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5435100000018

第18章 用结果践行责任 (2)

格里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所属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格里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你是因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据格里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是“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些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结果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上的差异。

那些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把结果留给老板的人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甚至,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们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工作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正如人生中会遇到种种麻烦与不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在工作中没有碰到问题的人,不论他是老板还是雇员。

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地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先做重要而非紧要的事情

许多年前,《纽约时报》曾经有过这样一则令人惊讶的报道:

在某处海滩上,有300条鲸鱼突然死亡,原因是这些鲸鱼在追逐沙丁鱼的时候,不幸被困在一个浅浅的海湾里。据此,学者弗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这样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了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惨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精力。”

安东尼·罗宾还指出,故事中的那些鲸鱼,它们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但它们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小事情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说得明白一点,要尽早收获成功,你必须全神贯注于最具“生产力”的事情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巴莱多提出: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又称为“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等。巴莱多从研究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10%的人将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

“二八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把“二八法则”应用到时间管理上时,就会出现以下假设:一个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包括一个人在专业、知识、艺术、文化或体能上所表现出的大多数价值,都是在他自己的一小段时间里取得的。如果快乐能测度,则大部分的快乐发生在很少的时间内,而这种现象在多数的情况里都会出现,不论这时间是以天、星期、月、年还是一生为单位来度量。用“二八法则”来表述就是:8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取得的;反过来说,剩余的80%的时间,只创造了20%的价值。一生中80%的快乐,发生在20%的时间里;反过来说,另外80%的时间,只有20%的快乐。如果承认上述假设,那么我们将得到以下四个令人惊讶的结论。

结论一: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大部分是低价值的事情。

结论二:我们所有的时间里,有一小部分时间比其余的多数时间更有价值。

结论三:若我们想依此采取行动,我们就应该采取彻底的行动。只做小幅度改善,没有意义。

结论四:如果我们好好利用20%的时间,将会发现,这20%是用之不竭的。

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中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拖延。这样,工作对你来说就不会是一场永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

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

艾维·李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又花了5分钟。

艾维·李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两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李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您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后,舒瓦普给艾维·李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之一。人们普遍认为,艾维·李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艾维·李提出的办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们就要坚持要事第一,把握好那关键的20%,分清楚事务的轻重缓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1.重要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紧迫的,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的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做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紧急的。比如,读几本有用的书、休闲娱乐、培养感情、节制饮食、锻炼身体等。这些事情重要吗?当然,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事业,还有家庭关系。但是它们急迫吗?不。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拖延下去,并且似乎可以一直拖延下去,直到我们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重视,没有早点着手解决它们。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本来你已经洗漱停当准备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去图书馆看书,这时,电话突然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现在去泡吧聊天。你就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回绝他,你不想让你的朋友失望。然后,你去了,次日清晨回家后,你头昏脑涨,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这样的事情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们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我们就是在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看电视,却常常不知道想看什么和后面要播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发出的信息。往往在看完电视后觉得不如去读几本书,甚至不如去跑跑健身车,那么刚才我们就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分类,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定为A类,将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定为B类,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定为C类,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定为D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先完成重要的事,即A类事情,这一类事情做得越多,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在老板的期望中成长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自己开的一样。”事业生涯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