下阵来。

用上述成功辩论的基本条件去准备自己的辩论,相信会取得很好的结果。

化不利为优势

在论辩中,有些时候我们会处于下风,这时不要灰心沮丧,应沉着冷静地寻找突破口,化不利为优势。比如,当你受到对方攻击时,可以不直接从正面答辩,而借助论敌提供的话题还击,从而改变论战的局势。这种对策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能否借为己用,取决于论辩者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苏,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对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在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会晤时,赫对尼说:“这个决议臭极了,臭得像刚拉下的马粪,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

赫出言粗俗,欲使尼克松难堪。谁知尼克松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错了,比马粪臭的东西有的是,猪粪就是!”

因为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所以,尼克松借题发挥,歪打正着,赫鲁晓夫的脸腾地就红了。

因此,面对不利局面时,不要慌张,冷静下来抓住时机给对方以反击,化不利为优势。

几句妙言

有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让对方听得晕头转向,但这样的方法却比不上简短几句“妙言”。

任何事物,不管是多么复杂的现象、多么深奥的思想,说到底也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后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是精华,是核心,是本质,是钥匙,只要抓住它,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如果能用极简明的语言,条理分明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或将对方思想观点上的实质部分揭露出来,将会在论辩中收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画龙点睛”之效。

在论辩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固然令人赞叹,谓之曰“雄辩家”;而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也同样是雄辩,而且更为难得。一句话就能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指明事物的本质,说明事理的要点,这种“画龙点睛”之语,往往能使人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认清方向。

在某一年的亚洲大专辩论赛中,香港中文大学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针对“个人利己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的辩题进行辩论,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为反方,双方争辩激烈,相持不下。

这时,反方香港中文大学一队员指出:“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使然吗?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造福于全人类,难道也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话虽简短,但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因此具有不可辩驳的威力。

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画龙点睛的语句,就如同秤砣一般,能在关键的时刻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论辩者高度浓缩的思想、感情、智慧和力量,所以具有以少胜多、点石成金的特殊作用。

以退为进,反客为主

优孟是先秦时期的口才大师,是楚庄王面前的善辩之人。

有一次,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得病死了,庄王命令全体大臣为死马致哀,并要按士大夫的礼节举行葬礼。百官纷纷劝阻,庄王大动肝火,下令如有再劝阻者,定判死罪。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优孟闯进宫来号啕大哭。

庄王问为什么,优孟说:“这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马,以楚国之大,什么东西弄不到!现在却仅以士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我请求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

楚庄王一听甚为高兴,便问:“依你之见,怎么个埋葬法呢?”

优孟说:“最好以雕花的白玉做棺材,以精美的梓木做外椁,还应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天下的人就都知道,大王对马的爱惜和重视更甚于对人的爱惜和重视了。”

楚庄王一听,如梦初醒,说:“我竟错到了这种地步!”

优孟首先顺着庄王的旨意大谈要对死马进行厚葬,以貌似违逆本意的退却方式,既迷惑对方又为自己累积优势,一旦优势达成,便一发而出,以“重马甚于重人”一语给予当头棒喝,使庄王在这种突进面前恍然悔悟。

以退为进,反客为主辩论法不愧为“语言战争”中一种绝好的攻守战术。

采用这种方法的步骤是形似守而实是攻——先退让而后发制人——先设隐语使对方轻敌而上钩——然后晓以利害,使自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应该说,当你“客”到最低限度时,也就是你的辩理积蓄得到火候了,抓住这个玄机,你反过来给对方关键一击,对方自然措手不及。请看下例:

有一位市长和夫人去视察建筑工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冲着市长夫人叫喊起来:

“夫人,还记得我吗?读高中时咱们常常约会呢!”

市长回到家里耿耿于怀地向妻子发难:“看来你年轻时也只会在没档次的小伙子中混。”

市长夫人先是没说话,让丈夫继续张狂下去。市长进一步揶揄地说:“你嫁给我算你运气好,要不你该是建筑工人的老婆,而不是市长夫人。”

夫人见他的“主”的角色已到了极限,便反唇相讥: “你应该庆幸和我结了婚,要不然,市长就该他当了。”

善用归谬法

《樗斋雅谑》中说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服丧时偶然吃了一次红米粉,被一个迂腐的书生看到。书生大为不满,指责这个人是不肖子孙。那人问他为何?书生说红色是喜庆的颜色。那人反驳说: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天天吃白米饭,岂不是天天服丧吗?一句话,言简意赅,使人看到了书生的荒唐。那反驳书生的人使用的就是引申归谬法了。

归谬之法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推论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驳倒对方。

有一人自认为对佛学的研究很深,大谈轮回报应,并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杀生,凡是杀过一牛一猪的人,来生便做牛做猪,所以,哪怕蚂蚁之类也要仁慈对待。

听众中当即有人反驳:“那还是杀人好了。”

众人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按这种说法,哪怕来生报应也还是做人呀!”

那人一下子被驳得哑口无言。

此人的论点是“不要轻易杀生”,因为“杀牛杀猪就会变牛变猪”。旁人依其逻辑推论:“要想来世变人,就得杀人。”然而这是非常荒谬的。

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驳斥“文学作品的质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谬论时,用的就是归谬法。“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显然,这个结果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归谬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论据看得更清楚,因而常常为人所采用。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爱迪生问他有什么志向,青年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年轻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爱迪生从“溶解一切物品”这个概念出发,引出并指明其自相矛盾之处,从而轻而易举地驳倒了年轻人的观点。

首先,要想发明这种溶解一切物品的“万能溶液”,必须要有盛放它的器皿,这是这项发明的先决条件。

可是,如果有盛放这种溶液的器皿,就说明这种溶液不是“万能溶液”,因为它溶解不了盛放它的器皿。如果没有盛放这种溶液的器皿,那么,这种溶液就会因为没有器皿盛放而无法发明。

爱迪生揭露了年轻人观点中的悖论因素,年轻人“想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万能溶液”的观点就被彻底驳倒了。

按照对方的思维模式推论,或者以对方的核心论点为前提演绎,最后得出一个明显错误或荒谬的结论,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洞察到对方论点的荒谬,再看对方的论据是否有能力支持论点,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就要把对方的荒谬观点引申开来,使其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使对方的荒谬观点暴露得更为明显。将对方的谬误放大就是“引申荒谬”辩术,也叫归谬法。

在这一辩术的运用中,要选择好进攻点,找出对方论题中最荒谬的论点作为突破口,然后从高点强攻,将对方荒谬的论点展开推理,使其结果更为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