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出色工作
5434400000003

第3章 工作是剧场,你才是主角 (2)

半年后,张光辉已经从基层的采购员成长为优秀的采购主管,又过了两个月,他从采购主管变成了贸易总监,而公司也在他不断创造出的效益的推动下,稳步发展、逐渐壮大,现在已经成了年收入超4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假如张光辉毫无主人翁意识,带着打工者心态来做事,那么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采购员的岗位上,而无法快速成长,自然也就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结果,无论对于自己还是企业都是一种伤害。

每一个员工都是股东,每一个员工都应当将自己和企业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去为企业考虑“明天的出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大的“股份回报”,而且你将比那些“只知打工,不管其余”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多付出未必真吃亏,“精明”员工敌不过“傻”员工

在一场培训讲座上,一个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公司聘请了两个员工,两个员工一个‘精明’、一个‘傻’。领导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三个任务,精明的员工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把其他两个难的推给了别人;而傻员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看到没人做的工作,于是主动做完了。发工资的时候,老板也没有考核,两个人都发工资500元,你们说,谁精、谁傻?”

甲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那个多干了工作的人傻呗。”

老师却说:“换个思路的话,答案正好相反。”说完,老师画了一个图解释道:

“老板布置了三个任务,就相当于给员工三次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人力资本)的机会。精明的员工只完成了一个任务,就等于积累了一次,而傻员工却积累了不止三次。就是说,工作中解决的问题越多,问题的难度越大,解决后积累的人力资本越大,职业生涯就会发展得越快。精明虽然短时间内感到占了便宜,但是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他就等于在浪费时间。”

老师看着图继续说:“老板给你报酬的前提是你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就失去了报酬提升的根基。”

甲恍然大悟:“虽说精明员工和傻员工的报酬是一样的,但是精明员工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比傻员工可差远了。”

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在下一步追加投资时,老板当然是追加给投资回报率高的“傻”员工。结果,“傻”员工工资越来越高,职位也越来越高,职业生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精明”员工长期得不到老板的投资,越来越萎缩,最后只能下岗了。

你要永远记住:多干一点活,你的能力就多增一分,你的影响力同时也多增一分。个人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最能说明问题:老板可能没看到你长期废寝忘食忙碌工作的身影,但不会对你的进步视而不见。如果对上司交办的事情和其他部门邀请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总是以“这事我做不了”,“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来应付推托,到头来你就会发现,你所在部门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自己的话语权与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工作得过且过会伤害你的老板、你的公司,而受伤害最深的其实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来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了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

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不熟悉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但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出钱养闲人,当有一天你终于完全闲下来的时候,你就离下岗不远了。

小林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大部分人都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小林感到压力很大。

工作一段时间后,小林发现所里大部分同事并不敬业,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他们不是玩乐,就是搞自己的“第三产业”,把在所里上班当成混日子。

小林并未受到他们影响,他一头扎进工作中,从早到晚忙业务,还经常加班加点。小林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成了所里的顶梁柱,并逐渐受到所长的重用,时间一长,更让所长感到离开小林就好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不久,小林便被提升为副所长,老所长年事已高,所长的位置也在等着小林。

小林加班加点地忙工作,对工作负责敬业,从而走上了副所长的岗位。与他形成鲜明对照的其他高学历人才却整天混日子,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从短期目标来看,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这只是前进路上保障衣食无忧的基本条件。这种需要最低级、也最容易得到满足,而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赚钱容易,但是要想有一番作为却困难得多。金钱的魅力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当你和所服务的公司理念契合,而且所从事的工作能够让你的才能以及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你的事业才能开花结果。老板所交付的工作,是我们用来塑造品性与人格的机会和条件。

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都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这往往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只把这视为自己赚钱谋生的工具,这些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工作时为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说法,积极工作,从工作中获取快乐与尊严,这就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辉煌,生命会更有价值。

工作是老板给你的赚钱机会,企业是施展才能的平台

工作是我们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它能给我们提供物质生活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工资和奖金等这些工作的报酬,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肖芳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高考落榜后,就来到了陌生的城市打工。

她是通过老乡介绍来这家饭店打工的。当别人得知她是高中学历时,都认为她可以找好一点儿的工作,但是肖芳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挑肥拣瘦,所以每天干活儿她都是最勤快的。

肖芳的话不多,整天都是默默地干活。当别人在说笑时,她也是自己找活儿干。有人说肖芳是“傻子”:“干那么多活儿,老板又看不见!”每当听到别人这么说时,肖芳总是一笑,还是什么也不说。时间一长,其他人总爱把最脏最累的活儿留给肖芳,但是她从来没向老板或是领班告过状。

半年里饭店的服务员换了两批,只有肖芳依然留在这里。老板的一个朋友经常来这家饭店吃饭,一次,他问老板:“肖芳可是你这里‘元老’级的人物了。”老板看看正在干活儿的肖芳,满意地说:“这孩子实在,你别看她平时不说话,心里可有数了。她干活儿,我最放心。”肖芳像没有听到老板的表扬一样,还继续干手中的活儿。

又过了几个月,这位老板的朋友再来光顾这家饭店,没有看见肖芳,以为她终于不干了,问了其他服务员才知道,肖芳去另外一家分店做经理了。看得出来,几个服务员都很不服气,认为凭肖芳的实力干不好经理。

这位朋友很好奇肖芳到底干得怎么样,就跟随老板去了那家分店,正好看见肖芳在为客人端菜,仍然像以前一样为客人服务。

后来,老板告诉这位朋友,自己找肖芳谈过话,她觉得找份工作不容易,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供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学,如果自己再不好好干,总三心二意的,连这份工作都会丢掉,挣不到钱,不仅自己的基本生活会有问题,弟弟妹妹的学费也没有了。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保障,为了弟弟妹妹的学费,她宁可干比别人多的活儿,也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薪水,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知道,工作是老板赠与我们的赚钱机会,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是在这个礼物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用更加努力的行动来回报这份馈赠!

美国商界名人约翰·洛克菲勒曾对工作做过这样的注解:“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

公司是员工的生存平台和发展平台,它为我们提供的工作环境及办公设备、各种福利等,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成就了我们的价值和人生。

为我们提供工作的公司则是其投资者创造的运营平台,为了支撑这个平台,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在这个平台上工作的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保证这个平台的良好运转,不然唇亡齿寒,公司破产之日,就是我们失业之时。因此,员工要努力工作去回报公司,去支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一位微软研发部专家说:“我之所以从其他公司再次回到微软,看重的就是微软的环境。它给我一个最好的平台,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个平台的魅力是无可抗拒的,值得我放弃一些现实的利益来换取的。”

一位中国员工把微软提供给员工的资源比喻为高压水龙头:“公司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只需要你张开嘴巴,就不停地往里灌。只要愿意张大嘴巴,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都会得到很快提升。”

职场上有很多人仅仅把公司当成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工作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们总会盘算: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只有这样才公平。这种短浅的目光不但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痛苦,也会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而优秀员工则不同,他们把工作看成一个自身生存和个人发展的平台,这样,工作就成了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优秀的员工应当始终与老板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建设和发展公司这个平台。这样,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就能为员工创造越来越多的机会,提供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在充斥着激烈的竞争和淘汰的当今社会,是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站立的支撑点。如果现在的你正受雇于某个公司,那么请珍惜眼前的大好机会吧!尽心尽力地工作,因为你的辛勤付出,会给你带来难以计量的收获。

从对立走向合作,老板和员工不是冤家

从前有个国王作恶多端,人民聚集在他的王宫门前,高喊着要推翻他。国王走下王宫的台阶,一手捧着王冠、一手持着权杖。他的威仪使人们肃静。他环顾四周说道:“朋友们,我将不再是你们的国王。现在,我把权杖和王冠交给你们,我要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做一个普通人,与你们一起工作,共同改善我们的生活。从此,再也不需要国王了,让我们到田野去、到葡萄园去,手牵手地劳动。只求你们告诉我该去哪块田野、哪座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