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房子掠影
5414800000016

第16章 水乡园林明珠:平湖莫氏庄园(1)

素以“苏杭园林”著称的江南水乡之间,镶嵌着一颗第宅厅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园。作为江南六大厅堂之一,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今己有百年历史。莫氏庄园位于平湖市当湖镇南部头东首,是清末大地主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旅游资源胜地。

导读:

浙江省东北边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但是一提到这个小镇的名字——平湖,竟然无人不知!原因就在于这个小地方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江南庄园——莫氏庄园。是什么使这座庄园如此引人注目?它是一座什么样的庄园?它背后又有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走进平湖莫氏庄园,让我们一同探个究竟。

水乡园林明珠:平湖莫氏庄园

浙江平湖的莫氏庄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推开庄园的大门,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如同百年前一样,丝毫不见衰败的气象。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让这座古宅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座宅子原来的主人又是什么身份?这一切还得从它刚刚修建时说起。 I

江南名园享誉百年

浙江省平湖市有一条看起来非常平静的小河,平湖人称它为南部头。莫氏庄园就像众多江南古宅一样偎依在小河的旁边。

莫氏庄园是清末平湖豪绅莫放梅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所建,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江南六大名园之一,是平湖唯一保存完整的晚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园林。

莫氏庄园整项工程前后历时3年,耗资10万两白银。庄园内,莫放梅祖孙三代相继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如今,在浙江平湖,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钹子书中,还有讲述莫氏庄园的段子——《厅堂赋》。

莫氏庄园坐落在平湖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江南封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庄园占地4800平方米,七十余间房屋布局对称而又不失灵活——总体结构为三组四进,左右对称,前后错落,因袭了坐北朝南、沿街临河、前堂后寝的古制。庄园里的建筑梁檐构件雕刻精美,砖雕、壁画、脊塑等精湛细腻。几座园中花园小巧玲珑,移天缩地,如诗如画。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通观整座莫氏庄园——园中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彰显着中国古建筑之美。莫氏庄园以其完整性、 丰富性、 典雅性而独步江南,赢得了中外游客的普遍赞誉,一直有“江南故宫”的美誉。

莫氏庄园历尽百年风雨,如今依然保留几分富贵、几分庄重,让人依稀窥见它当年的庄严气势。如今时过境迁,百年老宅在沉寂中似乎还在诉说着流年过往。古老庄园的主人究竟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大宅门内又上演过怎样的人事沧桑呢?

莫氏古宅修建始末

在莫氏庄园主客厅的正中间悬挂着庄园第一代主人莫放梅的照片。据说当年为了建造这座庄园,莫放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仅筹划就花了7年的时间,策划完成后又从老家福建请来能工巧匠,历时3年才将整座庄园建造完成。莫放梅是福建人,却为何要在浙江的平湖建造这么精美的宅子呢?他又是怎样辗转来到浙江平湖?这要从平湖的历史说起。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湖位于浙江省的东北边缘,南临杭州湾,北与上海交界。平湖乍浦港,也就是现在的嘉兴港,在宋元时期就成为重要的海运和军事港口。由于平湖河运海运的便利,元朝在这里设置了市舶司,外国的商船和来自广州、福建的商人经常在此贸易。这种贸易在明朝时期由于海禁一度中断,直到清康熙年间,解除了海禁,才逐渐恢复。

据记载,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这里的海上贸易一度达到鼎盛。据说当时乍浦港的航线为数众多,包括东南亚各国。当时日本在正德年间颁布了一条法令,只允许几个港口有对日贸易权,当时上海港跟乍浦港就成为了中日贸易的中心港。当年许多来自南京、宁波等地的商船,都要先到乍浦,然后开往日本。

据平湖史学家蒋苍苍介绍,平湖的乍浦港是清朝杭州湾北岸唯一的出海海港,也是一座历史名港。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以后,乍浦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乍浦港在国内贸易中地位也十分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大宗进港货物就是木材,当时乍浦海塘内外木材堆积达几十米高,被称为木山。福建的一批木材商人还因此迁居到乍浦,平湖莫氏的先祖也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优越的贸易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汇聚到平湖,平湖因此而繁荣富庶,并拥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金平湖。莫放梅的祖辈就是那个时期来到了平湖,开始了莫氏家族的创业历程和原始资本积累。

蒋老师还介绍说,平湖莫氏是在清康熙年间迁居到乍浦的。当时的莫氏先人只是一位普通的福建木材商人,传到第五代时,莫家的生活也只是刚达到小康;到了第六代,也就是莫放梅的父亲一辈,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江南沿海战后重建,木材需求量急剧增长。莫家抓住了这个机遇,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在前辈的丰厚积淀中,莫放梅继续着艰苦的创业,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在平湖、福州、上海开了三家木行,把附近的木材由乍浦的港口转销各地。

莫氏庄园陈列馆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莫放梅是一个很懂经营的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多人把土地看得相当重要,莫放梅看准了时机,投资买地,广置良田,几年下来就买了六千多亩土地,成了平湖有名的豪绅。

有了大量的资产,莫家开始计划修建自己的庄园。平湖的鸣珂里是当时平湖的富人聚居区,风景宜人,环境幽静,北面又靠近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所以许多平湖富家大户都选择在此安居。 1890年,莫放梅在鸣珂里父亲的旧居旁,又买进了8户人家的6亩田地,耗资10万两白银,终于建成了鸣珂里新居——莫氏庄园。

当年曾经繁华一时的鸣珂里,如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是平湖再普通不过的百姓,但对于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许多老人还有着深深的记忆。

古老庄园尘封往事

水乡的古宅一般是临水而建,在后门设船埠(停靠船只及供客货上下的水边建筑,通常也叫船码头)的比较多,像莫氏庄园这样在正门设船埠的,反而比较少见。现在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说,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几乎已经无人知道为什么莫氏庄园的船埠建筑会如此奇特。在这一点上,人们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莫放梅为了告诫莫氏子孙这份家业来之不易,而把船埠修在了大门前,让莫家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时刻看到工人们的辛苦,并以此为戒,让子孙们能够兢兢业业地苦心经营,使莫家世世代代立于不败之地。

走进莫氏庄园 ,人们会被莫氏庄园门厅中的“肃静”、“回避”这些只有官府才有的硬牌执事所迷惑,莫家不是做木材生意的吗?怎么变成了官府呢?看来其中定有缘由。

莫氏庄园陈列馆馆长王维军介绍说,有了金钱资本和大量土地以后,莫家人开始考虑如何在当地提升自己家族的身份和地位。想来想去,莫家决定向光绪帝买官做,这就是在历史书中常读到的“捐官”。所以现在人们在莫氏庄园正门的位置还可以看到有“钦加三品衔候补江苏直隶州知州”的标示,而那些官府里才可以出现的仪仗正是当时莫家捐官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特意陈列在门厅左右的。

莫家捐的官不算小,据王馆长介绍,“钦加三品衔”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庄园厅门牌头上写的字最上面是“候补”,因为莫家的官是候补官,也就是说,这个官职只有官衔而没有实权。但是,既然是官,就可以享受一些官的待遇——外出时可以穿官服、坐官轿,同时也可以鸣锣开道 。

然而,在仪仗牌子上写着的“江苏直隶知州”却让人感到疑惑,莫放梅的家在浙江平湖,为什么会捐一个江苏的官呢?这还要从莫家捐官和当时清代的一些制度讲起。

满清政府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防止汉人对政权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清政府对汉人买官的行为有所制约,买官者是不可以在当地做官的。想要做官就必须经过吏部抽签,抽到什么省份就要到什么省份去为官。莫庄主抽到的是江苏,所以在莫家仪仗牌子上就写下了“候补江苏直隶州知州”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