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5385400000020

第20章 学点心计学,别让“不好意思”成了成功的绊脚石(2)

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给别人和自己留下余地:就如同建筑楼群要留出绿化带;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就要留下空地,以免路面膨胀字画图书的“留白”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做事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不给别人留后路就是断自己的后路,而断自己的后路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4.不怕冷遇,热脸要贴冷屁股

人生在世,总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办事就不可避免地要请人帮忙。但求人办事是门学问,脸皮薄了不行,放不下架子也不行。求人办事,不仅要有耐心,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无人能敌的厚脸皮。求人办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不怕冷遇,热脸去贴冷屁股。

从心态来说,求人办事要调整心态,首先要放下架子。“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其客观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不能与环境相适应,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当然,我们说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而是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才能以柔克刚,取得成功。

从战术来说,在求人办事时,“软磨硬泡”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以磨对拖,以软对硬,增加了照面的机会,给对方施加了压力,表明了自己的决心。长久的耐心是软磨硬泡的心理基础。耐心会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忍耐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一种催促。它表现的形式是对对方的理解和对转机的期盼,更有求人者的自信和执着。只有忍耐,才能在心理上守住自己的防线,从而调动自己的全部思维,千方百计地打破僵局。忍耐的关键要沉住气,只有牺牲时间,才能争取时间,也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求人办事还要注意不过分要面子。自尊心过强,是求人的先天性不足,往往经不起人家的冷眼和拒绝,事一不顺心,就免不了脸红气短,拂袖走人,无功而返。这实际上是一种脆弱和不成熟。所以,我们在求人做事的时候,要在保有自尊的基础上不过分地要面子,即使碰上几个钉子,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就是最大的面子。

小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海投简历,面试一个接一个,但是真正要录用他的公司却一个都没有,小陈的父母托关系让小陈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小陈心高气傲,十分不愿意跟客户打交道,他觉得这些客户都太庸俗,跟他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法比,让他对他们笑脸相迎,阿谀奉承,他的“清高”不允许。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半年下来,小陈接到的单子屈指可数,还被同事孤立,小陈心情更加低落了,百思不得其解,有同事提醒他与客户搞好关系,满足市场的需求。有同事无奈支招让他去找主管试试,可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损”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主管,并且要提出辞职。同事知晓后大惊:“你就为了你那点儿面子丢掉这样一份别人挤破头都找不到的工作吗?”小陈苦笑:“我要是有你一半儿的能力也不至于是这样的,看来我并不适合做这一行。”同事微微一笑:“这你可就说错了,谁刚入行的时候不是菜鸟,你得有厚脸皮,有媳妇熬成婆的精神,你别看我这几年业绩不错,那也是辛苦得来的,咱们这行死要面子就没有票子。”小陈哭着脸:“我何尝不知道这份工作不错,可是你说的不要脸面,那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我不会呀!”同事一乐说:“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儿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这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陈。小陈整个人积极了起来,每天准点出现在主管的办公室前,周末就准时在门口等着,每当主管一开门,一定是小陈堆满笑的脸。终于有一天主管将小陈叫到了办公室,二话不说直接将公司几位重要客户的资料交给小陈,并让他去跟这几个客户的续约合同。小陈喜不自胜,追问主管原因,主管只说:“只要你能拿出对我一半的耐心,你一定会成功的。”

小陈照主管的方法,收起了自己不屑一顾的“清高”,一连签了几个大单,跟公司客户的关系也非常好,新进的同事问其秘诀,小陈只说:“不要守着面子,不要面子才有票子。”

小陈说的不要面子,其实就是脸皮要厚,在遭到冷遇的时候,不要灰心,“好事多磨”,事实上,好多事就是“磨”出来的。刀不磨不亮,人不磨难成事。当然,在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礼貌,既通情达理,还要能忍辱负重,从而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和相助心。

同样的意思,你反复说明,反复强调,对手再顽固,也会投降的。有些被求的人,就是爱端个架子,不愿轻而易举地点头。你往他那儿跑,找他磨他,对他是一种荣耀。不要怕麻烦,怕伤自尊心,更不能半途而废,多磨一次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不要害怕失败,小陈就是害怕失败才什么都不敢尝试,办事之前总是会想:“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弃,他却坚持,别人后退,他却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却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那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会招致不同的结果:当你遭人拒绝时就放弃努力,你得到的只能是失败;继续尝试,下定决心去获得成功,则是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

5.有“礼”走遍天下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指的是待人之礼,为人处世之礼,是一个人做人行事的根本。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步形成的。

在现代社会当中,“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们都讲礼尚往来,这是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同样如此。有“礼”好办事,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在乎的并不是送去的财物,而是一种得到尊重和重视的感觉。

当然,送礼绝不是胡送、乱送,可以说,“送礼”是一门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瞎送。送礼太轻,没有意义,会使别人误解你看不起人,达不到你的目的还会给人留下坏印象;礼物太贵重,又会使别人觉得你心怀不轨,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送礼要有一个尺度,选择适当的礼物,可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因此说,“礼”不在多,关键要能够抓住对方的心。

古代有清官杨震的故事,早年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他发现当地有个名叫王密的秀才人才难得,便举荐他做了官。王密深感杨震的知遇之恩,彻夜临摹了杨震的一幅字送给了杨震,杨震收下字之后鼓励他,继续努力,并说以他的才华,他日必成大器。

果然,不出三年,王密就担任了昌邑县的县令。这时,杨震刚好改人东莱太守,当他路过昌邑县时,王密十分热情,不但亲自赴郊外迎接这位老恩师,还精心地为杨震安排食宿,并到他下榻的驿馆去请安、叙旧。一天深夜,王密又来到杨震的驿馆,他见四下无人,便拿出了十斤黄金,毕恭毕敬地说:“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恩师知遇之恩。”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并严肃表示:“以前是因为我了解你的才干才推举你担当重任的,而你现在这番作为,倒是不了解我了。”王密还是小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杨震听罢,大怒:“你送金子给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外人不知,也是我知,你知,何谓不知?”王密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府了。

回府后,王密招来府中的秀才问道:“古人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但是为何恩师拒绝了我?”秀才回道:“道不同,路亦应不同。”王密的意思是,穿了别人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而秀才说的却是要知道王密和杨震的性格不同,送礼的方式也该不同。

王密在杨震最初举荐他为官时也送礼了,为何第一次杨震接受了,第二次却拒绝了呢?答案是王密没有掌握送礼的技巧,第一次送礼是王密只是个秀才,没钱,只好临摹字画给杨震,却正对了杨震的喜好,杨震是文官,自然是对字画感兴趣,而这幅字画又是弟子临摹自己的笔迹,满足了杨震的清高之心,所以欣然接受了;而第二次,王密送礼却犯了杨震的大忌,杨震是出名的清官,对于这种私相授受是深恶痛绝的,而王密在这时却是有钱有地位了,混迹官场多年自然是知道点送礼的门道,但是在杨震这里碰了壁。

求人送礼要掌握好度,不可莽撞,否则事情就要败在“送错礼”上,到时有苦说不出。因此求人办事,送礼要万分注意。首先,求人送礼一定不能斤斤计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送礼就要舍得花钱,如果太过计较,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可能会坏了大事。求人送礼也不能突然而至,最好是逢年过节,或在对方过生日时,这样送去礼物,就名正言顺,让对方无法拒绝,自己的目的也更容易达到了。送礼还要掌握时机,在中国传统里,许多人都认为送礼应该当场、当面赠送。通常情况下,如果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这会使受礼人有受贿与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所以,送礼千万要看时机与场合。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品、表达特殊情感的礼品,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